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笔记本 >

第5章

笔记本-第5章

小说: 笔记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点杆(TrackPoint)是由IBM发明的,目前常见于IBM和Toshiba的笔记本电脑中,它有一个小按钮位于键盘的G、B、H三键之间,在空白键下方还有两个大按钮,其中小按钮能够感应手指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并由此来控制鼠标的移动轨迹,而大按钮相当于标准鼠标的左右键。指点杆的特点是移动速度快,定位精确,但控制起来却有点困难,初学者不容易上手,但不少用户在掌握了指点杆的使用诀窍后,往往对它爱不释手。缺点是用久了按钮外套易磨损脱落,需要更换。
  显示屏类型
  笔记本屏幕:自从1985年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诞生以来,LCD液晶显示屏就一直是笔记本电脑的标准显示设备。在笔记本电脑中,主要先后采用了无源矩阵显示器中的双扫描无源阵列彩显DSTN-LCD(俗称伪彩显)和有源矩阵显示器中的薄膜晶体管有源阵列彩显TFT-LCD(俗称真彩显)两种LCD。
  DSTN(Dual-LayerSuperTwistNematic):是指双扫描扭曲向列,意即通过双扫描方式来扫描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屏,达到完成显示的目的。DSTN-LCD并非真正的彩色显示器,它只能显示一定的颜色深度,与CRT的颜色显示特性相距较远,因而叫〃伪彩显〃。由于DSTN-LCD的对比度和亮度较差,屏幕观察范围较小,色彩不丰富,特别是反应速度慢,不适于高速全动图像、视频播放等应用,一般只用于文字、表格和静态图像处理,现在已基本绝迹。只有在部分二手笔记本上可以看到。
  TFT(ThinFilmTransistor)LCD:是由薄膜晶体管组成的屏幕,它的每个液晶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显示屏上每个像素点后面都有四个(一个黑色、三个RGB彩色)相互独立的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点发出彩色光,可显示24位色深的真彩色,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TFT-LCD是目前最好的LCD彩色显示设备之一,其效果接近CRT显示器,是现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上的主流显示设备。
  标准分辨率
  笔记本屏幕的标准分辨率就是指所采用TFT-LCD的物理像素,它要与显卡输出的逻辑点相对应,所以LCD屏幕往往只有一个最佳显示分辨率。而这一最佳分辨率一般来说也就是该LCD面板的最大分辨率。例如分辨率为1024×768时,就是指在LCD屏幕的横向上划分了1024个像素点,竖向上划分了768个像素点。
  介于体积以及重量方面的原因,笔记本所采用了LCD屏幕不像普通台式机那样可以无限制的扩大,一般也就在12、14、15英寸左右变动,除了特殊需要很少有笔记本能配备15英寸以上的LCD。为了能使用户在有限的空间里能看到更多的内容LCD生产商采用了提高显示分辨率的做法。通过增加相同尺寸LCD中可供显示的像素来扩大显示面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采用相同大小屏幕尺寸的笔记本中看到XGA、SXGA以及UXGA等参数的原因。下面具体介绍一下XGA、SXGA以及UXGA等参数的含义:
  VGA:全称是VideoGraphicsArray,这种屏幕现在基本已经绝迹了,支持最大分辨率为640×480,但现在仍有一些小的便携设备还在使用这种屏幕。
  SVGA:全称SuperVideoGraphicsArray,属于VGA屏幕的替代品,最大支持800×600分辨率,屏幕大小为12。1英寸,由于像素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这一屏幕的笔记本也很少了。
  XGA:全称ExtendedGraphicsArray,这是一种目前笔记本普遍采用的一种LCD屏幕,市面上将近有80%的笔记本采用了这种产品。它支持最大1024×768分辨率,屏幕大小从10。4英寸、12。1英寸、13。3英寸到14。1英寸、15。1英寸都有。
  SXGA+:全称SuperExtendedGraphicsArray,作为SXGA的一种扩展SXGA+是一种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屏幕。其显示分辨率为1400×1050。由于笔记本LCD屏幕的水平与垂直点距不同于普通桌面LCD,所以其显示的精度要比普通17英寸的桌面LCD高出不少。
  UVGA:全称UltraVideoGraphicsArray,这种屏幕应用在15英寸的屏幕的本本上,支持最大1600×1200分辨率。由于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所以价格也是比较昂贵。目前只有少部分高端的移动工作站配备了这一类型的屏幕。
  电源适配器
