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221章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21章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月5日,第10集团军转移至聂家河、棉马城、暖水街、王家厂之线主阵地。第29集团军转移至永河镇、新马头、安乡之线。
    第10集团军于11月5日至13日,以暖水街为中心,坚守阵地,奋力阻击日军进攻,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但自己伤亡甚重。第29集团军从11月6日至17日,与优势日军先后在澧水两岸战斗,伤亡较大。11月21日,日军第13师、第3师各1部向中国守军第51师七柴山、明月山阵地猛攻。驻善溪港日军南进渡过黄石河后,向桃源前进。日军飞机载伞兵于桃源空降,支援其步兵围攻桃源,中国守军遭伤亡严重,撤守沉水南岸,桃源遂陷。
    11月21日,日军第3师进至漆家河以东,配合其空降部队袭取桃源后,向常德南面突进。日军第116师、第68师进抵常德外围,与中国守军第57师在德山以东地区展开激战。
    中国空军与盟军第14航空队于11月10日至21日,先后出动百余架次轰炸机与战斗机,袭击澧县、津市、石门、王家厂、澧水、藕池口等地日军集结部队、日军仓库与江南运输船只,击沉日军木船40余艘。并与日机展开空战,配合地面部队战斗,击落日机4架。中国空军亦损失4架飞机。
    11月22日,第10集团军所属第66军向王家厂、仁和坪地区日军发起攻击。第79军由石门以西渡遭水,向慈利东南攻击日军侧背。第29集团军所属第44军、第73军、第74军在道水、黄石河地区抗击日军进攻。
    日军第68师、柄田支队、第116师、第3师,于11月21日夜渐次迫近常德。当日军西进之初,中国第6战区即令第29集团军第74军第57师守备常德市,于10月中间完成常德城防工事及其附近防御工事的修筑。
    11月22日,日军第11集团军第13、第3师主力,与守军第29集团军第74军在道水、黄石河、慈利以南地区展开激战。日军第39师、古贺支队及宫胁支队,仍留置于枝江、宜都及其西南石门以北地区,阻扰中国第18军、第66军、第79军等军南援常德。国民政府军委会为歼灭日军于常德附近地区,令第74军第57师以常德为核心竭力抵抗日军进攻,另调集第6战区主力及第9战区一部,以第10、第100、第74、第73、第99、第44、第79军等7个军为一线兵团,以第18军为第二线兵团,于沉水南北地区,由南、西、北3方面采取包围攻击,并令中国第9、第5战区对驻岳阳及其以东、荆门、大洪山地区及怀宁等地区日军加紧攻击,以策应常德决战。
    国民政府军委会并于22日电令第6、第9战区:“第57师固守常德与该城共存亡。”
    11月23日,日军由甲街市渡沅水窜入常德城南面的蔡码头,另一部由马峰领进入南站,开始围攻城南。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向岩桥子、杨家桥地区中国守军阵地连续发动猛攻,战至黄昏,中国守军阵地被毁,奉命向卓安桥、半铺市、沙港之线阵地转移,继续战斗,日军步兵第116师第109团团长布上照一上校被中国守军炮火击毙。'〔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498页。'
    日军第11集团军原定由第116师进攻常德,但因自22日该师步兵第109团由北面进攻遭中国守军坚强抗击,损失严重。日军第11集团军遂于23日部署:“第116师队北面、西面全力攻击。第3师以1个团为基干由南面进行攻击。第68师以1个营为基干从东面攻击。预定25日夜为进攻常德开始时间。”'〔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1942、1943年的中国派遣军》,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502页。'
    24日拂晓,日军航空兵与炮兵对落路口、卓安桥、白马庙、沙港等地集中实施火力准备,步兵以密集队形向落路口、卓安桥猛攻,至当日下午,守军阵地被毁,官兵伤亡甚重,被迫退守落路口、鱼文中学、兴隆桥一线地区。
    24日晚,常德守军第57师接第6战区代长官孙连仲电示:“常德存亡,关系全局,着激励官兵坚守待援,赞扬革命军人牺牲之精神,努力战斗为要。”'蒋纬国:《抗日御侮》第9卷,黎明文化事业公司,第76页。'
    25日,日军向七里桥、卓安桥、三里港等地猛攻。中国守军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第57师顿挫敌锋,牺牲甚多,退城垣坚守主要阵地。
    25日,中国空军第4大队、第11大队,及盟军第14航空队,先后出动各型飞机袭击常德外围敌增援部队,击毙日军第3师第6团团长中畑上校。并击沉江河水面敌汽艇5艘,木船40余艘,毙伤大量日军。
    27日,日军围攻常德。以飞机与火炮轰击中国守军阵地,并向城内施放毒气。日军向常德城垣猛攻,与中国守军激战至午夜,日军第102团伤亡甚重。此时,常德会战已进入决战阶段,中国在常德外围作战的各军正分别向常德挺进。第10军于27日抵达德山地区。第74军、第100军分别向陬市、河伏挺进。
    28日,日军集中百余门火炮,向常德实施猛烈火力袭击,步兵在飞机支援下发起全面进攻。守军第57师经连日激战,战斗部队遭严重消耗,遂将师部勤杂兵、夫役及常德县警察队等编入战斗部队,与敌展开血战。此日战斗最为惨烈,激战至午夜,日军攻势顿挫。
