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25-疡科心得集 >

第5章

225-疡科心得集-第5章

小说: 225-疡科心得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和猪胆汗调和,敷疮上最效。勿动其靥,待其脱落无痕。 

卷上
辨颈痈锁喉痈论
属性:颈痈生于颈之两旁,多因风温痰热而发。盖风温外袭,必鼓动其肝木,而相火亦因之俱 
动。相火上逆,脾中痰热随之,颈为少阳络脉循行之地,其循经之邪至此而结,故发痈也。 
初起头痛,身发寒热,颈项强痛,渐渐肿赤,投以疏解散邪,势轻者即能消散;若四、五日 
后,寒热不解,便欲成脓,当清热和营,出脓后扶胃和营,大约半月收功。亦有因于阴虚, 
少阳三焦火郁上攻,气血凝滞而发者。然此证必兼挟风热,非纯乎内伤之证也。所以较他证 
肝邪所发者,犹为易愈耳。 
锁喉痈,生于结喉之外,红肿绕喉。以时邪风热,客于肺胃,循经上逆壅滞而发;又或 
因心经毒瓦斯,兼挟邪风结聚而发。初起外候与火痰相似,根盘松活,易于溃脓者顺,坚硬而 
难脓者重。治法与前证可以参用。 

卷上
辨风热痰惊痰论
属性:夫风热痰皆发于颈项间,以风温阻于少阳梢络而发。初起寒热,项间酸痛,结核形如鸡 
卵,根盘散漫,色白坚肿,斯时宜用牛蒡解肌汤,五日后身凉自能消散。如身热不退,即顶 
尖色渐转微红,而成脓矣,穿溃后脓泄邪退,自能收口。然此证生于幼孩者多,盖风温袭入 
,化火发热最易成脓,以幼孩纯阳,不耐身热故也。成脓时,或发痉厥不妨。 
又有小儿惊后发痰者,以风温初袭,来势急暴,肝阳弗宁,即手足搐搦,有顷其势稍杀 
,邪即循经而上,结于颈项之间,肿硬成疡,此名惊痰,其儿即惊止体安。如热不退,即欲 
成脓,不可妄用惊药,但以牛蒡解肌汤主之。 

卷上
辨瘰瘿瘤论
属性:瘰 之病,属三焦肝胆等经风热血燥,或肝肾二经精血亏损,虚火内动;人或恚怒忧思 
,气逆于肝胆二经,二经多气少血,故怒伤肝,则木火动而血燥,肾阴虚则水不生木而血燥 
,血燥则筋病,肝主筋也,故累累然结若贯珠。其候多生于耳前后,连及颈项,下至缺盆及 
胸胁之侧。其初起如豆粒,渐如梅李核,或一粒,或三五粒,按之则动而微痛,不甚热,久 
之则日以益甚,或颈项强痛,或午后微热,或夜间口干,饮食少思,四肢倦怠,或坚而不溃 
,或溃而不合。皆由气血不足,故往往变为痨瘵。《外台秘要》云∶肝肾虚热则生 。《病 
机》云∶瘰 不系膏粱丹毒火热之变,总由虚劳气郁所致。止宜以益气养营之药,调而治之 
,其疮自消,盖不待汗之下之而已也。若不详脉证虚实之异,而概用追蚀攻下,及行气散血 
之药,则必犯经禁病禁,以致血气愈损,必反为败证矣。治法∶若寒热 痛者,此肝火风热 
,而气病也,用小柴胡汤以清肝火,兼服加味四物汤以养肝血;若寒热既止,而核不消散者 
,此肝经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六味地黄丸以生肾水;若肿高而稍软,面 
色萎黄,皮肤壮热,脓已成也,宜针以决之,及服托里之剂;若经久不愈,或愈而复发,脓 
水淋漓,肌肉羸瘦者,必纯补之剂,庶可收敛,若益气养营汤以补气血,六味丸以滋肾水、 
培肝木,补中益气汤以健脾土是也。又如夏枯草能散结气,而有补养血脉之功,能退寒热, 
虚者尽可用之。他若贝母、陈皮、木香、香附、青皮、地骨皮、山栀等,为化痰、散滞、 
利膈之品,亦可随手加入。外又有隔蒜灸之法,或又用豆豉饼灸之,以琥珀膏贴之亦佳。 
若其气血未损,而核不消者,方可服散坚之剂,如必效散,或遇仙无比丸,俟其毒一下即止 
,更以益气养荣汤调理之。又有方用夏枯草、忍冬花、蒲公英各四、五钱同煎汤,朝夕代茶 
饮之,十余日渐消;然此药但可治标,若欲除根,必须灸肩 、曲池二穴,以疏通经络 
。如取此穴,当以指甲掐两肘尖、两肩尖骨缝间接处,其患处觉有酸麻者,方是其穴。此证 
男子不宜太阳青筋,潮热咳嗽自汗;女人忌眼内红丝,经闭骨蒸烦热,必变成痨瘵而不可救 
。又幼孩生此证者,系先天禀薄,后天生气不足,营卫并弱之故,宜用丸药以固先天肝肾, 
煎剂以扶后天脾胃,方可消散而愈。 
瘿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也。瘿者,阳也,色红而高突, 
或蒂小而下垂;瘤者,阴也,色白而漫肿,无痒无痛,人所不觉。《内经》云∶肝主筋而藏 
血,心裹血而主脉,脾统血而主肉,肺司腠理而主气,肾统骨而主水。若怒动肝火,血涸而 
筋挛者,自筋肿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赤缕,名曰筋瘤。若劳役火动,阴血沸腾,外邪所 
搏而为肿者,自肌肉肿起,久而有赤缕,或皮俱赤者,名曰血瘤。若郁结伤脾,肌肉消薄, 
外邪所搏而为肿者,自肌肉肿起,按之石软,名曰肉瘤。若劳伤肺气,腠理不密,外邪所搏 
而壅肿者,自皮肤肿起,按之浮软,名曰气瘤。若劳伤肾水,不能荣骨而为肿者,自骨肿起 
,按之坚硬,名曰骨瘤。当各求其所伤而治其本。大凡属肝胆二经结核,宜八珍加山栀、胆 
草,以养气血、清肝火,六味丸以养肺金、生肾水。若属肝火血燥,须生血凉血,用四物、 
二地、丹皮、酒炒黑胆草、山栀。若中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兼服之。倘治失其法,脾胃亏损 
,营气虚弱,不能濡于患处,或寒气凝于疮口,营气不能滋养于患处,以致久不生肌而成漏 
者,悉宜调补脾气,则气血壮而肌肉自生。若不慎饮食起居,及七情六淫,或用寒凉蚀药, 
蛛丝缠、芫花线等法以治其外,则误矣。又瘿瘤诸证,只宜服药消磨,切不可轻用刀针掘破 
,血出不止,多致危殆。 