  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电源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按其输出类型可分为交流输出型和直流输出型;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移动PC由于没有电池,电源适配器对其尤为重要。
  多数移动PC的电源适配器可以自动检测100~240V交流电(50/60Hz)。基本上所有的移动PC都把电源外置,用一条线和主机连接,这样可以缩小主机的体积和重量,只有极少数的机型把电源内置在主机内。
  在电源适配器上都有一个铭牌,上面标示着功率,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量等指标,特别要注意输入电压的范围,这就是所谓的“旅行电源适配器”。
  :软驱
  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以前的计算机中配有两个软驱,其中一个为高密(5。25”1。2MB)和低密(5。25”1。2MB),后来发展为两个高密软驱,其中一个为高密(5。25”1。2MB)和(3。55”1。44MB),现在一般只配3。55”1。44MB的软驱。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移动PC一般都采用内置3。55”1。44MB的软驱。
  CPU核心
  核心(Die)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各种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为了便于CPU设计、生产、销售的管理,CPU制造商会对各种CPU核心给出相应的代号,这也就是所谓的CPU核心类型。
  不同的CPU(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都会有不同的核心类型(例如Pentium4的Northwood,Willamette以及K6…2的CXT和K6…2+的ST…50等等),甚至同一种核心都会有不同版本的类型(例如Northwood核心就分为B0和C1等版本),核心版本的变更是为了修正上一版存在的一些错误,并提升一定的性能,而这些变化普通消费者是很少去注意的。每一种核心类型都有其相应的制造工艺(例如0。25um、0。18um、0。13um以及0。09um等)、核心面积(这是决定CPU成本的关键因素,成本与核心面积基本上成正比)、核心电压、电流大小、晶体管数量、各级缓存的大小、主频范围、流水线架构和支持的指令集(这两点是决定CPU实际性能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功耗和发热量的大小、封装方式(例如S。E。P、PGA、FC…PGA、FC…PGA2等等)、接口类型(例如Socket370,SocketA,Socket478,SocketT,Slot1、Socket940等等)、前端总线频率(FSB)等等。因此,核心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CPU的工作性能。
  一般说来,新的核心类型往往比老的核心类型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同频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41。8AGHz就要比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41。8GHz性能要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核心类型刚推出时,由于技术不完善或新的架构和制造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的核心类型的性能反而还不如老的核心类型的性能。例如,早期Willamette核心Socket423接口的Pentium4的实际性能不如Socket370接口的Tualatin核心的PentiumIII和赛扬,现在的低频Prescott核心Pentium4的实际性能不如同频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4等等,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CPU制造商对新核心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核心的中后期产品的性能必然会超越老核心产品。
  CPU核心的发展方向是更低的电压、更低的功耗、更先进的制造工艺、集成更多的晶体管、更小的核心面积(这会降低CPU的生产成本从而最终会降低CPU的销售价格)、更先进的流水线架构和更多的指令集、更高的前端总线频率、集成更多的功能(例如集成内存控制器等等)以及双核心和多核心(也就是1个CPU内部有2个或更多个核心)等。CPU核心的进步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最有意义的就是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性能更强的CPU。
  PC卡插槽
  PC卡插槽也是象VGA输出端口一样的笔记本电脑标准装备,PC卡属于工业标准(PCMCIA规范),在许多中型数码设备和工业控制设备上也广泛应用,但是日常最多见到的还是在笔记本电脑上。
