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144章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44章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日军第116师左翼,挺进至江岸,炮击日舰,布放水雷,一度切断长江航运。20日,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在飞机轰炸和舰炮火力支援下进行反扑,攻击部队遂退守进攻出发阵地,以小部队向江岸钻隙突进,继续袭拢敌人。
    第5、第9战区共50多个师统一于12月12日向当面日军第11集团军发动攻势。
    第5战区第22集团军第41军第122师第364团在群众协助下,经一夜激战,攻占日军外围据点擂鼓墩,缴获野炮一门;第124师强攻滚山,前仆后继,予敌重创,受到战区长官部嘉奖。
    第9战区曾克复靖安及通山、阳新各附近据点。
    此次冬季攻势无论是作战规模,还是军队的战斗意志均大大超出日军意料。日军战史写道:“到了12月12日四周敌人一齐向集团军的所有正面出击而来,其规模之大还是未曾有过的。而经过40天的时间一直到1月20日左右,两军仍然不见胜负。在此期间,我第一线部队几乎都成了一个个孤立的部队,在敌重兵包围中孤军作战,缺粮少弹,伤亡很大……“敌人的进攻意志极为顽强,其战斗力量不可轻视。在战术上,鼓励采取夜战,隐蔽中接近和包围我军据点,善于利用工事和以手榴弹进行近战。武器弹药充足,补给能力也很强。”'〔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3〉,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1O1页。'
    冬季攻势给予日军相当大的打击。日军竭力掩盖其遭到的损失,但也不得不承认仅第11集团军就伤亡约达8000人。
    二、枣宜台战
    (一)战前概况
    1940年5~6月,日军进攻枣阳和宜昌地区,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
    早在1939年中国军队进行冬季攻势的初期,日军第11集团军为改变被动局面就打算向宜昌方面进攻。冬季攻势结束后,日军立即准备实施报复性的反击作战。
    1940年2月25日,第11集团军制定了《会战指导方针》,其作战目的是:在汉水两岸地区将敌第5战区的主力击败,通过作战的胜利,进一步削弱蒋军,并为推动对华政治、谋略的进展做出贡献。
    4月7日,又确定了《第11集团军作战计划大纲》,其作战方针是:“自5月上旬开始神速地进行机动,首先在连接随县、襄阳一线以北地区,消灭敌第5战区兵团之主力,接着将汉水右岸之敌压缩在宜昌附近消灭之。”'〔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3〉,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191页。'
    日军认为,进攻宜昌,将沉重打击第5战区。宜昌离重庆仅约480公里,是重庆的门户,攻占宜昌,可以直接威胁重庆,有战略价值,有利于“桐工作”的成功。
    日军第11集团军投入枣宜作战的部队,有驻防江北的第3、第13、第39师,从江南调来的第40师、第6师他田支队、第34师小川支队、独立混成第14旅、吉田支队、临时混成第101旅,以及集团军直辖的坦克第7、第13团、野战重炮兵第6旅。此外,中国派遣军从第13集团军派遣第5师仓桥支队、第22师松井支队,还有第3飞行团、中国方面舰队第1分遣支舰队、第2联合航空队、汉水支队协同作战。统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中将指挥。
    1940年3月中旬,第5战区获悉日军将大举进攻。3月24日,蒋介石致电李宗仁:日军“约下月初、中旬,确有进攻荆沙宜昌之企图”;并命令第31集团军汤恩伯部“届时由鄂北直出汉宜公路”,打击西进日军。'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一对日抗战时期》第2编,作战经过(2)。台北1981年版,第453页。'
    4月17日,蒋介石提出“此次敌军如果西犯,其目的决不在夺取宜昌与襄、樊,而在打击我军以后,使其可安全退守,此乃必然之势,即使其有一部向襄河以西进攻,亦必佯动”。因而指示第5战区从右集团河西部队以及江防军抽调部队,东渡汉水参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34~935页。'
    4月27日,第5战区确定了《作战指导计划》,概要如下:
    方针:战区以一部取广正面,分路挺进敌后方,积极施行袭扰,主力适当控制于后方,相机以先发制敌行动,于枣宜地区与敌决战。
    各兵团部署是:
    江防军司令郭忏,辖第26、第75、第94军、第128师共10个师,于襄河、东荆河右岸阵地极力拒止敌渡河,尔后与右集团协力,在荆(门)当(阳)东南地区与敌决战;
    右集团总司令张自忠,辖第29、第33集团军共12个师,以一部固守襄河两岸阵地,巩固大洪山南各隘路口,以主力置于长寿店以北地区,机动击破进犯之敌;
