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37-景岳全书 >

第120章

637-景岳全书-第120章

小说: 637-景岳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痘疮烦躁兼喘者,火毒在肺也,宜人参白虎汤加栀子仁。 
一、烦躁多惊者,火在心经也,宜导赤散加栀子、麦门冬,或七味安神丸。 
一、痘毒未透,热伏于内而烦躁者,宜六味消毒饮,或兼万氏夺命丹。 
一、热甚于内而烦渴热躁者,宜导赤散,或玄参地黄汤加木通、麦门冬,或万氏牛黄清心丸, 
或四味消毒饮。 
一、邪毒未解,热甚于表而烦躁者,宜柴胡麦门冬散,或羌活汤。 
一、痘疮红紫干燥,壮热口渴,谵妄者,退火丹,或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用《良方》犀角地 
黄汤。 
一、阴虚假热,自利烦躁者,肝肾水亏也,轻则五阴煎,甚则九味异功煎,或陈氏十二味 
异功散。 
一、吐利不食而烦躁者,脾气虚也,轻则保元汤、温胃饮,甚则九味异功煎,或陈氏十二味 
异功散。 
一、疮密脓成,营血亏耗,心烦不得眠者,宜三阴煎加麦门冬。如有微火者,宜酸枣仁汤。 
一、昼则烦躁,夜则安静。此阳邪盛于阳分也,宜人参白虎汤,或加栀子。如昼则安静, 
夜则烦躁者,此阴中之阳虚也,宜三阴煎。如有火邪,亦可加栀子仁。 
一、大便干结不通而烦躁腹胀者,四顺清凉饮、当归丸,甚则承气汤。若大便秘结,痘疮 
陷伏而烦躁者,百祥丸或承气汤。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喘急(四十六)
属性:喘与气促不同,喘者气粗而壅,壅而急,喘为肺邪有余也;促者气促而短,上下不相接续, 
促为肺肾不足也。此二者一实一虚,反如冰炭,若或误治,无不死也,当详辨之。 
一、寒邪在肺作喘者,此外感之证,必咳嗽多痰,或鼻塞,或身有微热,或胸满不清,治当 
疏散肺邪,宜六安煎,或二陈汤加苏叶主之。若寒邪外闭之甚者,仍宜加麻黄、北细辛之类。 
若兼气血不足,而风寒在肺作喘者,惟金水六君煎为最。 
一、痰因火动而为喘急者,当以清痰降火为主。若痰涎上壅者,先治其痰,宜抱龙丸、清 
膈煎之类主之。 
若火上刑肺,肺热叶举,大热大喘者,宜人参石膏汤。若微热作渴,肺燥液衰而喘者,宜人参 
麦门冬散。若夏月热甚,火犯肺金而喘者,仲景竹叶石膏汤,或六味竹叶石膏汤。若火伏三焦, 
肺胃大肠俱热,胸腹胀,大便秘结而喘者,前胡枳壳汤。 
一、喘以气虚者,人多不能知之。凡下泻而上喘者,必虚喘也。凡小儿喘息,觉在鼻尖 
而气不长者,必虚喘也,此实气促,原非气喘。若见此证,急须速补脾肺,或救肾阴,轻则参 
姜饮、六气煎,甚则六味回阳饮。若下为泄泻而上为喘促者,急用六味回阳饮,或九味异功 
煎,不可疑也。若大便不泻,而或为多汗,或为腹膨,或见痰饮、狂躁,但以阴虚水亏, 
气短似喘,而脉气无神者,急宜贞元饮加人参煨姜之类主之。若治喘促用清痰降火等剂而愈甚 
者,此必虚证也,速宜改用温补如前诸法,犹有可救,迟则恐无及矣。 
一、痘疹发喘,乃恶候也,若利止喘定者生,其有泻利不止,或加胀满,或为狂躁,或 
痘毒入肺,口张息肩,目闭足冷而喘甚者,皆不治之证。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声音(四十七)
属性:痘疮最要声音清亮,若卒有失音者,凶兆也。先哲云∶疮已出而声不变者,形病也,其病轻。 
疮未出而声先变者,气病也,其病甚。疮出而声不出者,形气俱病也。凡此失音之证,大为 
痘疮所忌,然亦有吉有凶,须当详辨治之。 
