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艺术史 >

第5章

世界现代前期艺术史-第5章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艺术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柯曼被认为是欧洲表现主义现代舞创始人之一。1920年,他在德累斯 

顿创办一所舞蹈学校,这所学校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舞蹈家。学校创作演出了 

一系列表现主义现代舞作品。该校因此而成为表现主义现代舞的中心。 


… Page 24…

    在艺术界,一般称以拉班为中心的现代舞派为“表现主义现代舞”。表 

现主义现代舞宣扬感觉第一,把直觉看成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作为表现 

主义现代舞的代表人物,维柯曼还企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使舞蹈 

作为一种艺术而独立存在。因此,淡化音乐对舞蹈的作用,确立没有音乐的 

舞蹈,也是表现主义现代舞的一种新探索。 

      (4)现代舞的又一位先驱人物——圣丹尼斯 

     除邓肯之外,美国的圣丹尼斯也被认为是现代舞的先驱。 

     圣丹尼斯 (1877—1968年)少年时代受过非正规的舞蹈训练。1904年, 

她从一幅绘有埃及女神的香烟广告上得到启发,从而开始了她用东方舞蹈来 

传达宗教精神的创作生涯。1906年,圣丹尼斯的第一个作品《罗陀》在纽约 

上演,就轰动了整个西方,使她成为第一个用舞蹈深刻表现东方题材的美国 

舞蹈家。 

     圣丹尼斯对现代舞的贡献,主要是对东方舞蹈形式的运用。她的作品如 

 《香火袅袅》、《眼镜蛇》、《印度舞女》、《瑜珈信徒》等,都是运用东 

方舞蹈的形式来传达宗教与艺术的精神。她广泛吸收埃及、希腊、印度、阿 

拉伯和泰国等国舞蹈的风俗特色,使她的舞蹈成为一种具有东方特色的现代 

舞。1914年,她和美国舞蹈演员肖恩结婚后在洛杉矶创建了圣丹尼斯——肖 

恩舞蹈学校,这是公认的美国第一所严肃的正规舞蹈学校,有完备的教学大 

纲,向学生传授原始舞蹈、东方舞蹈、芭蕾等,同时进行创作演出。这所学 

校成为美国现代舞的主要发源地,并培养出一批杰出的现代舞的人才,比如 

格雷厄姆、汉弗莱、韦德曼等就是在圣丹尼斯——肖恩舞蹈学校成长起来的 

现代舞的杰出代表。 

      (5)最享盛誉的现代舞艺术家——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汉弗莱、韦德曼虽然是圣丹尼斯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并不是 

圣丹尼斯舞蹈的继承者,而是以叛逆者的身份各自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一般认为,美国现代舞发展到格雷厄姆这一代,是美国现代舞发展史上一个 

很重要的转折点,即开始去追求体现美国人精神实质的现代舞。 

     格雷厄姆1893年生于匹兹堡,高中毕业后,在洛杉矶学习舞蹈。1916 

年进入圣丹尼斯——肖恩舞蹈学校深造。1926年在纽约第一次独立举办个人 

舞蹈演出会。1927年,她在纽约创办了自己的现代舞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 

大批优秀的演员和教师,如坎宁安、泰勒等。 

     格雷厄姆在创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现代舞技巧 

和训练方法,这种技巧的特点是注重人的脊柱活动,动作以躯干的收缩和伸 

展为主,尽力向外伸张,特别是创造和发展了在地面上起伏的技巧。有人说, 

格雷厄姆技巧的中心是呼吸。她研究了人体在呼和吸之间的变化,从这种研 

究出发,发展了“收紧和放松”的动作原理,认为舞蹈家可以用呼吸作为推 

动身体旋转、跳跃、跌倒等技术,也可用于表示痛苦、恐怖、狂喜以至剧烈 

疼痛的感情。她的舞蹈强调“以身体形象客观地表现自我信念”。她在表演 


… Page 25…

 《哀悼》这个作品时,给人看到的人的形象是痛苦地蜷缩成一团团,焦虑、 

痛苦造成身体的抽动扭曲,给人一种心灵的图解。格雷厄姆的作品正是她关 

于“舞蹈应该剥开那些掩盖着人类行为的外衣”,“揭露出一个内在的人” 

