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丹溪治法心要-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木香、槟榔。痰气结核在咽间吐咯不出,此七情所致也。及痰火炎上,胸膈不宽,以二陈加香附、砂仁、栝蒌、
白术、浓朴、苏子、黄连、吴茱、枳壳、生姜煎服。头眩加前胡。因食欲过甚,遂成膈气,作死血治之,二陈加当
归、桃仁、香附、砂仁、白术、枳实、藿香、姜连,吐不止加丁香煎,临服加韭汁、姜汁、竹沥各少许,加牛乳尤佳。
一人痰火噎塞,胸膈不宽,二陈加紫苏、浓朴、香附、砂仁、姜连、木香、槟榔、白豆蔻、吴茱萸、生姜煎服。呕
吐胸膈疼,二陈加姜黄、香附、砂仁、丁香、藿香、白术、白豆蔻、枳壳、姜连∶心腹痛及咽酸去枳壳加吴茱萸,发热
去枳壳、吴茱,加甘葛、竹茹、枇杷叶、姜汁炒,热盛者,加连翘仁姜煎服。
卷三
疸(第二十八)
属性:不必分五种,同是湿热,如 面相似。渴者,难治;不渴者,易治。脉浮宜吐,脉沉宜下。轻者小温中丸,重
者大温中丸,脾虚者以白术等药作汤使。脾胃不和,黄胆,倦怠,少食,胃苓汤。小便赤加滑石。湿热黄胆小便
赤涩,茵陈五苓散。湿寒黄胆,脾胃不和,不食,脉沉细,小便清利者,理中汤。甚者加附子,所谓阴黄胆也。脾
湿积黄心腹疼痛,胃苓汤。湿热因倒胃气,服药而大便下利者,参、术等加茵陈、山栀、甘草。热多,温中丸加黄
连。湿多,茵陈五苓散加食积药。面色黄,肢体倦,小便清,谓之木胜于中,土走于外故也,黄 建中汤。用茵
陈之药过剂,乃成阴证,身目俱黄,皮肤冷,心下疼,眼涩不开,自利,茵陈附子干姜汤。谷疸为病,寒热不能食,食
则头眩,心胸不安,久则发黄,用茵陈、栀子、大黄亦治伤
寒发黄。气实人,心痛,发黄,抚芎散吐之。疸发寒热、呕吐、渴欲饮冷、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全不思
食,夜间不卧,茯苓渗湿汤。以茵陈四苓散内加芩、连、栀子、防己、苍术、青皮、陈皮,一方加枳实,用长流水煎
服。黄胆方∶黄连(炒) 黄芩(炒) 山栀(炒) 猪苓 泽泻 苍术 茵陈 青皮 龙胆草(各一钱) 劳食疸加
三棱、蓬术(各一钱),砂仁、陈皮、神曲(各五分)。茵陈附子干姜汤∶附子(炮) 干姜(炮) 茵陈 白茯
苓草豆蔻 枳实 半夏 泽泻 白术 陈皮 上姜煎凉服。小温中丸治黄胆与食积∶苍术(炒) 神曲(炒)
针砂(醋 ) 半夏(各二两) 川芎 栀子(各一两) 香附(四两) 春加川芎,夏加苦参或黄连,冬加茱萸或
干姜,上末醋糊丸。大温中丸即暖中丸,治食积黄胆肿,又可借为制肝燥脾之用∶陈皮 苍术(米泔浸炒) 浓朴(姜
制) 三棱(醋炒) 蓬术(醋炒) 青皮(各五两) 甘草(二两) 香附(一斤醋炒) 针砂(十两醋 ) 上
为末醋糊丸,空心姜汤下,午饭、晚饭前酒下。脾虚者,以白术、人参、芍药、陈皮、甘草等药作汤使,忌大肉果菜。
又方小温中丸,治脾胃停湿,水谷不分,面色痿黄∶针砂(八两醋炒) 香附 神曲(八两炒) 白术(五两炒) 半
夏(五两洗) 甘草(二两) 陈皮(五两和白) 黄连(二两) 苦参(三两) 上为末,醋糊丸,每服五十丸,白
术、陈皮汤下,冬去黄连加浓朴。
卷三
消渴(第二十九)
属性:消渴之证,乃三焦受病也,东垣有法,分上、中、下治。上消者,肺也,多饮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或云小便
清利,其燥在上焦也,治宜流湿润燥;中消者,胃也,渴多饮水,而小便赤黄,宜下至不饮而愈;下消者,肾也,小便
浊淋如膏之状,宜养血而整肃,分其清浊而自愈。大法养肺
降火生血为主。消渴泄泻,先用白术、白芍药炒为末,调服后,隙服白莲藕汁膏。内伤病,退后燥渴不解,此有余
