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第115章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115章

小说: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元代社会史研究还没有更多地注意政治史、制度史、文学史、艺 
  术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在中国大陆,注意力集中在元代社会结构上,主要是 
  单纯的阶级分析,特别是注重元末民众起义的研究。尽管常常是教条的,热 
  情发掘资料和巧妙地利用新考古资料,还是贡献了有意义的新资料。这方面 
                                                        ① 
  的重要例子有《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第一部分,1237—1350年的资 
  料,杨讷、陈高华编;第二部分分为两卷,是1351—1368年朱元璋之外的起 
  义军资料,杨讷、陈高华、朱国炤、刘炎编;第三部分一卷,是1328—1367 
  年朱元璋起义和建立明朝的资料,杨讷、陈高华编。这部书将极有利于全面 
  研究元代的民众起义,特别是元朝统治的最后几十年的民众起义的研究。 
        韩儒林 (1986年去世)是元史研究的带头人,他于本世纪30年代在巴 
  黎作为伯希和的学生,完全熟悉西方包括苏联的研究。他对中国当代元史学 
                                            ② 
  界的影响可从两卷本的《元朝史》看出来,该书由在他管理下的南京大学元 
  史研究室的一组助手写作,他是研究室的创建者并是多年的负责人。这部书 
  是最近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最好的断代史之一。但是,它的社会史部分比较零 
  散和薄弱。韩儒林的文集《穹庐集》,于1982年出版。③ 
        在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1984年出版的《元史论集》中,有重要的文章介 
  绍中国大陆自1949年以来的元史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一些与社会史有关的重 
  要研究。该书还有一个经过选择的从1949年至1980年发表的论著的分类索 
  引。① 

③  '526'B。IA。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张兴唐、吴禅昆(音译)汉译(台北,中国文化出版 

事业委员会1957 年版, 1967 年再版)。'527'另一部直接译自俄文原著的是刘荣焌的译本《蒙古社会制度 
史》 (北京,1980 年版)。 
④  '522'B。IA。符拉基米尔佐夫:《成吉思汗》,米歇尔·卡肖译(巴黎,1948 年版)。 
⑤  '256'劳伦斯·克拉德:《中世纪的封建和鞑靼政体》。 
⑥  '762'李则芬:《元史新讲》(台北,1978 年版),卷5。 
①  '751'杨讷、陈高华等编: 《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4 卷 (北京,1985 年版)。 
②  '867'韩儒林:《元朝史》(北京,1986 年版)。 
③  '866'韩儒林:《穹庐集:元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上海,1982 年版)。 
①  '818'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元史论集》(北京,1984 年版),共计770 页。注意附录:《1949—1980 

… Page 496…

        在台湾,由于亦曾于本世纪30年代在欧洲(主要在德国)学习的姚从吾 
  教授的推动,一代元史研究专家已经成长起来。有些人前往国外接受蒙古研 
  究的训练,直到现在中国的大学还不能广泛提供这种训练。姚教授最主要的 
                                         ②                             ③ 
  论著,发表在《东北史论丛》和《姚从吾先生全集》中,他集中研究的是 
  草原民族的汉化问题。不管是从卡尔·马克思的理论角度评判,还是出自民 
  族主义的需求,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征服王朝研究中都很受重视。对这种问题 
  研究的最好的证明是本世纪 20年代陈垣发表的《元西域人华化考》,1935 
                                                       ④ 
  年的修订版后来在陈垣的论文集中重印。钱星海 (译音)和L。C。古德里奇 
  于1966年出版了陈垣著作的英文译注本,书名为《蒙古统治下中国的西亚和 
   中亚人的汉化》。⑤ 
        在台湾和国外的大多数姚从吾的学生集中研究政治和制度。虽然年长但 
  与姚从吾同属一代并受到姚从吾极大影响的学者是孙克宽,他是近几十年来 
   的元史研究者中最多产的一位。兰德彰在他编辑的论集《蒙古统治下的中国》 
                                                    ⑥ 
   中,对孙克宽的论著作了介绍和评价。札奇斯钦亦受姚从吾的影响,他的许 
  多有关元史的研究结合了蒙古学和汉学的技巧。他们在著作中显示的“全史” 
  理想,已传递给本书。这些学者结合蒙古学和汉学的研究方法,代表了这一 
  领域的一个重要和有益的方向。 
        元代社会史各领域的研究几乎都没有什么发展,但是还是能够列举几项 
  特别有用的研究成果。 
        慕尼黑大学的汉学家、蒙古学家傅海波,在埃里希·海涅什领导下从事 
  研究工作,他对汉文“笔记”的史料价值做了极高评价。傅海波论著涉猎的 
                                                                                                  ① 
  时间跨度很大,选题也很宽,详见他的65岁祝寿论集《汉—蒙古研究》。 
  傅海波是第一个也是仅有的将元代“笔记”完整翻译并加以注释的学者,见 
                                                                              ② 
  他的《杨瑀〈山居新话〉:蒙古统治下中国文化的成就》。他还对家谱作了 
  介绍,最重要的是指出了它对社会史的作用,见他的《13—14世纪中国私修 
  史著》,载威廉·G。宾斯利和E。G。普利布兰克编辑的《中国和日本的史学家》。 
  ③ 