的主张的写照。 

     格雷厄姆大胆运用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巧妙地处理空间和时间,如用“闪 

回”的手法使支离破碎的事件在空间组合起来。她的作品题材、体裁都很广 

泛,有独舞,也有大型舞剧,作品或是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宗教、民间 

传说;或是取材于美国现实生活等等。在美国,格雷厄姆的名字几乎成了现 

代舞的代号,她始终是美国最享盛誉的艺术家之一。 

      (6)对现代舞进行创新的汉弗莱 

     汉弗莱是于1917年进入圣丹尼斯——肖恩舞蹈学校学习现代舞,并成 

为主要演员的。1928年由于艺术见解的分歧,和韦德曼一起离开圣丹尼斯— 

—肖恩舞蹈学校,在纽约建立了汉弗莱——韦德曼舞蹈团和工作室。 

     汉弗莱的舞蹈创作是从一系列大胆的革新和实验开始的,并以此发展和 

完善了自己的舞蹈理论。她认为,既然美国没有基本民族舞蹈可借发挥,那 

么就只有不以民族舞蹈为根基而去重新创造一种舞蹈形式。因此,她根据人 

体动作的基本原理设立了她自己的技术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和方法就是在 

 “平衡与不平衡”之间形成的动作规律。她认为这既包含着人类动作的全部 

范围,又是一切戏剧性效果的根源。因为,舞蹈动作产生于演员重心的移动, 

演员失重的动作越彻底,越激动人心,恢复动作也就越有生命力。汉弗莱的 

许多作品就是对这种规律的探索。如《新舞》、《剧场片断》、《伴随着我 

的红火焰》、《悲怆奏鸣曲》等。 

     现代舞强调创造性,强调个性,因此,现代舞流派林立,舞蹈家们总是 

各自独立地去探索现代舞的新途径。格雷厄姆、汉弗莱等培养出来的学生, 

如利蒙、坎宁安、尼古拉斯等,又象她们当年对待邓肯、圣丹尼斯一样,纷 

纷以叛逆者的身份开创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3。千姿百态的非洲舞蹈 



     人们一般把非洲舞蹈划分为两大类,即北非的阿拉伯舞蹈和黑非洲的黑 

人舞蹈。 

     北非的阿拉伯舞蹈主要流行在地中海南岸、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阿拉伯人 

居住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的种种原因,北非的阿拉伯舞蹈受到了埃及、印度、 

土耳其以及欧洲文化的许多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一般来说, 

女性舞蹈比较注重上肢和腰部的动作,动胯是它突出的特点,舞姿轻盈柔 

慢,抒展而富有韵律感。舞蹈节奏鲜明,动作精巧而富有技巧性。男性舞蹈 

较注重下肢和脚部的踩踏,动作膘悍有力,纯朴自然。 

     舞蹈对于非洲黑人来说,是其最主要的艺术形式。早在6000多年以前, 


… Page 26…

黑非大陆就有了舞蹈。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15世纪以后,由于白人殖 

民者的入侵和统治,非洲黑人的传统舞蹈曾被视为异端邪说,受到殖民者残 

酷镇压和破坏,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许多非洲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之后,非洲的黑人舞蹈才又得到应有的发展。 

