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道家典籍+ >

第12章

道家典籍+-第12章

小说: 道家典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曰:气宁息住,机之复生之理,所以活泼,即俗云活子时也。

  又问:自此从微至着,应干卦三阳,三阳退处,即是三阴,是谓小周天。重入胞胎,性归于命,蓄久发暴,烈火飞腾,此是火燥,恐启后天情识,故吸闭以防危,使之下降而无生;撮舐以助火,使之上升,清虚而无灭,谓之大交,匹配真汞。虚即真汞,即性空,其交着于内之外,从此退符,仍隐土釜,炼之又炼,存清去浊,至于虚无极,是谓绝学无忧?

  答曰:不治其本,难齐其末。一天雷雨风云,孰得而主使之?孰得而止遏之?修身如执玉,磨其磷,琢其玷,功深力积,润泽非一时,非大力量不能成此。朝更夕改,触发一时,而气偏于一隅。又所谓玉之有玷,洗之难强也。子其勉力,坎离之所以有,乾坤之所造;乾坤之所以名,坎离之所化。

  问:拨动顶门关棙,忽尔自合自开,恁么中不么,不么中恁么,其意所到乎?其天命之流行乎?此时道眼清明,天开寿域,头头显露,浩浩渊渊,正法眼藏,涅盘妙心,愈活泼,愈精明。丹经云:饶他为主我为宾,是外来者为主,我反为宾;只是不忘照心,任其点化腹阴,名之为天王补心丹亦可。此便是以神驭气,以气控精之旨。所谓鹰拿燕雀,鹘打寒鸦,其近是欤?

  答曰:婆娑妙论。

  又问:和光同尘,却不染尘,世事沾他不得。以其运也,谓之河车;以其不违天,则谓之法轮。其团如卵,其白如练,其软如绵,其轻如波。其硬也,铁脊梁汉;其成片也,海水浸堤;其不容己也,揭地掀天。上升为云,下降为雨,电掣雷轰,抽添自见。漏声滴滴,元酒堪尝;种种机遇,总属一串之事,所谓有物方能造化生?

  答曰:不可以形容,形容则界限分矣。如此玄谈,不可以为功。总之,积一寸,则厚一寸,积一尺,则厚一尺。方以象地,圆以象天,空不见空,实不见实,空实无异,到处奇奇,不见不了,见亦无终。呵呵大笑,一字不通。

  问:在尘出尘。

  答曰:不止此,此系初机。在尘出尘,仍有尘在,非系无因。因果一齐光,停停当当,春色满溪涨,此又何说?于无言中强生言说耳。

  问:动而无动,静而无静,是合一否?

  答曰:动亦无关,静亦无滞;动即是静,静却非动;动静合一,绵绵密密,好个胎息。

  问:如何是绵绵密密?

  答曰:愈静愈静,方是绵绵密密。

  问:心随动静,为循环否?

  答曰:心不随动静为循环,心亦随动静为循环,无心是心,焉可分别?

  问:然则无分别乎?

  答曰:分别无分别。

  问:绵绵密密是正道否?

  答曰:绵绵密密,还归不绵绵密密,一步一步天台路。

  问:人一身皆属阴,即坐到澄澄湛湛的,不过后天阴魄伏诸病根。一勺死水,一流便浊了。旦夕将心撮在一处,只恐触物心惊,反成心病。曷若于今年初尽处、明日起头时、五蕴山头一段空内讨出一个消息,会计师得的,活泼泼地;不会得的,只是弄精魂?

  答曰:可知者,行不到;可行者,知不及。‘有无相生‘,隐显莫测。黑漫漫,白茫茫,变化须臾,又何可拟议?

  问:沐浴。

  答曰:沐浴者,涤垢之谓也。

  逍遥两间,荡荡心田;灵机活泼,万感皆虚。噫!人而天,天而神之不可测;妙也,玄也。光明者,心之用;空寂者,心之体。空寂而不光明,寂非真寂,空非真空,鬼窟而已,大道不是如斯。元精已失,证空无有处,真是落空亡。外道云边磨日月,草里挂行藏,说甚么海水汪洋,千顷金波漾。世人惑于外道,鬼窟行藏,亦难改矣。二三子静守吾道,勿摇惑其心。吾欲汝等为上乘,不欲汝等归中下流,中下流非至善。至善之极,动静无常,神妙不测。即其体也无异,显其用也无方;‘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神明自若也。

  问:调息,是鼻息否?

