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五胡之西晋灭亡 >

第5章

五胡之西晋灭亡-第5章

小说: 五胡之西晋灭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时常想,难道这个世界上真正所有民族都没有优劣之分吗?难道我们真的应该相信所有民族只存在文化、习俗上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是优秀的吗?
  民族平等的说法,我无法反驳。但是我认为,绝对不是每个民族在每个的历史时期都是优秀的。
  我们是优秀的民族吗?
  有人告诉我,一个优秀的民族至少应该是团结的。
  西晋那个时候的汉族算得上是团结吗?我们今天算得上是团结吗?今天的阿拉伯人算得上是团结吗?
  我只知道,日本人是团结的,以色列人是团结的。
  我不知道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是不是团结的。
  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是自强的,善于学习的。而不该是自欺欺人,躺在过去的成就上睡大觉的。当然,也不是崇洋媚外,外国的一切都好。


6。2。纵论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意思的提法。
  梁启超就曾经指出〃故凡满洲人,今皆中华民族之一员。〃
  然而孙中山那个时候,中国同盟会提出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没有把满人当成中华民族的一员。
  可见中华民族被提出来也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已。
  可是我们现在看历史,竟然都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曾经的民族矛盾完全被完全给忽略不计,岳飞他们居然也不能算中华民族的英雄,只能算是汉族英雄了,搞不好还背上个妨碍民族团结的罪名。
  中华民族的概念也很含糊,我们填写民族,无非是汉族、苗族、朝鲜族这些,也没看见谁写自己的中华民族,可见从来没有一个中华民族的民族。
  史学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推出了另外一个民族概念,炎黄子孙。于是各个民族就都变成了〃五百年前是一家〃。
  这一点在五胡时候也有反映。
  《汉书》提到,〃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
  《晋书》记载如下:
  〃石勒,上党武乡羯人也。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
  〃慕容廆,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
  〃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
  哦,这下可好。匈奴、羯、鲜卑、氐、羌都是炎黄子孙,所谓的〃五胡乱华〃只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汉人愿意这么想,五胡当然满意。
  于是五胡也都强调自己原来是炎黄子孙,只是后来由于生存条件不同,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习俗。所以入主中原后,都是以正统地位自居,匈奴的刘渊建国干脆就自诩为汉朝的后人,打出〃汉〃的旗号。
  然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吗?
  《史记》中说,黄帝是〃少典氏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的主要成就是在阪泉打败了炎帝,在涿鹿打败了蚩尤,被诸侯一致推为〃天子〃代神农氏;又搞〃封禅〃什么的,好像是人间帝王一样。
  然而事实上,那个〃圣人御极〃的〃郅治之世〃,也就是四千多年前,中国尚处于新石器时代,黄帝不过是一个野蛮人的部落头人而已。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唐、虞(按指尧、舜)以前,无得而详考也,然衣裳未正,五品未清,婚姻未别,丧祭未修,狉狉獉獉(群兽奔跑,草木芜杂),人之异于禽兽无几也〃 。
  黄帝是个〃异于禽兽无几〃的东东?
  中华第一王朝夏朝是先于各部落第一个成型的国家,但也不过是一个部落盟主而已。夏商周三代,本质上讲,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不过为诸侯部族的首领而已。可想而知,夏之前的三皇五帝是怎样一个概念。
  一般的认为当时炎、黄只控制着黄河中游一小块土地,方圆不到千里。神农氏、蚩尤这些其它部落的只是和炎、黄有过征战,但是并不是说神农氏、蚩尤这些部落都灭绝了,他们的后代一样也遗传了下来。
  至于战国文献《世本.帝系》提到,〃黄帝造火食、旃冕。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数,著调历(历法)。黄帝使伶伦造磬,垂作钟,沮诵、仓颉作书,史皇作图,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胡曹作衣,於则作扉履,雍父作舂,雍父作杵臼,夷牟作矢,挥作弓,共鼓、货狄作舟。〃
  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我们炎黄子孙的说法是很成问题。
  今天的中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非汉族的五十五个民族中,像俄罗斯、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炎黄二帝拉上血统关系,难道他们也得称为〃炎黄子孙〃吗?在台湾和东南一些海岛的先民中有马来人的成分,岂能滥用炎黄子孙的概念?