卷上
辨缺盆疽痈胛痈论
属性:缺盆疽者,生肩前陷中。初起肩背拘急,寒热大作,饮食少进,小水不利,即 红肿痛 
,有头如水泡,后遂旁生数头,根盘坚硬。此足阳明、手足少阳经积热聚湿所发。宜急治之 
,若稍缓必致溃烂。是经少血多气,疮口遂有难合之患。初宜蟾酥丸发汗解毒,更与荆防败 
毒散,溃后宜用补托。 
痈在肩下膊上,结核如桃,如鹅鸭卵,色赤痛甚, 臂表里俱肿,惟肘节处差小,有 
似藕形,故又名藕包毒。属手三阳经,外感风温风火而成。红肿之外无晕者,顺;有晕者, 
逆。初起,即当发散解毒;成脓后,治以清营彻热;溃后,以扶脾养阴为主。 
胛痈生肩膊后下,胁后外层岐骨缝间,或在左臂,或在右臂。同属手太阳小肠经,由风 
火凝结而成。如生在肩前下、胁前外之上骨缝开合空凹陷中,或在左,或在右,同属心包络 
经,名曰乐疽,乃血热气郁而成。初起有核,渐肿坚硬,大如鹅卵,疼痛入骨,头疼寒热, 
治以荆、防、夏枯草、贝母、丹参、地丁、银花、连翘、丹皮、黄芩、山栀之属。 

卷上辨缺盆疽痈胛痈论
附∶汤森亭先生肩背臂膊诸痛论
属性:谨按经云∶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故秋气者,病在肩背,然则肩背之痛,当 
责之于肺无疑矣。但有风寒、风热、气盛、气虚、痰饮之别。盖肺主皮毛,皮毛受邪,以传 
于肺,郁遏经络,因而作痛,当以辛温之药散之;或风热乘其肺,使气郁甚者,当泻风热, 
以辛凉之药解之。又肺主气化,而治节一身,或气盛有余,则壅而不行,阻塞经络,肩背则 
痛;或气血不足,则少气不足以息,亦令肩背作痛。盛则苦辛泻之,虚则甘温补之。又肺为 
贮痰之器,肺中素有积痰,随气流注经络,以致隧道壅遏为痛,此又当理痰而顺气,盖气清 
则痰自化也。外此又有肾气上逆作痛一证,此逆气即阴气也。肾中阳虚,浊阴之气始得上干 
清阳之位,此当甘辛温药峻补真阳,而驱逐阴邪。若专理肺气,反为诛伐无过。臂痛之证, 
或为风寒湿所搏;或痰饮流入经隧,或因挈重伤筋所致,或因气血凝滞经络不行而作痛。其 
于治法,风则散之,寒则温之,痰则理之;若因伤筋而血瘀,治以通经而活血。诸法之内, 
总当佐以姜黄、桂枝,以其横行,为手臂之引经也。 

