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0几岁了,别再犯迷_ >

第7章

20几岁了,别再犯迷_-第7章

小说: 20几岁了,别再犯迷_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商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清楚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寻找与他人的不同点和相关点,这样才能认清周围的环境,辨别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千万不要像下面这个人一样,不顾自身条件而为别人生活。   
  一个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白发,却还只是个小职员。他为此极不快乐,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办公室新来的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因为什么难过。他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做诗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   
  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仍然一事无成,怎么能不难过呢?”   
  很多人也跟上面这个人一样,一切行为听安排,或是由“天意”。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没有一样是自己的专长,没有自己的特色。   
  你要明白,你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旨或随时因潮流而盲动,否则目的不能达成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的光阴才最可惜。         
  如果你在财务、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有一技之长,周围的人就会在这方面认可你,遇到问题就想到你,离开你就不行了,这样才能体现出你的价值。反之,如果你在每个方面都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也解决不了,甚至给同事和朋友带来负担,被视为累赘,那么你的一生也就只能“混”了。   
  因此,你必须保证自己有某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而且适时地展现。如果你对现在的处境还比较满意,千万不要睡在成功的温床上,否则一旦你醒来,会发现别人早已走到了你前面。哪天在睡梦中就被人淘汰了。   
  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首先做事要有主见,然后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能力,向有经验的人学,向书本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磨练,你处理问题就会变的老练起来。   
  年轻人要在社会中脱颖而出,至少要训练下面这些能力:   
  1.技术能力   
  比如计算机、会计、法律、外语等,这些能力能直接影响到你的前途,是你必须要重视的能力培养。   
  2。 决策能力   
  决策就是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进行选择。正确的决策要以你的知识储备为基础,以你的洞察分析能力为条件。   
  3。 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指明确而有效的沟通能力,比如口齿清晰、说话有逻辑、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等,以及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的能力,比如说话办事机敏、圆通等。   
  4。 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与技术能力一样重要,因为团队的力量更强大。如果你个人的能力有限,那么不妨发挥自己组织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样也能达到最终目标。   
  另外,当你的这些能力超越其他人的时候,还要勇于把别人不敢做的大事承担下来。只有在别人棘手无策时你出手从容镇定地把问题解决,别人才会对你另眼相看。所谓“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高难度的工作或许隐藏着失败的可能,但是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一个人的能力与胆量相结合才更容易成功。   
  把事情做到细致   
  把事情做到细致是一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既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几年前,小徐和他的一个同事同时打算跳槽,他们都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由于在原单位工作并不顺心,所以小徐抱定了离开的念头,他用心准备了简历,把自己的基本信息、特长、工作时参与过的项目、工作成效等都清晰地列举了出来,唯恐自己的能力不能在这张纸上展现出来。最后,为了展示自己的一手漂亮钢笔字,他还特意手写了那份简历。   
  而他的同事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的简历上仅仅写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工作过的单位和职务。他边看着小徐的简历,边笑小徐啰嗦老土。他说,反正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要当面问你的,有必要写这么详细吗?  
  面试的时候,所有应征者都同时进行。面试官看看他们的简历,又看看他们,没有说话。最终,他的眼睛停留在小徐的简历上,久久没有移开。或许是小徐详细的工作经验吸引了他,或是钢笔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果然,他第一个向小徐提问,“这上面的字是你自己写的吗?”小徐说:“是。以前在学校做过宣传工作,所以练过字。”他点点头,继续看小徐的简历。   
  那一天,面试官向小徐提的问题最多。几天后,他就收到了该单位的上班通知,而且薪水比想象的要高。   
  那次小徐第一次意识到,把事情做到细致,可以吸引别人的关注,进而为自己获得机会。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用心去做,把它做好,总不会错。在我们的工作中,更需要细致,细致而出色地完成任务,得到领导的好感,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展现机会。比如,当领导要求我们写一个产品推广计划书的时候,有可能需要大量的调查和数据统计。这个时候,会出现两种做法。   
  第一种:因为该计划是领导已经敲定的,所以在制定计划之前,全体员工都知道了大致的计划方向和市场情况。写计划书的时候,依照常或往年数据规估计个大致的数据就可以了,至于调查取数、经过各种烦琐的途径查阅资料,就大可不必了;媒体的选择,更好办了,公司有固定的媒体资源,联系这些媒体就行了。这样会减少你很多工作时间和精力。         
  第二种:尽管该项目已经是老板钦定项目,在推广之前,还是应该了解市场情况,了解同类产品的具体销售情况,以及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哪些区域销售理想,哪些区域欠佳等等。做到所有数据都有来历,而不是旁听道说或根据往年数据;而媒体的选择,公司当然有固定的媒体资源,考虑一下这些媒体资源中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这个项目的推广,还有哪些新的媒体资源可以开发。而这将花费你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两份产品推广计划书,大致的结构一样,重要的条目一条不少,里面列举的数据资料可能也差不多,但老板审阅时就会发现其中的区别。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份详细的实施计划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一堆数字表现出来的口号。   
  如果你接到如此任务,你会选择哪种做事方式?   