  《淮南子.修道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卫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听之,正领而诵之。〃就深刻的道出了这种不正常现象的风气。
  中国人长期以来就受到这样的偏见和迷信的影响,遗毒至今。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沿用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这样虚妄的概念,而始终不敢提及〃汉民族〃主义呢?
  道理也许很简单。故意混淆民族的概念,这样做的是很能缓解现在的民族矛盾。
  而且,基于避免民族矛盾的考虑是有极其现实意义的。
  一般估计,主要考虑的是藏独和疆独的危害。
  首先,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以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西藏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强。
  问题在于,西藏的独立必然会与中国有极大的矛盾。在战略上,西藏要独立必然会和印度结盟,而这是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没有西藏的屏蔽和西藏高原的掩护,中国将面临极大的内部隐患的威胁,更不用说,西藏和印度结盟后,印度在西藏高原上布置导弹就可以轻易打击中国的任何一处领土。这是国家战略中不可接受的。
  另一方面,西藏独立会造成其他少数民族的连锁反应。汉族人口虽占中国人口的93%,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却占中国领土面积的 60 %。虽然其他的民族未必会分裂,但是疆独分子能受到鼓励是必然的。
  新疆16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准葛尔、塔里木和吐鲁番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石油的预测储量为200400亿吨,天然气的预测储量位为13。07亿立方米。
  假如新疆和西藏强行独立,中国严峻的现实,人口爆炸、空间拥挤、资源匮乏将会更加突出。中国将会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那样双方的矛盾将会无止境的加剧,最终将是你死我活的拼斗。
  虽然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提法表面上是解决民族矛盾问题的好办法,好像中国都是中华民族组成,大家都有共同利益,所以不存在民族之间的冲突。但是这毕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这种定义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民族矛盾的。
  就像我们不是因为美国〃九一一〃事件,到现在还不会知道疆独分子在中国闹得这么凶。把矛盾掩盖起来,就像那只把头塞进沙堆里的鸵鸟,无非是自欺欺人而已。
  我们需要证实现在存在的西藏和新疆独立分子存在的现象,只有正视问题,才会积极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只有正视问题,才会有建设性的了解和沟通。就像我们一厢情愿的说,台湾大多数人民是同意回归祖国怀抱的。如果不是武力的威胁,我们敢让台湾全民投票决定台湾的前途吗?
  事实上这种最终的对抗是不利于双方的,而且对于劣势的有为不利。
  更加重要的是,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淡化了作为主体的汉族特性。
  其实中华民族的概念是盗用于汉族的来源,汉族本身就不是一种纯正的血统,就是民族的大融合的结果,也许中华民族的提出最终是暗示最后的民族融合,但是这样的含糊和故意混淆是无助于真正理解民族之间矛盾、差异和融合的。
  我们现在汉民族传统尚武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早就已经不复存在。随着汉族的共同理想不断消亡,它也日益失去了使自己团结强盛的民族特点,汉族渐渐变成了一群乌合之众。即使是在今天,很多的汉人也不在意认同自己的汉民族感情和身份。
  汉族为什么不能说,我们要有自己的汉族主义,我们要为我们汉族感到骄傲,我们有我们汉族的利益。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放弃?仅仅是为了迎合中华民族这个虚假的概念吗?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说到:〃我们必须遵循的第一条原则是民族特性。一切民族都有,或者应该有民族特性,如果他们缺少民族特性,就必须着手赋给他们以民族特性。〃
  而今天,为了迁就所谓中华民族的共性,我们的汉族特性还剩下来什么呢?一个没有民族特性的民族,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而且,中国现在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吗?
  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都失去了自己的特性,还奢谈什么中华民族的特性。
  难道我们的民族政策不应该反思,究竟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6。3。纵论文化
 
