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文学史 >

第4章

世界现代后期文学史-第4章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文学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物与人》(1920)、《生活的必要和梦想的后果》(1921)、《为了不 

  死而死》 (1924)、《痛苦的首都》(1926)和《公共玫瑰》 (1934)等。 

  这些作品没有摆脱超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悲观主义情调。 

  30年代,艾吕雅参加了西班牙内战,投身于保卫西班牙共和国的斗争,并创 

  作了一些革命战斗诗篇。1938年,他完成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转变,同超 

  现实主义团体彻底决裂。1942年,艾吕雅加入法国共产党。大战期间和战后, 

  他创作的诗集有《诗与真理》(1942)、《和德国人约会》(1944)、《政 

  治诗集》 (1948)、《道德教训集》(1949)、《礼赞集》(1950)、《畅 

  言集》(1951)等,表达了他保卫和平的决心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两战期间,法国左翼文学的代表除了上述几位作家外,还有路易·阿拉 

  贡 (1897—1982)。他是诗人兼小说家。他同艾吕雅一样,20年代也曾参加 

  过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团体。1928年加入法国共产党,艺术上转向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发表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诗篇《红色战线》(1930)。1934年开 

  始发表总名为《现实世界》的多卷集长篇现实主义小说,反映了20世纪初的 

  法国社会生活,表现了知识分子的徬徨和苦闷。二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 

  后参加“抵抗运动”,发表了许多反法西斯的爱国主义诗集:《断肠集》(1941)、 

   《埃尔莎的眼睛》(1942)、《蜡人馆》(1943)和《法兰西的晨号》(1944) 

  等。战争结束后,阿拉贡创作了多卷本长篇小说《共产党员们》(1947—1951)。 

  这部作品歌颂了共产党人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斗争,成为他的代表 

  作。此后,他又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 《受难周》(1958),这是一部强调个 

  人意志自由的作品,反映了作者这一时期的复杂思想状态。 

       此时的德语国家文学也获得较大发展。德语国家指德国、奥地利和瑞士 



① 《列宁全集》第29 卷,第465 页。 


… Page 16…

德语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文学传统和密切联系的文学生活。在两次世界大 

战期间,由于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影响,批判现 

实主义文学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并逐渐成为德语国家文学的主流。一 

大批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活跃于德国和德语国家文坛,其中主要有德国 

的亨利希·曼(1871—1950)、托马斯·曼(1875—1955)、海塞(1877— 

1962)、弗希特万格(1884—1958)、雷马克(1898—1970)和奥地利的斯 

蒂芬·茨威格(1881—1942)等。 

     亨利希·曼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他早期创作的长 

篇小说有: 《在懒人乐园里》(1900)、《垃圾教授》(1905)、《小城》 

 (1909)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了谴责帝国主义战争的政论《论左 

拉》(1915),要求用革命来结束战争。1914—1926年间,他创作了批判德 

意志帝国的三部曲《帝国》,包括《臣仆》(1918)、《穷人》(1917)和 

 《首脑》(1925)。其中的《臣仆》是亨利希·曼最优秀的讽刺长篇小说, 

塑造了赫斯林这个帝国臣仆的典型,并通过这个形象揭露了德国军国主义和 

帝国主义的丑恶面目。在此之后,亨利希·曼又创作了历史小说《亨利四世》, 

其中包括《国王亨利四世的青年时代》(1935)和《国王亨利四世的完成》 

 (1938)两部分。小说塑造了一个代表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领袖形象,这 

同疯狂的刽子手希特勒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深刻的反法西斯的社会意义。 

     托马斯·曼是亨利希·曼的弟弟,德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它描写了自由资 

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个资产阶级望族的没落,刻画了一系列资产 

阶级人物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部小说代表了 

托马斯·曼一生创作中的最高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托马斯·曼的主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魔山》(1924),揭露了资产阶级寄生生活的空虚和腐 

朽,他本人因此而获得了192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30年,托马斯·曼发 

表了一部反法西斯的政治小说《马里奥的魔术师》,这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 

要地位。1933年至1934年间,他创作了长篇巨著《约瑟夫和他的弟兄们》 

四部曲。小说取材于《旧约》中关于约瑟夫的传说,描写了犹太人善良的性 

格和高尚的品德,同法西斯排斥犹太人的暴行形成鲜明对照,具有重要的积 

极意义。 

     海塞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是从诗歌开始的,但主要 

成就是小说。主要作品有小说《彼得·卡门青特》(1904)、《在轮下》(1906)、 

 《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玻 

璃珠游戏》(1943)等。其中的《玻璃珠游戏》是海塞全部小说中篇幅最长, 

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它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但影射的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的德国现实社会,表现了宗教的精神桎梏对于人的摧残,并对未 

