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仍然不足够 >

第15章

仍然不足够-第15章

小说: 仍然不足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高泰假装在抽一支无形的烟斗。“这是小儿科,我亲爱的兰尼,只是常识和不错的记忆力而已。”
  兰尼微笑着说:“又来了,又来一个你的著名分析了。好吧,说来听听,不过请说得慢一点。”
  “你不想先把你的发现告诉我吗?”
  “不。”
  史高泰摇动他的杯子,尝了一口酒。“一项新科技在什么时候才能带来价值呢?”他以一条修辞性的问题开始。“我们预计,只有当一项新科技令我们冲破一个现存的限制(limitation)时,新科技才会带来效益,这只是常识而已。”
  “对你来说也许是,你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这项新科技不能减轻任何限制,它就没有可能带来效益,你同意吗?”
  兰尼不急于认同,他还在搜寻史高泰的论点有何漏洞。但是,他能想到的每个例子都证实了这论点。
  史高泰意识到兰尼其实已经认同了,他继续说:“与此同时,如果某东西是个限制,那么根据定义,减轻它就会带来效益,否则它就不是一个限制了。所以,我宣称,只有当新科技冲破一个现存的限制时,它才会带来效益。我可以继续吗?”
  “请便。”
  “现在让我为我的论点建立另一个支柱。同样明显的是,我们面前有一项新科技,就意味着有一个现行的限制已经存在相当长日子了。现在,问问你自己,我们是怎样在这个限制下生活的?”
  “一定是我们的惯例、我们的习惯、衡量基准、运作规则等承认及容纳了那个限制。”
  “你现在把我搞糊涂了。”
  “不,我没有。不过如果你要我举例,我给你一个例子吧。假设马丽交来一封信,要我签名,然后发给二十个人,而我发现信上有些地方出错了。在二十年前,当我们还在用打字机和复写纸的年代,我不会指望这封信能在一个小时之内发出去,就连马丽也无法办到。
  “我不会指望她能在一个小时之内把信发出去,也不会因此而认为她的表现差劲。我说我们的习惯和衡量基准承认及容纳了一个既定的限制,就是这个意思。”
  他看见兰尼还在琢磨,又说:“我们的习惯和运作规则容纳一个既定的限制,和我们作为人类,了解到某个限制是一个限制,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史高泰了解到他这句话无助于进一步澄清事理,便马上解释:“比如说,二十年前,我不会认为打字机是一个限制,一点也不会。事实上,如果当时有人跟我说,有一天我将能自己动手修正这封信,并在五分钟之内弄好二十份拷贝,我肯定会笑个半死。”
  “我明白了。”兰尼说,“继续吧。”
  “现在,我们安装了某个新科技,假设安装很成功,限制被减轻了,但是,如果在新科技安装过程中,我们忽略了改变相关的运作规则,仍然沿用旧的运作规则,即那些假设限制仍然存在的运作规则,结果会怎样?”
  “那么,这些运作规则本身就会构成一个限制。”兰尼说。
  “一点没错,那么我们能从该项新科技得到什么效益呢?”
  “我不知道。”兰尼回答,“要看看是什么科技及它的用途。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我们不一并改变运作规则的话,肯定无法取得全部的效益。”
  史高泰仰望着天空,仍然假装着在抽那支无形的烟斗。“兰尼你看,科技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仍然不足够,我们要从安装新科技中得益,就必须同时改变那些承认现存限制的运作规则,这是常识。”
  “史高泰,”兰尼平静地说,“你忘记了一点,不改变运作规则就无法取得全部效益,这一点我接受。但是,也许我们能得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效益呢?这样的话,你刚才说的只能算是有趣,但没有实质意义。”
  兰尼将杯子里的啤酒一饮而尽,说:“所以,要说服我相信新科技是不足够的。你还得证明,不改变运作规则,我们就会损失大量潜在的效益,而我看不出你如何能提供这样的证明。”他起身,走进屋子去取另一杯啤酒。
  两分钟后,兰尼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杯冰凉的啤酒。“我在你的论述中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漏洞。”他对史高泰咧嘴一笑,“谁说我们没有改变运作规则?每次实施一项新科技,我们都会改变一些运作规则。拿你的例子来说好了,以现今的科技,你当然会指望你的信会马上改好,立刻发出去。”
  史高泰仍然倚在长椅上,仰望星空。“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刚创业的时候吗?”他回忆着。
  “我们有一个很棒的产品,是市场上最早期的MRP系统之一,程序差不多全是你亲自编写的,头五十套产品中有一半以上是我卖出去的。那上当时的新科技,威力强大的新科技,而解释它的运作远比现在容易。
  “我们的软件所针对的是什么限制,我们的潜在客户都很清楚,你还记得吗?用人工计算‘净需求’是多么费时费力?他们得查看每张订单,首先得弄清楚成品库中已经有了多少存货,然后得看看产品是怎样制造的,确定部件和物料的需求量,然后扣除生产线上相关的在制品。到这个时候,才能知道还要发放多少物料到生产线上去。
  “还记得他们要动用多少人力进行这个工作吗?一个三百人的工厂中,至少需要二十人做物料管理,由于工作是如此繁杂,运作规则就定为每个月只计算一次‘净需求’。这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则,但几乎每家工厂都有这条规则,每月只计算一次‘净需求’。尽管这会令库存增加,尽管这会拖慢对新订单的反应,但别无选择,对大多数工厂而言,每月计算一次实际上已经是极限了。
  “然后,新科技诞生了,有了电脑和我们的MRP系统,本来要二十人好几天的工作,突然能在一夜之前完成,好一项新科技,还记得吗?”
