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205章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05章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在赵县东北和安国、定县地区对敌发动攻势,连克大马圈、西伯章等据点40余处,并一度袭入赵县城,开辟了赵(县)元(氏)宁(晋)地区。5月,冀中部队乘任丘日军撤走,包围任丘,在政治攻势和内线关系配合下,迫使伪军500余人投诚,一度收复任丘县城,同时再度攻克肃宁县城。6月,为打击抢粮之敌,冀中部队在大城、深县、藁城、赵县、宁晋地区展开攻势,攻克日伪据点40余处,使日军抢粮计划未能完全实现。在秋冬季攻势中,冀中部队攻克肃宁、武强两县城,攻入深泽、安平、献县、饶阳等县城,恢复了藁城、无极地区,长途奔袭了北平西南长辛店车站,并一度袭入保定西关和天津市区。
    冀热边抗日军民采取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与敌展开积极艰苦的斗争。1~5月间,日伪军集中1。5万余人对热南地区进行“扫荡”并对遵化、玉田地区进行合击,八路军在粉碎日伪进攻的同时,以一部穿插于敌纵深地区,消灭了大量敌人,并先后袭入宁城、昌黎县城,袭击北宁铁路上的敌人火车。秋季,中共冀热边特委确定采取以恢复蓟县基本区等地为重点,同时向北平、天津郊区和长城以外敌占区发展的方针,对敌展开攻势作战。8月下旬,担任恢复蓟县的部队,攻克太平庄、新庄子、三岔口等21处据点,收复蓟县、平谷、三河之间的大片地区。向平津郊区发展的部队,开辟了三河、通县公路以南和武清、宝坻、宁河三角地区,与冀中进入武清的部队会合。
    10月中旬,日军进行反扑,集中1万余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经两个月的艰苦斗争,迫敌于12月底撤出抗日根据地。但中共冀热辽特委、行署机关(1944年9月30日,由冀热边特委、行署改称)在丰润县杨家铺村开会时,10月17日遭日伪军合击,牺牲特委委员、组织部长周文彬以下干部战士400余人。
    晋察冀军区在1944年一年中,共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攻克和逼退敌据点、碉堡1700余处,解放人口758万。
    1944年9月,中共中央鉴于晋察冀根据地恢复和扩大以及形势的需要,指示晋察冀分局和军区成立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区党委、行署和二级军区。冀晋区以王平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赵尔陆任军区司令员,杨耕田任行署主任;冀察区以刘道生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郭天民任军区司令员,张苏任行署主任;冀中区以林铁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杨成武任军区司令员,罗玉川任行署主任;冀热辽区由李运昌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张明远任行署主任。冀晋、冀察、冀中三个区的领导机构在10月上中旬组成,冀热辽区到年底就绪。
    晋绥军区
    1944年,晋绥军区部队与边区人民群众继续深入贯彻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展开了连续的对敌攻势。1~8月上旬,先后拔除头马营、蒲阁寨、孝子渠、津良庄等58处据点。其中尤以挤走蒲阁寨日伪据点的斗争影响为大,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和军区司令部特颁令嘉奖参加围困蒲阁寨斗争的部队和民兵,推广经验,进一步促进了围困敌人据点斗争的开展。
    8月中旬,根据军委指示,晋绥军区全面展开秋季攻势,至9月底,相继攻克汾阳之岩头、协和堡,宁武之杨家林、坝上、李家山、榆树坪,静乐之娄烦、东马坊、东六渡、利润,离石之南梁上、上白霜,文水之信贤、西社,五寨之风子头,方山之马坊、峪口,等等,共收复国土110平方公里,解放人口5万余。秋季攻势中最大的一次战斗,是9月14~16日第8军分区进行的汾阳战斗。汾阳是日军楔入山西西部的重要交通线汾离公路上的重要战略据点,城内驻有日伪军700余人,其周围罗城、协和堡等据点驻有日伪军500余人。经过3天战斗,八路军烧毁了汾阳城外围据点火柴公司的哨楼,破坏了火车站、飞机场、电灯公司重要设备,全歼了协和堡据点日伪军。当时前来晋西北参观访问的外国记者哈里逊·福尔曼、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武道,美军观察组军医梅尔文·卡斯堡少校等,亲眼目睹了汾阳战斗的过程,深为感动,表示要把看到的真实情况报道给全世界。日伪军在八路军秋季攻势打击下,为挽回其失败的影响,于9月9~12日,14~16日,先后“扫荡”第6军分区忻县、崞县地区,第8军分区方山屹洞地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日伪军集中5000余人,“扫荡”兴县、临县、岢岚、保德、偏关地区,历时25天。在这次反“扫荡”中,八路军内外线相结合夹击敌人,广泛开展群众地雷爆炸战,大量地杀伤了敌人,迫使敌人狼狈退出抗日根据地。
    1944年,晋绥边区军民共收复敌伪据点92个,收复村庄3108个,扩大面积2。4万余平方公里。全年中,斗争形势是不断向敌进攻,群众游击战争和根据地显著的发展。
    三、新四军在华中展开攻势作战