    中央集团总司令黄琪翔,辖第11集团军、第45军共6个师,于高城至随县以西一线拒敌之进犯,不得已时,转移于唐县、环潭间,俟预备兵团之加入,自两翼包围击破进犯之敌;
    左集团总司令孙连仲,辖第2集团军计6个师,于明港、小林店、天河口一线拒敌,并准备以有力部队协力于襄花路之作战。
    机动兵团总司令汤恩伯,辖第31集团军,集结于枣阳东北地区;
    预备兵团总司令孙震,辖第22集团军(欠第45军及第123师),暂位于双沟;
    大别山游击军总司令李品仙,辖第21集团军、豫鄂皖边区游击部队,对沿江敌据点及交通并淮南路之敌进行袭击,以有力部队对平汉南段之敌攻击。
    (二)会战经过
    枣宜会战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1940年5月初至5月下旬汉水以东枣阳地区的作战,一是从5月31日至6月中旬汉水以西宜昌地区的作战。
    5月1日,日军第3师和第40师石本支队从信阳以北开始西进,向泌阳、枣阳方向进攻,5日,进占泌阳、桐柏一线。5月2日,日军第13师由钟祥沿汉水东岸地区开始北上,向枣阳进攻,翌日,占领长寿店、黄家集等地。5月4日,日军第39师和第6师池田支队从随县附近向第5战区中央集团发起攻击,次日,突破守军高城、安居镇一线阵地。日军企图以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术,将第5战区主力围歼于白河东南枣阳地区。这实际上是一年前随枣会战时日军战术的翻版。
    根据日军进攻的态势,5月5日下午,第5战区下令调整部署:
    以第29集团军担任大洪山游击根据地的作战;
    豫鄂边区游击纵队及第一游击纵队,担任桐柏山游击根据地的作战;
    江防军(欠第75军)准备以有力部队东渡汉水策应右集团作战;
    右集团(欠第29集团军)主力在汉水东岸围击北犯之敌;
    中央集团于现地极力阻止敌人,不得已时,主力转移唐、白河西岸;
    左集团指挥第2、第31两集团军及第92军,打击由信阳以北西进日军,万不得已时,转移于唐河两岸之线;
    原属江防军的第75军(军长周嵒)、在江防军整训的第11集团军第39军先向快活铺、宜城间前进,归战区直辖。
    至5月7日,日军各路分别进占唐河、随阳店和汪家集,对枣阳形成包围态势。守军在各阵地进行抵抗后及时转向外线。只有第84军第173师在枣阳附近掩护主力撤退时,遭优势日军围攻,损失惨重,师长钟毅阵亡。8日,日军占领枣阳,但围歼守军主力的企图落空。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由老河口退驻鄂西北均县,李宗仁仍留老河口指挥所。5月8日,日军第11集团军宣称“汉水东岸作战的目的已经完成”,下令准备汉水西岸的作战。接着,日军第3师准备在樊城东北集结,由樊城、宜城间渡河;第13师准备向南收缩,以便在宜城、沙洋附近渡河。
    5月10日,蒋致电李宗仁:“希严令张自忠、周嵒各部,速向东北方猛攻当面之敌,与孙连仲、汤恩伯两部相协同,击灭敌人为要”,“应乘敌态势不利、退却困难之好机,以全力围攻捕捉歼灭之于战场附近,尔后即向应城、花园之线追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47页。'
    据此,第5战区向日军展开反攻。以第2、第31集团军及第92军由北向南,第39、第75两军由西向东,第29、第33集团军由南向北;并以第94军进出汉宜路深入京山、皂市、应城、云梦地区,攻击日军后方联络线;同时第7军及鄂东游击队,攻占了平汉线上的鸡公山、李家寨、柳林车站等据点,第92、第66两军先后克复泌阳、桐柏、明港,对深入枣阳周围地区的日军形成包围之势。
    在北线,5月12日开始,第31集团军等部由东、南、北三面向正在樊城东北集结的日军第3师、石本支队逼近,并连夜进行顽强的攻击。日军粮弹不足,连日陷入苦战。5月15日12时。日军第3师第29旅旅长在致该师师长的电文中说:“敌之战斗意志极其旺盛。按目前情况看,平安返回甚难,望乞增援1个营。另外,希望在白河右岸采取收容措施(连续出现伤员)。”'〔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3〉,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197页。'
    15日正午,日军第3师在集团军坦克团协同下,开始摆脱包围,16日夜在枣阳地区集结。
    日军第3师此次被围攻损失严重。据《第5战区枣宜会战经过及检讨》中称:“溯自信阳敌于东日倾力进犯时,兵力约达两万,而5月10日以后,由新野、唐河向枣阳撤退时,仅七八千余,其中虽间有向桐柏、信阳退窜者,但被我击歼数目亦在四千以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69页。'
