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过程,则没必要构筑这样意在永恒的体系;若一切归于体系,则体系的完
成便是哲学的末日。黑格尔虽然是辩证法的大师,但以他的历史地位和体系
而言,却颇有些作法自毙,当事者迷。
黑格尔又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史家,因此他的思想不但受益于康德、费希
特和谢林,受益于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的各位代表人物,而且受益于古希腊哲
学传统。他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大师的思想和著作都有很深
的了解,他的哲学与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在者不实”的观念,与柏拉图哲
学的理念论,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都很有内在的联系。如果我们
仔细分析一下柏拉图的理念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分析一下亚里士多德的
哲学范畴和黑格尔的哲学范畴,则我们就会觉得黑格尔哲学更具有文艺复兴
的味道。黑格尔哲学范畴中有一条“否定之否定”,他对此多有妙论。他的
哲学,其实也可以说是古希腊哲学的否定之否定——中世纪神学哲学否定了
古希腊哲学传统,西方近代哲学包括杰出的黑格尔哲学又否定了中世纪神学
哲学——黑格尔哲学在形、神两方面都仿佛是柏拉图哲学的回归与再现。
如果我们将德国古典哲学,将西方近代哲学,将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
古代哲学,看成3个圆圈,那么,黑格尔就是这3个圆圈的交汇点,黑格尔
哲学标志着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结束了。自他之后,人类哲学便开始进入一
个新的天地和新的历史纪元。在众多的西方哲学家中,独黑格尔担当此任,
… Page 165…
这里面有种种必然的和偶然的、社会的和个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而
黑格尔哲学,正是这些原因的结果。
黑格尔是一个长于作深刻思考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专注于哲学思辨的哲
学家。这类哲学家的个人历史,往往显得平庸单调。因为他们固然在思维的
自由天地中能够纵横驰骋,一言强似百万兵,然而其外在表现却常常平淡无
奇,没滋少味,甚至不近人情。黑格尔一生经历绝无传奇色彩,正是这样一
种简单如无的寻常风格。
黑格尔1760年生于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市。他和谢林既是同乡又是同
学。他父亲是该城税务局的书记官,不上不下,一小官吏。黑格尔1785年入
中学,1788年入大学——图宾根神学院。他在校期间,似乎并不以聪颖多才
见长,也不如他的同学谢林来得英气勃发,但他爱好读书的习惯却是从小养
成。他1793年从神学院毕业,毕业文凭上对他的各种鉴定,写得很是传神,
那上面写道:
“健康状况不佳
中等身材
不善辞令
沉默寡言
天赋高
判断力健全
记忆力强
文字通顺
作风正派
有时不太用功
体质一般
神学有成绩
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
但看起来不是一名优秀的传教士
语言知识丰富
①
哲学上十分努力” 。
应该说这些评价都很符合这位未来哲学大师的实际,但也说明他在校期
间,实在表现平平。黑格尔自入学起,便与哲学结缘。他一生只对哲学钟情,
再没有什么比他的哲学事业更能让他提起精神。他一生的研究道路,可以分
为3个不甚严格的阶段:第一阶段,从他完成大学学业至1806年他完成《精
神现象学》;第二阶段,从1806年至1817年他出版《哲学全书》;第三阶
段,从1818年他被普鲁士政府聘为柏林大学哲学教授直到他1831年去世。
第一阶段是他哲学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他的主要职业是作家庭教师,一共
干了7年时间。直到1800年经谢林帮助,他才成为耶拿大学的讲师。1805
年,提升为副教授,当年和出版商签订合同,撰写他的《精神现象学》,这
时候,他已经45岁了。黑格尔如康德一样,可说大器晚成。然而,他和他们
一类的哲学人物相比,还要晚成。
黑格尔45岁前,所经历的最为重要的事情,大约只有两件:一件是法