热在肺家,以人参、黄芩、甘草少许同煎,加姜汁冷服。或以茶匙挑药,渐渐服之。虚者,亦可服独参汤。消渴而小
便频数,宜生津甘露饮,琼玉膏亦妙。口干舌干,小便赤数,舌上赤裂,地黄饮子。一孕妇当盛夏渴思水,与四物
汤加黄芩、陈皮、生甘草、木通数帖愈。白藕汁膏∶黄连末 生地汁 牛乳汁 白莲藕汁(各一斤) 上将诸汁,慢
火熬膏,入连末和丸,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日服数次。缫丝汤∶天花粉、芦根汁、淡竹茹、麦门冬、知母、牛
乳,皆消渴之要药也。
卷三
水肿(第三十)
属性:因脾虚不能行浊气,气聚则为水,水溃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能健运,自然升降运动其枢机,
而水自行,非五苓神 之行水也。大抵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妄下,以二陈汤加人参、苍术、白术为主,佐以
黄芩、麦冬、栀子制肝木,土气得平,以制其水。若腹胀少佐浓朴,气不运加木香、木通,气陷下加柴、升,随证加减
可也。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腹胀大皆属于热。盖湿者土之气,土者火之子也,故湿病每
生于热,热气亦不能自湿者,子气感母,湿之变也。凡治肿病,皆宜以治湿为主,所挟不同,治法亦异。或以治肿,以
治水立说,而欲导肾,以决去之,岂理也哉。盖脾土衰弱,内因七情,外伤六气,失运化之职,清浊混淆,郁而为水,
渗透经络,流注溪谷,浊腐之气,窒碍津液,久久灌入隧道,血亦化水,欲藉脾上以制之,殊不知,土病则金气衰,木
寡于畏而来侮土,脾欲不病不可得矣。治法,宜清心经之火,补养脾土,全运化之职,肺气下降,渗道开通。浊败之气,
其稍清者,复回而为气、为血、为津液;其败浊之甚者,在上为汗,在下为溺,以渐而分消矣。又曰∶开鬼门,洁净府。
鬼门,肤腠也,属肺;净府,膀胱也,属肾,未闻有导肾之说。仲景云∶治湿利小便,即经洁净府之意;钱仲阳云∶肾
无泻法,请以此视之肾其可易导之乎?水肿本自中宫,诸家只知治湿利小便之说,而类用去水之药,此速死之兆也。
盖脾极虚而败,愈下愈虚,虽或劫效目前,而阴损正气,然病亦有不旋踵而至者。治宜大补中宫为主,看所挟加减,不
尔则死。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便多泄,此阴水也,治宜温暖之剂;脉来沉数,色多
黄赤,或烦或渴,小便涩少而赤,大腑多闭,此阳水也,治宜清平之剂。有久病气虚而浮,手足皆肿,是虚气妄行
也。产后与经事过多而病肿,血虚也。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此仲景法。防己治腰以下湿热肿,如
内伤胃弱者,不可用。孕妇水肿,名曰子肿。水肿,痢后浮者,内服益肾散,外用甘草汤淋洗。产后水肿,必用大
补气血为主。水肿五不治者,五脏齐损故也。出血水者不治。虚弱人浮肿,大便泄泻,用四君子汤加陈皮、甘草、
白芍药、升麻、炒曲、泽泻、木通、砂仁、姜煎服之。妇人因月经不行,遍身水肿,恶心,恶血凝滞,腹痛,用当
归、赤芍、青皮、木通、牡丹皮、玄胡索、滑石、没药、血竭。面浮,因元气衰少,力弱脾虚所致,用当归、白术、
木通、苍术、甘葛各一钱,参、 、白芍各五分,柴胡四分。湿胜作肿或自利少食,胃苓汤加木通、麦门冬。面
目或遍身虚浮,用五皮散加紫苏、麻黄、桔梗。治湿肿,
用苍术、浓朴、陈皮、莱菔子、猪苓、泽泻、车前、滑石、茯苓、枳壳、木通、大腹皮、槟榔,上煎服。喘急加苦葶