一、风寒外袭皮毛,壅闭肺窍,或致咳嗽而偶为失音者,此惟外感之证,宜解散之, 
以加减参苏饮,或六安煎加薄荷、桔梗主之。或待风寒解散,其声自出,此固无足虑也。 
一、火邪上炎,肺金受制,气道壅闭而声不出者,宜导赤散合甘桔汤加炒牛蒡子主之,或 
用甘桔清金散。 
一、上焦阳虚而声音低小不出者,此心肺不足之病。盖心主血,肺主气,痘疮稠密则血 
气俱损,故声不能出,宜六物煎加麦门冬,或导赤通气散主之。 
一、下焦阴虚而声不出者,其病在肝肾。盖肾为声音之根,若证由肝肾而痘疮稠密,则 
精血俱为耗竭,水亏则肺涸,故声不能出,速当滋阴益水以救其本,宜大补元煎、五福饮, 
或十全大补汤之类,酌宜用之。 
一、凡啼哭无声而但见泪出,语言无声而但见口动者,此皆毒瓦斯归肾而内败也。或声 
哑如破如梗者,此咽喉溃烂也,皆难治之证。 
一、痘后余毒失音,其证有二∶一以咽痛不能言者,此毒瓦斯不净也,宜甘桔清金散加天 
花粉。一以肾气虚不能上达而声不出者,宜治如前,或用四物汤加麦门冬、白茯苓。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惊搐(四十八)
属性:惊者,忽然惊惕而手足搐搦,口眼歪斜,每多忽作忽止,其证多由风热。盖心主火 
而恶热,肝主风而善动,惊痘之火,内生于心,心移热于肝,风火相搏,故发惊搐。然未出之 
先发惊搐者多吉,既出之后发惊搐者多凶。何也?盖痘毒将散而溪谷开张,窍理疏解,因致牵 
引伸缩,得疏散达之气,痘出而惊自止,则其内毒无留于此可见,故俗名惊痘,最为吉也。若 
既出之后,则中之伏火亦宜散矣,倘仍见惊搐,则是外毒已出而内毒犹然未尽,此其毒盛莫测, 
乃可畏也。故凡发惊搐者,必随发随止者为吉,不必治也。苦连发不已,此毒伏于心肝二 
脏,速宜随证治之,不得误以为吉证。 
一、治惊搐之法,最当察其虚实,酌其微甚。如果有风热实邪,庶可解毒清火,但 
得稍见清楚,盒饭培养心脾以防虚败之患。若止见微邪,则但当以调和气血为主。 
一、惊搐证由风热相搏,故治宜平肝利小便。盖平肝则风去,利小便则热除,风热既平, 
惊自愈矣。若过用寒凉,则气敛而毒反陷伏,痘出不透,多致不救。 
一、心脾阳气虚寒则神怯而易为惊搐,六气煎加枣仁、朱砂。 
一、心脾血虚而惊搐者,七福饮、养心汤。 
一、肝胆气虚,多恐畏而惊搐者,茯神汤。 
一、心血虚,睡中惊搐,或兼微痰者,《秘旨》安毒丸。 
一、心虚火盛,多热躁而惊搐者,宁神汤、酸枣仁汤。 
一、痘既出,其色红紫而烦渴惊搐者,《良方》犀角地黄汤。若烦热之甚而大便干涩 
者,多由阳明之火,人参石膏汤加朱砂。 
一、心火独盛而烦热惊搐者,朱砂安神丸,或七味安神丸。 
一、心火盛,小水不利而惊搐者,导赤散加黄连、朱砂,或合朱砂益元散。 
一、痰涎壅盛,气急胸满而惊搐者,抱龙丸、清膈煎,或梅花饮、琥珀散。此宜暂用以 
开痰涎,但得痰气稍清,即当酌虚实以调理血气。 
一、肝胆实热,大便秘结而烦躁惊搐者,泻青丸,或七味龙胆泻肝汤。 
一、血热见血而惊搐者,《局方》犀角地黄汤。热甚者,《良方》犀角地黄汤。若热甚 
而大便秘结者,《拔萃》犀角地黄汤。 
一、风寒外感,心脾阳虚而微热不退,或咳嗽恶寒而惊搐者,惺惺散。若虚在阴分, 
汗不能出,身热不退而惊搐者,柴归饮。若外有风邪,内有热邪,表里俱热而惊搐者,生犀散。 
一、风寒外感,身热无汗,但有表邪,别无虚证而惊搐者,败毒散或苏葛汤。寒邪闭甚 
者,红棉散。然此皆表散之剂,若兼虚邪,不得单用此类。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昏睡(四十九)
属性:凡痘疮将出未出而猝然昏睡者,其痘必重,当察其脉证虚实,预为治之。若痘后喜睡, 
此毒瓦斯已解,元气将复,故邪退而神安,乃否极泰来之象,不须服药妄治。如见寂然气虚, 
