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当代政治史 >

第5章

世界当代政治史-第5章

小说: 世界当代政治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歇尔参与下达成“整军方案”,规定陆军由国共军队按5∶1的比例混合 

    编成,复员编余人员。但在东北问题上未达成协议,那里的冲突也未停 

    止。蒋介石对政协协议并不满意。3月国民党推翻了政协会议通过的宪法 

    草案。政协协议还未落实就被废弃,国内和平前景暗淡。美国虽然不满 

    意蒋介石的做法,但为维持亲美政权,仍向国民党提供用于准备内战的 

    军事援助。中共在争取和平的同时,也开始为进行自卫战争做准备。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内战再起。在此之 

    前不久,毛泽东针对冷战开始后国内外流行的对国际形势的悲观估计指 

    出,美苏关系不会破裂,它们迟早要妥协;这种妥协不要求各国人民“随 

                                                                             ① 

    之实行国内的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斗争”。 

    这表明,在内战发生时,中共将不理会雅尔塔体系对中国国内政治所作 

    的安排,而要根据对中国情况的独立判断制订对策。1946年底国民党单 

    方面召开“国民大会”,1947年初马歇尔离华,国共谈判随即完全破裂。 

    此后,中共将以迫使国民党继续和谈为目的的自卫战争转变为以推翻国 

    民党的统治为目的的解放战争。 

         1947年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发起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域。国民党坚持内战反对和谈的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经济 

    后果,遭到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1948年国内形势发 

    生根本转变。在军事上,共产党的力量超过国民党。在政治上,中共获 

    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拥护,国民党彻底孤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等 

    战役的战略决战,中共在1949年初控制了长江以北主要地区。4月解放 

    军渡过长江,迅速解放全国。国民党在大陆的各级政权均被摧毁,残余 



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184—1185 页。 


… Page 20…

势力败退台湾。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战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冲破了雅尔塔体系 

的约束,改变了东亚的政治力量对比,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2)国内变革与对外政策 

     1949年9月召开了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参 

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起临 

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 

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权力机 

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全国人大召开前由政协全 

体会议代行职权;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国营经济发挥领导作用。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长期的战乱使中国的财政经济状况非常严峻,生产大幅度下降,通 

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在农村占主导地位。 

人民政府成立后迅速采取措施恢复经济。在财经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实 

行统一财政收支、统一贸易和物资调动、统一现金管理,建立正常的经 

济秩序,恢复市场稳定;在工商业方面,合理调整工商业,对各种经济 

成份统筹兼顾、一视同仁,使它们分工合作,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恢复和 

发展生产;在农村,实行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 

农具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并适当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组织。 

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主要产品产量达到或超过 

日本全面入侵以前的水平。 

     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 

这一年起,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的帮助下 

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整个经济开始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轨 

道。这在当时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从事大型基础工业和基础设 

施的建设。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合作化逐 

步发展,私营工商企业开始被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在 

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速度逐渐加快。 

     人民政府成立初期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 

 “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方针。即:对前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 

不予承认,对以前历届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处 

理;不急于解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承认问题;在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情况下,倒向社 

会主义一边。这些方针是考虑到当时总的国际形势和两个阵营对待中国 

革命的不同态度而制定的。 

     人民政府成立后迅速得到苏联以及东欧和东亚社会主义国家的承 

认,并与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印度等亚洲国家和丹麦、英国等西欧 

国家也与中国建立不同程度的外交关系。美国等多数西方国家拒绝承认 

新政府,与台湾国民党当局保持外交关系,支持台湾当局占据联合国等 

国际组织中的中国席位。朝鲜战争发生后,美国海军进入台湾海峡,将 


… Page 21…

台湾置于美国的军事保护下。从解放战争后期起,西方国家过去取得的 

在华特权被逐步取消。外国兵营被收回或征用,政府接管被外国控制的 

海关并重新确定关税政策,外国船舶被禁止在内河自由航行。中国军队 

进入朝鲜参战后,美中两国先后管制或冻结对方在本国的财产。英、法 

两国的部分在华财产也被征用或代管。由于1950年12月美国开始对中 

国实行禁运和中国后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他外资企业逐渐收缩和转 

让。外国在中国兴办的文教事业也先后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接办。 

     1949年底到1950年初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经过谈判签订“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苏联在中国东北地区权益的协定。  1945年8 