来充满了希望。小说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46年,海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弗希特万格是德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创作活动 

是从戏剧开始的,但小说是他创作的主要方面。他的代表作是两个三部曲: 

 《约瑟夫斯》三部曲和《候车室》三部曲。后者属于现代题材,包括《成功》 

 (1930)、《奥培曼的兄妹们》(1933)和《流亡》(1940)。它们的主题 

是反对法西斯。整部作品富于戏剧性和幽默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茨威格是奥地利资产阶级进步作家。他的创作体裁多样,既写戏剧、诗 

歌,也写小说,特别擅长传记文学。他的主要作品有:《初次经历》(1911)、 


… Page 17…

 《马来亚狂人》(1922)、《感觉的混乱》(1925)等小说集,传记作品有 

 《三位大师》(1920)、《三大诗人》(1928)、《约瑟夫·福煦》(1929)、 

 《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等。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是一部别 

开生面的反法西斯小说,描写在一艘远洋客轮上,几位乘客与世界象棋冠军 

之间有趣的比赛,揭露了法西斯分子暴行的反人道本质,具有进步的思想内 

容。茨威格的作品构思奇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洗炼,具有扣人心弦的艺 

术魅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德国无产阶级文学也日 

益成长起来,出现了一支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队伍。其中主要作家有沃尔夫 

 (1888—1953)、魏纳特(1890—1953)、贝希尔(1891—1958)、安娜·西 

格斯 (1900—?)、布莱德尔 (1901—1964)等。 

     沃尔夫是杰出的戏剧家、小说家。1924年加入德国共产党。主要成就在 

戏剧方面。其代表作是剧作 《氰化钾》(1929)和《马门教授》。后者是一 

出反法西斯戏剧,30年代曾在中国上演。描写了正直的犹太医生马门教授因 

遭受纳粹的迫害而自杀的故事,强烈控诉了法西斯所推行的种族灭绝政策的 

罪恶。沃尔夫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人在边境》(1934)、《俄国皮大衣》 

 (1942)、《飞碟》等。 

     魏纳特是位著名的革命诗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反法西斯斗争。 

主要作品有:诗歌《国际纵队之歌》(1936)和诗歌集《插曲》等。曾创作 

过声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诗篇《帮助中国》(1931)。他的诗简洁生动, 

富有革命激情,歌颂了反法西斯战士和社会主义苏联,具有深刻的进步意义。 

     贝希尔是当代德国最杰出的诗人。早期创作受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 

响。1919年加入德国共产党,成为一位反映工人阶级思想愿望的革命诗人。 

主要作品有:《在列宁墓旁》、《伟大的计划》、《还乡集》、《德意志民 

主共和国国歌》等。 

     西格斯是德国著名的女小说家,早年参加工人运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 

说《圣·巴巴拉的渔民起义》(1928)、《战友们》(1932)、《拯救》(1937) 

等。1942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第七个十字架》是她的代表作,赞扬了德国工 

人阶级不屈不挠的反抗法西斯统治的斗争精神。此后,又陆续完成了《死者 

青春常在》(1949)和《抉择》(1959)等作品。 

     布莱德尔是德国一位工人出身的小说家,曾多次因革命活动而被捕入 

狱。小说 《考验》(1934)便描写了他自己的狱中生活,揭露了法西斯的凶 

残,同时也歌颂了革命者的坚强不屈。他的另一重要作品是长篇小说三部曲 

 《亲戚和朋友》(1941—1953),描述了从普法战争到1945年近半个世纪德 

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发展史。 

     布莱希特 (1898—1956)是著名的德国现代戏剧家和诗人。他是“史诗 

剧”的创始人,创立了一整套“史诗剧”理论体系。布莱希特强调戏剧的教 

育性,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实践。他的主要剧作有《卡拉尔大娘的枪》 

 (1937)、《第三帝国的恐怖和灾难》(1937)、《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1938)、《伽俐略传》(1939)、《四川好人》(1943)和《高加索灰阑 

