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20世纪欧美的佛教研究 >

第3章

20世纪欧美的佛教研究-第3章

小说: 20世纪欧美的佛教研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辖之下,修建了桑格里寺,委任住持,使该寺成为俄国境内第一大藏寺,贝尔加湖以东的藏传佛教中心。以后沙俄政府又设立了宗教事务管理处,制定了僧侣管理条例。沙皇一世彼得大帝亲自下令收集藏、梵、中亚等各国文字的佛经抄本,还利用公开的外交途径或〃考察队〃的形式到中国各地搜集资料。1905年奥得尔捷夫,1914年奥尔布格等人先后在敦煌盗走部分汉译佛典。另一些人则在我国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窃取了许多珍贵的文献。据前苏联科学院已经公布的资料,数目达1243号,但据日本学者的统计,约为一万余号,占敦煌文书的总数四分之一。由于沙俄政府占有了这批资料,在皇家科学院内组织了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使得俄国的佛教研究与英法德等国并驾齐驱,出版了佛书文库,出现了像罗森堡、彻尔巴斯基这样的佛教大学者,俄罗斯的佛学在他的领导下,最终形成了欧洲的彼得堡学派。1919年罗森堡经过对《俱舍论》的研究,发表了《佛教哲学问题》。彻尔巴斯基(Th。Stcherbatsky)1866年出生于俄国,专攻梵语佛教,在藏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校订过大乘佛典《现观庄严论》八千颂及藏文本《俱舍论》(单品)。在因明研究方面尤有成绩,撰成二册巨著《佛家逻辑》(BuddhistLogic)不朽之著,现已译成汉文出版。1923年著有《佛教中心概念以及达摩(法)一词之意义》&127;,汉译本、日译本名《小乘佛学》。1927年著《佛教涅槃之中心概念》,汉译本、日译本名《大乘佛学》或《佛家涅槃论》等书。1942年逝世。彻尔巴斯基的研究方法是〃于语言分析和概念分析〃,认为〃法〃的观念是佛教教义的中心点,依照这一观念,可以知道佛教是一个从基本原理发展出来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佛教的特征又可以认是极端多元论的,只有构成元素才是实在者,它们的所有结合不过是涉及多元分离元素的名称而已。以后在前苏联的政治体制下,佛教的研究在思想理论取得成果不多,重要的有B·N·科尔涅夫的研究,发表过《论佛教研究》(1981年)、《佛教宇宙观:其结构及在佛教世界观中的地位》(1983)等文章。70年以后,为了与美国对伉,前苏联对东南亚的上座部佛教研究加强,像佛教与国家政治关系、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佛教等等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对象。此外,对支度支那各国的佛教研究,在前苏联的佛学研究中也有自己的特色。1989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国接触增加,对藏传佛教和中国大乘佛教的研究投入增加,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是最主要的佛学研究单位,土尔卡诺夫曾经出版过关于唯识学的研究著作。此外,莫斯科大学、布尔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等也是研究佛教的主要单位。