但以调元汤、保元汤、六物煎之类,察其寒热,渐以调之,自然平复,不可妄行消耗,致伤 
其神,反必害矣。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腰痛(五十)
属性:经曰∶腰者肾之府。又曰∶太阳所至为腰痛。盖足太阳之脉,夹脊络肾,而痘疮之毒, 
多出于肾,循足太阳膀胱散行诸经,乃邪之由里传表也。如初见热而腰即痛,或日以渐甚者, 
此邪由膀胱直入于肾,而毒有不能达也,急宜解毒,以泄少阴之邪,以通太阳之经,务令邪 
气不得深入,则痘虽稠密,亦可愈也。若不速治,则邪必日陷而表里俱甚,营卫之脉不行, 
脏腑之气皆绝,或为痒 ,成为黑陷,终莫能救矣。 
一、凡痘毒自阴传阳,自里传外者为顺,自上传下,自外传里者为逆。若毒由太阳传入少 
阴,则毒陷而不升,伏于骨髓之中,不能外达,所以腰痛。大凡疮疹之毒,归肾则死。故但见 
腰痛,急宜治疗,若毒陷不起,即宜发散解毒,令其复出太阳而达乎阳道,斯无害也,宜人参 
败毒散,或五积散主之。若肾气虚陷,不能传送外达者,必用理阴煎加细辛、官桂、杜仲、 
独活之类主之。 
一、治发热便见腰痛者,以热麻油按痛处揉之可止,仍急服前药之类。如小水不利者,宜 
五苓散;如火毒内盛而小水不利者,宜四苓散加栀子、木通。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腹痛(五十一)
属性:治腹痛证当以可按拒按,及宜饱宜饥,辨其虚实,不得谓痛无补法,而悉行消伐也。又 
当因脉因证,辨其寒热,不得妄用寒凉也。大都寒滞者十居八九,热郁者间或有之,若虚不知 
补而寒因寒用,则害莫甚矣。 
一、初见发热,痘疮未出,别无寒滞食滞而腹满腹痛者,此必起发不透,痘毒内攻而然, 
宜解表疏里,以化毒汤加紫苏、浓朴之类主之,或五积散加木香亦可。若大便不远,腹胀而 
作痛者,桂枝大黄汤酌宜用之。 
一、寒气犯胃,或食生冷而呕恶吐泻,腹无服满而但有疼痛者,温胃饮、理中汤加肉桂、 
木香,或小建中汤,随宜用之。若胃气虚寒作痛而喜按者,黄 建中汤。 
一、寒犯中焦,气滞作胀,而腹痛或泄泻者,和胃饮,或抑扶煎加丁香、木香,或陈氏十 
一味木香散。 
一、脾肾虚寒,下腹作痛,泻利不止者,胃关煎。 
一、误饮冷水凉茶,寒湿留中,小水不利而腹痛者,五苓散或加木香,或用小建中汤。 
一、饮食停滞,中满作痛者,大、小和中饮,或保和丸加木香、砂仁。若大便不通而痛 
甚者,赤金豆或承气汤利之。 
一、发热二、三日后,大便不通,燥粪留滞而腹痛者,当归丸,或用猪胆导法。 
一、湿热下利,烦热大渴,小水热涩而腹痛者,大、小厘清饮,或黄芩汤加木香、青皮、 
砂仁。 
一、火毒内攻,谵妄狂乱而烦热腹痛者,退火丹,或朱砂益元散。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腹胀(五十二)
属性:痘疮腹胀之证,其要有二∶一以脾胃受伤,一以邪气陷伏。盖痘疮将发,毒由内生, 
其证无不发热或见微渴,此其常也。当此之时,只宜温平和解,或兼托散,怃抑遏,无穷追, 
无残及元气,惟贵轻扬善导,但令毒透肌表,则苗秀而实,无不善矣。设不知此,而见热即退热, 
见毒即攻毒,则未有妄用寒凉而不伤胃气者,未有但知攻毒而不伤元气者。胃气伤则营运无力 
而脾寒,所以作胀,元气伤则托送无力而毒陷,所以作胀。虽作胀之由,犹不止此,然惟此最 
多,而人多不能察也。诸未尽者,俱详如下。 
一、误服凉药或过食生冷而作胀者,其人必不能食,或大小便利,或腹中雷鸣,此皆脾胃 
中寒之证,速宜温中以疏逐冷气,冷气散则胀自消矣,宜益黄散加姜制浓朴,或人参胃爱散 
加干姜。若胃寒兼虚,疮白神倦,或气促发厥者,惟温胃饮及陈氏十一味木香散俱为要药。 
