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

第84章

579-医学纲目-第84章

小说: 579-医学纲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嗜卧,四肢不收, 
精神不足,两脚痿软,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乃阴阳气血俱不足,故或 
热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视物KT KT 无所见,小便频数,大便难 
而秘结,胃脘当心而痛。两胁痛或急缩,脐下周遭如绳束之急,甚则如刀刺,腹难舒伸,胸中闭 
塞,时显呕哕,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强腰背腹皆痛,头痛时作,食不下,或食入即饱,全不 
思食,自汗尤甚,若阴气覆在皮毛之上,皆天气之热,助本病也。乃庚大肠辛肺金为热所乘而作,当先 
助元气,治庚辛之不足,x黄 人参汤x主之。 
黄 (一钱,如自汗过多,加一钱) 人参(去芦,五分) 甘草(炙,二分) 白术(五分) 
苍术(半钱,无汗,一钱) 橘皮(二分,不去白) 黄柏(酒洗,二分,以救肾水之源) 
神曲(炒,三分) 五味子(九粒) 麦门冬(去心,二分) 归身(酒洗,二分) 升麻(六分) 
上 咀,俱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或空心服之。忌酒湿面大料物之类, 
及过食冷物。如心下痞闷,加黄连(二三分。)如胃脘当心痛,减大寒药,加草豆蔻仁(五分。)如 
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二三分。)如头痛目中溜火,加黄连(二三分)、川芎(三分)。如头目不 
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三分)、 本(二分)、细辛(一分)、川芎(三分)、生地黄(二分)。 
如气短,精神少,如梦寐间困乏无力,加五味子(九粒。)如大便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 
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生地黄(各五分)、桃仁(三个去皮尖,另研、) 
麻子仁(研泥五分)。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药,勿再服。如大便又不快利,勿用别药,少加大 
黄(煨,半钱)。如不利者,非血结血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患必显风症,单血药不可复 
加,止常服黄 人参汤,药只用羌活(半两)、防风(半两)二味 咀,以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滓, 
空心服之,大便必大走也,一服便止。如胸中气滞,加青皮,并去白陈皮倍之,去其邪气,此病 
本元气不足,惟当补元气,不当泻之。如气滞太甚,或补药太过,或人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更 
加木香(二分或三分)、砂仁(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与正药同煎服。如腹痛不恶寒者, 
加白芍药(半钱)、黄芩(二分),却减五味子。 
夫脾胃虚弱,至六七月间,河涨霖雨,诸物皆润,人汗沾衣,身重短气,甚则四肢痿软,行 
步不正,脚欹眼黑欲倒者,此肾水与膀胱俱竭之状也。当急救之,滋肺气以补水之上源,又使庚大 
肠不受邪热,不令汗大泄也。汗泄甚则亡津液,亡津液则七神无所根据。经云∶津液相成,神乃 
自生。津者,庚大肠所主,三伏之义,为 
庚金受囚也。若亡津液,汗大泄,湿令亢甚,则清肃之气亡,燥金受囚,风木无可以制,故风湿相 
搏,骨节烦疼,一身尽痛,亢则害,承乃制是也。孙思邈曰∶五月常服五味子,是泻丙火,补庚金大 
肠,益五脏之元气。壬膀胱之寒已绝于巳,癸肾水已绝于午,今更逢湿旺助热为邪,西方北方之寒 
清绝矣。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元之真气,非补热火也,令人夏食寒是也。为热伤元气,以 
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生脉。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泻热火也。麦门冬之苦寒,补水 
之源,而清肃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补庚大肠与肺金也。当此之时,无病之人,亦或有二症, 
况虚损脾胃有宿疾之人,遇此天暑,将理失所,违时伐化,必困乏无力,懒语气短,气弱气促,似喘 
非喘,骨乏无力,其形如梦寐,朦朦如烟雾中,不知身所有也,必大汗泄。若风犯汗眼皮肤,必搐 
项筋,皮枯毛焦,身体皆重,肢节时有烦疼,或一身尽疼,或渴或不渴,或小便黄涩,此风湿相搏 
也。头痛或头重,上热壅盛,口鼻气短气促,身心烦乱,有不乐生之意,情思惨凄,此阴胜阳之极 
也。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厥者,四肢如在火中者为热厥,四肢寒冷者为寒厥。寒厥则腹中有寒, 
热厥则腹中有热,为脾主四肢故也。若肌肉濡渍,痹而不仁,传为肉痿证。证中皆有肺疾,用药之 
人,当以此调之。气上冲胸,皆厥证也。痿者,四肢痿软而无力也,其心烦冤不止。(心神撩乱者 
是也。)厥者,气逆也,甚则大逆。故曰厥逆。其厥痿多相须也,于前已立黄 人参五味子麦门冬 
汤中,每加白茯苓(二分)、泽泻(四分)、猪苓、白术(各一分)。如小便快利不黄涩者,只加 
泽泻(二分),与二术上下分消其湿。如行步不正,脚膝痿弱,两足欹侧,已中痿邪者,加酒洗黄 
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涌出气力。如汗大泄者,津脱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粒)、炒黄柏(五 
