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

第31章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31章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德的独特之处,不但在于他样样精通,尤其在于他在这些貌似风、马、 

  牛不相及的学科中都能做出令人惊异的发现。这首先表现在他对自然科学方 

  面的贡献。1754年,他年仅30岁,便发表《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起在自转 

  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地球的自转 

  速度因为月球引起的潮汐作用而延缓的假说。1755年,他发表《自然通史和 

  天体理论》,在这书中,他又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假说。这两个假说,在 

  人类自然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假说,意义尤 

  为重大。在这个假说中,他认为: 

        “物质最初以细微分割的状态弥漫全部空间。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形 

  成了一些中心天体和周围物质绕其凝结的核。这些核受到这些中心天体的吸 

  引,但是在物质似乎固有的一种斥力的作用下,它们改变方向,使它们向中 

  心的坠落运动变成了绕中心的涡旋运动。”① 

       虽然康德未曾证明太阳系形成的原因,但直到今天,他的假说依然未被 

  新的理论所推翻所超越。 

       康德的天文学理论,虽然以假说为前提,但他的假说绝非没有任何根据 

  的主观臆想。相反,他的假说常常为后来的数学计算和天文观测所证实。他 

  以哲学家的身份,以假说的形式,解决了一些所未能或长时期不能解决的课 

  题,从而证明了他的哲学方法的科学性。例如,他根据力学原理估计土星光 

  环的周期为“10个小时左右”,他的这个计算和34年后欧洲天文学家赫舍 

  尔的实地观测,相差不过30分钟。恩格斯说:“康德关于目前所有的天体都 

  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② 

   “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③2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自然科学家,而是一位哲学家,证明康德哲学确 

  实造诣不凡。对此,康德本人也是充满自信并且朝气勃勃的,他曾说过:“给 

  我物质,我将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也就是说,给我物质,我将向你们指出, 



① 沃尔夫: 《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第93 页。 

② 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 年版,第54 页。 


… Page 136…

                                 ① 

  宇宙是怎样由此形成的。”在这方面,康德和笛卡尔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一 

  旦进入自然科学领域,就表现出一个卓越科学家的英雄本色。 

        康德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阔,但他好像并不专心致意于此,否 

  则他将取得更多的成就。即便如此,他依然在众多专业领域表现出自己的创 

  造性才能。当他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他便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论 

  对活力的正确评价》。在这本书中,他评析了笛卡尔和莱布尼茨有关动能测 

  量的争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双方的理论各有道理如许,只是笛 

  卡尔的方法适用于一种情况,而莱布尼茨的方法适用于另外一种情况。康德 

  一生——主要在他的前半生,写过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其中包括他的 

  学位论文《论火》,以及《运动和静止的新学说》、《关于从物理学观点考 

  察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的问题》、《论月球上的火山》、《论月球对气候的影 

  响》、《论万物的终结》、《物理原子论》、《人类学》和《自然地理学》 

  种种。康德后来当上哲学教授,以致有人评论说他得到这个专业的教授职位 

  完全出于偶然原因。康德的许多科学著作,虽然在今天看来,已然价值无多, 

  但这些著作证明了他学识基础的广泛和坚实,而且这些著作作为一种历史文 

  献,直到今天犹不失其历史价值。 

        康德的哲学著作,大多晦涩难读。据说,他的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 

  曾送给一位专门研究哲学的朋友阅读,这位朋友读了一半,就把书稿退还给 

                                                      ① 

  他,并且对他说,如果再读下去,我要发疯了 。 

        但是康德并非只会写这种结诎聱牙令人痛不欲生的文章,他其实是一位 

  文章高手。他早期的文章,不但文辞优美,而且生机勃勃,充满激情。他1764 

  年发表的美学论文《对于美好和崇高的感情的观察》,尤其轰动一时,仅他 

  在世期间就曾再版8次。这篇文章甚至被世人看作是“时髦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康德先生谈了白天,又谈黑夜;谈了自然,又谈道德; 

  谈了男人,又谈女人;谈了婚姻,又谈性格。他说,女人的智慧是美好的, 

  男人智慧是深沉的。他认为,对男人来说,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被说成是蠢人; 