        元代社会阶级制度的当代研究始于先行的日本元史学家箭内亘(1875— 
                                                                                            ④ 
  1926年),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名为《元代蒙汉色目待遇考》,出版 

年的中国元史研究》和《1949—1980 年部分元史论文目录》。 
②  '831'姚从吾: 《东北史论丛》(台北,1959 年版)。 
③  '835'姚从吾: 《姚从吾先生全集》(台北,1971—1982 年版)。 
④  '787'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修订版,1935 年),在《元史研究》(台北,1977 年版)中重印。 
⑤ 陈垣:《蒙古统治下中国的西亚和中亚人的汉化》,钱星海(译音)和L。C。古德里奇译 (洛杉矶,1966 

年版)。 
⑥  '275'兰德彰编:《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普林斯顿,1981 年版),212—253 页。 
①  '31'见沃尔夫冈·鲍尔编:《汉—蒙古研究:傅海波颂寿论集》(威斯巴登,1979 年版)及傅海波的论 

著目录,第451—470 页。 
②  '115'傅海波:《杨瑀〈山居新话〉:蒙古统治下中国文化的成就》(威斯巴登,1956 年版)。 
③  '136'傅海波:《13—14 世纪中国私修史著》,载威廉·G。宾斯利、E。G。普利布兰克编:《中国和日本的 

史学家》 (伦敦, 1961 年版),第115—134 页。 
④  '548'箭内亘:《元代社会三阶级》,《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1916 年12 月),陈捷、陈清泉汉译 

本:《元代蒙汉色目待遇考》(上海,无出版日期;台北,1963 年重印)。 

… Page 497…

  于本世纪30年代中期,陈清泉翻译。我没有得到1916年首次出版的日文原 
  版的复印件。箭内亘的大量优秀元史和蒙古制度史研究论著在30年代被翻译 
  成中文出版。箭内亘关于社会阶级的著作,显然蒙思明在写作他的精深之作 
                               ① 
    《元代社会阶级制度》时还不知道。蒙思明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可以被视为近 
  半个世纪来最重要的元代社会史佳作,直到70年代才有几部有意义的著作出 
  版。30年代的重要成果还有鞠清远的对元代匠户的开创性研究,因英文节译 
                                                                 ② 
  登载在1956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史》上而知名。 
        在最近出版的有意义的著作中,有萧启庆对元代社会史的研究成果。萧 
  启庆是姚从吾、札奇斯钦和柯立夫的学生,他的论文集《元代史新探》1983 
            ③ 
  年出版。他的学生黄清连研究元代户计制度的论文《元代户计制度研究》1977 
             ④ 
  年出版。有关元代社会史的较小的研究也大量出现。综合该领域新成果的时 
                                                                              ⑤ 
  代已经到来。1985年出版的李干的《元代社会经济史稿》,尽管是初步的, 
  还是向综合成果走了一步。 
        陈学霖的主要贡献是金、元、明时期民间信仰和民间传说的研究(他还 
  写作了许多其他题目的元史论著)。他在《中国明、清的白莲教教义和民众 
          ⑥ 
  起义》的论文中着重指出民间宗教是引发元末民众起义并导致新王朝的建立 
  的一个因素。这个题目引起了中国大陆最著名的元史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元史 
  研究室的注意,最积极研究这个题目的是该室的学者邱树森。研究室出版了 
  两种极有意思的刊物:《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和《元史论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另一个著名的元史研究中心位于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大 
  学。元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陈高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 
  京),他主要研究社会和制度问题;还有周良霄,主要研究政治史和前元时 
  期的蒙古史。 

