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44-要药分剂 >

第10章

044-要药分剂-第10章

小说: 044-要药分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 
微觉 
点。 
【禁忌】经疏曰。凡汗多亡阳。或内虚不思食。食不消。及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 
下太 
【炮制】雷公曰。去须。糯米泔浸一宿。细锉。蒸拌。日晒干用。(酒洗亦可) 

卷六泻剂上
白前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感秋之气而得土之冲味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呼吸欲绝。(别录)主一切气。肺气烦闷。奔豚肾气。 
(大 
【归经】入肺经。为泻肺下气降痰之品。(肺家要药) 
【前论】寇氏曰。此能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尤佳。 
鳌按、白前性无补益。虽寇氏称其能保肺气。但其功能专于降气。气降故痰亦下。故惟 
肺气 
【炮制】雷公曰。生甘草水浸一伏时。去头须。焙干用。 

卷六泻剂上
丹皮
内容:味辛苦。性微寒。无毒。禀季春之气。兼得木之性以生。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畏 
贝母、大黄、菟丝子。忌蒜、胡荽。 
【主治】主寒热。中风螈 。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本 
经) 
除 
续筋 
(纲 
【归经】入心肝肾心包四经。为清伏火凉血热之品。(兼补剂 清血分又补血) 
【前论】洁古曰。牡丹皮入肾心包。故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入肾三焦。故治有汗之骨 
蒸。 
究 
互 
精 
【禁忌】经疏曰。牡丹皮本入血凉血之药。然能行血。凡女子血崩。及经行过期不尽。 
均忌 

卷六泻剂上
姜黄
内容:味辛苦。性热。得火气多金气少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开宝) 
治 
症瘕 
后败血 
【归经】入脾经。兼入肝经。为破血行气之品。(血中气药) 
【前论】藏器曰。姜黄辛温色黄。郁金苦寒色赤。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郁金入心。 
单 
非 
【禁忌】经疏曰。凡血虚臂痛。血虚腹痛。而非瘀血凝滞。气逆上壅作胀者。均忌。若 
误用 

卷六泻剂上
蓬莪术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感夏末秋初之气。而得土金之味以生。降也。阳中阴也。得 
良。 
【主治】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磨服之。 
又 
通 
【归经】入肝经。为行气破血消积之品。(肝经血分药 通肝经聚血 破气中血) 
【前论】苏颂曰。此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三棱同用良。妇人方中亦多使。 庵曰。 
治 
旺 
【禁忌】经疏曰。凡气血两虚。脾胃素弱而无积滞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于砂盆中醋磨令尽。火畔 干。筛用。苏颂曰。此物极坚。必于火灰 
中煨 

卷六泻剂上
荆三棱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得火土之气以生。降多于升。阴中阳也。 
【主治】主老癖症瘕。积聚结块。产后恶血血结。通月水。堕胎。利气。止痛。(开宝) 
治气 
饮食不 
【归经】入肝经兼入脾经。为散血行气消积之品。(肝经血分药破血中之气) 
【前论】好古曰。三棱、蓬莪术治积块疮硬者。坚者削之也。时珍曰。能破气散结。其 
功近于 
【禁忌】洁古曰。三棱能泻真气。真气虚者忌。 

卷六泻剂上
海藻
内容:味咸。性寒。无毒。禀海中阴气以生。降也。阴也。反甘草。 
【主治】主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痛。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下十二水肿。 
(本 
经)疗皮间积聚暴 。瘤气结热。利小便。(别录)治气结心下满。疝气下坠。疼痛卵肿。 
去 
主 
【归经】入胃经。通入十二经。为除热软坚润下之品。(能软老痰兼消宿饮) 
【前论】洁古曰。凡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者用之。经曰。咸能软坚。营卫不调。外 
为浮 
【禁忌】经疏曰。脾家有湿者忌。以白酒洗去咸味。焙干用。 

卷六泻剂上
昆布
内容:味咸。性寒。无毒。得水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 疮。(别录)破积聚。(思邈) 
【归经】入胃经。为软坚润下。除热散结之品。 
【前论】东垣曰。咸能软坚。故瘿坚如石者。非此不除。与海藻同功。 
鳌按、昆布消坚。诚为要品。余曾用此同茯苓、归身、白术、半夏、陈皮。治梅核膈。 
二帖 
一物 
山 

卷六泻剂上
蒲公英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得水之冲气以生。降多于升。阳中阴也。 
【主治】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服之。又封之。立消。(本经) 
【归经】入肾经。兼入脾胃二经。为解毒散结之品。(足少阴君药) 
【前论】时珍曰。古方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盖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 
以为 

卷六泻剂上
青蒿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禀天地芬烈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伏硫黄。 
【主治】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本经)风毒心痛。妇人血气。 
腹内 
〔青蒿 
【归经】入肝胆二经。为除热补劳之品。(二经血分药 专治骨蒸劳热蓐劳虚热) 
【前论】时珍曰。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 
【禁忌】经疏曰。产后气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均忌。凡产后脾胃薄弱。忌 
与归 