  可以这样说,在USB和IEEE1394这样即插即用的端口出现之前,PC卡插槽是笔记本电脑上唯一真正支持即插即用的端口,而且因为PCMCIA规范获得广范的支持,市场上PC卡产品可谓多不胜数,为笔记本电脑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扩充选择。
  PC卡插槽相当于台式机的PCI插槽,不同之处在于PC卡插槽是即插即用的,允许在操作系统运行中停止PC卡设备,与PC卡插槽配合的扩展卡称为PC卡,按照外形来分有TypeI/II/III三种,3者的长宽度均为85。6×54mm,区别在于厚度,TypeI是3。3mm,TypeII是5。0mm;TypeIII是10。5mm,它们的接口是完全相同的,都是68针,因此只要PC卡插槽的厚度允许,三种规格的卡都可以通用。
  之所以有厚度的区别是因为内置的设备要求不同,例如内存就可以置于最薄的TypeI卡中,但是微型硬盘就至少需要TypeII或者TypeIII卡的厚度才能容纳得下。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都是TypeII的插槽,两个TypeII的插槽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容纳TypeIII的卡,大多数主流光软互换机型和全内置机型装备2个TypeII插槽,大多数超轻薄机器都只装备一个TypeII插槽。
  笔记本屏幕类型
  笔记本屏幕:自从1985年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诞生以来,LCD液晶显示屏就一直是笔记本电脑的标准显示设备。在笔记本电脑中,主要先后采用了无源矩阵显示器中的双扫描无源阵列彩显DSTN-LCD(俗称伪彩显)和有源矩阵显示器中的薄膜晶体管有源阵列彩显TFT-LCD(俗称真彩显)两种LCD。
  DSTN(Dual-LayerSuperTwistNematic):是指双扫描扭曲向列,意即通过双扫描方式来扫描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屏,达到完成显示的目的。DSTN-LCD并非真正的彩色显示器,它只能显示一定的颜色深度,与CRT的颜色显示特性相距较远,因而叫”伪彩显”。由于DSTN-LCD的对比度和亮度较差,屏幕观察范围较小,色彩不丰富,特别是反应速度慢,不适于高速全动图像、视频播放等应用,一般只用于文字、表格和静态图像处理,现在已基本绝迹。只有在部分二手笔记本上可以看到。
  TFT(ThinFilmTransistor)LCD:是由薄膜晶体管组成的屏幕,它的每个液晶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显示屏上每个像素点后面都有四个(一个黑色、三个RGB彩色)相互独立的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点发出彩色光,可显示24位色深的真彩色,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TFT-LCD是目前最好的LCD彩色显示设备之一,其效果接近CRT显示器,是现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上的主流显示设备。
  主板…前端总线(FSB)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Side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频率。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4时),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Date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光驱类型
  光驱是移动PC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配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移动PC诸多配件中的已经成标准配置。目前,光驱可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康宝(BO)和刻录机等。
  CD…ROM光驱:又称为致密盘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读的光存储介质。它是利用原本用于音频CD的CD…DA(DigitalAudio)格式发展起来的。
  DVD光驱:是一种可以读取DVD碟片的光驱,除了兼容DVD…ROM,DVD…VIDEO,DVD…R,CD…ROM等常见的格式外,对于CD…R/RW,CD…I,VIDEO…CD,CD…G等都要能很好的支持。
  BO光驱:“康宝”光驱是人们对BO光驱的俗称。而BO光驱是一种集合了CD刻录、CD…ROM和DVD…ROM为一体的多功能光存储产品。
  刻录光驱:包括了CD…R、CD…RW和DVD刻录机等,其中DVD刻录机又分DVD+R、DVD…R、DVD+RW、DVD…RW(W代表可反复擦写)和DVD…RAM。刻录机的外观和普通光驱差不多,只是其前置面板上通常都清楚地标识着写入、复写和读取三种速度。
  对于全内置移动PC来说,由于光驱不需要与软驱进行交换,它们的光驱和软驱都为内置结构,不能随意取下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