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养生就是养气血 >

第2章

养生就是养气血-第2章

小说: 养生就是养气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力拉开双手和胸腹。如图。第四式:回头远望双脚不动。上身以腰为轴,在头的带动下向左转,直到身体能承受的最大角度。同时,双手在头后随着头的转动而自然移动。当身体转到最大角度时,双手转到眼前向上架起,双眼远眺;然后在头的带动下身体转向对侧,重复一遍先前的动作。如图。

双臂拉举回头远望第五式:摇头摆尾双脚姿势不动。双手手心朝下,拇指朝外,压在大腿上靠近膝盖的地方,挺胸塌腰,眼向前看,用头引领躯干,左右转动,使整个躯干左右摆动,如同蛇一般。如图。第六式:双手攀地双腿?立,与肩同宽,往前往下弯腰,双手从大腿根部开始向下拉伸,从膝盖、小腿一直到地面,使整个大腿有抻拉的感觉。双手能触到哪里就是哪里,不要盲目追求到达地面。如图。第七式:攒拳怒目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腿弯曲,做马步深蹲,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双手放于大腿上,掌心朝上。如图。

摇头摆尾双手攀地

攒拳怒目磕磕足跟第八式:磕磕足跟身体直立,手叉腰,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用力把足跟抬起,然后自由下落,做2~4个八拍;然后脚跟分开,双脚成平行站立,脚尖向正前方,重复刚才的动作,也做2~4个八拍。如图。上了年纪的人,早晚练习一番,不仅可以调节气机,让百脉顺畅,而且也避免了由于退休在家,寂寞无聊导致的心神空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如果文字看不太懂的话,您也可以去音像店买一张八段锦DVD,那样就好像有师傅在旁边指导了。跟着DVD将动作掌握之后,就可以自行练习,八段锦练习的关键在于神而非形,所以一定要用心去体会其中每一个动作的感觉。八段锦练习起来很简单,关键是要坚持练习,慢慢地学会呼吸吐纳,从内调整身体气血的运行。很多人对这些东西总感觉很神秘,什么呼吸吐纳,什么气守丹田,觉得很难弄懂。其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你坚持练习,时间久了,慢慢自己就会找到感觉,不需要刻意为之,关键在于“坚持”二字。百病皆生于气,气和则安,气乱则病,气散则死。平时生活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过分地遮掩自己的情绪,早晚练一练八段锦,将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打乱的“内环境”调整过来。“欲攘外先安内”,只要有一副强壮的身体,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养生就是养气血,气血要补更要运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篇》

行医这么多年,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养生,养生到底要养什么?养生就是养气血。西医说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而对于中医来说,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中医所推崇的阿胶、红枣、当归,留传千古的四物汤等都是补血的;而气功、太极拳、六字诀等都是用来调气的,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补,通过睡眠、药物和食物等方法来补充足够的气血,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二是运,光把气血补足了不够,还得把它们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否则还是徒劳无功。这就相当于我们开工厂,先要投资(买药物和食物),然后生产出成品(经过脾胃消化成气血),然后再运输出去(气血运行),前面都是辅助工作,最后才是产生效益(身体健康)的关键。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说“气血流通为贵”也是这个意思。如何补足气血呢?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充裕,第一方面也不用格外强调。反倒是第二方面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似乎吃进去了东西,就等于补充了营养,身体就健康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自然界的风寒燥火,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会干扰本来正常运行的气血,使之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导致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滋润而出现病变,所以中医说“怒伤肝,恐伤肾”。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气血顺畅运行,不出现逆转呢?这个就得从经络来说了。我们知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经络,气血如果运行不畅,就会堵在那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将堵塞的经络打通。所以,中医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疏通经络”。在我们人体内有12条正经,8条奇经,气血运行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不定在哪个地方就淤滞了。一般来说,淤滞的地方按压会疼痛,这也就是中医说的“痛则不通”。这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这些痛点上以按摩的手法轻轻揉按,揉到不痛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就是“通则不痛”。身体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反应在经络上,哪里出了问题,就在对应的经络