卷六泻剂上
夏枯草
内容:味苦辛。性寒。无毒。得土金之气而生。降也。阳中阴也。土瓜为使。伏汞砂。 
【主治】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本经) 
【归经】入肝胆二经。为散结解热之品。(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 
【前论】丹溪曰。此草大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楼全善曰。此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 
神效 
者。 
草四 
故昼 

卷六泻剂上
刘寄奴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 
【主治】主破血。下胀。多服令人痢。(本经)主通经。除症。止金疮血。(大明) 
【归经】入肝经。为破血止血之品。(通行走散专入血分) 
【前论】仲淳曰。昔人谓为金疮要药。又治产后余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下血迅速故也。 
【禁忌】经疏曰。病患气血虚。脾胃弱。易作泄者。勿服。 
【炮制】雷公曰。凡使。去叶用子良。以布拭去薄壳。酒蒸晒干用。 

卷六泻剂上
旋复花
内容:一名金沸草。味咸。性温。无毒。禀冬令之气而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下气。(本经)消胸上痰结。唾 
如 
胶漆 
主水肿 
筋断。汁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下气消痰之品。(定喘止嗽肺家要药) 
【前论】丹溪曰。宗 言其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时珍曰。如上所治诸病。 
其功 
【禁忌】经疏曰。病患涉虚者。忌多服。冷利大肠。虚寒人禁用。 

卷六泻剂上
青葙子
内容:一名草决明。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主唇口青。(本经)治五脏邪气。益脑髓。镇肝。明耳目。坚筋骨。去风寒湿 
痹。 
( 
【归经】入肝经。为泻肝明目之品。(善祛风热) 
【前论】时珍曰。青葙子治眼。与决明子苋实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眼而主唇口青。又云。 
一 
阴 

卷六泻剂上
漏芦
内容:味苦咸。性寒。无毒。得地苦咸之味。禀天大寒之气以生。降也。阴也。连翘为使。 
【主治】主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本经)止遗溺。热气疮痒。通经脉。 
(别 
血生 
【归经】入脾胃胆大肠膀胱五经。为泄热解毒之品。(胃本经药寒而通利) 
【前论】庞安常曰。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入阳明故也。无则以山栀代之。 
时珍 
【禁忌】经疏曰。妊娠禁用。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真气虚也。法当内塞。漏芦苦寒。 
非 

卷六泻剂上
苎根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得土之冲气兼阴寒之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小儿赤丹。其浸苎汁疗渴。(本经)治心膈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 
及 
服金 
毒。 
【归经】入肝经。为解热散瘀之品。(捣汁能化血为水补阴润燥凉血) 
【前论】丹溪曰。苎根大能补阴而行滞血。方家恶其贱勿用。惜哉。李仲南曰。诸伤瘀 
血不 
【禁忌】经疏曰。病患胃弱泄泻。及诸病不由血热者。均忌。 

卷六泻剂上
牛蒡子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得天地清凉之气以生。升多于降。阳也。 
【主治】主明目。除风伤。(别录)润肺散气。利咽喉。去皮肤风。(元素)研末浸酒。 
每日服三盏。除诸风。去丹石毒。利腰脚。又食前熟 三枚吞之。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甄 
权) 
【归经】入肺胃二经。为散风除热解毒之品。(通行十二经) 
【前论】东垣曰。能治风湿瘾疹。一也。疗咽喉风热。二也。散诸肿疮疡之毒。三也。 
利凝 
鳌按、牛蒡子功专发散。故为斑疹必用之剂。 
【禁忌】经疏曰。疮家气虚色白。大便泄泻者忌。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 
溃。 

卷六泻剂上
大青
内容:味苦。微咸。性大寒。无毒。禀至阴之气而生。降也。阴也。茎叶同用。 
【主治】主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别录)治温疫寒热。(甄权)治热毒风。心烦闷。 
渴疾口 
目)伤寒 
【归经】入心胃二经。为解散热毒之品。(二经泻热主药) 
【前论】李象先曰。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楼全善曰。大青能通 
解心 
【禁忌】经疏曰。此乃阴寒之物。止用以除天行热病。不可施之虚寒脾弱之人。 

卷六泻剂上
青黛
内容:味咸。性寒。无毒。此即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市肆以干淀充之。便有锻石。宜水飞 
淘净锻石。其淀。乃蓝与锻石作成者。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更胜于蓝。 
蓝叶汁。即生蓝叶可以染青者。如一时不得。以青布浸汁亦善。 
【主治】主消食积。(丹溪)主泻肝。散五脏郁火。解中下焦蕴蓄风热。吐咯痢血。小 
儿 
惊 
止 
吐衄血。金疮血闷。除烦止渴。女人产后血晕。小儿壮热热疳。(大明)〔青布〕解诸物毒。 
天行热毒。小儿丹毒。并渍汁饮。烧灰敷恶疮。(医鉴) 
【归经】入肝经。为除热解毒之品。(兼能凉血) 
【前论】丹溪曰。蓝属水。能使败血分归经络。安常曰。诸蓝性味皆不甚远。故皆能杀 
虫除 
【禁忌】经疏曰。凡血症。非血分实热而由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空上炎。发为 
唾咯 