  自作聪明,做事浮躁、懒惰的人常选择第一种,这样使他们不必费什么事儿就能交差;做事沉稳、踏实的聪明人会选择第二种方式,他们在这项工作中损失的时间和精力会因结果的完美而得到弥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得到了一些前者无法得到的信息以及学习的机会。   
  把工作做到细致,意味着会碰到一些琐碎,细小的事情。实际上,“细致”并不代表“细小”,而代表着“细心”。   
  工作因细致而卓越。任何时候,都要告诉自己,“细致,再细致一些。”这样不仅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而且能给自己创造不少机会。你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小推销员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并不是老板交待的任务,但阿基勃特却主动地做了。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行字有可能让人注意不到,或者嗤之以鼻,但也可能为阿基勃特带来一笔大的订单。事实上,它为阿基勃特带来了与董事长直接交流的机会。   
  把大事做细,把小事做好,正是我们需要做的。   
  多做有用功少做无用功   
  每天都很忙,却总是没有业绩;付出很多,得到的却只有老板的白眼;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工作,工作仍是令人不满意。   
  如果你感觉事情太多,压力太大,身心疲惫仍一无所获,那么,你可能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没有掌握提高工作效率的正确方法。这就等于你在无意中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青春。   
  每个人都想减压,而最好的减压办法不是减少工作量,是“增效”。效率提高了,压力自然就减下来了。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保证少做无用功,多做有用功。你每天做的事情并不会有多么大的意义,如果你能有意识地把自己做的无用功降低到最低点,那么,你的这一生肯定会更有意义。   
  下面的建议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但可以给你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知道每件事要达到的目的再去做   
  我们清楚地知道,吃饭是为了不饿,喝水是为了不渴,睡觉是为了不困,但很多时候不知道工作是为了什么。别人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别人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从来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目的不明确,所以做了很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一个工程施工中,师傅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徒弟在旁边学习。这时,师傅对徒弟说:“去,给我拿一个改锥来,我要……”还没等师傅说完,徒弟一溜烟就去了工具间。   
  师傅等啊,等。过了很久,徒弟气喘嘘嘘地回来了,拿着一个大号的改锥,说:“改锥真不好找啊!”         