分)、炒知母(三分),不令妨其食,当以意斟酌。若妨食则止,候食进再服。取三里、气街,以三棱针 
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湿面。夫痿者,湿热乘于肾肝也,当急 
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必腰下不能动,心烦冤而不止也。若身重减,气不短,小 
便如常,及湿热之令退时,或所增之病气退者,不用五味子、泽泻、猪苓、茯苓、黄柏、知母、苍 
术、白术之药,只根据本病中证候加减常服药,亦须用酒黄柏(二分或三分。)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 
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大肠,故用寒凉以救之。燥金受湿 
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矣,步行不正,两 
足欹侧,以x清燥汤x主之。 
黄 (钱半) 黄连(一钱,去须) 苍术(一钱) 白术(一钱) 陈皮(五分) 五味子(九粒) 
人参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当归(一钱二分) 泽泻(五分) 柴胡 麦门冬 生地 神曲(炒) 
猪苓 黄柏(酒制) 甘草(炙。各二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丹〕宋某,劳伤发热,当作注夏治之。 
黄柏(炒) 升麻(各三分) 黄 人参 木通 白芍药(各五分) 白术(钱半) 陈皮 
甘草(炙。各二分) 
妇人患注夏,手足酸软而热。 
白术(一钱) 黄柏(炒) 白芍药 陈皮 当归(一钱) 苍术(五分) 甘草(生) 姜(二片)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诸痿
解即痿类
属性:解 之证,懈倦困弱似痿,故附痿后。 
冬脉大过,为病在外,则令人解 。春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全文见治虚实法。王注云∶ 
寒不寒,热不热,弱不弱,壮不壮,伫不可名,谓之解 也。) 
〔《素》〕尺脉缓涩,谓之解 。(平人气象论 王注云∶尺为阴部,腹肾主之。缓为热中, 
涩为无血,故解名谓之解 也。) 
尺内弱者解 ,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全文见诊生死。)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消烁 酸,体解 然不去矣。(全文见禁刺。)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 
少阳。(全文见疟。)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属性:舌属心脾二脏。经云∶心主热。又云∶在脏为心,在窍为舌。又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 
能知五味。是舌属心也。又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属脾也。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舌肿痛
属性:〔无〕x金沸草汤x治风寒伤于心脾,令人憎寒热,齿浮,舌肿痛。 
荆芥穗(四两) 旋复花 前胡 麻黄(去节,各三两) 赤芍药 半夏(各一两) 
上锉散,每五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渣,漱口,吐一半,吃一半。世医用 
此发散伤寒伤风,及加杏仁、五味子治咳嗽皆效,独未知用之舌肿牙疼。辛未年,有人患舌肿满塞, 
粥药不入,其势危甚,大煎此一剂,乘热以纸笼气熏之,遂愈。 
〔世〕乌犀膏 治重舌木舌。(方见咽喉痛。) 
〔《本》〕治心脾壅热,木舌肿胀。 
玄参 升麻 大黄 犀角(各三分) 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不拘时。 
〔世〕舌肿胀退场门。硼砂细末,切生姜蘸药,揩舌肿处即退。又云,蓖麻取油蘸纸捻烧烟熏之愈, 
又治牛舌出亦好。 
〔丹〕重舌,用好胆矾研细敷之。 
〔无〕x黑散子x治舌忽然肿破。用釜底煤研细,以醋调敷舌上下,脱去更敷,能先决出血竟敷之, 
尤佳。一法用 
盐等分调敷。 
〔《山》〕舌肿,乱发烧灰水调下 
〔丹〕飞丝入口,喉舌间生泡。紫苏嚼,白汤下,立效。 
针灸舌痛独取脾脉,经云∶脾足太阴之脉,所生病者舌本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摘》〕治舌下肿,难言,口疮,舌纵,涎出,及舌根急缩∶廉泉(三分,得气即泻,灸三壮。) 
〔《集》〕治舌肿∶廉泉(三分,灸。)金津 玉液(各用三棱针出血。)天突 少商 
〔东〕又法∶廉泉 然谷 风府 天突 关元 
〔垣〕廉泉一穴,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治舌下肿,难言,舌纵,涎出,口噤,舌根急缩, 
下食难。刺疟论云∶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刺禁论云∶刺舌下中脉太过,血不止,为喑。刺节真 
邪论云∶取廉泉穴,血变而止。以明宜出血,禁用针。或问取廉泉穴,二说不同,一说取颔下结喉上, 
一说取舌下两脉,何者为当?答曰∶舌本者,乃舌根蒂也,若取舌下两脉,是取舌梢也,舌标也, 
此法误也。当取颔下者为当,此舌根也。况足阳明之脉,根于厉兑,结于廉泉,颔下乃足阳明之 
所行也。若取舌下两脉,非足阳明经也。戊与癸合,廉泉足少阴也,治涎下。解云∶胃中热上溢, 
廉泉开放涎下,当出血泻胃中热,又知非舌下两脉也。颔下结喉上者为准矣。胀论曰∶廉泉玉 
英者,津液之道路也。(按《针经》云∶少阳结于廉泉,今曰阳明者误也。) 
〔子和〕南邻朱老翁,年六十余岁,身热数日不已,舌根肿起,和舌尖亦肿,肿至满口,比 
元舌大三倍。一外科以燔针刺其舌两旁下廉泉穴,病势转凶,将至颠 。戴人曰∶血实者宜决之, 
