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f.a.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

第114章

f.a.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114章

小说: f.a.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用这类信息。



①见RogerJ。Williams;FreeandUnequal:TheBiologicalBasisofIndividualLiberty(UniversityofTexasPress;1953);pp。23和第70页;另见J。B。S。Haldane;TheInequalityofMen(London;1932);P。B。Medawar;TheUniquenessoftheIndividual(London;1957);和H。J。Eysenck;TheInequalityofMan(London;1973)。



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个人天赋有着罕见的多样性;因此,如果人类居然想用一种扼杀个人天赋多样性的方式(亦即把一种强制性的平均主义方案强加给所有的人的方式)去终止其自身的进化进程,那真是开了一个大大的历史玩笑,而且还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玩笑。

                 


                    



                跋文 人类价值的三个渊源

                  

最后,我还要对那种用科学的谬误去不断地摧毁那些不可替代的价值的现象展开讨论;多年以来,这不仅越来越成了我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且也成了我深感担忧的原因之一。①显而易见,对那些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作的抨击并不都出自唯社会论者,尽管我在这里所必须探讨的那些谬误大多都会导向唯社会论。实际上,唯社会论乃是从哲学、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等相互关联的领域中所产生的各种纯粹的智识谬误那里得到支持的。在上述哲学、社会学和法学三门学科中,这类谬误大多源出于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te)所阐发的那种笛卡尔式的唯科学主义和唯建构论。②逻辑实证主义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努力证明,所有的道德价值都是“毫无意义的”(devoidofmeaning),甚至是纯粹“情感的产物”(emoive);此外,逻辑实证主义还完全无视这样一种观念:由生物的进化或文化的进化选择出来的那些情感性的回应方式,对于一个发达社会的凝聚力来说具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意义。再者,从唯科学主义和唯建构论渊源中衍生出来的那种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knowledge),也试图以同样的方式贬损所有的道德观念,因为它声称这些道德观念的捍卫者乃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主张这些观点的。



①当我首次在我发表的演讲“TheMoralElementinFreeEnterprise”(1961)中使用这种说法之前,我已经为考虑这个问题花去了一些时间。该演讲已重印在拙著StudiesinPhilosophy;etc。(LondonandChicago;1967);p。232。。



②我现在倾向于把19世纪的唯科学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观点称之为唯建构论。关于这种唯建构论在19世纪的发展史,请参见拙著:TheCounter…RevolutionofScience。StudiesintheAbuseofReason(Chicago;1952)。



尽管我们必须对社会学家所做的某些描述性工作表示感激——也许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也同样有资格获得这种敬意,但是,在我看来,除了那些对特定类型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学科(theoreticaldisciplines)以外,无论是一门有关社会学的理论学科还是一门有关自然学(naturology)的理论学科,都是毫无道理可言的。就此而言,我可以相当肯定地指出,那种主张人们应当凭靠自己的力量去建构社会【行为主义者B.F.斯金纳(B.F.Skinner)的观点就极为典型,因为他在今天就是用这些术语重新确认这个观点的】的知识社会学,完全误解了知识增长的过程。我在本书的前几章中便已力图指出,法律实证主义无论是从观念上讲还是从历史上来看都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法律实证主义认为:第一,每一项法律规则都必定是从某一有意识的立法行为中推演出来的;第二,所有的正义观念都是特定利益的产物。①