  答曰:鼻息系外息色身上事。心息相依,方是真息。般若尊者云:‘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蕴界。‘岂是鼻也?合辟机关窍妙,非一时可窥,亦须力积之久,一旦豁然贯彻,天地不外也,人为‘大‘,三才并立,万化同根,不在色身求,自有真息见。真息无息却有息,吁!大泄机关矣!活泼泼地,至于观息、听息,亦系色身事,借此摄心,非真命脉。真命脉还从真中求之,观听是一事。

  问:调息作工夫。

  答曰:调息固有工夫,然不一其说。有外呼吸,有内呼吸;有凡息,有神息。胎息即神息,非息莫胎,非胎莫息。胎息工夫,先从息起。若胎息,则‘真人之息以踵‘,深深矣。入彀之言。莫分内外,却有内外。有内外者,三关之谓也;无内外者,动静合一也;浑成一片,化之谓也。非化不足以语神,亦非见道。纵有悟境,云边漏日光耳。日月光明,通天照亮,非是鬼境。

  问:胎因息生,在蛰藏之间是伏气,既久,外息已断,止有内息,而神室金胎凝结于中,此等工夫,皆天然造化,非可强致?

  答曰:不可思议,顿入不思议,即此之谓也。不是悍然不顾为不思议,蛰藏之间,胎也内息。贯通三教工夫,即所谓神息也,戊己也。外息何足一语?工夫不到不方圆,脱了梯儿又上天,消息于中藏至哲,灵光透出万千千。

  问:消息是气否?

  答曰:是气,须善养。点明了,诸经不肯说孔窍其门。

  又问:消息露于中宫时如何?

  答曰:一句胜是百句,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才有些抓着痒处,便是得手之言。‘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此即坎离之说。

  问:神依形生否?

  答曰:神不依形生。汝将何者为神?一字参透,则通身泰然矣!

  问:神气不足。

  答曰:神气不足,亏凿已久之故。善补之,补足,则烘然上升,龙虎玄关一时顿现,方知三界即吾心,吾心非三界,却含三界,圆通无碍,诸仙佛慈光灌顶,希有罕见。盛世之征,太平风景,不是十分,却是一分具足十分。成得一分,一分不了又是一分,一分了时还是一分,岂是寸管窥天便为得耶?

  问:五行即阴阳,属后天否?

  答曰:先天即无五行乎?五行全具,方有后天五行;若无先天五行,后天五行从何而生耶?道体无形,万象森然已具,古今原有先后,五行生生之理实无先后。

  问:和畅,是神水否?

  答曰:尚非神水。神水妙用,洗涤性空;渣滓消融,究若春风;沾着便化,不受牢笼。空山莫袖手,异味说珍羞;饱饫铭心骨,神水勿自流。一滴归根,万事合头;何用别虑,着甚来由?

  问:戊己二土。

  答曰:一滴波中央,上分戊己,还无门户。

  又问:炼己待时。

  答曰:炼己方可待时。不炼,无时可待。

  又问:戊己二土乃先天妙用,玄禅合一之学?

  答曰:先天妙用不轻得,必从后天人功积。人力尽而天力生,方是功夫,菩提路才起头。

  问:金丹大要,在于戊己二土,真阴真阳,真玄真牝。若不得此同类而施工,焉能以机而集机?点化凡躯,冲关透节,无不赖此大用现前;一天雷雨风云,吻合造化,迥非枯修可比。所谓和合聚集,决定成就者也?

  答曰:同'似误。应为‘非‘'类难为巧,真工是实工;分别眼前迹,离合一齐同。风云雷雨内又谁见之?莫着境,且入境,要个境中境,要识心内心。

  问:必大静真空,而后己土,方谓之定?