上敲敲揉揉,找到痛点,揉到不痛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这些痛点如果不按、不理会的话,我们一般是感受不到的(除非淤滞到一定程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跟我们的身体“对话”,洗澡时、睡觉前,在身上多捏捏、多按按,这就好像公司的高层管理一样,没事要多去公司的各个部门走走,这样才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掉,免得留下后患。不过,凡事要因时因事而异,我们不可能同时走遍三山五岳,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照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当心情郁结的时候,要想着可能肝经有淤滞;一顿不小心吃多了,或者油腻了,饭后两小时想着推推脾经;工作累了,压力大了,晚上想着好好地揉揉心包经……就像对待自己的爱人一样,让他(她)操劳了一段时间,总得想办法好好慰劳一下才好。这样,身体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服务。见上页图。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问题总会层出不穷,而生活就是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要想一下子解决掉所有的问题,一劳永逸,是懒惰者的想法。经络就和生活一样,需要一条一条去疏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
五脏藏五神,吃饭就是给我们的“五脏神”祭献供品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黄帝内经?灵枢?本脏》

有一次参加一个学术座谈会,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有人起身说道:“谈了这么久,也该歇歇了,咱们找个地方祭祭五脏庙吧”。当时没听懂。后来才知道,当地方言喜欢把吃饭叫做“祭五脏庙”。这个词很新鲜,我反复咀嚼之下,不禁哑然失笑,中医很多深奥的东西被老百姓用通俗俚语说出来之后,便显得格外生动有趣起来。《灵枢?天年篇》当中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意思是说只有形神兼备时,“人”才能成为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人。这里的形就是五脏:心、肝、肺、脾、肾,而神则是指五脏当中所藏的人的精神心理因素:神、魂、魄、意、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志。五志,也就是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物质基础,即精气,而精气是贮藏在五脏当中的。精气是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所以,当人不吃饭,气血供给不足的时候,神就会离开自己的“宫殿”去“觅食”,神是五脏的主帅,它一旦离开,必然会引发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中国人一再强调“民以食为天”,吃饭就是在给我们的“五脏神”祭献贡品。五脏藏五神,心、肝、肺、脾、肾五脏当中分别藏有神、魂、魄、意、志五志。气血不足会导致“五脏神”出位,“五脏神”出位会表现在我们的性格上,如有的人经不起刺激,稍微刺激一下就怒不可遏,这样的人很明显是肝血阴虚,肝阳亢盛;而工作过于劳累的人,经常会感到腰酸耳鸣,记忆力下降,连思维都会迟钝很多,这往往是脾和肾的气血供养不足导致的……这在一方面提示我们,如果最近情绪和往常不一样的话,一定要及时反省一下,是不是对哪位“神”的照顾不到位,赶紧调整一下,好好去“祭拜”一下我们身体的“五神庙”,以求身体健康,生活平安。当然了,神是由五脏中的精气升华而来的,但不仅仅受气血的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阅历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左右他的“神”。同样一件事情,在甲看来,无伤大雅,但在乙看来,却是气愤不止,这样也会伤害我们的五脏。见上图。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很强调修身养性,将其放在一个至高点上,《黄帝内经》中更是一开篇就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后面的文章当中也反复强调“神安则延寿,神去则形散”,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思虑太多,那样会伤害身体,因为神虽然是在形的基础上产生,但对形有主宰作用。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真正保证身体健康,除了从饮食、运动等方面来保证气血供应,让“五脏神”不出位之外,也要在生活中多加修炼,提升自己的胸襟和气度,尽可能地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为小事而引起情绪上的波动。
六淫伤形,七情伤神,神伤才是身体真正的克星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