若寒在脾肾,下焦不化而作胀者,非理阴煎不可。 
一、中气本虚,或过用消伐,以致元气无力,不能托送痘毒而陷伏作胀者,宜十宣散, 
或合二妙散或神香散。 
一、痘毒陷伏于里者,必有热证相杂,如烦躁干渴,大小便秘而作胀者,此只宜温平快气兼 
托之剂,当用紫草饮子。 
一、寒邪外闭肌腠,身热无汗,或气喘鼻塞,则痘毒不能外达而陷伏腹胀者,宜五积散, 
或加减参苏饮。 
一、饮食过伤,偶为停滞而腹胀者,此不过一时之滞,食去则胀消,宜大和中饮,或合二妙 
散、神香散。 
一、腹胀而目闭,口中如烂肉臭,或大便泄泻,或利脓血者,皆不治。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厥逆(五十三)
属性:厥逆者,四肢不温,或甚至于冷也。四肢为诸阳之本,故常宜和暖,若至厥逆,则其阳虚 
可知。如指尖微寒者,亦阳气衰也。足心冷者,乃阴邪胜也。其有疮头焦黑,烦渴闷顿,大 
便热结而厥逆者,此阳毒内陷,火极似水,所谓热深厥亦深也。又有疮本灰白,大便不结 
而厥逆者,此元气虚惫,阳衰而寒也。凡痘疹之候,头常欲凉,足常欲温,若头温足冷者多不 
治,故厥逆为疮家恶候。 
一、痘疹十指微寒者,即宜五君子煎、六气煎,或六物煎加姜、桂温之,以防虚寒之变。 
一、痘疹泻利,气虚而逆者,胃关煎,或陈氏十二味异功散。 
一、痘疮始出,手足便冷,或其人先有吐利,致伤脾胃,脾胃气虚则为厥逆,宜六气煎、 
六物煎加姜、桂主之,甚者人参附子理阴煎。 
一、痘疮起胀之时,手足厥逆,此阳气欲绝之候,必其自利或呕吐,脉见沉细微弱,或 
浮大而虚,速宜温补元阳,轻则六气煎加肉桂,甚则六味回阳饮,或九味异功煎。服药后手足 
和暖者生,厥不止者死。 
一、热毒内甚而厥者,必有烦热便秘,胀满脉滑等证,宜四顺清凉饮,或承气汤。 
一、痘后厥逆者,此其气血已虚,脾胃已困,无怪其有厥也,宜保元汤或六气煎、六物煎 
加附、桂之类主之。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发渴(五十四)
属性:痘疹发渴者,里热也。以火起于内,销烁真阴,所以发渴。又其津液外泄,化马脓浆, 
则营气虚耗,亦以致渴。此痘疮之常候也,若微渴不甚,不必治之。惟大渴者,乃由火盛, 
然亦须察其虚实以为调理,切不可因其作渴,即以西瓜、梨、柿之类,轻以与之,恐脾 
肺受寒,致生他患也。外有干渴,论在泄泻条中,所当参阅。 
痘疮气血内耗,微热微渴而喜汤者,宜七味白术散,或五福饮加麦门冬、五味子。 
一、脾肺多热,渴而喜冷者,宜人参麦门冬散,或生脉散。 
一、痘疮多热多躁,口燥咽干,大渴引饮,喜冷能食,或大便干结者,此热在肺胃二经, 
宜人参白虎汤,甚者再加黄连。若痘后热渴者,此余火未清也,其治亦然。 
一、痘疮自利不止,肾阴亏损而作渴者,病作少阴,速宜陈氏十二味异功散,或九味异功煎。 
一、大便秘结,腹满烦热,内火不清而作渴者,四顺清凉饮。 
一、痘疮发热时,便见大渴,唇焦舌燥,此心火太炎,肾水不升,故血液枯耗也,急宜解之 
,苡葛根解毒汤。 
程氏曰∶痘疮初发之源,乃壬癸水也,水既流出,其源必竭,奚不作渴?由此观之,可见治 
渴者,必不可不滋肾水。 
薛氏曰∶凡渴欲饮水者,当审其热之虚实,若属虚热,虽欲水而不多饮,当用七味白术散; 
若系实热,索水喜饮者,当以犀角磨水服,其后亦无余毒之患。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
失血(五十五)
属性:经曰∶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外溢则衄血,血内溢则便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