月苏联同原国民政府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失效。中苏同盟条约规定,两国 

共同制止日本及其盟国的侵略行为,并在一方受到这种侵略时另一方给 

予全力支持。这对保障两国的安全、维护东亚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同意早日放弃在中国东北的特权,中苏协定规定苏联不迟于1952年 

底放弃在中长铁路和旅顺海军基地的权利。苏联还要求中国不准许西方 

势力进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后来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苏联海军到1955 

年4月才从旅顺撤退。在50年代前期,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帮助中国 

恢复和发展经济,两国在各方面的关系都迅速发展。中国同东欧各国的 

关系也有很大发展。 



                      4。东南亚、南亚与西亚北非 



      (1)东南亚民族独立运动 

     东南亚各国在二次大战前几乎都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只 

有泰国保持政治独立。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东南亚。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试 

图恢复殖民统治,东南亚各国经过斗争在5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 

     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原为法国保护国。日本投降后,胡志明 (1890 

—1969)领导印度支那共产党(现名越南共产党)和越南独立同盟进行 

八月革命,建立独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老挝爱国力量寮国自由民族统 

一战线组成政府,宣布独立。法国重返印度支那后,于1946年3月同越 

南签订协定,法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是法国为继续殖民统治而建立的 

法兰西联邦和印度支那联邦内的自由国家,越南同意法军在越南北部驻 

扎5年。  12月法国毁约向河内等地进攻,越军撤往乡村坚持抵抗。法 

国同时在老挝扶植原国王复位,爱国力量退往东部开展武装斗争。柬埔 

寨仍由法国赞同的西哈努克 (1922—)为国王。1949年法国扶植越南阮 

氏王朝末帝保大在南方复位,并先后同意印支三国在法兰西联邦内独 

立。  1950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得到中、苏等国承认,保大政权得到美、 

英等国承认。  1954年初越南人民军取得奠边府战役胜利,改变了越南 

北方的战场形势,法国主战派政府被迫下台。7月21日在有关各方参加 

的日内瓦会议上达成协议:法军撤出印度支那;越南南北方以北纬17° 

为临时军事分界线,两年内通过自由选举实现统一;老挝通过选举建立 

统一政府,并为抗法爱国力量划定集结地;柬埔寨抗法力量就地复员。 

此后,美国迅速取代法国的地位,介入印支各国国内政治冲突。1955年 

10月美国支持吴庭艳(1901—1963)在越南南方废黜保大上台执政,并 

拒绝举行全国统一选举。此后,越南北方和南方的分裂长期化。北方在 


… Page 22…

越共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美国支持老挝政府的右翼 

势力不履行日内瓦会议的协议,举行排斥原抗战人员的选举。以老挝人 

民党为主组成的爱国战线开始同右翼势力进行长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柬埔寨大选后,西哈努克放弃王位出任首相,不顾美国等国的压力奉行 