“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在《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的开篇,黄帝就说“所有的针灸方法,都要以人的‘神’作为诊断的依据”。这里的“神”就是我们的精神活动,也就是说,对一个人的疾病治疗之前,先要了解他当下的精神状态,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大家可以想一想,治疗疾病都要以“神”为准则,那么预防疾病呢?在谈预防疾病之前,我们先要对疾病产生的原因有个大致的了解。稍微有点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医将致病因素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界的“六淫”;二是人内在产生的七情。说直白点,就是人栖身的两个大环境,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社会环境。“六淫”说的是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连小孩都知道,冷了要加衣服,下雨了要打伞,用这些方法来抵抗自然界的“六淫”。可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却很少有人想到。我们每天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要面临各种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和自然环境一样,会导致我们身体、心灵发生变化。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抵抗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喜怒哀乐,悲哀忧愁,不让它伤害我们的身体呢?我想很多人会奇怪或根本没有意识到精神、情绪上的东西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吧?这也难怪,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连身体的问题很多人都置之不理,谁又有工夫静下来听一听心灵的声音呢?不过,如果你真的关注身体,关注心灵,关心生活幸福与否,就静下来想想吧,因为社会因素,或者说“七情”对身体的伤害远远大于“六淫”。后者伤害的只是我们的身体,而前者伤害的是我们的“神”。“神”在中医里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名词,说它藏在“心”里面,又说“脑是元神之府”。“脑”在奇恒之腑中居首位,而五脏当中以“心”为核心,“神”就藏在这样两个最重要的器官当中,指挥人的生命活动。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有多重要。中医最强调人所拥有的三宝就是“精气神”,这当中精是物质基础,气是人体与自然界沟通的一个“中介”,而神则是前面二者的升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会详细介绍)。我们说养生,最终的目的就是养神,只要神养好了,不管身体、生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况,我们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拥有无可匹敌的生命质量。见下图。身体只是一个载体,真正能够感受到幸福与否还得看心理是否健康。而我们看似不经意的喜怒哀乐伤害的就是我们的神,《黄帝内经》中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一个人如果心胸宽广,小事不放在心上,则情绪不会轻易受波动,这样一来,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充足,表现出来的感觉就是精神饱满,从内到外透出一种敏捷、健康的讯息;反过来,那些心胸狭窄,喜欢争名夺利的人,往往因为一些微小事情而引起情绪的变化,体内气血的循行方向很容易被打乱,气血一旦失调就会引发各种问题,给人的感觉是身体很虚,容易得病。科学家研究发现,性格内向更容易减弱人体的免疫力。这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就和上面一样,性格外向的人,有什么事都说出来了,不像性格内向的人,有事都憋在心里,导致肝郁,或者暗自悲伤,这种“内怜”的性格很伤神,容易导致体内气血凝滞而引发各种疾病。现在流行的“癌症性格”的人便是神伤的典型代表,这种人往往是先由于情绪压抑,伤了神,然后才一步一步耗气伤精,最后形成病理性的病变,一旦诊断出来往往就是比较严重的疾病。相比之下,六淫的伤害就小得多了,可能是上火、咳嗽、感受风寒等,只要我们加以注意,基本上不会出现严重的病变。所以中医说“心神乃形之大主”。一个身体出现问题的人,如果精神状态很好的话,我们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他的健康。否则的话,身体再健康,给我们的感觉也是无精打采,一副病恹恹的模样。这些就是“神伤”与“形伤”的区别,所以我们说,“形伤”事小,“神伤”才是真正致命的。一个人如果能够时时注意修炼自己的“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么,生活中所有的困难都能在一种理智而平静的状态下解决掉,这样的人生又何愁不幸福呢?
2第二章 心藏神,元神归心自然寿与天齐                                                           中医说人有三宝精气神,神是这当中最高的一层,它藏在心脏当中,所以叫“心神”。一个人能够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心无旁骛,我们说他“心神安定”;否则就叫“心神不定”。                                                                                                 心平气和病不欺——给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足相连”调气法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黄帝内经?灵枢?口问篇》

一位朋友给我发来邮件,说因为一些小事,跟父亲吵了一架,结果,老人家心绞痛发作,住进了医院。看着老人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难受,求助于我,看中医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控制一下病情。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心里的平静顿时被打破了。对心血管疾病,西医说是因为老人年老体衰,血液循环不畅,所以血液中的很多垃圾沉淀下来,附着在血管壁上,堵塞了血管而导致心脏疾病。所以,他们借助药物和手术,来打通心血管,加强心脏供血。可惜,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策略。稍不注意,便有可能旧病复发。而中医呢?中医讲究辨证,所有疾病都要根据病人具体的情况来治疗。对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真有点黔驴技穷。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熬了一个通宵,我还是为朋友找到了一个辅助的治疗方法,在这里写出来,以供心血管疾病患“手足相连”调气法换上宽松的衣服,排空大小便,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坐下来(注意旁边不要有障碍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