     黑人舞蹈一般分为两大类,即传统的礼仪性舞蹈和民间自娱性舞蹈。 

     传统礼仪性舞蹈是指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时间、按照一定的程式,并 

为某一具体宗教和祭祀目的而跳的舞蹈。这种舞蹈尽管有专人指导和教授, 

但跳舞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表演本身,也不是为了观众得到满足,而是为了加 

强礼仪的效果。这类舞蹈范围很广,如:敬神舞、驱邪舞、生育舞、葬礼舞、 

耕种舞、狩猎舞、丰收舞、求雨舞、庆贺舞等等。内容几乎包括了人类生命 

的全过程。礼仪性舞蹈起着维护宗教信仰,保持传统习俗的社会功能。 

     民间自娱性舞蹈也包括各种带有表演和竞赛性的技艺舞蹈。但总的来 

看,这类舞蹈都没有固定的程式,也不受时间、场合和人数的限制,带有明 

显的娱乐性和即兴性。其中有些舞蹈经过长时间的演变也逐渐成为一种传统 

的舞蹈。 

     黑人舞蹈的节奏强烈,千姿百态,其动作特征主要是强调人体每个部 

位,如头、颈、肩、胸、腰、胯和四肢的表现力。最突出的是头部的甩动, 

胸部的起伏,腰部的伸屈,胯部的摆动和旋转。尽管不同地区的跳法不同, 

但在人体表现力和传达感情方面却是相同的。 

     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伴奏是黑人舞蹈又一显著的特征之一。有人说,鼓 

是黑人舞蹈音乐的灵魂,各式各样的鼓用木棒、竹棍和手掌敲击出各种不同 

的音色和音调,并交织成各种复杂而又鲜明的节奏,控制着整个舞蹈情绪的 

发展和变化。打击乐器的明显作用是更能刺激舞者的激情和能量,并使得舞 

蹈具有更多的即兴成份而生机盎然。 

     原始的黑人舞蹈服饰十分简陋,舞者大多全身赤裸。随着生产和文明的 

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外来文化的侵入,黑人舞蹈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活力,并且对美国和欧洲两个大陆的艺术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为世界舞蹈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4。特色浓郁的印度舞蹈 



     亚洲的印度素有“舞蹈王国”之称。在印度,舞蹈被当作是创造世界的 

途径,因为,印度有“世界是梵天大神踏着舞步创造出来的”说法。可见, 

舞蹈在印度所具有的显赫地位。不仅如此,印度舞蹈几乎对世界各国的舞蹈 

都有极大的影响。现代舞的先驱圣丹尼斯创作的很多作品就吸取了印度舞蹈 

的浓郁特色。 

     一般来说,印度舞蹈分为民间舞和古典舞两大类。 

     关于民间舞蹈,印度史学家认为,民间舞并非仅限于乡村的舞蹈,而是 


… Page 27…

指无论乡村,还是都市中所有平民百姓的舞蹈。印度民间舞的最大特征是手 

舞足蹈完全出于内心的需要,不是职业性的活动,而是自娱性的活动。印度 

的民间舞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宗教性是印度民间舞的显著特征。比如,印度南部的民间舞大多以湿婆 

神及其各种不同的化身为主题,印度教中的乐舞之神克里希纳也常常出现在 

南部民间舞蹈中。在孟加拉等地区由于人们崇拜的是湿婆身上凝聚着的阴阳 

合一中的阴性特征,所以当地的民间舞受到的影响来自对女神都尔嘎的崇拜 

仪式,印度北部的民间舞则主要受到克里希纳神与拉达浪漫故事的影响。 

     除此之外,印度民间舞还有驱鬼除邪和鬼神附体的特征,使用假面等特 

征;印度民间舞在现代极为流行,民间舞已成为现在印度很多大专院校的专 

门课程,使民间舞在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印度古典舞较大的流派就有六个,婆罗多、卡塔克、卡塔卡利、曼普里、 