  答曰:戊己有浅深,彻了也是戊己,不彻而彻之亦是戊己。大定真空,慧光普照,香海观慈云。

  问:己土死,戊土生?

  答曰:己土亦不死。己土死,则戊土亦不生。戊生即是己活,非此莫能透露。

  又问:必己土炼到一丝不挂,而后戊土发生否?

  答曰:虽然,己土稍炼足,戊土即发生,必得戊土生,方消得己土中阴滞,不然只是阴灵,纵有所得,鬼仙而已,吾道不如是。通天彻地,妙用周流,返魂浆未吃,难将阴魄消藏。尔等资质中下居多,一步一步,非可躐等。性天见时则不拘,性天不见,犹如黑漆桶乱摸行踪,焉可枯禅无据便为高超上着?聪明特达向谁商?处处行行到底茫;空有竹声敲夜月,无风难入梦魂浆。

  水月镜花,无声无臭;万象昭然于人间,不是溪径旁流惑世欺人也。吾之道见性明心,明心正所以见性。三教合同,圆通无滞,真一分师,规严一分,非同凡流。圣贤仙佛,敬慎为先。敬慎即是本体,非有二也,超凡在兹,有何许多言说?所言说者,总是修持事层层相因,叠叠不化,即落凡夫界,仍堕轮回苦,不是上乘。大罗一了百当,本是一贯,刻不相违;刹那间成了变化即是凡夫,刹那间成了变化即是仙佛。仙凡圣愚之隔,只一刹那间。刹那刹那,有何仙佛?此皆道人不得已之词也。

  问:先天炁,后天炁。

  答曰:先天炁,后天炁,得之者,常似醉。阿弥陀佛。安得有此极快活时节?先天后天,本无二致;所分别者,均是后天耳。分别,则动静不合一,先天炁亦化而为后天矣。合一,则后天炁亦是先天,并无先后之分。若有先后,分别识耳。分别则后天炽,而念虑纷纭之所由起也。莫可道、莫可名者,祖炁也。即道之体也,体立用行矣。体用不分,亦非颟顸之谓,证者知之,不证者仍是门外汉话。

  问:先天、后天之别。

  答曰:有沾依,总是后天;无沾依,即是先天。先天何处寻?要从后天寻。后天情识即是先天妙用。须从合符行中工夫探去。合符行中,即静虚矣,不过尚未清,全是滓质。浑融久久,陶融渣滓,不期清而自清,金丹方得出炉。

  问:丹经:朝,屯;暮,蒙。

  答曰:朝屯,暮蒙,比喻之词耳。一进一退之火候,转瞬间见之,何尝必须朝用屯卦、暮用蒙卦耶?玄机人不懂,故吾道直透其旨。

  又问:交合、升降、颠倒。

  答曰:只是一串事,一句得参,通身皆活;脚、头翻转,踏破乾坤。逍遥无事一个道人,却有经天纬地之学、倒海移山之用。噫,大矣哉!哪里尘俗累得心?总是人心荒唐,执着己见,一个破天荒,还有一个破天荒。

  问:夜间不得为之主,何也?

  答曰:日间是识神把持,夜间识神入蛰,其平生所作之恶意种子未化,故遇缘发生。非一超直入之路、一刀两断之功。

  问:贪、嗔、痴、爱必须遣除,方是道学?

  答曰:虽然,又有说焉。贪嗔痴爱,即是性之用,所谓情也。人迷于情,不知有性,是为凡愚;知有性而不知有情,是为顽空。故吾之教活泼泼不落一隅,通天地,合古今,齐物我,无冤亲;闹市里深山,清净场中走马。大觉金仙没垢疵,却是大快活。污地生出莲花,弹指顿超无学,千手千脚观世音,岂是寻常小论?

  问:及物穷理。

  答曰:及物穷理好,然物有难穷,理穷则物穷。得其本领,以贯万殊,可也。又汝能于无分别中分别乎?能于分别中无分别乎?莫落边语。习气固须除,明理为上。理明,则习气不期除而自除,亦何须用心除?用心除,不得除,却费工夫。及物穷理,就心而言,强观中,即及物穷理矣。不是强观是一事,穷理又是一事。汝仍强观入手,便知端的。

  心中无私坦荡荡,神清气朗佛和仙;只因念虑些须子,铁柱深根难脱圈。

  故须观照,自心见,方得根虚,而有脱尘之想、入彀之机。不然者,尚不知何处颠倒,焉能自新、新民而一贯耶?稍静片刻,暂时观心。

  诸人观了,复云:即此是丛林,何处寻般若!