  历史本来就是后人修的,因为其工作量的巨大,所以这个工作一般是国家来主修,这样的历史自然会受到执政者的影响,要求史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现实服务,所以大家看到的二十四史一样是含有功利色彩,并且有偏见的。
  其实我的历史评论中,涉及到对大量历史片断的主观判断,对于资料的引用也一样是有选择性的,但是比起现在中国历史课本里的从阶级感情判断历史的爱憎分明和无辜的掩盖事实,比起小说和电视剧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那自称是正史却又肆无忌惮篡改历史的手法来,自觉我的历史评论还是要更接近真实的历史一些。
  我们说,民族的优劣并体现在智力上,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说,一个躺在过去所谓辉煌的荣光上睡大觉而不思进取的民族,他的文化是有问题的。当今世界不同民族生活水平和制度特点差别很大,不能不说和民族本身的文化有关系。
  换而言之,虽然我们强调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是因为不思进取,因为妄自尊大,因为不能面对现实,很多的民族和文化就这样消亡,这一点在历史上是存在的。
  我们的历史书讲述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史学家对历史的篡改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当然这得力于统治者的授意,怎样破除长久以来我们自以为文化天下第一的偏见是很重要的。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
  而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
  此当头一棒,可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汉文化优越性源于强大实力的自信已经渐渐变成自大成狂的劣根性了。那么,狂妄自大的汉文化怎样解释自己诸多亡国的历史呢?
  看看我们今天说历史,很自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问题的关键就是,史书一直将东晋作为正统。
  那个时候的东晋甚至连三国时期东吴那么大都没有,只是上游以长江为界,中下游过江北不远为界的南中国。我们突然发现,中国在东晋时代,整个版图变得只有偏隅江南的一小块土地了。而纵横北方的五胡十六国,竟然完全不被史家列入中国历代纪元表,而只以东晋为正统。
  为什么不承认承认五胡十六国的中国正统地位呢?
  因为后世不承认非汉文化的五胡代表中国。
  而西晋被认为受禅于正统的魏,统一了秦汉形成的传统疆域,又以汉人为主体民族,所以才是正统。西晋亡,晋室子弟在江东称帝,建立东晋,约百分之八十的北方中国人跟随逃到南方,史称〃衣冠南渡〃。所以说,西晋王朝是这时期〃中国〃的代表。
  这样牵强附会的解释并不是开玩笑,而是真实的历史。
  于是在东晋时期的北方十六国,就不算是〃中国〃的了。五胡十六国的少数民族的君主没有被写进〃本纪〃里去。
  虽然我们今天承认五胡最终都融入了汉族,都变成了中国人,可是历史还是不承认这些〃中国人〃曾经的合法地位。
  可是当时的少数民族们可不管这一套,五胡中的刘渊是匈奴人,原为晋朝大都督,封汉光侯,后被匈奴部众推为大单于,从此独立,称帝时竟毫不客气以汉高祖刘邦的传人自居。在他的心目中,他才是中国的代表。
  而史学家对南北朝的判断更加可笑。
  我们看史家们是什么时候才承认中国有南北两个合法政府的。
  那时候的北方继续被少数民族占据,而南方的统治地位被刘宋代替。可是史学家就开始承认北朝代表北中国了。
  这根本上就是莫名其妙,为什么西晋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不被承认是〃中国〃,而一旦西晋灭亡了,北方的少数民族就可以被承认是〃中国〃了呢?
  历史最微妙的学问就是在这里了。
  因为南北朝的结果,是北朝消灭南朝而统一中国。如果北朝不是合法的中国王朝,那么最后岂不是中国灭亡了?
  于是我们就能明白了史学家的深意,首先赋予北朝正统中国的地位,好像北朝统一南朝,就是理所当然是合法的中国统一。
  在这样的掩饰下,中国汉人的正统地位终于保留下来。
  果然是好苦心。
  对五胡史来说,史学家还算是遮遮掩掩,对民族之分看得比较重,对亡国之痛也还颇以为惨痛。可是对汉人中国以后被灭亡的历史,史学家就更进一步,完全抛弃了民族之间的偏见,坚决承认少数民族的统治地位,而醉心于汉人先进文化同化少数民族的丰功伟绩了。
  如果说五胡史是被史学家们强奸,至少还保留一些痕迹的话,那么只要你少数民族认同了汉人的文化,你的统治地位我就承认这类学问,根本就是一场你情我愿的通奸了。
  这个时候,先秦〃夷夏之辨〃早已不记得了。
  我们的学者们发扬光大了新的天下观,明末大儒顾炎武提出: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提出的保天下,也就是保住汉人先进的文化,保国家,也就是保住汉人正统地位的国家。他认为两者相比,还是保天下为第一。于是只要少数民族认同我们文化,我们就可以承认他的统治地位。
  而后面一句〃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更是大家耳熟能详,后人读来热血沸腾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原型,不过谁也没有料想到,这句话竟然是曲解原意了。
  这样一来我们从心理上很快认同满清的统治地位,我们还以〃征服者被征服〃而欢欣鼓舞。
  难道不是吗?
  为什么今天我们能看到这么多清朝大戏,这么多清朝圣君,这么多清朝清官?
  今天甚至连完全与朝代无关的电影、电视都尽量往清朝靠,好像那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盛世,沾上一点边愣是就能火起来一样。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那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