                                                      ② 

  对女人来说,最大的侮辱莫过于被说成是丑陋 。 

        他不但比较了男人和女人,而且比较了人类成员中各种不同的性格。他 

  以一种有点浪漫又绝非凭空妄想的方式,比较了不同区域的民族性格。值得 

  一提的是,他对民族文化性格的分析和评判,具有十分浓烈的兴致。在他以 

  后的许多学术性活动和著述中,他都不止一次地回到这个题目上来,而且发 

  表了一些很有创见、很有启发、又很有超前特色的评论意见。 

        他认为:西班牙人严肃、内向、公正;法国人具有美好的道德感情;英 

  国人的特点是目空一切,蔑视所谓异邦人;德国人能恰如其份地把崇高与美 

  好两种感情结合起来,干什么事情都是有条有理,甚至在恋爱方面也是如此 

  ③2。而阿拉伯人有如东方的西班牙人,波斯人则有如亚洲的法国人,日本人 

  则好象是亚洲的英国人。很可惜,康德找不到与印度人和中国人对应的欧洲 

                                                                ① 

  人,而且,他对印度人非常称赞,对黑人则持轻蔑态度 。前苏联的康德研究 

  专家阿尔森·古留加对此曾作过十分中肯的评论,他说: 



① 转引自《德国古典哲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第23 页。 

① 参见《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55 页。 

② 参见《康德传》,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第64 页。 

① 参见古留加《康德传》,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第67 页。 


… Page 137…

        “在所有这些鲜明的,甚至有时是随心所欲的话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寓 

  意,它们预示着国内精神气氛的变化,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从理性到感性的转 

  变以及对个人特殊体验所表现出来的极大兴趣。这里,正如在哈曼作品中一 

  样,使你能够感觉到 ‘狂飚运动’的迫切。康德超越了那个时代。在他哲学 

                               ② 

  兴趣的范围中出现了人。”我这里还要补充一句话,康德的这种研究方式, 

  在进入到20世纪中叶之后,也曾出现大量的非常有名也很有影响的有关民族 

  文化性格的专著,如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巴尔齐尼的《意大利人》, 

  康马杰的《美国精神》,汤因此的《历史研究》,以及成批量生产的以色列 

  文化丛书、日本文化丛书、美国文化丛书、德国文化丛书和不下数十种的中 

  国文化研究项目和丛书。在相当程度上,甚至都可以说,康德正是这些研究 

  者的伟大前驱。然而,这不过是康德的一个具体研究领域而已。 

       康德敬业。与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的绝大多数哲学家不同,康德一生只从 

  事一个职业,就是教书。如前所述,西方15世纪以来的哲学家,有人一身数 

  职,有人一生数变,他们都是些全才,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 

  个职业。他们常常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还是社会活动家,以至作秘书, 

  作医生,作律师,作工匠,作主教,作外交官,作国务大臣,可说千姿百态, 

  不一而定。康德也是一位全才,但他不问别业,只是教书。他一生只和书籍 

  打交道,上学时读书,毕业后教书,边教书边写书,虽写书而不忘教书。在 

  许多很有名望的文化人物看来,教书与著述是两件很矛盾的事,一心不可二 

  用,例如鲁迅先生就这样想,老舍先生也这样想。唯康德夫子另成一论。他 

  虽然是个很长寿的人,但他活了80岁,就做了50年的教书匠。1744年大学 

  毕业,他就当上了家庭教师,一干就是9年。到了1755年,他通过博士论文, 

  到大学当讲师,但只是作编外讲师。何为编外讲师?就是只有讲课资格,但 

  校方不付薪水。所得报酬,只能从所交学费中获得一点微薄收入。但他对此, 

  不甚在意。虽然当时他已经31岁了,他还是平心静气,只管教书。这样又一 

  气干了15年,直到1770年,他才得到渴望已久的教授职位。但以收入而言, 

  依然有限,每月只有236塔利尔的收入。1776年,有人给他写信,以800塔 

  利尔的薪俸请他去米塔瓦任教。1778年,又有人提出以每月800塔利尔的薪 

  俸请他去哈勃大学任教,并且答应给他以宫廷顾问的头衔。但对于这两次邀 

  请,他都谢绝了。他并非不喜欢高收入,只是因为他所在的学校,地处边远 

  之区,他为着自身的安宁和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事业,他可以不要金 

  钱,也不要荣誉。 

       康德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而且自1770年之后,他的主要研究领域, 

  更是严格地限制在哲学和与哲学密切相关的范围之内。他不图金钱,不求荣 

  誉,不怕寂寞,甚至从来不曾离开过他的家乡,一生只到过离家几十公里之 

  外的地方,而且这般“远游”一生之中也仅有一次。 

       康德这种差不多已经达到痴迷和怪异程度的从业敬业精神,是他取得成 