苈,小便不利加牵牛,又重者加浚川散,其湿毒自消。疟疾后发浮肿,四苓散加青皮、木通、腹皮、木香、槟榔。
脚面浮肿,咳嗽红痰,二陈加木通、泽泻、芩、术、桑皮、贝母、麦冬、五味、苏子。一方治水肿,山栀仁炒为末,
米饮下一手勺许。一云∶胃脘热病在上者,带皮用之。又方∶山栀(五钱) 木香(一钱) 白术(二钱半) 以急流
水煎服。水肿劫药,以大戟为末,枣肉丸,服十一丸,可劫气实者,虚者不可用。
卷三
臌胀(第三十一)
属性:有实、有虚。实者,按之坚而痛;虚者,按之不坚不痛。实者,宜下之、削之,次补之;虚者,温之、升之,补为
要。朝宽暮急者,血虚;暮宽朝急者,气虚;日夜急者,气血俱虚。臌胀又名曰蛊,即所谓单腹胀也。(其详在《格致
余论》中。)治法大补中气,行湿为主,此脾虚之甚,必须远音乐,断浓味。有气虚者,大剂参、术,佐以陈皮、茯苓、
黄芩、苍术之类;有血虚者,以四物为主,随证加减。实兼人壮盛者,或可用攻药,便用收拾,以白术为主。气虚中满,
四君子加芎、归、芍药、黄连、陈皮、浓朴、生甘草。胃虚腹胀,调中汤∶人参、白术、陈皮、甘草、半夏、浓朴、生
姜。腹胀挟虚分消丸治之。寒而腹胀挟虚者,分消汤治之。寒胀,沉香尊重丸治之。腹胀挟内伤虚证,木香顺
气汤并沉香交泰丸。伤寒、痞满、燥实四证,而人壮者,或杂证腹满如四证者,用大承气汤。太阴病,腹胀满,四
肢肿,或一身肿,胸痞,不食,小便少,大便难或溏,或脾
胀善哕,大满体重,服索矩三和汤。脾湿而腹胀满,面黄溺涩,胃苓汤。下虚腹胀气上,四物加人参、陈皮、木
通、甘草、连翘;有食积者,吞保和丸。饮酒人胀,小便混浊,夜发足肿,桂苓甘露饮加人参。甘葛、藿香、木香。
腹胀不觉满,食肉多所致者,黄连(一两为末) 阿魏(半两醋浸)研如糊,为丸,同温中丸白术汤下。食肉多腹
胀,三补丸起料,加香附、下甲,炊饼丸服。浓朴治腹胀,因其味辛也,须用姜制。一云∶胀病必用参、 、白术
大剂补脾,则其气自动,白术又为君主之药,必带浓朴宽满。一人气弱腹膨浮肿,用参、归、茯苓、芍药各一钱,
白术二钱,川芎七分半,陈皮、腹皮、木通、浓朴、海金沙各五分,紫苏梗、木香各三分,数服后浮肿尽去。余头
面未消,此阳明气虚,故难得退,再用白术、茯苓。一妇人,腹久虚胀单胀者,因气馁不能运,但面肿手足,或肿
气上行,阳分来应,尚可治,参、术、芎、归为主,佐以白芍药之酸敛胀,滑石燥湿兼利水,大腹皮敛气,紫苏梗、莱
菔子、陈皮泄满,海金沙、木通利水,木香营运,生甘草调诸药。一妇,气虚单胀面带肿,参、术、茯苓、浓朴、大
腹皮、芎归、白芍、生甘草、滑石。一人嗜酒,病疟半年,患胀腹如蜘蛛;一人嗜酒,便血后患胀,色黑而腹大形
如鬼状(俱见《医要》)。上二者,一补其气,一补其血,余药大率相出入,而皆获安。
卷三
自汗(第三十二)
属性:属气虚、阳气。有痰亦自汗,湿亦自汗,热亦自汗。大法宜人参、黄 ,少佐以桂枝。阳虚者,附子亦可用;气
虚自汗,黄 建中汤;气虚寒热自汗,劳倦少食脉弱者,补中益气汤;劳役大虚,脉沉细,汗大出,舌上润,不烦躁,
但惊动亦汗出,似伤寒虚脱者,补中益气去柴加五味、麻黄根;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作汗,宜凉膈散主之,或用
粉扑法;胃实并手足两腋多汗,大便涩结,大承气汤主之;痰实膈滞,寒热自汗,能食而大便秘结,脉实者,大柴胡汤
主之,大抵气热汗出,多是有余证也。饮食,便汗出 悍之气,按而收之,安胃汤。汗大泄者乃津脱,宜急止,用人
参、黄 、麦冬、五味、炒柏、知母;湿热自汗,卫气虚弱不任风寒者,调卫汤;伤寒虚脱自汗,真武汤,外用
扑法。
卷三
盗汗(第三十三)
属性:属阴虚、血虚。小儿盗汗不须治,宜服凉膈散。盗汗发热属阴虚,用四物汤加黄柏;若气虚加人参、黄 、白
