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89章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89章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0日,日军占领阳泉、平定后沿正太路及其南侧大道向太原、榆次继续进犯。晋东战局急转直下。
    为了打击进犯之敌,阻止和迟滞日军的西进行动,八路军总部于10月28日率第115师师部及第343旅由五台地区南下,30日抵达平定西南地区,统一指挥第129师及第115师主力,向沿正大路西犯之敌展开了连续的作战。
    11月2日,第129师之第386旅在师长刘伯承、旅长陈赓指挥下,于昔阳东南之黄崖底一带,伏击由东冶头向昔阳进犯之敌第109师第136团一个营。共毙伤日军300余人,战马300余匹,八路军仅伤亡30余人。
    第115师师部及第343旅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则进至昔阳以西之沾尚镇地区,待机歼敌。
    11月4日,日军第20师先头两个团通过广阳进至松塔镇,其辎重队及一个营进至广阳。第343旅在旅长陈光指挥下,对敌辎重队发起猛烈攻击,经4小时激战,歼日军近1000人,缴获骡马700余匹、步枪300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日军遭此打击后,不敢贸然西进,已进至松塔镇的两个团被迫回返广阳。
    7日,第129师主力在第115师一部的配合下,又于广阳以东之户封村地区设伏,毙伤日军250余人。
    八路军在黄崖底、广阳、户封村等地连续地伏击日军,予敌以沉重打击,从而迟滞其行动达一星期之久,掩护了沿正太路撤退的国民党军。
    但是,从娘子关方面后撤的国民党军已不能组织有效的防御。致使平定、阳泉、寿阳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相继沦陷。忻口、太原处于日军大包围之中。
    六、太原保卫战
    太原是山西省首府,由于娘子关方面作战的失利,使太原危在旦夕。阎锡山为集中兵力固守太原,遂决定忻口守军全线撤退。根据阎锡山的指示,卫立煌于11月2日下令,对部队的编成、任务区分作了明确的规定。其要旨如下:
    以第15、第17军(欠第21师)等部为右兵团,第15军军长刘茂恩为兵团长,以主力确保莱水墕、川套里、窑子上之线阵地;
    以第19、第61军,第35军一部及第21、第47(已到达太原)、第54、第72、第73师等部为中央兵团,第19军军长王靖国为兵团长,其主力配置于西黄水、育龙镇至周家山之线阵地;
    以第14军及第68、第71、第94师等部为左兵团,第14军军长李默庵为兵团长,其主力配置于观象坡至西青善及东墕村至天门关之线阵地;
    以炮兵第5、第23、第28团为炮兵集团,炮兵司令刘振蘅为指挥官,其主力占领凤楼阁、阳曲镇及栏岗村等阵地;
    以第85师及独立第5旅、第529旅为总预备队,分别配置于太原、新城村、新店村附近;
    飞行队由陈栖霞为指挥官,负责轰炸由忻口南进之敌。
    各兵团接受命令后,当即于2日21时开始向指定位置转移。
    在忻口撤守的同一天,阎锡山在太原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保卫太原的方针是:“利用太原四周既设阵地线,实行依城野战,以阻敌前进,消灭其兵力,待我后续兵团到达,再施行反攻夹击而聚歼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1987年版第543页。'
    同时,委卫立煌为第2战区前敌总司令,除第18集团军及第6集团军外,均归其指挥,委傅作义兼太原守备司令。并将第2战区长官部指挥所移驻交城。
    11月4日,阎锡山等纷纷撤离太原。
    对于太原的守卫,周恩来一直非常关注。还在忻口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即于10月12日向阎锡山等建议,必须转变作战方法,力争在忻口等地区求得小胜利。并指出,保卫太原,必须背靠山地,在野战中求胜利,不应以多数兵守城,或正面堵击,在太原军事会议上,周恩来对受领守城任务的傅作义说:“我愿代表中国共产党,还有全民族,诚恳地对你说一句话: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深厚的伟大力量,请你保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1989年版,第383页。'
    之后,周恩来一直坚持到11月5日夜,才和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最后一批人员撤离太原。
    晋北日军在获悉忻口守军撤退后,遂跟踪追击。4日,逼近石岭关。
    鉴于原预设阵地已难以立足,卫立煌遂决定将阵地转移于太原北郊。与此同时,由晋东方面西撤之部队,除第27路军及第17、第27师撤向太原附近外,其余部队均遭日军截击,被迫向榆次西南撤退。
    6日,由忻口南下和沿正太路西进的日军相继逼近太原城郊。卫立煌除抽调第68师(即独立第8旅)、第71师及独立第7旅等部增援第7集团军守备太原城外,将主力转移至太谷、交城之线,以阻止日军沿同蒲路继续南侵。
    在外围防守部队相继南撤后,守卫太原城垣的部队,仅有第35军的9个营及独立第1旅、第213旅等部10个营,共约19个营的兵力。奉命增援守城的部队,除独立第8旅之1个营于6日21时渡过汾河,进入城内外,其余部队均因受阻而循汾河西岸南撤。这样,“依城野战”变成了“孤城独战”。
    7日,东、北两路日军在太原附近之狄村、双塔寺等地会合,太原城西汾河河上各桥均为其占领,太原城被敌四面包围。日军以步、炮联合攻城,并出动飞机向城内狂轰滥炸。激战竟日,城外守军大部壮烈牺牲,余部于黄昏撤入城内据守。入夜,傅作义将军亲自登城指挥,鼓舞士气。8日晨,日军凭借优势火力继续攻城。战至9时,城垣东北角及西北角被日军轰陷,东、北两面城墙亦被轰开突破口十余处,敌趁机向城内猛冲。守军将士奋勇截击,至午后4时始将各突破口封锁,仅在东北城角一处,仍与敌1000余人展开激烈巷战。黄昏后,日军一部空降于城中大校场,并四出袭击。守军官兵虽奋力血战,但终因伤亡过重,无力再战,被迫于21时由城南门突围,经文水向离石方向撤退。太原遂告陷落。