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欧洲之战,一件是康德与费希特、费希特与谢林的哲学论
① 转引自《黑格尔小传》,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12—13 页。
… Page 166…
辩。虽然这两件事在他45岁时都没有真正结束,但其主要经历已然主脉可
见,而且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法国革命对黑格尔的影响,虽非剧烈但很深刻。法国革命爆发时,他与
他的德国同仁一样欢欣鼓舞,他还和几位同学一起到郊外种了一株自由树,
借以表达他对法国的祝福和对革命的企望。后来的一些研究家多认为黑格尔
虽拥护法国革命但很快发生逆转。其实,他虽然反对和惧怕动乱,但对法国
革命本身,却一直充满敬意。直到他写《历史哲学》时,还称颂法国革命是
“辉煌的黎明”,而且说:“一切有思想的存在,都分享到了这个新纪元的
欢欣。”①
他欢迎法国革命,又对拿破仑充满敬意。这一点和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
其实不同。他不但对胜利的拿破仑充满诗一般的敬意,而且对失败的拿破仑
依然充满同情。1806年,拿破仑经耶拿战役征服了德国,但黑格尔对此并无
反感。耶拿战役结束仅3天,他在一封信中不但没有表示出对祖国不幸的同
情反而称颂了拿破仑,他写道:“皇帝——这个世界精灵,我看见他骑着马
通过城市检阅他的军队。能看见这样一个人,他集中了一切注意点,坐在马
①
背上,走向世界并统治它,的确是一次美好的经历。” 黑格尔的这种态度,
在中国人看来,颇有些难解之处,但以西方的价值尺度衡量,这正好反映了
一位近代欧洲文化智者的本色。不仅如此,他弟弟后来还作为远征军参加了
拿破仑对俄国的进攻,拿破仑战败之后,他也没有回来。
黑格尔支持法国革命,钦佩和同情拿破仑,表明他作为德国近代大哲学
家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态。在这个意义上讲,远离现实的黑格尔,后来成为
德国官方哲学家的黑格尔,在他内心深处,依然属于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一
派。
黑格尔成名之前的第二种大经历,是他亲身体悟了康德与费希特和谢林
以及费希特与谢林之间的哲学争论和是非恩怨。康德与费希特的争论,虽然
其高峰表现在1799年,但从费希特这一面看,早在1793年他已经产生创作
《知识学》的想法,那就是说,大约1793年前后,他就已经与康德在内心深
处划清了界线。而他的所谓学生谢林对他哲学的批评,则集中在1799—1803
年。这两次争论的时间恰好首尾相接,从前到后,经历了约10年时间。而这
10年时间,正是黑格尔哲学的孕育与成熟期。
黑格尔哲学的形成,有这三位哲学人物的很大助力,尤其是谢林,对他
哲学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全面,以致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专家要说:“谢林作为
哲学家闻名全国的时候,黑格尔还不为人知晓。尔后当黑格尔的光彩使其黯
然失色了的时候,他抱怨说他先前的朋友拿走了他本人的思想。尽管人们现
在已不大读谢林的东西了,但他的思想脉络与黑格尔是非常接近的,以至于
如果我们看一看两个人都同意的思想中,黑格尔又提出了多少新东西,我们
就会觉得,谢林的抱怨多少有些道理。”①
虽然有些道理,毕竟黑格尔哲学与谢林的不一样。到了1807年,因为
谢林认为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批判了他的哲学而提出抗议,黑
格尔解释说他批判的不是谢林,而是谢林的蹩脚的模仿者。但谢林不予原谅,
① 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 年版,第495 页。
① 辛格:《黑格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7 — 8 页。
① 辛格:《黑格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13 页。
… Page 167…
于是二人的友谊断绝。
黑格尔大器晚成,他外受法国革命的影响和催化,内受康德、费希特、
谢林哲学的影响和启迪,加上他本人的长期思考、钻研、总结和积累,终于
形成自己的庞大哲学思想体系。他比谢林年长5岁,却成名甚晚。然而,谢
林不曾完成的历史使命,却由他这位“愚兄”一举完成。黑格尔大器晚成,
其幸也欤?