①参见本书第二卷第8章。按照H。L。A。Hart(TheConceptofLaw;OxfordUniversityPress;1961;p。182)的定义,“古典自然法理论”认为,“在人类世界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人的行为原则(它们有待人之理性的发现【黑体为我所加】);如果人造法想有效,那么它们就必须与这些原则相符合”。【原译:Hart认为】(OCR注:以下实为Hayek的观点,他只是引用了Hart的一个定义,原译似有误),在法律实证主义与其对立的理论(亦即“古典自然法理论”)之间的对立,实在是人们对“自然的”与“人为的”所作的错误二分法的最明晰的实例之一。当然,法律既不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自然事实,也不是智识设计的一种产物,而是一种进化过程的结果——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规则系统的发展乃是在它同一种变动不居的人之行动秩序不断发生互动的同时得以展开的;当然,这种人之行动秩序与规则系统乃是极其不同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病学者试图通过释放病人之先天本能的方式去医治病人而做的种种努力,对于文化有着最大的破坏力。我曾在前文赞扬过我的维也纳朋友波普尔、洛伦茨、贡布里希和贝特朗菲,但是我现在却不得不承认,虽说卡尔内普的逻辑实证主义和凯尔森的法律实证主义是极其错误的理论,不过它们还远不是源自维也纳的最糟糕的学说。通过对教育所造成的深刻影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很可能成了文化的头号破坏者。尽管在他的晚年,亦即在他所撰写的《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anditsDiscontents)①那本书中,他本人也似乎对他自己的学说所产生的某些影响感到了很大的不安,但是他的那个基本目标(亦即消除那些从文化上习得的抑制因素并释放出先天的本能)还是为某些人对整个文明之基础进行最为致命的攻击铺平了道路。对文明展开的这场攻击运动大约在三十年前就已经达到了高潮,而且自那时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在这场运动所产生的各种理论的熏陶下长大的。就当时的情形而言,我在这里只能给读者提供一位论者对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所作的一种特定的表述(English:aoneparticularcrassexpressionofthefundamentalideas);这位论者就是在当时极具影响的加拿大精神病学家奇泽姆(G。B。Chisholm)博士,后来他还担任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首任秘书长。已故的奇泽姆博士曾在1946年出版了一本著作,并受到了美国法律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赞扬;他在这部著作中主张:



①SigmundFreud;CivilisationanditsDiscontents(London;1957);RichardLaPierre;TheFreudianEthic(NewYork;1959)。作为一个一生都在研究货币理论的学者,我早在20年代在维也纳就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智识上的斗争,此后我又涉足了心理学领域。如果说有人要求我对此提供证据以证明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那些杰出的心理学家也会对社会现象胡说八道的话,那么对我来说这个证据就是由ErnestBorneman为这些心理学家的某些论文所编选的论文集,这个选集的书名是ThePsychoanalysisofMoney(NewYork;1976);其原版为DiePsychoanalysedesGeldes;(Frankfurt;1973);这本选集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精神分析论与唯社会论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们应当根除那种一直被人们视作儿童教育之基础的是非观念,并且应当用智性的、理性的思维来取代人们对前人所肯定的诸多确然之事的盲目信任,……因为大多数精神病学者和心理学家乃至许多其他值得尊敬的人士都是在摆脱了这些道德枷锁以后才获得自由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他认为,精神病学家的任务就是把人类从“区分善恶的重负”中解入出来,摆脱那些“荒诞的是非观点”,从而来决定人类下一刻。【原译:把人类从“那种区分善恶的禁锢人之能力的负担”和“颠倒黑白的是非观念”中解放出来并由此来决定人类不久之未来的境况,实是精神病学家的使命之所在】。①



①G。B。Chisholm;“there…establishmentofapeace…timesociety”;Psychiatry;vol。6;1946。那个时候文学观点的特征,有点像HerbertRead;ToHellwithCulture。DemocraticValuesareNewValues(London;1941)。



我们现在所收获的正是他们当年播撒的那些种子所结出的果实。一些人游离于他们根本一无所知的传统,甚至于要建立“反文化”,这些桀骜不驯的蛮人【原译:一些人不仅声称自己是从某种他们不曾学习过的东西中异化出来的,而且还宣称要全力建构一种“反文化”(acounter-culture);这些不受驯化的野蛮人】,实是放纵式教育(thepermissiveeducation)的必然产物,因为这种教育不仅没有把文化的责任传递给后人,而且还独尊野蛮人所具有的那种自然本能。据TheTimes报道,晚近举行的一次由高级警官及其他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承认,当今的恐怖主义分子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学过社会学或政治科学和教育科学;①弗洛依德公开宣称自己是也永远是无道德主义者,当英美思想界被这样的人所占据,对于同期五十年间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呢?【原译:当然,当我获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感到诧异。这是因为在当时,也就是那一代人成长起来的50个年头中,英语世界的思想舞台实是由一些公开宣称自己从来就是而且还将继续是不道德主义者(immoralist)的人物所支配的;因此,对于从这样一种思想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究竟还能指望什么呢?】



①TheTimes;13April1978.