  问:外功。

  答曰:内功观照,外功抱一。话头或,公案一则;内外兼修,自有灵润周身晬面盎背之时。汝只观某,不用外功,而身体自壮,即其榜样也。

  问:性同情异。

  答曰:情亦无异。乃习而不察,流转至今,污染而不可解究,非性之过。性无言说,何究之有?有言说亦不外性。汝不闻乎,水有清浊,其湿同也。水清是湿,水浊独非湿乎?是清、浊异同,而湿性不异。汝只从一处参,久则豁然贯彻矣,勉之。

  又,情即是性,性即是情。如射箭人,弓箭总是物,发用只一活机,有何捉摸?难以悬拟。弓箭射乎,活机亦不离弓;箭离弓,箭又无活机。此即色即空之喻,诸人还会否?

  问:除了精气神,方是先天?

  答曰:错了。只知清净无为之道,未识阴阳自然之理。阴阳不孤立。天地离了万物,是个甚么?亦不成其为天矣。天有万物,万物能障天丝毫否?试观眼前之景,森罗并列,何尝碍得清虚?有万物,正显其清虚耳。大道真实,如是如是。

  问:参禅。

  答曰:参禅须要起疑情,疑则悟,不疑不悟。疑情最难发,得起古哲。于善知识前勤侍,服役多年,于一言半句淡话即得大解脱者不少。宗门原好,但须善参,不善参者,则入宗门流弊:俯视一切,谓与诸佛颉颃,其实毫无半点。汝须善参。汝等知释之用功最上一乘一纵而登云天,跛履而行千里,此汝心之妄,非释之真径也。释立言,从高处引起,是欲人知其极,不欲人陷于影响无着之地。慈悲方寸,接引群生。汝以为入手功夫可以旦夕到岸,无操存涵养、克治琢磨,恐庸俗辈,到老不能自悟,圣贤鄙之。

  问:虚极静笃,难能奈何?

  答曰:虚极静笃,非一时可能。知静,不静;不知静,亦不静,浑水耳。汝但虚得一分,便得一分轻松快活,此渐法也,顿根有几?总是习染沉疴,方有修行之名。今后从心田认实。幻化不真,何者是实?从此'足*丽'去,一旦踏破天关,脚、头翻转方有些个路数。

  又问:幻化不真,须绝尽方好?

  答曰:幻化不绝尽,幻化为用。众草是药材,蜜和为丸,是草还丹。无草不能成药,无药不能治病,何可去之?小人宜化不宜绝,绝则祸生。其理亦如之。

  又问:何为脚、头翻转?

  答曰:化之谓也,自见冰消瓦解时。儒教中‘怡然理顺,涣然冰释‘,亦差不多,不过各有力量之大小,功夫之深浅,见地之迟急,天资之敏钝。禅宗说:‘大事未明,如丧考妣‘,何以大事已明,仍如丧考妣耶?

  又曰:大道不在静居。静居一室,反增心火之炎。要行、住、坐、卧总是功夫,方得坐在千峰顶上不离十字街头。我恁么说,诸人还会也么?

  问:智慧不足,难以证道。

  答曰:何不足之有?若论本体,本无不足,天然具足,何增何减?若论功夫次第,则有不足。不足者何?朝污夕染,将一个清水闹得浑浆,澄之不清,摇之愈浊,此修行之说所由起也。修者修其行,行修而性亦修矣。

  又问:必得大圆镜智,方是证道?

  答曰:虚名耳。无边为大,慧通为圆,光明普照为镜,无私心为智。非真如圆镜一面,不过如镜之义耳。勿执着。

  又问:识与智有何分别?

  答曰:识即是智。在凡夫谓之识,在仙佛谓之智,净与不净之分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