卷六泻剂上

内容: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本经)疗女子阴蚀。(别录)煮汁饮小儿。治蛔虫 
有验。 
【归经】入胃膀胱二经。为泄热下行之品。 
【前论】云岐曰。热淋涩痛不得通利者。湿热郁于下焦也。 蓄煎汤频饮效。 

卷六泻剂上
芦根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禀土之冲气兼感水之阴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消渴。客热。止小便数。(别录)胃中热。伤寒内热弥良。(苏恭)解大热。 
开胃。 
尖。主膈 
验。(苏 
【归经】入肺脾肾三经。为清热止呕之品。 
【前论】丹溪曰。甘益胃。寒降火。故能治疗以上诸症。 
【禁忌】经疏曰。因寒霍乱作胀。因寒呕吐。均忌。 

卷六泻剂上
紫菀
内容:味苦辛。性平。无毒。感春夏气化。兼得地中金性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款冬 
为使。恶天雄、瞿麦、 本、雷丸、远志。畏茵陈。 
【主治】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本经)疗咳吐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小儿 
惊 
痫。 
(好 
【归经】入肺经。兼入胃经。为清金泄火之品。(紫入血分 辛不燥润不寒补不滞) 
【前论】思邈曰。此能治妇人小便卒不得出者。研末。井水服三撮。即通。小便血者。 
服五 
【禁忌】经疏曰。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也。忌独用多用。即用亦须与二冬、百部、 
桑 

卷六泻剂上
决明子
内容:此马蹄决明也。味甘苦咸。性微寒。无毒。得水土阴精之气。兼禀乎清阳以生。恶 
仁。捣碎煎。 
【主治】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疗唇口青。久服益精光。(本经)助肝 
气。 
除 
【归经】入肝胆二经。为泻肝明目之品。(肝家正药) 
【前论】仲淳曰。补肝明目益精。除肝脏热之要药也。此疗目疾外。无他用。故无禁忌。 

卷六泻剂上
紫花地丁
内容:味辛苦。性寒。无毒。 
【主治】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 。无名肿毒。恶疮。(纲目) 
【归经】入肝脾二经。为除热解毒之品。(外科要药) 
【前论】宁原曰。研末酒服三钱。能治黄胆内热。 
鳌按、紫花地丁纲目止疗外科症。但考古人每用治黄胆喉痹。取其泻湿除热之功也。大 
方家 

卷六泻剂上
射干
内容:即紫蝴蝶根。味苦。性平。有毒。禀金气而兼火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本经) 
疗 
老血 
破症 
痰。治 
【归经】入心心包三焦三经。兼入肺肝脾三经。为清火解毒。散血消痰之品。 
【前论】丹溪曰。射干属金有木与火。行足厥阴手足太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又 
治便 
宁 
【禁忌】经疏曰。性不益阴。凡脾胃弱。脏寒。气血虚。病无实热。均忌。 

卷六泻剂上
马兜铃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感冬气兼金气而生。降也。阴中微阳也。 
【主治】主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 疮。(开宝)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 
不 
止。 
【归经】入肺经。为清热下气之品。(辛苦降肺气性寒清肺热) 
【前论】时珍曰。体轻而虚。熟则四开。为肺之象。故能入肺。钱乙补肺阿胶散用之。 
非取 
吐虫 
【禁忌】经疏曰。肺虚寒咳嗽。或寒痰作喘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取净子焙用。 

卷六泻剂上
栝蒌实
内容:全用为实。味苦甘。性寒。无毒。禀天地清寒之气而生。降也。阴也。恶干姜。畏 
反乌头。 
【主治】主胸痹。(本经)洗涤胸中垢腻。此即连汁并子而言也。(丹溪)治气喘。结胸。 
痰嗽 
润降 
用。又 
经)除 
消肿毒。 
【归经】入肺经。为润肺降气之品。 
【前论】吴机曰。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伤寒结胸满痛。皆用栝蒌实。乃 
取其 
止渴 
东垣 
曰。 
又栝 
【禁忌】经疏曰。脾胃虚寒作泄者。忌。 

卷六泻剂上
山豆根
内容:味苦。性寒。无毒。得土之冲气兼感冬寒之气以生。 
【主治】主解诸药毒。消疮肿毒。人及马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本经)治喉痈喉 
风。 
龈肿齿痛 
【归经】入心肺大肠三经。为清热解毒之品。(泻心火以保金气降大肠风热) 
【前论】 庵曰。心火降。则不灼肺而金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金清。则大肠亦清矣。 
【禁忌】经疏曰。病患虚寒者勿服。 

卷六泻剂上
忍冬藤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感土之中气禀天之春气以生。 花名〔金银花〕。 
【主治】主寒热身肿。(别录) 治腹胀满。止气下 。(甄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