    忻口、太原作战,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民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会战过程中,广大官兵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爱国热情。尽管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在作战指导上有严重失误,处处防守,正面堵击,兵力分散,尤其是对娘子关方面的防御重视不够,致使娘子关失守,使战役全局陷入被动,以至太原被日军所占,但它仍不失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战绩最显著的会战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会战。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三章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及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二节 八路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上海、太原失陷后的形势和八路军的任务
    日军占领上海、太原后,继续发展进攻。在华北,沿津浦线南犯之日军,于11月中旬进至黄河北岸,并准备攻占济南;沿平汉线南侵之日军,于11月上旬突破第1战区防线,占领豫北重镇安阳;沿同蒲线南下之日军,于11月8日攻陷大原后,继而侵占平遥、榆次等地;而沿平绥线西进之日军,于10月中旬已攻占归绥、包头。在华中,日军于11月12日侵占上海进而逼近南京。国民党军虽在上海、忻口等地进行了顽强的抗击,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从正面战场的全局看,却处在严重的失利之中。
    针对上述形势,毛泽东主席于11月12日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在江浙,国民党的战线已被击破,日寇正向南京和长江流域进攻。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已表现不能持久。”“目前是处在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片面抗战已经无力持久,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危机严重的过渡期。” “从片面抗战转变到全面抗战的前途是存在的。争取这个前途,是一切中国共产党员、一切中国国民党的进步分子和一切中国人民的共同的迫切的任务。”
    他还强调指出:为实现全面抗战,在党内,必须反对阶级对阶级的投降主义,一定要实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在全国,必须反对民族对民族的投降主义,并且在这个斗争中,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对于华北游击战争的开展,在太原失守前,毛泽东即于9月12日至29日先后五次致电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明确了“关于坚持华北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部署”。太原失陷的第二天,毛泽东具体指示八路军各师:“在华北正规战争业已结束游击战争转入主要地位的形势之下,日寇不久即将移其主力向着内地各县之要点进攻,”“因此我分任四大区工作之聂部、贺师、刘师、林师(林师应即移至吕梁山脉须重新部署一番)部署纲领,以控制一部为袭击队,大部尽量分散于各要地,组织民众武装为第一义。”“期于一个月内收得显著成绩,以便准备充分力量,对付敌向内线之进攻。”'《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87页。'
    11月13日,毛泽东又电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明确指出:八路军当前的任务是“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力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不靠别人,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
    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确定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应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撑华北抗战,独立良土地开展游击战,创造根据地;同时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并决定第115师除以一部创建晋察冀边区根据地外,师部率第343旅适时转移至吕梁山脉,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第120师继续创建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第129师主力及第115师之第344旅由正大铁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晋察冀边区地处恒山、五台山和燕山山脉的连接地带,控制着日军入侵关内的咽喉要道,扼制着平绥、同蒲、正太、平汉、津浦等交通大动脉和北平、天津等大城市,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七·七”事变后,日军首先占领这一地区,企图把它作为占领整个华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重要基地。