  功的基本保证之一。 

       康德事业专注而且生活极有规律。康德一生专注于他所钟情的事业,除 

  此之外,别无所好。虽然他也是一位很擅长谈吐的人,而且他的风格不凡, 

  并因此十分受当时的知识妇女的喜爱,但他却是一个严守生活规律的人。他 

  的生活规律不但十分有序,而且如钟表一般准确,而且一生一世未曾有过改 



② 同上。 


… Page 138…

  变。据说,他一辈子只有一次打破了他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当时,他正在 

  阅读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卢梭的书确实让他着了迷,他读《爱弥尔》 

  读到得意忘形的程度,才使自己铁打的生活规律乱了那么几天。 

       海涅对此,曾有一段很有文学意味的描写,但那基本意思大约也和实际 

  情况相去无多。海涅写道: 

        “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他住 

  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 

  有秩序的,几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我相信,就连教堂的大时钟也不能像它 

  的同乡伊曼努尔·康德那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 

  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 

  楚地知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家门口出来, 

  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午三点半钟,由于这种关系人们现在 

  还把这条路叫做哲学家路。一年四季他每天总要在这条路上往返八次,每逢 

  天气阴晦或乌云预示着一场暴雨的时候,他的仆人,老兰培,便挟着一把长 

  柄雨伞作为天意的象征忧心忡忡地跟在后面侍候他。”① 

       康德的生活规律,反映了他的特殊性格和他超乎寻常的心理品质。因为 

  他有这样的心理品质,他才能以他那并不超群的身体和精力,取得如此超群 

  的成就。说到此,也应该将康德的生平作个简明的介绍了,虽然海涅说他没 

  有生活,也没有历史。 

       康德1724年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即现在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 

  他父亲是一位马鞍匠。他父母共生有9个孩子,他排行第四。但看他一生行 

  业,他们兄弟间的往来也十分有限。他的家庭信奉路德教的虔信教派。他8 

  岁时入腓特烈公学读书,16岁进哥尼斯堡大学学习,从此便一生与这所大学 

  发生联系。1746年,他大学毕业后任家庭教师,1755年向母校提出学位论文 

   《论火》,获硕士学位后又提出求职论文《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 

  解释》,获得通过,从此担任编外讲师。1766年被任命为王家图书馆的副馆 

  长,才算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位和年金收入。 

       1770年被任命力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此后,还担任过 

  两次该校校长。1792年起担任柏林科学院哲学部主席,1797年退休。1804 

  年于哥尼斯堡去世。 

       康德一生的学术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因为他将自己的哲学 

  称为“批判哲学”,所以人们便以此作为划分他学术活动时期的名称。1746 

  —1769年为前批判时期。这一段时间,康德在自然科学方面用功最多,而且 

  作出了杰出成绩。1770—1780年为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的思想和研究开 

  始向哲学倾斜。他主要研究如下3个问题,包括几何学和力学的客观性,人 

  类自由的可能性和空间、时间和性质。这些问题虽然不一定非得列入哲学范 

  畴,但他使用的方式和视点却是哲学性质的。自1781年他发表“纯粹理性批 

  判”始,则进入第三个时期。一生三期,期期如环;起之于科学,归之于哲 

  学,这大约便是康德的思想家之路。 

       康德大器晚成。虽然他在大学读书期间,就曾发表文章,但直到 1781 

  年他已经57岁时才发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纯碎理性批判》。 

  康德写书写得好慢,虽不是一切都慢,但其代表作的产生,确实经过一个很 



① 海涅: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第102 页。 


… Page 139…

  长的过程。他的名声自中年之后,越来越大,但他不以名气论学术,而是一 

  如既往,循序而行。他的学术研究,正如他的生活规律,总是有条不紊,而 

  且有些雷打不动的味道。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目标,差不多有11年未在出 

  版物上发表什么著作,以致他的一位通信人要向他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