和平中立的政策。 

     印度尼西亚原为荷兰殖民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加诺 (1901— 

1970)在共产党支持下发动八月革命,宣布印尼独立。9月英军帮助荷兰 

恢复殖民统治。1946年荷兰承认印尼政府在部分地区行使“事实上的主 

权”,但必须同荷占区各邦组成联邦并参加荷兰—印尼联盟。1947年7 

月荷兰向印尼政府控制区发动进攻。在美国等国以联合国名义调停下, 

印尼被迫接受更为不利的协定。1948年印尼共决定建立民族统一阵线, 

实行土地改革,遭到美、荷支持的印尼政府右翼势力残酷镇压,此即“茉 

莉芬事件”。荷兰乘机再次发动进攻,占领印尼临时首都日惹。印尼共 

及民族主义者开展游击战争,控制了广大乡村。1949年5月荷兰与印尼 

停战。11月有关各方达成“圆桌会议协定”,规定印尼共和国和15个荷 

兰扶植的邦组成联邦,并参加荷兰—印尼联盟;西伊里安继续由荷兰占 

领。12月印尼联邦共和国成立,苏加诺任总统。荷兰殖民统治结束。 1950 

年8月15日印尼解散各邦,成立统一的印尼共和国。1953年民族党在印 

尼共支持下组阁,奉行不结盟政策,先后取消荷兰—印尼联盟,废除圆 

桌会议协定。1962年印尼发起解放西伊里安的斗争,荷兰被迫于 1963 

年5月将西伊里安移交给印尼。 

     菲律宾原被美国占领,1935年实行自治,美国允诺10年后准其独 

立。日占时期,共产党为主的人民抗日军进行广泛的抵抗。1945年美国 

重新统治菲律宾并解散民抗军。在菲律宾人民要求下,美国同意菲按时 

独立。1946年7月4日菲律宾共和国成立。此后,美国在菲长期驻扎军 

队,设置军事基地,享有经济特权。 

     缅甸原为英国殖民地。日占时期,昂山 (1915—1947)领导的自由 

同盟和缅甸共产党开展抗日斗争。1945年英国恢复总督统治,允诺3年 

后给予自治领地位,但掸邦等少数民族地区仍由总督统治。自由联盟和 

缅共要求完全独立,并在1946年9月发起全国罢工。英国被迫邀请昂山 

参加总督属下的行政委员会。缅共因主张继续采取激进方式进行斗争被 

开除出自由联盟。  1947年初英国同意缅甸独立,但未确定日期。4月 

昂山经选举出任临时政府总理后,英国拒绝移交政权。7月19日昂山被 

谋杀,激起缅甸全国愤慨,自由联盟领导人吴努 (1907—1995)接任总 

理。9月缅甸制宪会议通过宪法,规定缅甸是英联邦以外的多民族主权国 

家。10月英国承认缅甸独立。1948年1月4日缅甸联邦正式成立。此后, 

缅甸逐步取消英国享有的特权。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原为英国殖民地。1945年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 

年初英国建议成立由英国委任总督的马来亚联邦,遭到马来民族统一机 

构 (简称巫统)和各界人士反对。经过谈判,英国同意成立马来亚联合 

邦,英国高级专员拥有最高权力,设立苏丹会议,新加坡仍为直辖殖民 

地。1948年2月马来亚联合邦成立。巫统和华人、印度人团体组成联盟, 

继续开展争取独立的合法斗争。曾组织抗日斗争的马来亚共产党因反对 

成立联合邦被宣布为非法,在乡村开展武装斗争。  1955年英国同意马 


… Page 23…

来亚在英联邦范围内独立。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正式独立,巫统领导 

人东古·拉赫曼任总理。1959年6月新加坡成为英联邦内的自治邦。1963 

年9月16日马来亚、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 

月9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领 

导人李光耀 (1923—)长期担任总理。 

     东南亚以及南亚是战后最早摆脱殖民统治的地区。它们的独立强烈 

冲击了殖民体系,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面貌。面对势不可挡的民族独 

立潮流,英法两个殖民大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英国对殖民地的独立要 

求采取较灵活的政策。在对抗加剧时,它一方面压制左翼力量,一方面 

对主张用和平方式逐步实现独立的民族主义势力作出一定妥协,力图对 

不同党派、民族和地区分而治之。英帝国解体后,英国通过英联邦维系 

了同绝大多数原殖民地的关系。法国为维持殖民帝国先后进行了两次规 

模较大的战争,既损害了自身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损害了同一些原 

殖民地的关系。美国对非殖民化持较积极的态度,但从50年代初起以冷 

战的观点看待民族独立运动。它取代了原殖民大国在东南亚的地位,使 

这一地区各国不同程度地卷入冷战。 



      (2)印度独立运动与印巴分立 

     印度原为英国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随英国参加二次大战。  1942 

年3月英国提出,战后建立印度联邦,给予自治领地位,但战时仍由英 

国控制。印度主要政党均不赞成该方案。甘地(1869—1948)和尼赫鲁 

 (1889—1964)领导的国民大会党要求立即独立,真纳(1876—1948) 

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要求在穆斯林聚居地区建立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