黑格尔长于思索,但似乎不是一位优秀的讲师。他在耶拿大学教书时,
被人戏称为“木头人黑格尔”。他讲课只管讲课,每上讲台,全身心皆沉浸
在讲授的哲学之中,对听课人的反应,浑然不问凉热。据说,有一次他上课
时去得早了,但本人毫不觉察,就给别的专业的学生上了一堂哲学课。课罢,
他的学生来了,他才明白自己搞错对象了,但他只管不慌不忙,翻开讲义,
便又从头讲起。
从1806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出版算起,直到1817年他的《哲学
全书》问世,这11年,是黑格尔哲学的精进期,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旺盛
的时期,他生前出版的4种大部头著作,有两种即出版于这个时期。即1806
年他出版《精神现象学》之后,1812—1816年出版《逻辑学》,1817年出版
《哲学全书》。在此期间,黑格尔的生活颇有些变动,他于1807年做了一年
报社编辑,又于1808—1816年做了将近10年的中学校长。但这些变动,对
他的哲学研究全然无损,而且因为生活稳定,思维更是日臻精醇。1811年9
月16日,41岁的黑格尔幸福地举行了婚礼。黑格尔原本是被人们称为“秋
性子”的人,现在他又以自己的晚婚对此作了一次证明。只是在他结婚之前,
他还有过一个私生子。想到这样一位一本正经甚至有些严整古板的哲学家,
竟有这等风流韵事,不禁令人笑口顿开。黑格尔对自己的婚姻大为满意,他
①
在一封信上写道:“一有公职,二有爱妻,人生在世,夫复何求?”他的婚
姻确实美满,“婚后头半年,就写出了一本30印张的内容深奥的书”,连他
②
自己都说,“实在非同小可”。
1818年黑格尔被普鲁士政府聘为柏林大学哲学教授。一方面,他经过10
多年的成熟创作,影响日益扩大,另一方面,又因为他的思想日趋保守,普
鲁士政府对他的态度也日益友好;他的哲学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也显得魅
力日大。他到柏林之后,终于形成一大学派,而且听他讲课的人不但人数可
观,而且不乏名流。但他的创作已近尾声。从1818年到他去世的这一大段,
他只在1821年出版了《法哲学原理》一书。这书写得炉火纯青,但其政治观
点,已经保守到令激进的民主人士无法忍让的地步,而他本人也俨然成为普
鲁士王国官方的哲学家了。他的其它几部重要著作,如《哲学史讲演录》、
《历史哲学》和《美学讲演录》,皆在他逝世后根据他的讲稿和学生的笔记
整理而成。
① 古留加:《黑格尔小传》,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72 页。
② 同上书,第73 页。
… Page 168…
2。体系与成就
黑格尔哲学花在体系上的功夫,绝不比花在内容上的功夫小。因为建立
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既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德国思想文
明与传统特别热衷的事。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首先是一元论的。这一点,他与费希特和谢林一致,
但他不同意费希特的最高原则——自我论,也不同意谢林的第一原则——同
一论。他的哲学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哲学对象——即无所不包的研究
内容,看成一个过程。但不是一个全然的精神过程——如休谟那般,客观事
体一概不问,只考虑知觉范围内的事因;也不像斯宾诺莎那样,硬派一个实
体出来,该实体既是物体,也是精神;又不像莱布尼茨那样,让单子发挥产
生一切的基因作用,单子源于上帝,单子的行为出于“和谐前定”。黑格尔
的哲学体系,虽然始于精神,但精神又可以转化为物质,然后再达到更高的
精神。这个过程,与上帝无关,与单子无关,与知觉无关,与实体无关,它
只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展示过程。他说:“永恒的理念在它的本质的全部丰富
性中,永恒地在自身活动着,把自己作为绝对心灵 (精神)来享用并再生产
出来。”①
黑格尔哲学从精神的存在开始,好像中国宋明理学的理在物先,先有其
理,而后有其事,其事固繁,但必合其理,其事固异则其理一也的理念。但
黑格尔哲学体系比之宋明理学乃至一切他以前的近代哲学,都更其体系庞
大,内容浩繁。而且他以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把这个过程描述为不断从正
题到反题再到合题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合于历史必然的辩证发展过程。他的
哲学体系,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加上一篇长长的导言。导言即是他的《精神
现象学》,三个基本部分,即第一部分:逻辑学;第二部分:自然哲学;第
三部分:精神哲学。他显然对逻辑学更为重视或说下的功夫更大。本人也曾
说过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是应用哲学的话。他的哲学既将一切存在现象都作
为自己的思辨对象,则他的体系必定会发展成为近代以来西方理性哲学的极
致。他从逻辑讲起,先有逻辑,后有自然。逻辑转化为自然,是因为自然必
合逻辑之理才能生存,所以他的逻辑学也是形而上学,又不同于一般的形而
上学。逻辑转化为自然,自然并没有达到自己的归宿,自然还要转为精神,
于是通向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同样以正、反、合的辩证逻辑方式,最终达
到绝对精神。他的哲学至此,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展示过程。为着使读者便于
知会此意,现将他哲学的基本内容列表如下:
一、逻辑学——有论(存在论,——质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