    12月1~2日,守军第57师仅凭少数残破碉堡与屋壁拼死抗击日军进攻,坚守阵地。
    12月3日,日军对常德继续猛攻,并施放毒气。守军被迫突围,常德遂陷。
    中国守军防守常德,作战16昼夜。日军先后投入约3万兵力,300余门火炮。中国守军仅为1个师,兵力仅9000余人,在敌我兵力兵器悬殊情况下孤军奋战,达到吸引与牵制敌军的目的,并击毙敌团长2人、营长4人,及大量下级军官,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12月初,第6战区常德外围部队,向常德之日军发起攻击。8日,在常德陷落6天后,重新收复该城,并向撤退之日军展开追击。至22日,先后克复南县、安乡、津市、遭县、公安、松滋、枝江等地。在此次会战中,中国和美国空军以恩施、芷江、衡山等基地,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支援作战。先后出动261架次,使用轰炸机280架次,驱逐机1467架次,对常德、藕池口、石首、华容等地之日军实施攻击,并在空战中击落日军飞机25架,在地面击毁日军飞机12架。
    此次会战,日军以6个师及伪军一部约10万人的兵力,飞机约130余架,分4路进攻,每路不超过两个师,其中以3路合击常德。第6战区以12个军30个师在第9战区兵力一部的配合下阻击日军进攻,收复失去的阵地,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在历时50余天的作战中,第6战区也付出重大代价,师长阵亡即有许国璋、孙明瑾、彭士量等三人。
    在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阻击,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并以反攻恢复了原态势,给日军以相当的损伤消耗,较重地打击了进犯的日军,部分地破坏了日军南下的作战企图,在战略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五章 1943年至抗战结束前的正面战场
     第二节 豫湘桂作战
    一、中日双方的作战企图、方针、部署
    1944年初,反法西斯战争在世界各主要战场节节胜利,日本侵略者被动挨打,处境困难。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对日本的反攻与进攻不断增强,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它在中国的长江补给线在中美空军的监视下也受到严重的威胁。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覆灭的命运,决定发动豫湘桂战役。
    1943年8月,日本参谋本部就已开始酝酿对华实施作战的计划。当时任作战科长的真田穰一郎,汇集了大量的“长期战争计划资料”,经过认真研究之后,感到难以看出日本有胜利的希望,于是,他设想太平洋方面战局恶化,如果在中国大陆占有牢固的立足点,同南方(东南亚)战场连成一气,就能坚持长期战争。不久,真田升任作战部长,服部卓四郎就任作战科长。
    11月中旬,服部到所罗门群岛的腊包尔了解战况,他观察了西南太平洋的作战形势后认为,太平洋战线也许会被突破,制海权可能会转至盟军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就只有依赖亚洲大陆,这就要打通中国大陆南北地区,使其成为通向南方地区的大走廊。这样,就可以通过中国,将日本本土与南方战线联系起来。11月25日,从中国起飞的美机空袭台湾的新竹,轰炸日本海军航空基地,引起了日军大本营的重视,参谋总长杉山元向服部指出,美国在华空军基地位于中国东南地区,很难抑制,是否可以在华中、华南发动作战,打通粤汉线,抑制美机的猖狂活动?杉山的提问,使服部等人设想的打遁大陆交通线作战目的中,加进了抑制在华美国空军活动的内容。接着,杉山、真田、服部等人就此项作战开始了具体研究。
    日军大本营把这次豫湘桂作战称作“打通大陆交通作战”,代号为“一号作战”。1944年1月初,日本中国派遣军制订《指导一号作战的基本方针》规定战略目的是:“把1943年夏秋作为应付美国反攻所设定的‘绝对国防圈’'即千岛、小笠原、内南洋及西部新几内亚、巽他、缅甸在内的范围内。',向纵深加强的一项战略措施,这是为了打通中国大陆确保和南方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络,防止从中国大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和对本土与南方之间海上交通的破坏,而要摧毁美国的空军基地。”“不仅必须在中国大陆上与中国野战军进行一场大规模的野战,而且趁此时机要给中国军队主要战斗力以沉重打击。”'〔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湖南会战》上册,朝云新闻社,1984年版,第1页。'
    1944年1月24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一号作战命令和《一号作战纲要》,明确指出:击溃敌军,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沿线要地,以摧毁敌空军主要基地,从而制止其猖獗活动。