卷上
辨夹痈米疽论
属性:夹痈者,又名腋痈,生肩膊下窝内。若其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痛,乃生寒热者 
,此由肝经血滞,脾经气凝所发。此患难消,终必作脓。未破者,用柴胡清肝汤;已破,则 
益气养营汤主之。首尾温补,切忌寒凉。三、四日即头痛寒热者,此足少阳胆、手厥阴心包 
络、手少阴心三经,外感风热而发,首宜疏风散邪,兼和营通络,则邪热退而肿消矣。 
其有赤色坚肿者,名曰米疽。初起之时,其形如核,即寒热时作,亦由肝脾二经忧思恚 
怒,气凝血滞,并风温外袭而发。其治法即与前二证相参可也。 

卷上
辨臂痈鱼肚发论
属性:臂疽、鱼肚发者,俱生臂上。在臂外为臂痈,在臂内垂肉处为鱼肚发。总缘经络热极, 
风邪外干,气血有乖而生也。当分经络,用本经之药为引,行其气血,则未成可消,已成亦 
易溃而易愈矣。其分经治法,则东垣之论綦详焉。其曰臂痛有六道,以两手伸直垂下,大指 
居前,小指居后而定之。前廉痛者属阳明,以升麻、干葛、白芷行之;后廉痛者属太阳,以 
本、羌活行之;外廉痛者属少阳,以柴胡行之;内廉痛者属厥阴,以柴胡、青皮行之;内 
前廉痛者属太阴,以升麻、白芷行之;内后廉痛者属少阴,以细辛、独活行之。夫臂肘之上 
,接骨之下,内连大小筋脉,此处发痈疖,每举动不便,垂手多坠疼;如脓深彻骨,即伤筋 
脉,拳缩不舒,搐搦,又宜加缓慢筋脉之药,此治法之大较也。至其散邪清热、化毒和营, 
则与诸痈疽同治。如秋令伏邪阻络,舌白呕恶、寒热胸闷者,即用泻心或温胆法。如风温夹 
湿火入络者,即用羌、防、灵仙、片黄之类。 

卷上
辨骨蝼疽垂臂发论
属性:薛立斋曰∶骨蝼疽,生臂外前廉大骨之后,属手阳明大肠经,由七情不和、积怒积忧积 
热所致。初起生瘰如粟米,渐大如豆。旬日大如桃李,坚硬疼痛不可忍。若紫晕开大腐烂斑 
点,串通肌肉,遍身拘急发搐,呕哕不食,冷汗自出,滑泄烦躁脉乱者,死。此乃真阴虚极 
,而火独亢之故。治当滋其化源,勿以扬汤止沸之法误之。 
垂臂发,生于垂臂接骨下臂鹅上。起如鸡鸭卵大,皆由营卫不调之所致也。喜患生实处 
而不透内。治宜祛风散邪、消痰化毒,庶不致有大患矣。 

卷上
辨石榴疽痈论
属性:立斋曰∶石榴疽,生肘尖上一寸余,属三焦天井穴,由三焦相火,与外湿热相搏而成。 
初起一点黄粟小泡,根脚便觉开大,色红坚硬,渐渐肿如复碗,疼痛不可忍,皮破泛出,叠 
如榴子,令人寒热时作如疟状。内服蟾酥丸发汗;以菊花烧灰存性,加轻粉少许,研敷肿处 
神效;破后用菊花蕊煎汤洗之,顶上用夺命丹以膏盖之。此证以九日得脓为吉,反此为凶。 
汤剂如疔疽调治。 
痈生于肘撑上,红肿作痛,若溃之,必殒命,不可轻忽。初宜灸之。 

卷上
辨蝼蛄串肘痈肘后毒论
属性:丹溪曰∶蝼蛄串,生于臂(小臂也)内中廉,属包络经。由思虑伤脾,脾伤则运化迟,故 
生浊液,流于肌肉,脾气郁滞不舒凝结而成。初起筋骨如中流矢,疼痛渐增,漫肿坚硬,不 
红不热,手背及内关前后连肿数块,臂膊不能转动,日久其肿块渐次溃破,孔孔时流白浆, 
内溃串通诸孔,外势肿硬不消,脓水淋沥如漏;患者必面黄肌瘦,饮食减少,午后寒热交作 
,虚证并添,而成败证矣。初宜逍遥散,次用人参养营汤,调和气血、扶助脾胃,十中可保 
三、四。若妄投寒凉克伐,损伤脾胃,则活者鲜矣。 
肘痈生于肘之围绕,由心肺风火凝结而成,形小为疖,形大为痈。 
肘后痈,亦风火郁结,气血凝滞而成。二证初起,俱宜疏散调营。 