  师傅一看,不对。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改锥?”徒弟很委屈,心想:我又不知道你要改锥干什么,这难道不是一把改锥吗?害得我白白跑一趟。“再去拿把小的来!我要固定这个螺丝钉!”师傅一边说,一边把小小的螺丝钉递给徒弟看。徒弟只得再跑一趟。   
  想想,我们的工作中是否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板让你写个材料,你辛辛苦苦完成后交给他,他却告诉你,不是他想要的;同事邀你一起去参加一个会议,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你却发现这个会议跟你毫无关系。   
  其实,一件事有很多种做法,目的不同,做法也不相同。这个徒弟跑来跑去,做事讲究速度,却毫无效果。如果他在拿改锥前,先听师傅把事情说完,或者自己主动问师傅需要多大的改锥,用于做什么。那么,他就不会多跑一次了。要知道,高效率的无用功,比低效率的有用功更可怕。   
  一件事,我们只有明白了为什么去做,才知道如何高效地把它做好。   
  2。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   
  你经常会碰到一些别人让你去做而你又不感兴趣的事,也经常碰到你需要去做但又没有时间或懒得去做的事情。对于这些事,你经常会先凑合地做着,遇到问题也会放一放,希望哪一天自己有了兴趣、灵感和时间的时候再去做,或者等别人发现了其中的不妥,再去修改和完善。而实际上,等你再次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你却发现自己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兴趣和时间,而且更是没有了开始做的心境。   
  做事千万不要敷衍,要么不做,要么第一次就尽量把它做好。   
  海峰办公室的复印机总是卡纸,老板让他找人修理一下。经过修理人员的检查,发现原来是搓纸轮老化造成的。修理人员更换新的搓纸轮后,复印机可以正常运转了,但修理人员发现复印机的定影器也有点问题,问海峰是否需要更换一个新的。   
  海峰认为既然复印机现在已经修好了,也就没必要再动别的零件,再说自己下午还有别的事要办呢,哪有时间陪他们修这个。他心想,等有了问题再说吧!于是,就打发修理人员快走。修理人员走时,对他说:“现在不换,过一两个月后你还是得换!”   
  一个月后,当老板复印一份重要文件的时候,发现复印机居然彻底不工作了。他大发雷霆,叫来海峰:“你是怎么办事的!上个月才修了一次,现在就不能用了!上次修的时候你彻底检查了吗?”   
  海峰想起了上次修理人员的提醒,觉得理亏,马上打电话让修理人员过来,可对方说太远,而且连续几天的工作都安排满了,如果他着急的话,只能他自己把机器拖过去才行。海峰只得灰头土脸地找出租车,找人搬机器……   
  第一次能解决的问题,他没有重视,非要等到问题出现了再次去解决,最后不仅累了自己,还给领导留下了个“做事靠不住”的印象,海峰真是后悔不已。   
  如此看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智慧。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代价最小,收效最大。所以,在工作中,你应该时刻这样提醒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   
  或许你会说,我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保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呢?工作中怎么可能不容许一点误差或差错呢?确实,人非圣贤,在工作中难免会出一些错误,有一些过失。这里说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指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种力求完美的工作态度。一个人如果在做事前就抱着“犯点错没关系”、“有误差是很正常的”、“等有了问题再说”的态度,那么他绝对做不好一件事。   
  3。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   
  因为太忙,所以没时间思考。殊不知,越是缺乏思考,越是让你忙碌。有时候,一个小时的思考可能胜过你一个礼拜的忙碌。   
  思考能帮助你从无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在工作之前,你需要思考的是:哪些事情值得做,应该如何做,什么时候做。   
  不经过思考和调查而盲目行动,很容易做无用功,对于不喜欢思考的人来说,“忙”不是为了完成该做的事,而仅仅是一种习惯。         
  很多忙“上瘾”的人,做事总喜欢“先做了再说吧!”等做出来后,却发现所花的心思毫无用处,于是又“先放着再说吧!”放的时间长了就将这件事忘记了。这其实是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一种表现。   
  因此,千万不能拿忙碌作为不思考的借口,越忙越要抽空思考。你会发现,一个小时的停步思考,可能会比一整天无头苍蝇般地乱撞乱转有用得多。不妨放下手中的事情,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夕阳、喝喝咖啡、沉淀自我,好好地思考一下手头的事情!   
  尽快适应职场潜规则   
  张玮跳槽到一个私营企业做文案工作,两个月没干完就遇到了烦心事——工资没有按时发放,他已经断炊了。   
  年轻人总爱泡在网上,聊MSN、QQ。因为张玮的工作并不忙,所以聊天的时间也比较多。这两天,他逮到人就诉苦水:“前天就应该发工资,可今天还没动静。我怀疑我们公司都要倒闭了!”“当老板的为什么总喜欢拖欠员工工资!”抱怨中带有发泄。   
  没半天时间,他的同学、同事、前同事、朋友都知道了他的公司“财务状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