以针磨令锋极尖,轻砭之,日砭八九次,出血约一二盏。如此者三次,渐觉血少,痛减肿消。 
夫舌者,心之外候也。心主血,故血出则愈。又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燔针艾火,皆失此义也。 
〔无〕凡舌肿,下必有噤虫,状如蝼蛄卧蚕,有头尾小白,可烧铁烙,烙头上即消。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舌强舌卷
属性:〔无〕x矾石散x治风湿寒,舌强不能语。 
枯矾 桂心(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安舌下。 
针灸舌卷,独取手少阳络与筋。经云∶邪客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 
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又云∶手阳明之筋,其病支痛, 
转筋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是也。 
〔《诊》〕舌卷,若唇青卵缩者,必死。经云∶厥阴络者,甚则舌卷,卵上缩。经又云∶肝 
者筋之合也,肝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也。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舌纵涎下多唾
属性:〔萧〕治口角流涎不止,口目 邪,手足痿软,方如下。(流涎者,自然流出也。) 
x神龟滋阴丸x治足痿。 
龟板(炙,四两) 知母(酒炒,二两) 锁阳(酒洗,一两) 黄柏(炒赤,二两) 枸杞子 
五味子(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上为末,清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x通天愈风汤x 
人参(一钱) 威灵仙(去芦,半钱) 南星(汤泡) 贝母(去心。各一钱) 连翘 防风(去芦。各五分) 
栝蒌仁(十五粒) 白术(一钱半) 桔梗(三钱) 甘草 荆芥穗(各五分) 生姜(三片) 
上水一钟半,煎七分去渣,入荆沥一呷,姜汁些少,半饥时服。吞下清心导痰丸五十粒,日 
一服。 
x清心导痰丸x 
白附(一两) 南星(姜汁,二两) 半夏(姜汁,二两) 黄连(炒,七钱半) 天花粉(一两) 
白僵蚕(炒,去丝嘴,半两) 川乌(盐制,二钱) 郁金(七钱半) 天麻 羌活(各半两)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通天愈风汤吞下。 
x清心牛黄丸x 
胆星(一两) 牛黄(二钱) 黄连(一两) 归身 甘草 辰砂(各半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时唾津咽下。 
尝治宣文炳,口流涎不止,喜笑舌喑,脉洪大。用连、芩、柏、栀、白术、苍术、半夏、竹 
沥、姜汁,服之五日,涎止笑息。 
〔仲〕云∶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东垣云∶多 
唾或唾白沫者,胃口上停寒也,药中加益智仁。(此多唾者,用力吐方出也。) 
〔《灵》〕舌纵涎下,烦 ,取足少阴。(寒热病篇)黄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 
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口问篇) 
〔《甲》〕 舌纵涎下,烦闷,阴谷主之。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自啮舌
属性:〔《灵》〕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 
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舌
舌苔、舌黑
属性:(二条见伤寒)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属性:〔《素》〕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脉要 
精微论)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经脉别论)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汗
自汗
属性:〔《素》〕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全文见五脏。)阳加于阴谓之汗。(阴阳别论 阳气入 
内,加于阴气也。凡伤寒始病脉浮,至汗出则沉入内,加于阴也。) 
〔垣〕表虚自汗,秋冬用桂枝,春夏用黄 ,能治虚劳自汗。(脉证有寒者亦用桂枝,无寒者 
用黄 。) 
〔无〕x牡蛎散x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许学士方亦治盗汗不止。) 
黄 麻黄根 牡蛎( 研)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一百粒,煎至八分,不拘时服。 
〔垣〕x周卫汤x治湿胜自汗,补卫气虚弱,表虚不任外寒。 
黄 麻黄根(各一钱) 生甘草(五分) 猪苓 羌活(各七分) 麦门冬(三分) 归梢(五分) 
生地(三分) 生黄芩(五分) 五味子(七粒) 苏木 红花(各一分) 半夏(汤洗七次,五分) 
上 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中风症必自汗,汗多不得重 
发汗,故禁麻黄而用根节也。 
张芸夫,己酉四月,天寒阴雨,寒湿相杂,因官事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 
沾濡数日,恶寒,重添浓衣,心胸闷躁,时躁热,头目昏愦,壅塞,食少减。此乃胃外阴火炽甚, 
与夫雨之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