卷上
辨手腕痈兑疽论
属性:丹溪曰∶手腕痈,生手腕外面,属手三阳经,由风火湿毒凝结而成。乃皮肉浇薄之处, 
若迁延日久不溃,或漫肿平塌;既溃,腐烂露骨者逆,难于收功。若肿硬 赤不烂,而多生 
头者,即名鼓槌疯,又名手腕疽。 
兑疽,生手腕里面,横纹后前梢动脉之间,又名脉疽。初起寒热肿痛,痛彻手膊,举 
动不便。此乃肺金门户,若溃深则肺气大泄,最为危候。以上二证,均仿疔疽调治。 

卷上
辨手发背手心毒托盘疔论
属性:手发背,发于手背中渚、液门二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若发于正中劳宫,属手厥阴心包 
络经,由风热相乘,气血壅滞而结。初起形如芒刺,憎寒恶热,昏闷作痒,疼痛呕逆,遂满 
手背高肿,后聚毒成疮,深入至骨。成脓溃速者顺;若漫肿坚硬,溃迟为疽;又有初起一粒 
高肿,隔日即烂,此属湿火。初宜俱用荆防败毒散,次用黄连解毒汤,或犀角地黄汤。(有 
将手背尽行烂去者,须掺珍珠散,贴白玉膏收功) 
手心毒,一名擎珠毒,又名瘭疽,属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络二经湿火之毒所结也。其 
疮如泡,色如血赤,外形虽小,内毒有余,疼痛非常,日夜无间,此证往往有不能收功,流 
血至死者。治法必用大补水之剂,佐以解毒之味,如地丁、银花、元参、生地、当归、丹皮 
、贝母之属。 
托盘疔,生于手掌中心,系手厥阴、少阴二经之所司也。由心火炽甚,逼血妄行,肝风 
鼓舞,毒散四肢,加以忧思过度,酒色不节,遂至毒流骨髓,侵于劳宫,劳宫系心经之脉络 
,故毒生焉。初起坚硬起泡,其泡明亮者即挑之。治以银花解毒汤。 

卷上
辨手丫发合谷疽论
属性:五指丫处结毒 肿者,除大指合谷穴名合谷疽,余皆名手丫发,俗名手丫支、手背丫, 
是手三阳经受证;手掌心丫,是手三阴经受证。初起如粟,渐大如豆, 热疼痛不止。此皆 
由湿火凝聚而成。初起宜疏散清热解毒;成功后其脓不透,即以制蚕、角针透之;待脓泄邪 
退,扶胃而和其营,然后收功。 
合谷疽,又名虎丫毒。此手阳明大肠经湿热之毒结聚之所致也。初起黄粟小泡,热痒 
痛根深。有红在线攻腋内者,即名合谷疔。若初起如豆,渐至漫肿,坚硬 痛而不可忍者, 
名合谷疽。治法与前证同。 

卷上
辨蛇头疔蛇眼疔水蛇头论
属性:蛇头疔,又名天蛇毒,又名调疽。生手大拇指顶头,或生他指。初起如粟,渐大如豆, 
或如桃李,坚硬 赤肿痛,疼极连心;又或青或白,乍黄乍紫乍黑,或痒或麻木不痛,自筋 
骨发出,根深毒重,属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络经热毒结聚而成。甚则手背手心皆肿,指头 
皮硬。当以猪胆套之,或以雄黄散涂之,与以蟾酥丸发汗解毒,更服银花解毒汤。若四、五 
日后溃脓,有黄头可刺者,顺;如不溃无脓,黑色过节者,险。其药即进凉膈,或黄连解毒 
汤、犀角地黄汤等。若毒瓦斯攻心,呕吐不食,膨胀,齿缝出血,是为危候。此证脓未熟时不 
可开刀早,否则致皮裂肉 ,疼痛倍增,不能速愈。若患久即有多骨,多骨出始能收口,虚 
而不敛者能补之。更有脓不泄,火毒不化,腐烂其筋,至落去一节者。 
蛇眼疔,生于手指甲旁尖角间,形如豆粒,色紫半含半露,硬如铁钉。亦火毒所发。若 
有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