    日本中国派遣军按照日军大本营命令,制订的一号作战计划是:约在1944年4月左右,由华北方面军出动4个师及第5航空军(原第3航空师改编)一部,实施平汉作战,时间约为1个半月;约在1944年6月左右,第11集团军从武汉地区发起湘桂作战,在1944年7~8月,第23集团军从广东发动湘桂作战,参战总兵力约为10~12个师及2个飞行师,时间约为5个月;如战局发展顺利,在1945年1~2月,由第23军攻占南宁附近,打通并确保桂林至越南谅山的交通。'〔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8),朝云新闻社,东京1974年版,第32~33页。'
    为保证一号作战的实施,日本大本营决定,日本南方方面军,在中缅、中越边境发动攻势,牵制中国军队;从关东军抽出第27师及其他部队编入中国派遣军,还将原准备调柱太平洋战场的4个师留在中国。为了在兵力集中后,确保占领区的“治安”,日军大本营又新编14个独立步兵旅编入中国派遣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之际,日本侵略者使用如此庞大的兵力在中国发动一号作战,可以说是困兽犹斗,孤注一掷了。
    在日本发动一号作战前,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的作战指导方针是:“在战略指导上,仍采持久战略,并力求打通国际交通线,俾大量接受援助,借以充实战力,准备尔后之总反攻。”'蒋纬国:《抗日御侮》,第8卷,第2页。' 以实现与盟军争取共同胜利,连续实施局部攻势,使日军不能抽兵南进,以减轻敌人对盟军之压力;同时派兵入缅,协助盟军作战,待获得物资供应后,实施总攻,歼灭入侵之敌,收复失土之目的。当时中国军队共有321个步兵师、22个骑兵师,总人数约为650万人。
    二、豫中、长衡、桂柳作战经过
    (一)豫中会战
    1944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按照大本营的《一号作战纲要》,开始研究制订打通大陆纵贯平汉铁路南部沿线地区的计划,即豫中会战计划。其作战方针是从1944年春季起,先突破对方正面阵地,将主力集结于黄河南岸,佯作沿平汉线南下,进至许昌或僵城地区后,向西迂回,围歼第1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
    1944年春,日军华北方面军在深感兵力不足、难以维持占领区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部署,抽调兵力向豫北集结,进行豫中作战的准备。在豫中方面,首先抢修黄河铁桥,重建邙山头据点,并将平汉铁路北段由小冀修复至黄河北岸。至4月初,日军先后抽调东北及华北地区兵力,共约4个师、4个独立旅、1个坦克师及1个骑兵团,总计约15万人,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至4月中旬,日军第62、第110、第27师、坦克第3师及独立步兵第9旅集结于博爱以东、新乡以南黄河北岸地区,第38师、独立混成第7旅及骑兵第4旅,集结于开封附近地区,第69师、独立混成第3旅集结于垣曲地区,并将郑州以北黄河大铁桥完全修复。为配合豫中作战,日军另以第11集团军独立第11步兵旅由信阳北犯,从南北沿平汉线对进,分路向豫中进攻。
    中国第1战区在汜水、广武、郑州、中牟、尉氏河防一线和许昌、遂平之平汉铁路沿线以及密县,临汝、襄城、洛阳等纵深地区,部署有8个集团军共17个军。第1战区在察觉日军的大规模进攻企图后,进行了一定的准备。
    计划以沿河防及平汉铁路线地区构成守势地带,凭借据点工事阻击日军,以纵深地区构成攻势地带,待机向深入像中之日军实施反击。其作战指导与部署是:以广武、汜水及其以东河防守备部队,先阻止日军渡河,若敌人渡河成功,则以荥阳、郑州、洧川、长葛、许昌一带据点工事,消耗疲惫日军,同时汤恩伯兵团一部及第4集团军于登封、密县以北山地,形成自密县至汜水间之防御地带。另于临汝、密县、禹县、叶县等纵深地区,构成攻势地带,并以第78军、第89军、固守许昌、郾城、遂平、舞阳四个据点,以第72、第13、第29军秘密集结于攻势地区,统归副长官汤恩伯指挥与日军决战。4月18日零时,日军第37师及独立第7旅于河南开封以西中牟一带渡过黄河,向中国第1战区河汜守备部队发起猛烈进攻,经激战后突破暂编第15军阵地,分路向郑州、新郑、尉氏、洧川等地突进。至21日,新郑、尉氏被日军攻陷,中国守军暂编第15军及第2旅、第3旅退守许昌西北地区,24日密县失陷,中国第85军转守西方山地,阻击日军进攻。
    豫北方面日军第110师、第62师,于4月19日晨向防守邙山头阵地的中国第85军发起攻击。
    21日突破河防阵地后,侵占广武、汜水,22日又陷荥阳。24日,由荥阳南下之日军第110师与由郭店西进之日军第37师占领密县,并继续向西南方向进攻。此时,中国第1战区第4集团军防守该地部队退守荥阳、密县以西之虎牢关至马驹岭一线,阻止日军西进。26日起以第31集团军主力向密县附近之日军实施反击,迫敌改取守势。激战至30日,日军后续兵团(第27师、坦克第3师及骑兵第4旅)等,已集结于密县、郑州地区,迅速向禹县、襄城、许昌等地猛攻,与中国军队第28、第31集团军展开激战。5月1日,日军攻陷许昌,并以坦克第3师及骑兵第4旅向襄城、郊县突进。3日,侵占郊县、禹县,4日陷临汝。6日,再陷登封、宝丰、鲁山,并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