    1944年,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华中敌后军民从1943年冬渡过最困难时期,进入恢复和再发展的新时期。这一年,日军从华中抽调原有大部分老部队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与投入太平洋战场,临时新编独立步兵旅和野战补充队等部队接替华中占领区的警备,华中日军数量由1943年底第11、第13集团军共14个师、1个独立混成旅约21万人,减少到1944年底第13集团军、第6方面军第34集团军共5个师、1个独立混成旅、5个独立步兵旅、5个野战补充队、2个支队等约17万人。人员减少,兵员素质降低,特别是日军已处于全军崩溃的前夜,士气大大下降。日军为弥补自身兵力不足,进一步利用伪军,为此,加强对伪军的控制与掌握,积极调整和编组伪军,强化其战斗力,分别调离其原属地区,使其逐渐脱离地方性。
    如日军于1943年12月24日将李长江的第1集团军撤销,李长江调伪参议院副院长闲职,所属部队改为第5集团军,由项致庄任总司令。伪军数量由1943年的20万人增至35万人。日伪军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继续进行“扫荡”、“清乡”,在沿海继续推行“屯垦”计划。
    1944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扫荡”的次数虽未减少,但每次“扫荡”的兵力均较少,时间也不长。
    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结合华中敌我形势的新变化,决定进一步恢复原有地区,争取新的发展,主动地有重点地对敌展开攻势作战。(见附图7)
    苏中军区
    1944年春,日伪军在对苏中第4军分区继续进行“高度清乡”的同时,积极布置对江都、泰州、海安、李堡、栟茶一线以南地区(第3军分区范围)进行“扩展清乡”,及对东台沿海地区(第2军分区范围)进行“强化屯垦”。
    为坚持苏中斗争,2月苏中区党委决定发动车桥战役,夺取淮安、阜宁、宝应三县交界的淮宝地区(车桥、曹甸一带)作为后方阵地。车桥驻有日军七八十人,伪军500余人。苏中军区集中5个团组成3个纵队,以1个纵队攻车桥,两个纵队打援,以保证夺取车桥。3月5日凌晨1时50分,战役开始,攻坚部队一举突入车桥镇内,至当日晚,攻克碉堡33个,将500伪军全歼,日军残部退守独立瓦房继续顽抗。当日黄昏起,日军援军逐批赶至,新四军阻援部队将头三批援军共500余人大部歼灭,后因敌援军增多,部队经一日两夜之苦战,过于疲劳,乃于6日拂晓前安全转移。6日晨大批日军进占车桥,但慑于新四军声势,于7日放弃车桥,撤回淮安,尔后又放弃车桥周围的一些据点。从8日至13日,新四军又收复和逼退曹甸、泾口、塔儿头、张家桥等日伪据点12处。是役,共歼灭日军上校以下460余人和伪军500余人,淮安、室应以东纵横100余里全部解放,进一步沟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的联系。一个月后,苏中区党委、行署、军区由东台县东南三仓一带移驻车桥附近主应县的固津一带,车桥战役显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从1月开始的春季攻势的凌厉有力。
    车桥战役后,苏中区提出第4军分区“坚持反清乡”,第1、第2、第3军分则“打破清乡、屯垦”。6月中旬,苏中区党委提出反据点斗争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用一切办法逼迫敌人放弃小据点,并使敌人据点孤立。
    于是苏中全区对日伪展开了夏秋季攻势作战。通过这次攻势作战,苏中全区局面进一步好转,最困难的第4军分区也基本恢复了在“清乡”中被侵占的地区,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最后胜利。
    11月,苏中区党委、行署、军区决定调整行政区划、军分区,在江北撤销第2地委、专员公署、军分区;在江南以原丹北中心县委为基础新建第5地委;以澄锡虞中心县委、苏常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第6地委,同时相应成立第5、第6专员公署、军分区。'中共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苏中史编写组:《苏中杭日斗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0、181页。'
    苏北军区
    1944年1~3月,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3师第10旅兼)发动春季攻势,攻克日伪据点30余处。
    4月19日,苏北军区集中淮海军分区(第10旅)主力和第7旅一部,发起高(沟)杨(口)战役。高沟、杨口是灌云、新安镇之敌伸向西南的主要据点,高沟位于新安镇西南20公里处,杨口在高沟西北5公里处。这里由伪军2000余人固守,控制盐河、前后六塘河,割裂了淮海军分区与盐阜军分区的联系。苏中军区采取各个歼敌的战法,经16天血战,终于于4月25日、5月4日先后攻克高沟、杨口坚固据点,附近10余处伪据点亦被攻克。是役,共歼敌2000余人,收复了六塘河两岸地区,使淮海、盐阜两区完全连成一片,改善了苏北抗日斗争局面。
    5月,苏北军区攻克灌河口淮盐重地陈家港,缴获食盐40万吨。日伪遭严重损失后企图报复,6月上旬日伪军4000余人、飞机12架、汽艇多艘分途向淮海、盐阜区进犯,旋即被分路击溃。7月苏北军区攻克沿海交通要镇大兴镇。9月,宿迁日军一部88人、地方反动武装90余人,南下到泗阳县城西北20公里处、运河南岸的林公渡村建立据点。淮海军区当即集中主力第 1、第2、第4支队于9月7日晚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拂晓前拔除林公渡据点,击毙日军连长全并以下66人,俘日军5人,毙伤俘伪军9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确保运河交通联系、隔断新四军苏北、淮北两区联系的企图。同月,盐阜军分区主力攻克沿海通洋港等据点7处。10月又攻克沿海棉花出口重镇合德镇。