术。别处无汗,独心头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名曰心汁,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当归六
黄汤,盗汗之圣药也。黄 加倍用之,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五钱,小儿减半。又方∶本方内再加知母、参、术、
甘草、地骨、浮麦、桑叶,汗不止加赤根牡蛎,惊不睡加远志,间服朱砂安神丸。一方治盗汗四炒白术散甚效,(方见
《医要》。)一人忧郁出盗汗,胸膈不宽,当归六黄汤加防风、青皮、枳壳、香附、砂仁。
卷三
吃逆(第三十四)
属性:有痰、有气虚、有阴火。吃逆即咳逆,咳逆者,气逆也,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而作声之名也。视有余不足治
之,(详见《格致余论》。)有余并痰者,吐之,人参芦之类;不足者,人参白术汤下大补丸。痰碍气而吃逆,
此燥痰不出故
也,用蜜水探吐之。大概有痰,用陈皮、半夏;气虚,用参、术;阴火,用黄连、滑石、黄柏。痰多,或用吐或用
行痰,虚甚者,用参膏之类。内伤病吃逆不止,补中益气加丁香。虚寒吃逆,丁香柿蒂汤,灸期门穴。气热痰热
者,青箬头七十二个煎服。伤寒血证吃逆不止,舌强短者,桃仁承气汤主之。痰多吃逆不止,半夏、茯苓、陈
皮、桃仁、枇杷叶、姜汁煎服。咳逆自利,人参、白术、芍药、陈皮、甘草、滑石、黄柏、竹沥。心痛饮汤水下作吃逆
者,是有死血在中,桃仁承气汤下之。咳逆无脉,二陈加参、术、麦冬、五味、竹茹、姜煎服;甚者,加柿蒂、丁
香;虚人吃逆无脉,加黄柏、知母。治吃逆,黄腊烧烟熏而咽之;寒者,用硫黄烧烟咽之。一人年近七十患滞下后
发吃逆;一女子暑月因大怒而发吃逆;一人年近五十因怒得滞下病后发吃逆(治法俱见《医要》)。
卷三
头风(第三十五)
属性:有痰、有热、有风、有血虚。诸家止言偏头风,而不知所属,故治之多不效。 左属风,荆芥、薄荷;属血虚,
芎、归、芍药;上属痰,苍术、半夏;属热,酒炒黄芩;有属湿痰者,川芎、南星、苍术。偏正头风,以瓜蒂散搐
鼻内。瘦人搐药,软石膏、朴硝各五钱,脑子、檀香皮、荆芥、薄荷各一钱,白芷、细辛各二钱。一粒金治偏正头风,
妙在荜茇、猪胆。天香散治远年头风(二方俱见《医要》)。搐药有单用荜茇、猪胆者。头风方∶酒片芩(一两)
苍术 防风 羌活(各五钱) 苍耳(三钱) 细辛(二钱) 上末之,姜一片捣细,和药末三钱,同擂匀,茶调,
汤荡起服之。一本∶酒芩(一两半) 羌活 苍术 川芎(各五钱) 苍耳 细辛(各三钱) 制如上法。
又方∶酒片芩 苍耳 羌活 酒连 生甘草(各一钱半) 苍术(二钱半) 半夏曲(炒三钱半) 川芎(一钱) 制
如上法。湿痰头风方∶酒片芩(三钱) 苍术(一两) 酒炒川芎 细辛(各二钱) 甘草(少许),上末之,制服
如上法。又头风方∶荆芥、防风、草乌尖、甘草、台芎、蔓荆子、桔梗、麻黄为末,茶调服。头痒风屑发黄,酒炒大黄
末,茶调服。一人头风鼻塞涕下,南星、苍术、酒芩、辛夷、川芎。一膏粱人,头风发即眩重酸痛,二陈加
荆芥、南星、酒芩、防风、苍术、台芎,姜水煎服。后复以酒芩 南星 半夏(各一两) 皂角灰(一钱) 乌梅(二
个) 用巴豆(十粒)同梅煮过,去豆不用,将梅同前药为末,姜曲丸,津咽下。
卷三
头痛(第三十六)
属性: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有不可吐者,有可下者。痰热当清痰降火;风寒外邪者,当解散。血虚
头痛,自鱼尾上攻头目者,必用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