①  '874'蒙思明:《元代社会阶级制度》(1938 年版;香港,1967 年再版)。 
②  '879'鞠清远: 《元代系官匠户研究:质认为元代官局匠户是奴隶的人们》。英文节译载于'89'  《中国社 

会史论著选译》,约翰·德弗朗西斯、孙任以都翻译 (华盛顿,1956 年版),第234—246 页。 
③  '856'萧启庆: 《元代史新探》(台北,1983 年版)。 
④  '849'黄清连: 《元代户计制度研究》(台北,1977 年版)。 
⑤  '759'李干:《元代社会经济史稿》(武汉,1985 年版)。 
⑥  '53'陈学霖:《中国明、清的白莲教教义和民众起义》。 

… Page 498…

图表1 
                     阿保机的先世与耶律氏部族结构 

     注:带*记号者曾任夷离堇。如表所示,有人任此职不止一次。标明庙号 
的是阿保机的直系祖先。 
     无法标明年代,耨里思是安禄山起兵(755年)时的人。 

… Page 499…

图表2 
                                 辽世系表 

     注:天祚帝的子嗣记载颇异,本表所列六子见《辽史》卷64《皇子表》, 
第994─997页。 

… Page 500…

表1 
                              辽朝皇帝及其年号(1) 

         太祖 (907—926年在位)(2) 
                                      神册(3)  916年 
                                      天赞          922—926年 
         太宗 (927—947年在位)      天赞          926—938年 
                                      会同          938—947年 
                                      大同          947年(4) 
         世宗 (947—951年在位)      天禄          947—951年 
         穆宗 (951—969年在位)      应历          951—969年 
         景宗 (969—982年在位)      保宁          969—979年 
         圣宗 (982—1031年在位)     乾亨          979—983年 
                                      统和          983—1012年 
                                      开泰          1012—1021年 
                                      太平          1021—1031年 
         兴宗 (1031—1055年在位)    景福          1031—1032年 
                                      重熙          1032—1055年 
         道宗 (1055—1101年在位)  清宁            1055—1065年 
                                      咸雍          1065—1075年 
                                      太康(5)  1075—1085年 
                                      大安          1085—1095年 
                                      寿隆(6)  1095—1101年 
         天祚 (1101—1125年在位)    乾统          1101—1111年 
                                      天庆          1111—1121年 
                                      保大          1121—1125年 
         显宗 (1122年在南京即位)    建福          1122年 

      (1)本表所列年号来自《辽史》,卷1—30。《契丹国志》所记略有不同。 
见'327'慕阿德:《中国的统治者》,第91—93页、第97页的表格。 
      (2)在《辽史》中,太祖即位有907年和916年两次。可能907年是他成 
为契丹最高领袖的年代,916年是他成为中国式的契丹国的统治者的年代。 
      (3)《契丹国志》记太祖即位和建国的时间为916年。在此年之前,《辽 
史》只用年数。神册和天赞年号是否存在还有疑问,它们可能是后来为追溯 
916年以前独立的契丹国的纪年而追加的年号。《契丹国志》记天赞年号为 
927—937年。 
      (4)《契丹国志》无大同年号,天禄年号为948—951年。 
      (5)《契丹国志》无太康和大安年号。 
      (6)《契丹国志》作寿昌。 

… Page 501…

图表3 
                                      西夏统治者世系表 
                          (引自吴天墀《西夏史稿》第292页) 

      注:1─10的标号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 

… Page 502…

表2 
                                  西夏皇帝及其年号 

         景宗 (1032—1048年在位)           显道 (1032年) 
                                             广运 (1035年,先为开运) 
                                             大庆 (1036—1038年) 
                                             天授礼法延祚 (1038—1048年) 
         毅宗 (1048—1067年在位)           延嗣宁国 (1049年) 
                                             天祐垂圣 (1050—1052年) 
                                             福圣承道 (1053—1056年) 
                                             奲都 (1057—1062年) 
                                             拱化 (1063—1067年) 
          惠宗(1068—1086年在位)           乾道 (106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