    在南线,5月10日,第5战区右集团总司令张自忠已率部东渡汉水进到枣阳以西的峪山、黄龙垱一带,与撤退之敌展开激战。随后又奉命截击南逃的日军第13师,在枣阳南部歼其一部。5月14日张部进抵方家集,向撤退之敌近6000人进行侧击,将其截为两段。日军退路被切断遂全力向张部反扑。此时,张自忠恰与司令长官部之间通信联络中断,与北线友军难以配合,张自忠亲率第74师、骑9师及总部特务营与日军5000余人血战竟日,复激战通宵。第2天,日军调集飞机20余架,炮20余门,轮番轰击。5月16日晨,张部进至宜城东北罐子口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在敌猛烈炮火的轰击下,被迫退至南瓜店附近。日军得知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被包围,集中全力展开疯狂围攻。张自忠数次中弹,多处负伤,仍镇定自若指挥战斗。终因实力悬殊,第74师和特务营伤亡殆尽,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为抗日战争时期集团军总司令中最先作战殉国的一人,后追晋陆军上将。国民政府并曾于1944年8月将宣城县改称自忠县。北平、天津、汉口、徐州、济南,上海、重庆等大城市,都命名有张自忠路。'
    日军在宜城东北地区反扑得逞后,乘机大举反击。5月19日拂晓,日军由枣阳及其东北、西南一线向西北方反攻。第5战区部队猝不及防,有利的态势再度丧失,遂退往白河以西。21日,日军渡过白河,并进入邓县、老河口以东地区及樊城西北地区后,停止追击,开始撤退。
    汉水以东枣阳地区的作战,日军虽突进至预定地区,但未能消灭第5战区的主力部队,相反,在守军的猛烈反击下,一度陷于被动,损失消耗超过预料。在阻抗住中国方面的反击后,虽又转取攻势,挽回主动,但锐气已大减。
    5月下旬,汉水以西宜昌地区的作战开展。5月25日,日军第11集团军下达了准备西渡汉水的命令,决定以第3、第39师于5月31日夜分别由襄阳东南和王家集一带奇袭渡过汉水,合力进攻宜昌。
    宜昌是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屏障,倚山傍水,雄踞长江上游东端,俯瞰江汉平原,是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第5战区与大后方的联系主要经过宜昌。武汉会战后,即由江防军(辖3个军又1个师)负责长江以北、汉水以西的江防。
    战前,第5战区得知日军可能进犯荆门、沙市、宜昌地区,但“误信敌不占宜昌之说。佥以为敌不至拿宜昌,即拿宜昌,亦不久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江苏吉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71页。'
    从军事委员会到第5战区都仅仅立足于在汉水以东地区“先发制敌”,“打破敌渡河西犯企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39页。' 而没有认真研究倘若在汉水东岸作战失利,敌军果然西犯宜昌的情况下,对敌作战的计划。5月初,日军在河东发起攻击后,第5战区抽调江防军主力第94、第75军,以及右集团河西部队大部东渡汉水参加对日军作战,以致江防更为空虚。
    日军第11集团军在汉水以东作战,遭第5战区的抗击和反击,部队损失不小,曾准备放弃第二阶段的作战。但顾虑就此停止作战,将意味着已定作战计划中途受到挫折,以后会失掉集团军统帅的权威,同时辜负了天皇的信任。因而,该集团军首脑经过激烈争论后,决定仍执行既定计划。
    从5月31日19时30分起,日军第39师先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尔后强行渡河;24时起,日军第3师亦开始渡河。日军未受到大的反击,拂晓前大部渡过汉水。6月1日,日军第3师轻取襄阳。6月3日,日军第11集团军令第3、第39师以远安、荆门一线为目标并列南下。并令第13师、池田支队、汉水支队等部准备在4日夜从旧口镇以南地区渡过汉水西进。
    江防军纵深的数线防御阵地,都是正面向东。日军从襄阳南下,由左翼横插守军第二、第三线阵地,危害甚大。当阳、荆门以北之远安、南漳等县,是不设防的后方城镇,未作任何战备。防守宜昌、当阳一带的第75军、第94军(欠第55师)又被调走,宜昌几乎成为一座空城。与江防军左翼相邻的右集团河西部队,因总司令张自忠阵亡,士气受到影响,在日军进攻下,虽奋力抵抗,终未能守住阵地,而退往鄂西北山地。
    6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第5战区分为左、右两兵团。左兵团辖第2集团军孙连仲部、第22集团军孙震部、第31集团军汤恩怕部和第68军刘汝明部,兵团长由司令长官李宗仁兼任。右兵团辖第33集团军冯治安部、第29集团军王缵绪部及江防军,派政治部部长陈诚兼任兵团长。以确保宜昌、襄(阳)樊(城)之目的,从西北向东南,对渡犯襄河之敌侧背攻击,压迫于襄河及湖沼地带而歼灭之。并命令熟悉江防的第75、第94军人速由汉水以东赶回汉水以西江防军归建。
    6月2日晚,陈诚抵达万县,3日进入宜昌附近三游洞开设指挥所,并请准将其嫡系、驻重庆整训的第18军(军长彭善)紧急船运前线,担任宜昌守备任务。
    6月4日21时,日军第13师等部从旧口镇以南地区开始渡河,5日开始西进,与由北面南下的日军第3、第39师遥相呼应。6日晚,北线日军进至观间寺——荆门一线,守军第2军退往远安;南线日军进至荆门、十里铺一线,守军第94军第55师、第26军等部退守当阳、董市间主阵地。在此时期,守军反攻部队第41军于3日克复襄阳,第77军于4日克复南漳、宜城。
    8日,日军池田支队相继攻占江陵、沙市。第26军萧之楚部不沿宜沙公路向宜昌退却,以利用既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