    早在1937年9月20日,毛泽东就指示八路军:“五台山脉应使之成为重要的游击战争区域之一,现在就宜加紧准备”。
    24日,毛泽东又强调指出:“关于五台山脉之游击战争,应着重发展地方党的布置。山西地方党目前应以全力布置恒山、五台、管涔三大山脉之游击战争,而重点于五台山脉”;“该处应设置军政委员会一类的领导机关,应选择能独立领导党政军各方面之干部,应立即开始普遍的组织地方支部及群众组织,在半个月内应全部布置完毕,并表现初步成绩”。
    10月11日,毛泽东又电子聂荣臻:“你们应着重一个月内建立武装与群众工作之基础,以便有充分力量反对日寇的进攻”。
    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第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于9月下旬率政治部机关、骑兵营、教导大队和第686团第6连等部组成若干个工作团进入阜平一带,着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又决定:聂荣臻副师长(11月2日任政治委员)率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及地方工作团等共2000余人,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晋、冀、察三省边界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创建工作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地区进行。其中:
    在北部地区,杨成武、邓华率师独立团向冀察边界发展。
    10月10日,独立团收复涞源县城。
    16日,乘胜收复广灵城。23至26日,又相继克复灵丘、蔚县、浑源、阳原等县城。在积极作战的同时,独立团以民运科为基础增加部分人员,组成了若干个工作团、工作组,深入到各县、区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使察南、冀西地区的抗日斗争蓬勃开展。
    在东部地区,北方局于9月下旬即派王平等到阜平协同当地党组织开创以阜平为中心的抗日工作,在阜平县成立了“动委会”,在全县还组织了400多人的“抗日义勇军”。在这个地区活动的骑兵营,于10月8日至11月11日克复曲阳、唐县、完县、满城等县城,与此同时,他们还组建了4000余人的“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打开了以阜平为中心的抗战局面。
    在南部地区,第120师第359旅于10月初在五台县柏兰镇组成约250人的工作团,在第717团政训处主任刘道生率领下,进到平山、盂县为中心的地区,发动群众组织和扩大抗日武装。
    11月初,八路军总部又派第343旅副旅长周建屏来加强工作团的领导。
    他们在当地中共党组织的配合下,一面打仗、一面发动群众。10月29日,收复了平山县城。不到一个月,就成立了近2000人的第一个“平山团”。赴盂县的工作组,建立了一个中心县委。随后,工作团又分赴阳曲、寿阳、平定、正定、灵寿、井陉、获鹿等县,全面展开滹沱河以南地区的工作。
    在西部地区,八路军总部进驻五台县茹村一带地区后,总政治部派出以民运部和宣传队干部组成的工作团,开展了以五台、定襄为中心的群众工作。
    10月下旬,总部特务团一部也留在此地开展工作。他们在中共地方组织的协助下,很快建立起各县、区“动委会”。尔后,改造了五台、定襄两个县的县区政权机构,广泛组织起农会、工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团体。
    进而使开辟根据地的工作扩展到代县、繁峙、崞县、忻县等广大地区。
    各地区工作团在一面作战、一面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开始实行减祖减息、没收汉奸财产、废除苛捐杂税等抗日的经济政策,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改造各级政权。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工作,各地区工作团都迅速地打开了抗战局面。北部地区除组建了一批游击支队外,独立团已由出征时的1700余人发展到7000余人,还成立了党的特委和政权机构——行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各县的工作,东部地区的工作团和骑兵营,在各县都成立起抗日义勇军和游击队,骑兵营自身也有较大发展。南部地区除成立了“平山团”外,还组织了井(陉)获(鹿)、平(山)井(陉)正(定)获(鹿)、孟(县)平(定)阳(泉)寿(阳)等3个游击队。西部地区工作团及总部特务团留下的部队也都发展到2300余人,并成立了晋东北特委和游击司令部。
    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正式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为了便于各地区武装的统一指挥,晋察冀军区于13日以各地区工作团为基础成立了4个军分区:第1军分区(兼独立第1师),由杨成武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第2军分区,由赵尔陆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3军分区,由陈漫远任司令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