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180章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80章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定》要求全党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强调加强各抗日根据地领导的统一是为了更顺利地进行抗日战争,一切服从战争是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26~436页。'
    1942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向各地区的党的领导机关发出《中央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要求各根据地结合精兵简政,加强统一领导,在建立领导一切的区党委或中央分局的基础上,确立各自的领导核心。《指示》,提出:“在军区、分区两级建立领导核心,军区建立领导一切的区党委、或中央分局,只留三个主要负责人,分负党委、政府、军队责任(其中一个为书记是领导中心),……在分区一级建立领导一切的地委,其中一定要有一个强的领导人为书记”,“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着重地注意培养所属各军区、各分区领导核心的建立”。'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65~467页。'
    1943年3月16日和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着手从中央一级进行机构的调整和精简,以加强中央的一元化领导。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中央书记处,根据政治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中央书记处讨论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中央宣传委员会,由毛泽东、王稼祥、博古、凯丰组成,毛泽东兼书记,并设立中央组织委员会,由刘少奇、王稼祥、康生、陈云、洛甫、邓发、杨尚昆、任弼时组成,刘少奇兼书记;为保证党务与各项政策能与军事行动密切配合,决定刘少奇参加中央军委工作,并任军委副主席。会议还对中央领导人的工作进行了分工,以便统一领导各地区的工作。
    华北党政军民工作统由工稼祥负责管理,华中党政军民工作统由刘少奇负责管理,陕甘宁晋西北党政军民工作统由任弼时负责管理,大后方工作归陈云负责管理,敌占区工作归杨尚昆负责管理。此外,还对中央直胃机关进行了调整。
    中共中央关于一元化领导的决定和指示下达后,各抗日根据地也结合整风和精简运动,对所辖地区的党政军民组织系统进行了调整。1942年10月24日,北方分局(1943年8月后改称晋察冀分局)发出通知,要求调整区党委和二级军区以下各级领导机构,实现各级党的一元化领导。在分局的领导下,晋察冀的北岳区、冀中区等区党委率先实行改组。继区党委之后,各地委、地分委、县委亦相继改组。改组后的各级党委成员包括党政军负责人,八路军各主力团的主要负责干部也分别参加了驻防地区的地分委或县委。
    1943年8月,晋察冀分局为贯彻精简精神,减少领导层级,加强统一领导,决定撤销北岳和冀中的区党委、军区和行署建制,由分局、军区和边区政府直接对各地委、军分区和专署实行领导。
    1942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召开扩大会议,于20日作出了《关于讨论中央统一根据地党的领导的决定的指示》,要求山东各地认真检讨和解决统一领导的问题,按中央的决定进行组织调整和干部配备。在此期间,山东分局本着一元化领导的原则,对分局和军区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合并,进一步明确了分局领导的分工。同时要求山东根据地各级党委和军队的组织机构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合并后的机构选择合适的军队或地方党的领导人负责。此外,还要求军队的领导干部参加党的委员会。山东根据地的八路军也进行了合并整编。1943年3月11日,第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了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第115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师部与军区机关也即行合并。3月18日,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各区党委、地委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军事指挥。通过这些措施,山东党政军达到了高度集中统一,更加团结一致,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这一时期,华北其他抗日根据地和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也先后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精神,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所属党政军民组织进行了调整,从而实现了党对各方面工作的一元化领导。
    综上所述,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各种困难,发动各方面力量夺取抗战的胜利,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问题,及时地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抗战期间实行的各项政策加以高度概括,形成为著名的“十大政策”。
    “十大政策”的提出有一个充实完善的过程,其中一些政策早在抗战前夕和抗战初期就已在各地贯彻执行。以后,随着抗战进入极端艰苦的阶段,为战胜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又适时制定了一些新的政策。1943年7月13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并各中央局、中央分同时指出:“自我党实行整顿三风、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审查干部六项政策后,党内党外,精神物质,焕然一新,大进一步,空前团结”,要求各根据地“抓紧此六大政策,求于今明两年完成任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57页。'