奥迪西、库契普迪。 

     印度古典舞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注重感情交流,通过变幻多端的面部表 

情,复杂多变的手势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脚下节奏来传情达意。二是舞蹈的各 

种形式都是以某种古代的著名文献为直接或间接基础的。比如:库契普迪是 

印度安得拉邦的传统舞蹈,内容大多取材于印度教经典《薄伽梵世书》中大 

神毗湿奴的故事。 

     印度古典舞发展到现代这样的程式化,精炼化和规范化经历了漫长的历 

史过程。婆罗多舞是印度古典舞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早期的婆罗多舞叫“达 

西阿塔姆”,因为表演者是寺庙里被称为神的侍女的“黛维达西”。一到宗 

教节日,她们在神像前或在祭神的行列里舞蹈,逐渐形成了婆罗多舞的雏 

型。直到18世纪以后,婆罗多舞进入宫廷,经过音乐舞蹈大师的加工提炼, 

才逐步形成现在的婆罗多舞。 

     卡塔克舞最早由吟诵神话史诗的职业说书人创造。(“卡塔克”意为“讲 

古事者”)他们在讲故事时配上音乐和舞蹈动作,逐渐形成了卡塔克舞蹈。 

后来这种舞被引进宫廷,经过提炼,又受到穆斯林文化的影响,才发展成现 

在的卡塔克舞。 

     无论是印度民间舞,还是印度古典舞,都从印度的文学宝藏,比如说两 

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获得过灵感,甚至于各种民间传说 

和民间神话,也都曾赋予印度舞蹈以绚丽多彩的灵感和题材。 



                                5。日本舞蹈 



     日本传统的舞蹈,包括舞乐、能乐、狂言、民俗艺能、人形净琉璃(木 

偶)、曲艺杂技、歌舞伎等等形式,但最有代表性的是三大舞蹈,即舞乐、 

歌舞伎和能乐。 

     舞乐,又称雅乐,是日本宫廷中祭祀时的音乐舞蹈。演出时根据登台的 


… Page 28…

方向不同而有左舞和右舞之分。左舞和右舞又称左部和右部。左舞为唐乐, 

主要包括天竺、西域系统的乐舞,一般认为来自中国和印度;右舞为高丽乐 

舞,一般认为来自朝鲜和中国满州。舞蹈时,舞者反复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 

向,跳着细腻而庄重的舞步,伴奏乐器包括了鼓、铃、笛和笙,这种舞蹈至 

今仍在宫内厅上演。 

     歌舞伎舞蹈是由传统的念佛舞和民间集体舞婴几踊,呵呵踊等创造而成 

的。几经发展变化,舞蹈中的戏剧成分加重,几乎成了一种戏剧形式,但还 

是以舞蹈为主。歌舞伎在日本目前已有300多个流派。 

     各个流派在节目上大致相同,只是在舞蹈处理上有明显的区别。有的节 

奏稍慢而动作较大,这在较古老的流派中有突出表现。新兴的流派则大多节 

奏稍快而动作细腻。 

     能乐也是借鉴其他多种艺术形式,几经发展而成的舞蹈表演形式。一般 

认为,就舞台而言,能乐是在舞乐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关于日本新舞蹈运动,一般认为,1904年《新曲浦岛》问世,就意味着 

新舞蹈的诞生。因为《新曲浦岛》,废除了歌舞伎舞蹈中不合理性和狭隘性 

的趣味,创作了具有艺术美和诗意美的舞蹈。但是,日本新舞蹈运动的真正 

开始,还是在西方舞蹈传入日本之后。 



                                6。中国舞蹈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而且大多以 

歌舞结合的形式出现,许多民间舞蹈的基本形式来源于古代,有的甚至还保 

留着原始民族的痕迹。比如,景颇族的木瑙纵歌,要在没有民族标志的场地 

上,在族长带领下,由全体参加者着民族盛装进行,土家族摆手舞要在供奉 

祖先的祠堂前进行,这些舞蹈都明显地积淀着古代文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间舞蹈开始更多的以娱乐的形式在广场演出, 

半职业性的民间艺人已经出现,这样一来,原有的民间舞蹈的自娱性质便有 

所改变。同时,渗入了迎合民众审美趣味的表演,促使了舞蹈技艺的提高。 

     另外,在民间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小戏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广 

大农村,小戏班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