记》 (1948)等。这些剧本题材广泛,具有较强的战斗性和独特的风格,对 

当代欧美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作为德国早期现代派文学主要流派之一的象征主 

义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卡夫卡和里尔克 


… Page 18…

便是其中著名的代表。 

     里尔克 (1875—1926)是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他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 

下的布拉格。在他青年时期的诗歌里,不断探索生活的意义,关心人类的前 

途。后来,他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创作逐渐脱离现实,开始表现人在社会 

中的孤独感和死亡感。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图象集》(1906)、《新诗 

篇与新诗续篇》 (1907—1908)、《杜伊诺哀歌》(1923)、《给欧尔菲斯 

的十四行诗》(1923)和长篇小说《马尔特·劳利德·布里格随笔》等。里 

尔克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有很大的创造性,运用了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音乐般 

的语言,他的诗歌和诗论对现代欧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除了上述各国以外,欧洲其他各地区的小语种文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 

不同程度的发展,涌现出众多的作家和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东欧各民族和国家获得了独立或统一,由于受到 

苏联的影响,使得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较为发达。在波兰,文学流派虽然很 

多,但进步和革命文学仍占主要地位,代表作家有东布罗夫斯卡(1889— 

1965),她的长篇小说《黑夜与白昼》(1932—1934)是一部支持无产阶级 

革命的作品;华西列夫斯卡(1905—1964)的《祖国》(1935)则描写了工 

农群众为争取民主和自由所进行的斗争;诗人布罗涅夫斯基 (1897—1962) 

的作品歌颂了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继承并发展了波兰19世纪末革命诗歌 

的创作传统和风格。 

     随着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成立,无产阶级作家和诗人成为第一共和国 

时期文坛的主力军。诗人以沃尔凯尔(1900—1924)、诺尹曼(1875—1947)、 

霍拉 (1891—1945)等为代表,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示了革命的未来。在小说 

方面,玛耶罗娃 (1882—1967)的《汽笛》(1935)、奥勃拉赫特(1882— 

1952)的《无产者安娜》(1928)和普伊曼诺娃(1893—1958)的《十字路 

口的人们》(1937)等作品描写了工农群众的觉醒和斗争,揭示了共产党在 

革命运动中的组织领导作用。捷克著名无产阶级作家伏契克(1903—1943) 

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极高的声誉,他用鲜血和生命创作了报告文学《绞 

刑架下的报告》 (1943),作品记载了狱中实况和作者的思想,歌颂了共产 

党人在同敌人的斗争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语言简洁、凝炼,感情 

深厚、真挚,已被译成80多种外文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东欧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世界 

级的作家和作品。捷克的哈谢克 (1883—1923)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他创作 

的长篇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1920—1923)是一部 

杰出的政治讽刺作品,它以幽默的笔调塑造了与人民一体的士兵帅克的形 

象,成功地揭露了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残专横及其军队的黑暗腐败。在国内 

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曾以小说《七个铜板》(1908)闻名于世的匈牙利作 

家莫里兹(1879—1942),创作了一批长篇小说,其中以《火炬》(1917)、 

 《亲戚》(1930)、长篇三部曲《爱尔德伊》(1935)最为著名。他的作品 

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描写了匈牙利民族的斗争史,在现实主义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 

     相形之下,东欧现代派文学在这一时期发展得较为缓慢。第一次世界大 

战以后,曾出现了以“旋覆花”社为代表的捷克现代派诗歌,但创作成绩不 

大。 

     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北欧国家处于欧洲边陲,经济发展比较缓慢。19世 


… Page 19…

纪初,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落后的经济才开始活跃起来。 

     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北欧的无产阶级文学得 

到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尼克索 (1869—1954)是丹 

麦共产党的创建者和北欧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被称为“丹麦的高尔 

基”。尼克索最著名的作品是三部曲《征服者贝莱》(1906—1910)、《蒂 

特:人的女儿》 (1917—1921)和《红色的莫尔顿》(1945)。小说回顾了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丹麦历史,是丹麦的现代革命史诗。三 

部曲通过莫尔顿和贝莱这两个人物发展道路的对比,揭示了机会主义者和广 

大人民群众的尖锐对立,歌颂了丹麦无产阶级优秀分子所代表的革命道路, 

它是继高尔基《母亲》之后的又一部工人阶级的伟大作品。瑞典作家考克(1882 

—1940)创作的长篇小说《工人》(1912)是第一部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 

描写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约翰松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