    7月30日,毛泽东就敌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再次致电彭德怀并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将六大政策扩展为八大政策。电报提出:“前电所述六项政策,在敌后应加对敌斗争(反扫荡反蚕食)再加阶级教育,成为八项政策”,电报指示还特别规定了八项政策的先后次序。'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83页。'
    同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各根据地下发了《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这个由毛泽东亲自拟定的指示中,将前述八大政策进一步发展为十大政策。《指示》称:“我党在各根据地所实行的各项政策中,举其现时最切要的,共有十项。这十项政策就是:
    第一,对敌斗争;
    第二,精兵简政;
    第三,统一领导;
    第四,拥政爱民;
    第五,发展生产;
    第六,整顿三风;
    第七,审查干部;
    第八,时事教育;
    第九,三三制;
    第十,减租减息。”
    《指示》特别强调:“这十大政策是互相联系不同分割的。今年秋冬,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区党委及地委,须对十大政策作出今年一年的总结(不须开很大很长的会议,只就十大政策加以逐个检讨)。
    同时必须将十大政策联系一致的思想向党内作普遍的宣传,使全党首先使干部认识,只有是全部的而不是残缺不全的(如说某地不须实行拥政爱民及吴满有生产方法等),认真的而不是粗枝大叶的,实行这个联系一致的十大政策,才能达到克服困难迎接光明之目的。”'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
    当天,《解放日报》公开发表了这个指示,中共中央宣传部也向各地发电报,要求在各地党政军民各方面广为宣传“十大政策”,并以此为上课教育的材料。
    “十大政策”的提出和完善在坚持敌后抗战的斗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大政策”在内容上涉及抗战中的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在范围上涵盖了党内外、国内外各个方面。这些政策之间相互关联、有机统一,构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政策体系,充分体现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和坚持的全面抗战的路线。由于“十大政策”的全面、深入贯彻,各抗日根据地的物质生产蓬勃发展,民主政治空前活跃,人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分保障,各阶层及党政军民的关系也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的抗战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在广泛动员人民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各方面工作的统一领导更加适应战时要求,全党上下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党内党外、军队人民之间同心同德,空前团结。由于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由于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对敌斗争也更加有力,出现了更加广泛的人民战争的崭新局面。总之,至1943年,各根据地军民依靠“十大政策”,不仅顶住了日军对根据地的疯狂的“总力战”,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苦,使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巩固,而且依靠几年来积蓄的力量,对日军展开了局部反攻。
    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
    第二十八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战胜严重困难的斗争
     第四节 发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及日本人反战运动
    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不仅促成和始终坚持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一贯致力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将建立广泛的国内外的统一战线作为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
    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指导下,从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就一贯坚持团结东方各民族进行共同的抗日斗争。欧洲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亚大地区扩大侵略的行动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抗日第一线的中国共产党更加积极地进行东方各国、各民族的反日同盟的宣传、组织工作。
    1941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委托朱德召集在延安的东方民族友人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20多个国际国内团体,出席人员包括日本、印度、朝鲜、越南、泰国、台湾、蒙族、回族、藏族等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代表。座谈会上,朱德提议:“在延安各民族友人首先团结起来,组成一个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同盟”,并且指出,目前东方各民族联合反对日本法西斯,已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如何行动的问题。越南代表梁金生发言建议:最近在延安召集各民族代表大会,由大会产生出一个强有力的机构,以便经常负担起:
    (一)指导东方各民族的斗争;
    (二)报告东方各民族的革命运动;
    (三)搜集东方各民族的一切材料;
    (四)进行东方各民族的相互联络等。
    座谈会最后决定筹备召开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以产生和建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同盟,并推选了20人组成筹备委员会。9月30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东方各民族团结起来。社论指出:“我东方各民族为要完成战胜日寇的艰巨历史任务,只有加强各民族内部的团结,同时建立各民族的共同统一战线,举起鲜明的反法西斯侵略与保卫民族生存的大旗,以整齐的步伐,进行有计划的持久的战斗。”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41年10月26日,“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在延安正式开幕。大会第一天是开幕典礼,来自国内外的日本、印度、荷属东印度、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国、越南、朝鲜、台湾以及犹太、蒙、回、藏、彝、苗、满、汉等18个民族130余位代表,受到会场上2000多名各机关、团体、学校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大会一致通过毛泽东、朱德、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戴高乐等33人为大会名誉主席团成员,并推选朱德等3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大会主席团主席、荷属东印度的代表阿里阿罕在开幕词中明确指出:“今天代表大会上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讨论反法西斯的,特别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方法和策略问题”,“大会的责任在于讨论怎样团结统一东方各民族、各国家、各党派、各阶级、各宗教团体,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反日的统一力量。”在开幕式上,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35位日本学员登上讲台,集体宣誓加入八路军,他们表示“愿意在英明的朱彭总副司令的领导下,为中国和东方各民族人民的幸福奋斗到底。”'《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7日。'
    10月27日至30日,大会接连听取了朱德的总报告和各民族代表的报告。在会上作报告的有日本代表森健和原清志(女)、朝鲜代表武亭、荷属东印度代表毕道文和阿里阿罕、越南代表黄振光、台湾代表蔡前、泰国代表马纳,以及藏族代表桑悦喜、蒙古族代表乌兰夫、回族代表马寅、苗族代表沙瓦吉盖、彝族代表默罕等。发言的代表们分别介绍了本民族的情况,并对本民族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达了积极参加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强烈愿望。会议期间,毛泽东于30日冒雨来到大会会场,他在即席讲话中表示:“我想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打倒法西斯。……同法西斯斗争还有一个困难时期,这一点大家要看清楚,现在只有五六分困难,十分困难还在后面。……我们这个会也为的克服困难”,“现在只要我们团结,把法西斯一只手一只脚的撕碎是不难的”。他最后希望,今天全世界的反法西斯需要实际工作,研究问题,加紧学习,甚至多种一点小米都是好的,不要夸夸其谈。'《解放日报》,1941年10月31日。'
    经过连续几天的报告和讨论,10月30日,大会通过了修改后的19项提案,其中重要的有:
    (一)由大会产生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同盟,总盟设在延安,备地设分盟,以加强东方各民族的团结,扩大反法西斯运动案;
    (二)号召组织东方各民族抗日义勇纵队,分派华北前线参加抗日工作案;
    (三)成立东方民族学院,以资研究东方各民族间反法西斯诸问题,并大批培养各民族干部案;
    (四)把大会一切文件编译成各民族文字,以广为宣传案;
    (五)以大会名义通电世界各国,呼吁援助中国和苏联案等。
    代表们经过慎密讨论,确定了联盟简章,规走:联盟定名为“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其宗旨为“团结东方各民族的力量,建立巩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援助中国、苏联及一切被德日意法西斯奴役压迫的民族国家,共同打倒法西斯强盗,为东方各民族的自由平等与解放而努力”;联盟盟员分团体盟员和个人盟员两种,凡赞成联盟宗旨的东方各民族的团体和个人都可以要求加入,经联盟执委会批准后,即可成为正式盟员;联盟代表大会为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由代表大会选举执行委员37人,由执委会推选主席1人、秘书长1人及常务委员13人;联盟会址设于中国延安等。按照简章规定,大会代表选举朱德、阿里阿罕、巴素华、原清志、森健、武亭、蔡前、梁金生等37人为执行委员。
    大会还通过了《大会宣言》、《告日本人民书》、《致蒋委员长、毛泽东同志并转国共两党与抗日将士及中国人民书》、《致苏联前线将士及全体人民书》、《告英美各国人民书》等。
    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即将挑起太平洋战争的前夕召开的,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诚如《解放日报》社论所说:大会“将奠定东方各民族团结的政治的组织的基础,将东方各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和解放运动推上一个历史的新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