六、美国

  对佛教的研究;美国晚于英法德等国,但后来居上,现在影响最大,成果最多,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主要群体。美国人对南传佛教的接触;可以说很早。1873年斯里兰卡举行佛教和基督教大辨论;就已经在报纸上刊出;第一名美国佛教徒奥尔科特就是受到这次影响;到斯里兰卡考察;最后皈依了佛教。1894年保罗·卡罗斯在美国出版的《佛陀的福音》一书;选用的材料就是来自上座部佛教。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会议,会上斯里兰卡僧人达磨波罗作了演说,呼吁人们对佛教的重视,佛教渐渐为人所知。1895年一群关心宗教的人在纽约成立了灵智会,佛教的轮回业报和涅槃的学说已被人介绍出来,但影响不大。不久摩诃菩提会美国分会成立。出版南传佛教著名论书《清净道论》;表明南传佛教已经在学术界产生了影响。此时由哈佛大学瓦伦为首,朗曼、克拉克、印格思等人参加,编纂了《哈佛东方丛书》,译介了多部佛教著述。朗曼的老师是惠特尼,曾经编写了《梵语语法》,对学习和研究梵文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朗曼主攻印度文学与梵文,受聘为哈佛大学教授,编纂了《梵文读本》。1890年朗曼被任命为美国文献协会主席,同时又是外国学术委员会委员,他极力关心丛书的出版,所出版的《佛教翻译》、《法句经注释》和《经集》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本,他本人也被誉为是〃美国的麦克斯·谬勒〃,但他的学术观点却受到了人们的批评,因为他站在〃西方中心论〃的角度来看待东方的宗教和文化,带有偏见,这是不可取的。《哈佛东方丛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国的东方学界与欧洲的学术界并驾齐驱,为现代美国在东方学领域居于领先的地位打下了基础。亨利。克拉克。瓦伦(HenryClarkeWarren)1854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童年时因从马车上摔下而终身残废。长大后曾致力于柏拉图和康德哲学的研究,后来又对佛教哲学有兴趣,精通佛典,从事比较研究。一生将其大部财产捐给了巴利圣典会,资助出版事业。1899年1月3日去世。耶鲁大学的埃杰顿编辑了《佛教混合梵语:文法与辞典》,哈特编写了《梵语速成学习法》。史达尔对佛教因明学,兰卡斯特对耆那教、印度佛教、中国佛教都有精到的研究,近年来又致于电子版大藏经的录入。A·K·纳拉因曾任联合国世界佛教研究会秘书长,与世界佛教学者相熟,重点是研究中亚丝绸之路的佛教,曾经培养了数名华人博士。玲木大拙则在美国发表了多篇禅宗与禅学的文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0…60年代,禅宗研究在世界风靡一时,渗透到哲学、文艺、音乐、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各个研究领域。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是亚米斯的《禅与美国思想》(1962)、杜姆林的《现代世界佛教》(1960)、卡普洛的《禅门三柱》、福洛姆的《心理分析与佛教禅学》和《爱的艺术》、格雷厄姆的《天主教禅》(1963)等。美国的禅宗披上了新大陆的形式,有所谓的颓废禅、杂烩禅、方禅和禅外禅等,此外,为了配合美国对东南亚的侵略,学术界还大力开展了对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佛教现状调查研究工作。普林斯顿大学组织出版了一套专门研究东南亚、南亚诸国与宗教关系的丛书。哈佛大学世界研究中心威尔奇发表了三部关于中国佛教的著作:《1900年至1950年中国佛教的实践》(1967)、《中国佛教的复兴》(1968)、《毛泽东统治下的佛教》(1972)。此外还发表了《对中国佛教的重新解释》、《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佛教》等文。卡胡帕卡纳和赖特等人对大乘佛教的研究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在中观学和中国佛教史上的表现。日裔学者北川是美国宗教学界的知名人士,他对佛教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发表过《佛教与僧伽》、《今日台湾佛教》等。50年代以后,在美国的华裔学者表现突出,陈观胜、巴宙等人。由于他们对祖国传统宗教文化有深深地了解;又懂得西方的文化;在推进中西宗教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受到了人们的尊敬;有些人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学者的行列。陈观胜的佛教史有名著作是《佛教的中国转化》(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Buddhism)。巴宙曾经留学斯里兰卡,到美国后对南北两传佛教作了比较研究。曾将南传的经典《弥兰陀王问经》校订后译成中文出版。

  此外,在美国有很多华人佛教徒,他们对学术研究也倾其全力。1970年沈家祯创〃世界宗教研究院〃;其图书馆被认为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越2年建〃菩提精舍〃;该组织主要为研究佛学的人提供方便;具有学术性。1975年台湾名僧圣严法师在纽约建立了〃中华佛教文化馆〃;下设〃三学研究院〃和〃禅中心〃;发行《禅道通讯》和《禅杂志》刊物。净海和永惺法师在休士敦建〃德州佛教会〃;讲授佛学。在美国学术界也出现了一批专治中国佛教的学者;汉传佛教成为美国佛教的一支重要力量。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人洛克维尔两次到西藏探险,回国后写作了《喇嘛之国》、(1891)《西藏》(1891)、《释迦牟尼传》(1907)、《拉萨的达赖喇嘛及其与清朝的关系》(1910)等书。继之有尼达姆编辑的《耶鲁大学所藏的西藏文资料》(1960)、《西藏文物》(1960)等。霍浦金斯的《西藏佛教实践与理论》。韦曼是治藏传佛教最有成就之人。他撰写的重要作品有《佛教的创始与怛特罗传统》(1962)、《佛教怛特罗中的女性活力的象征主义》(1962)、《佛教与佛教混合梵语中的梵语》(1965)、《克珠杰的佛教怛特罗原理》(1968)、《佛教怛特罗的早期历史文献》(1968)、《佛教中观派的贡献》(1969)、《佛教怛特罗:对印度西藏密教的解释》(1973)、《教义之争与桑耶寺的辩论》和《密教》等。鲁埃格的《关于西藏和佛教研究的一个新贡献》(1962)、《觉囊派:佛教本体论者的一派(1963)》、《关于印度和西藏佛教与〃宗教基质〃的报告》(1964)、《布顿法师传》(1966)、《关于西藏和蒙古宗教的最新研究》(1975)。埃克沃尔的《西藏的宗教习俗》(1964)、《西藏佛教的实践与典礼》。1958年蒙古僧人旺格格西在新泽西建立的第一座藏传佛寺。旺格曾在拉萨取得过格西的学位,1955年抵美,以讲授蒙、藏文为生。寺院建立后不久,吸收了几位从印度来的喇嘛,香火逐渐兴旺。到70年代初,又新建美国佛学研究所,1973年翻译出版了迦当派和格鲁派的教义集成。旺格主要承继格鲁派学说,所以有人称他为美国格鲁派的开山祖师。宁玛坐禅中心是土尔库于1969年在加州贝克莱分校建立的一个宁玛派佛教的组织。土尔库熟悉密法,精研教义,吸引了一些人,又陆续开办了宁玛佛学院、佛法出版社、宁玛乡下中心、甘珠尔与丹珠尔印经计划等组织,介绍了西藏的传统佛教文化。在美国凡是与东方语言文化相联系的大学和研究所,都与佛教的研究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像哈佛大学宗教系、耶鲁大学远东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威斯康星大学南亚系、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等都有研究佛教的学者。著名学术刊物有《世界佛教研究会会刊》、《东西方哲学》、《中西部佛法》、《宗教》、《美国东方学会会刊》、《美国人类学者》、《金莲》等。