  兰尼知道史高泰想引他进圈套,但怀旧的思绪令他叹息,“我当然记得。”然后以强硬一点的语气说:“你想表达什么?”
  “我想表达什么?”史高泰仍然凝望这繁星,说:“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多数的客户并没有对结果感到特别兴奋。没错,计算所需的人手减少了,但却需要更多的人手维持电脑数据的准确性。失望是那么大,以致我们的行业出了著名的‘A级用户’这个名称,即一些被捧为模范的用户,让其他人知道什么做法才是对的。这些公司采取实际行动令数据准确性超过百分之九十八,并进行了‘适当的’培训,教人们处理独立和依存的需求、最佳批量及其他不着边际的东西。
  “回首从前,这是多么荒谬可笑,我们的客户没有得到多少效益,你知道原因吗?兰尼,动脑筋想一想,不是因为他们的数据不够准确,也不是因为技术培训不足。
  “你差不多认识我们当年所有客户,包括那些不停地抱怨软件BUG的,还有少数对成绩非常满意的。那些少数满意的客户宣称,库存大幅度减少了,准时交货率也大幅度提升,那么,请你告诉我,”史高泰紧逼,“为什么只有那么少的客户获得真正的效益?”
  史高泰见兰尼不回答,便说:“因为,即使有了我们的系统,大多数客户仍然每个月只计算一次‘净需求’。”
  “你说得对。”兰尼大笑说,“我简直无法相信。”
  史高泰总结:“科技去除了限制,但旧的运作规则却丝毫未动。兰尼,别笑了,我们也有责任的,我们也没有发觉这一点。如果我们有发觉,我们就能卖出更多系统了,我们也和别人一样盲目。”
  兰尼平静下来了,问:“这么显而易见的事,为什么没有人察觉到呢?”
  史高泰也没有答案。“我不知道。”他说,“但同一问题也正发生在我们的ERP新科技上,我们的ERP系统减轻了什么限制呢?”
  “我想说,是它大大加强了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兰尼答道。
  史高泰微笑着说:“我最近对这个词语有点过敏,就这样说吧,它减轻的限制是――需要在信息不足之下运作的情况。”
  “用了我们的系统,客户需要的资料就唾手可得了。”兰尼同意。“不管企业的规模多么庞大复杂,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涵盖整个企业的系统。”
  史高泰继续说:“我们的ERP科技大大减轻了那个限制,但那些运作规则、习惯及衡量基准呢?”他停顿片刻,然后回答自己:“我怀疑,我们的客户正在奉行的很多运作规则仍然是基于旧限制的。就拿我们在史坦工业集团所见为例吧。玛姬对他们放弃追求本单位效率的做法大为赞赏,这运作规则要求每个资源不停生产,不管下游需不需要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面对现实吧,这条运作规则在当时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也许是必须的,但是现在却恰恰阻碍着企业获得效益。”
  “嗯,一如既往,你的分析一矢中的。我拜访的每家取得盈利效益的企业,无一不改变了运作规则,他们不企图在每个工作站达到高效率,他们不认为工作单越早发就一定会越早完成,也不认为批量越大越好。”
  史高泰很高兴,但还有另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他们用什么来取代那些旧的运作规则呢?”他问。
  “据我所见,他们用某种形式的‘鼓-缓冲-绳子’来取代旧的运作规则,我指的不仅仅是运作机制,而是整个管理取向。有些部分我也说不出名堂来,但他们基本上就是这样做的。”兰尼回答。
  “就像史坦工业集团那样吗?”
  “基本上是的,但更为复杂,不及这个集团有效。没有哪家的表现能比得上费殊的,这也难怪,没有一家有独立的控制系统进行缓冲管理。”
  “为什么呢?”