    淮北军区1944年3月中旬,日伪对淮北军区之淮(阴)泗(县)地区进行了3天“扫荡”。3月27日,日伪军2000余人“扫荡”泗阳,遭新四军沿途袭击后,于30日窜回洋河据点。为配合反“扫荡”,淮北军区其他各部从3月16日起,发起攻势作战,持续50天,至5月5日,共拔除据点46处,破坏并控制宿(县)灵(壁)公路之大店集至灵壁段及泗(县)宿(迁)公路,使泗县、灵壁外围除前后张楼等据点外,其余全被扫清;邳(县)睢(宁)铜(山)区除运河沿线、陇海铁路、海郑公路及睢宁城北之魏集、车甸外,己无敌踪。
    从6月上旬起,淮北军区部队再次发起攻势,先后拔除张楼外围朱场、三周家等据点,7月5日起,强攻前后张楼,至11日将其攻克,使泗县北部地区获得解放。
    淮南军区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之盱嘉支队于1944年1月24日夜(农历腊月29日,除夕夜)袭入盱眙县城,一举歼灭了伪县政府、伪警察局,消灭伪保安队一部,共歼敌200余人,缴枪120支,自己未伤一兵一卒。2月,浦六工委武工队夜袭六合县瓜埠镇伪区公所及伪军,歼俘伪区长以下200余人。
    12月22日,来六支队在六合县城北之羊山头,伏击伪首都第3师1个营及随行日军小分队,毙伤日伪军120余人,俘伪营长以下200余人,受到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
    在津浦路西地区,5月,日伪军3000余人,分三路合击中心区藕塘镇。
    新四军第2师采取敌进我进的战法,攻克敌后方凤阳县殷家涧等日伪据点,攻进了定远县城。日伪军遭内外线的沉重打击,被迫撤退。11月9日,日伪军六七千人再次向路西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进行“扫荡”,在师长谭震林亲自指挥下,新四军第2师积极作战,迫使日伪军于11月16日撤退。
    鄂豫边区
    1944年,驻武汉地区的日军第11集团军在四五月份曾以一部北上配合华北日军打通平汉线,5月以后,其主力参加湘桂会战,原有兵力除第39师、独立混成第17旅外,全部调走,武汉地区由新建立的第34集团军警备。
    1943年冬季起,新四军第5师一面整训部队,一面以部分主力配合地方武装开展反“扫荡”反“清乡”。陂孝县陂四区的武工队在反“清乡”中,积极打击零散敌人,破坏公路,收割电话线,一直活动到日伪占据的黄陂县城边,使敌不敢出城门。1944年2月、5月,第5师击退了国民党顽军及鄂东土顽武装对大悟山的数次进攻,但付出了很大代价。
    1944年下半年,边区部队加强了对敌斗争。第3军分区于8月围攻日伪军新设立的监利县汪家桥据点,迫其逃走,9月5日在沔阳之管家棚进攻伪定国军残部,俘其副军长汪步青、参谋长张维蕃等20余人,并于同月在潜(江)沔(阳)边歼灭伪军刘明辉部。同时,群众性对敌斗争日益活动。从1944年8至12月,仅接敌区地方武装先后对日伪作战即达70余次。
    1944年10月,为适应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即将南下挺进湖南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湘鄂豫皖军区(后来通称鄂豫皖湘赣军区),由新四军第5师领导机关兼军区领导机关。
    皖江军区(新四军第7师)、浙东地区的部队,在1944年,也对日伪军进行了积极的作战。
    1944年,华中敌后军民,积极开展攻势作战,共歼敌5万余人,解放国土7400余平方公里,人口160余万,制止了日伪军对解放区的进攻,沟通了津浦路东各根据地的联系,各地斗争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三章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第三节 向河南、湘粤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
    一、发展河南
    1944年4月18日,侵华日军开始实施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第一步——平汉作战,于5月9日打通了平汉铁路,5月25日攻占河南省政府、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洛阳,河南大片国土沦入敌手。 5月27日,日军第11集团军向湖南发动大规模进攻,战事重心南移。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加紧了开辟河南敌后战场的部署和准备。6月23日,刘少奇、陈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致电张云逸、饶漱石、李先念、郑位三,指出:“目前敌全盘战局重心在攻略粤汉路,长沙陷落,衡州亦将不守,敌由广韶向北进行夹击,亦计日可待。因此我5师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益形提高,5师今后发展方向应该确定向河南发展,完成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由于新四军第5师提出本师有相当的困难,没有多少力量发展河南,只拟以巩固现有根据地为主,中央同意了第5师的请求,于是部署由太行、太岳、水东八路军及新四军第4师为主发展河南,第5师配合行动。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