七、其它国家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国家外,佛教研究在整个欧洲都有分布。17世纪中叶,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鄂本笃和安东尼奥·德·安夺德等人从印度进入西藏阿里古格布尔王朝的札布让,受到了古格王的热忱欢迎,并得到国王的恩准,修建了一座教堂。不久,奥地利耶稣会会士白乃心和比利时传教士吴尔铎也进入西藏,而且是第一批到达拉萨的欧洲人。他们记述了藏传佛教的情况,特别是记录了活佛转世的情况。不过,对藏传佛教最早进行研究的是匈牙利学者乔玛,他曾经学过医学、神学、哲学和地理学。1823年他到了拉达克(列城)的羊拉寺、以后又到普达拉克寺和阿里的卡诺姆寺等寺庙住了8年,1831年离开。乔玛是第一个接触藏文大藏经的欧洲人,他撰文介绍了西藏和藏文佛经,于1834年出版了《藏英辞典》和《藏文文法》;1837年发表了《对甘珠尔的分析和丹珠尔内容要略》一文,奠定了西方以精研经文为基础的佛教学,所以他被为欧洲学者称为〃西藏学的开山祖师〃。1855年丹麦学者福斯博尔第一次将《法句经》译成拉丁文,以后又将《本生经》译出6卷,对欧洲的佛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以后福斯博尔又和他人一起编纂了《巴利语辞典》。特伦克内尔和亨德里克森在丹麦皇家学院的支持下再一次编辑了《精密巴利语辞典》。哈尔对西藏的语言象雄语的研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1895年荷兰的柯恩将《妙法莲华经》译成英文,后来又撰写了《印度佛教手册》、《印度佛教史》等书,他是欧洲研究大乘佛教的先驱。许理和出版了《佛教征服中国》巨著,从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中国魏晋南北朝进期的佛教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意味着某种宗教观念的传播,而且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修行团体即僧伽(Sangha)的传入〃,此书已经译成中文版。现在乌特莱希特大学的维特则对法称和印度哲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在藏传佛教方面则有狄雍,他撰写了《米拉日巴传》,对《辨中边论》也有自己的看法。奥地利的著名学者是弗劳瓦尔纳,他以研究佛教逻辑和哲学中重点,撰写了《原始毗奈耶与佛典的起源》,创办了《维也纳南亚东南亚学刊》。其弟子斯泰因克尔内尔继承乃师的衣钵,专于法称的哲学。内贝斯基对西藏的文献和民俗有深入的研究,发表的著述有《对西藏造像的一个贡献》和《维也纳人类学博物馆藏文木刻本和手抄本书籍》等。此外,瑞典的施密特和巫尔风等人对藏传佛教也有很好的研究,特别是在藏传佛教的理论上表现了特色。此外,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些从事佛教研究的学者。如加拿大的华裔学者冉云华对中国禅宗有很多的研究。澳大利亚的狄雍对世界的佛教研究评论非常有名,许多学者对他〃又敬又畏〃。

  20世纪欧洲的东方学发展很快,佛教作为东方学的一支同样尽领风骚。但是其中一些亚洲的佛教僧人和学者到欧洲定居后,对促进欧美各国的佛教研究同样作出了贡献。由于他们自幼受到佛教的薰陶;又学习了西方语言文化和治学方法;因此对佛教的理解和佛经的翻译;既得心应手;又释义准确;将佛教的典籍译成西方语言文字,并撰写了佛教的著作。这些著述无疑也对欧洲的佛学研究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1。此资料现已由广西大学出版社在1999年翻译出版。

  2。商务印书馆,1995年。

  3。以上的材料主要取自广兴撰《英国佛教与佛学研究概观》,载《法音》1998年第8期(总第168期),特此说明。

  1。关于意大利的佛教研究详细情况,可以参考黄维忠著《佛光西渐…藏传佛教大趋势》一书有关部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狄雍著《欧美佛学研究小史》,霍韬晦译,香港佛教法住学会1983年9月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