  “因为英达逻智软件没有提供恰当的时间缓冲。”
  “我想弄清楚,你是说,我们粗糙的MRP模块加上你为费殊所做的改动,运作起来比那些复杂的APS系统还要好?真难以置信啊。”史高泰既高兴又诧异。
  “这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听过关于排程不稳定的抱怨,就会明白了。”兰尼解释,“即使他们毫无偏差地依照排程运作一整个星期,下星期重新出的排程还是脱节的,这种情形让你明白把优化集中在制约因素上是多么重要。在其他环节搞优化毫无好处,反而有害,会令排程不稳定。
  “这正是戴明博士(Dr Deming)教我们的,试图在噪声之内搞优化,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添乱。当系统的震荡限于噪声范围之内,你贸然去拨弄它只会令波动的幅度增大。”
  史高泰并没有假装明白这条统计学法则,相反的,他做出结论:“所以,我们不用收购一家APS公司了,我们……”
  “我不是这个意思。”兰尼打断了他的话,“我们仍然需要APS功能。”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要利用它为瓶颈排程。”兰尼说。
  “我还以为这易如反掌,用人工排程也可以。”
  “其他工厂不一定像费殊的工厂那么容易进行。”兰尼见史高泰还想听下去,便详细解说:“以灌溉科技公司为例吧,这是英达逻智公司其中一家我曾探访过的客户。他们受两个复杂的问题困扰,他们的瓶颈是一个有十五台机器的工作站,这些机器的性能重叠,但不相同,有些只能处理细小的部件,有些不能处理软性金属等。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产品都需要经过工作站不止一次,这个组合用人工排程就相当麻烦。
  “我见过的另一种复杂性就更难靠人手处理了。以一家生产特殊塑胶的公司为例。在一个负责添加颜色的工作站,从生产一种黑色组件转为生产另一种黑色组件,中间需要五分钟的调教机器;但由生产黑色组件转为生产白色组件,可能要五小时,你差不多要把机器全部拆开清洗,才不会把白色组件弄成灰色,这是他们所谓的依存的转换时间。
  “他们当然会尽量先生产完一种颜色的组件,然后才生产另一种颜色。这不是难题,但当下游一个负责处理这些组件的工作站也有‘依存的转换时间’的话,问题就复杂得多了。不幸的是,下游的依存关系不是由颜色,而是由于其他因素,例如平滑度或宽度,那么,我们面对的两个工作站,各自有其偏爱的次序。如果你根据第一个工作站的偏爱次序排程,第二个工作站就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转换,甚至会因此成为巨大的瓶颈。但如果你根据第二个工作站排程,第一个工作站就会变成瓶颈,你明白吗?”
  “我明白,你只需一个聪明的运算方法为瓶颈排程。”史高泰平静地说,“我只明白这点,我也只需要明白这点。那么,兰尼,你有什么建议?”
  “让我们收购英达逻智软件公司,并小心地将软件融入我们的MRP模块,确保只优化瓶颈,将缓冲加插至正确的位置,以及加入一个上佳的缓冲管理功能,这不太难的。”
  “我们真的需要为此而收购英达逻智公司吗?”
  “是的,收购了它,我就可以决定他们的软件的哪部分用于霸软公司。他们是优秀的软件开发者,他们看到我的分析后,在很短时间内便能把程序写好。你想想,我刚才描述的要去那么复杂,我们要花上几个月才能把程序写出来,而这个他们早已有了,我们可能只会用上他们现有程序的百分之二十,但那百分之二十已物有所值了,而且,我还可以动用他们的人才,人才难求呀!”
  “好,我同意。”史高泰说,“我的下一个问题是,谁去协助客户更改运作规则呢?”
  “我不知道,”兰尼答,“但是,史高泰,根据我这星期所见,费殊的个案并不特殊,很多公司已根据新的规则运作,这个做法合乎情理。很多其他公司也想这样做,但却找不到合适的系统来支持他们。而且,现在有很多主张TOC制约法的顾问,或者我们可以借助他们。”
  “所以,问题在于我们。”史高泰总结说。
  “什么意思?”
  “兰尼,只靠我们双手支撑市场,实在不行。嘉露和她底下的人过于习惯出售科技了,原说服他们改为出售价值,真的不容易。”
  “我也留意到了。”兰尼同意。
  “而玛姬也会是一个难题,她对于任何有关改变企业文化的建议都有敏感症,而我们说改变基本运作规则,就是要带动企业文化改变,你明白吗?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市场或者产品,而是我们。我们有何对策?”
  “谢天谢地,这是你要解决的问题。”兰尼瞄一瞄手表,说:“是该回家的时候了,我可真是累得要命。”
  13 高尔夫球场上谈笑用兵
  一九九八年十月三日(六十四天后)
  “柯雷,这一杆你打得很好。”玛姬说,“看样子是两百五十码。”
  柯雷喜形于色,把一号球杆放进球袋中,说:“这一杆比第三洞的左曲球好多了,真不知道那个球飞到哪里去了。”
  “那些树林颇茂密,我比较幸运,只需要在树林外围找球。”
  皮亚高公司邀请玛姬参加他们管理层的休闲聚会,请她为ERP项目的最后阶段做一个半小时的简报,正如所有行政人员都知道的,管理层休闲聚会是打一场高尔夫球的最佳借口了。
  天气异常晴朗,阳光灿烂,晴空中一片云也没有。微微的海风吹来,在暖和的天气下进行高尔夫球友谊赛,最惬意不过了。柯雷的两位事业部副总白礼仁和斯丹跟他和玛姬一起打球。
  “不,你们两位先来吧。”玛姬向他们打手势。“我不介意迟些才击球,反正你们在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