实在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这股思想洪流还未能最终冲垮我们的文明之前,社会中便出现了一种抵制的力量,甚至在该思潮发源的领域内部也出现了一种反叛的力量。三年前,美国西北大学的唐纳德·坎贝尔(DonaldCampbell)教授在向美国心理学会所做的题为“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之间的冲突”(“theConflictsbetweenBiologicalandSocialEvolution”)的主席就职演讲中就曾明确指出:



如果说在当今的心理学领域中,一如我所宣称的那样,还存在着一个一般的背景性假设,即由生物进化所产生的人的冲动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都是正确的和最可欲的,而那些压抑性或抑制性的道德传统则都是错误的,那么依我个人之见,亦即从一种大科学的视角(theenlargedscientificperspective)来看,这一假设现在却可以被视作是一种科学上的谬误;而这种大科学视角则源自于对人口遗传(populationgenetics)与社会系统进化(socialsystemevolution)的综合考察。……实际上,我们还没有充分理解那些可能具有无比重要价值的社会一进化的抑制性系统(social—evolutionaryinhibitorysystems),但是心理学却可能正在成为侵损那些极有价值抑制性系统的帮凶。①



①DonaldT。Campbell;“Intheconflictsbetweenbiologicalandsocialevolution”;AmericanPsychologist;30December1975;p。1120。



在作出上述阐述以后,坎贝尔教授又补充指出道,“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所选的学科新人可能大多是那种急于向文化正统挑战的人。”【原译:“因此,在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吸纳新学者的时候,也许应当挑选那些特别渴望向文化正统论提出挑战的人士。”这段原译理解有错】①从坎贝尔教授这个演讲所引起的震动中,②我们完全能够看出上文所述的那些观点在当代心理学理论中的根基是何等的深厚。此外,美国叙拉古大学(Syracuse)的托马斯·萨斯(ThomasSzasz)教授③和艾森克(H。J。Eysenck)教授也做出了与坎贝尔教授类似的颇具助益的努力。④因此我们可以说,希望尚未完全破灭。



①同上书,P。1121。



②1975年5月号的TheAmericanPsychologist杂志就刊登了40页篇幅的文章,对D。T。Campbell教授的演讲大加挞伐。



③ThomasSzasz;TheMythofMentalillness(NewYork;1961);除此以外,请特别参见他的著作:Law;LibertyandPsychiatry;(NewYork;1971)。



④H。J。Eysenck,UsesandAbusesofPsychology(London;1953)。

                 


                    



                跋文 人类价值的三个渊源

                  

只有当我们的文明否弃了上述那些谬误的时候,它才有可能逃离劫难而生存在下去;而如果我们的文明要得以生存下去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在回顾历史的时候,会把我们这个时代视作是一个与马克思和弗洛依德等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迷信的时代(anageofsuperstition)。换言之,我相信他们会发现,那些被人们广为接受的支配着20世纪的观念都是以严格意义上的迷信为基础的,而这些观念包括:通过正义分配方案来实施计划经济;把我们自己从抑制性规则和传统道德规范中解脱出来(也就是以放纵式教育作为通向自由的路径);用某个拥有强制性权力的机构所做的理性安排来取代市场。一个迷信的时代,实际上就是人们想象自己知道的比自己实际知道的要多的那种时代。在这个意义上讲,20世纪肯定是一个十足的迷信时代,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高估了科学业已取得的成就;所谓人们高估了科学业已取得的成就,并不是说人们高估了科学在相对简单现象的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因为在这个领域中,科学当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是意指人们高估了科学在复杂现象的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因为事实业已表明,把那些在相对简单现象的领域中被证明为大有助益的技术也同样适用于复杂现象领域的做法,是极具误导性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迷信在很大程度上乃是我们从理性时代(theAgeofReason)继承下来的遗产所造成的一个结果,然而在过去,“理性时代”却是它所认定的一切迷信的大敌。如果说“启蒙时代”(theEnlightenment)发现了人们在以往的智识建构中太过轻视了人之理性的作用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发现,我们这个时代为理性所设定的建构新制度的任务却实在是太重太大了。众所周知,唯理主义时代(theageofRationalism)——以及现代的实证主义(modernpositivism)—一把那些因偶然因素或人的突发奇想而形成的构造物都视作是毫无意义的和荒谬的,然而正是这些构造物,结果却在许多方面被证明是我们理性思考能力赖以依凭的基础。人不是而且也永远不会是他自己命运的主宰:其理性的进步总是将人类带入人类未知和不曾预见的领域,在那里人才学到新事物。【原译:因为人的理性乃是通过把他引向他可以习知新东西的未知且未可预见的境况之中的方式而持续不断地取得进步的。】



在结束这篇跋文的时候,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不应当是终结而更应当是一个新的开端。然而,我却不敢奢望说这对我还可能是一个新的开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