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44-要药分剂 >

第8章

044-要药分剂-第8章

小说: 044-要药分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所 
实。 
身重 
者。 
【禁忌】经疏曰。肾虚火炽者忌。即用。当与知、柏同入。 

卷四补剂上
枣仁
内容:味酸。性平。无毒。禀木之气而兼土化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恶防己。 
【主治】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本经)烦心不得眠。脐 
上 
下痛 
骨风。 
【归经】入肾三焦二经。为清血热。助正气之品。(兼泻剂 上除头风痛中平胸胁痛) 

卷四补剂上
枸杞苗叶
内容:味苦甘。性寒。 
【主治】主除烦。壮心气。去皮肤骨节间风。消热毒。散疮肿。(大明)作饮代茶。止 
渴 
消热 
【归经】入心肺脾肾四经。为除热之品。(兼泻剂) 
【前论】仲淳曰。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 
足。 
凉。 
多谓 
光属 
鳌按、本经别录。并未分别子皮苗叶。甄权大明以后遂分列之。但本经别录。虽总言枸 
杞之 
气。 
耐寒 
等条 
丹 
治妇 
能 
之 
明 
也 
然 
能息肝 
不入肺。 
肾药兼 
【禁忌】备要曰。肠滑者忌杞子。中寒者忌骨皮。掘鲜者同小蓟煎浓汁浸下疳。甚效。 
【炮制】雷公曰。凡使枸杞根。东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甘草汤浸一宿。焙干用。凡 
使枸 
以上补剂木部 

卷五补剂下
小麦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四时冲和之气而生。 
【主治】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妇人易有孕。 
(别录)养心气。心病宜食之。(思邈)煎汤饮。治暴淋。(宗 ) 
【浮麦】味咸。性寒。主益气。除烦。除盗汗自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纲目) 
【麦苗】味辛。性寒。主消酒毒。暴热。酒疸目黄。并捣汁日饮。(藏器)除烦闷解时 
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日华) 
【归经】入心经。为滋养之品。 
【前论】酾甄权日,小麦皮寒肉热。合汤皆完用之。不许皮拆。拆则温。明面不能消热 
止烦也。 

卷五补剂下
黑豆
内容:味甘。性温。无毒。即俗亡野马料豆。比大豆更紧小。 
【主治】主调中。下气。调关脉。制金石药毒。去贼风风痹。妇人产后冷血。炒焦黑。 
热投酒中。渐渐饮之。(藏器)煮汁饮。去烦热。(纲目) 
【归经】入肾经。为助元之品。 
【前论】子和曰。此生用田野中。霜后乃熟。故性沉而为肾之谷。肾病宜之。世医竟用 
大豆当之。误矣。 

卷五补剂下
白扁豆子
内容:味甘。性微温。无毒。禀土中冲和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阳也。有黑白二种。白者入药。 
【主治】主和中。下气。(别录)补五脏。主呕逆。(孟洗)疗霍乱吐利不止。研末和醋 
服之。(苏恭)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附湿热。止消渴。 
【扁豆花】主赤白带下。干末米饮服。(苏颂) 
【遍豆叶】治霍乱吐下不止。(别录)吐利后转筋。生捣一把。入少醋绞汁服。立瘥。(苏 
恭) 
【归经】入脾经。兼入胃经。为专治中宫。除湿消暑之品。 
【产论】时珍曰。此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州之病。清暑除湿 
而解毒也。能解河肠鱼毒。及一切药毒。 
【禁忌】经疏曰。伤寒寒热外邪。方炽者忌。 
以上补剂谷部 

卷五补剂下
韭子
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升也。阳也。 
【主治】主补肝肾。治命门。暖腰膝。治筋痿。遗尿。泄精。溺血。白带。白淫。小便 
频数。(备要)治鬼交甚效。(日华)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泄精溺血之要品(专补肝及命门不足) 
【前论】时珍曰。素问云。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白淫。 
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 
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禁忌】经疏曰。胃气虚而有热者忌。 
【炮制】大明曰。凡使。拣净蒸熟。曝干。簸去黑皮。炒黄用。 

卷五补剂下
薯蓣
内容:味甘。性温平。无毒。禀土之冲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恶甘遂。一名山药。 
【主治】主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本经)头面游风。 
头 
风眼 
开心孔 
【归经】入肺脾二经。兼入心肾二经。为补益之品。(兼涩剂) 
【前论】 庵曰。山药入肺脾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固肠胃。润皮毛。化痰涎。 
止泻 
生捣 
【禁忌】经疏曰。不宜与面同食。 

卷五补剂下
百合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得土金之气。兼得天之清和以生。可升可降。阳中阴也。白花者 
入药。 
【主治】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本经)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 
身 
疼痛 
合病。( 
清火。为 
【归经】入肝大肠二经。兼入心经。为清凉退热之品。(润肺宁心清热止嗽) 
【前论】丹溪曰。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胜于五味之酸收也。 
【禁忌】经疏曰。中寒者勿服。 
以上补剂菜部 

卷五补剂下

内容:味甘。性温平。无毒。得土之冲气。兼感天之微阳以生。降也。阳也。杀附子、乌头、 
天雄毒。 
【主治】主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 
大惊 
除肠 
【归经】入心脾二经。为补中益气之品。(脾经血分药能和解百药) 
【前论】士瀛曰。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甘能补中。 
温能 
【禁忌】经疏曰。中满者。小儿疳病者。齿痛及患痰热者。均忌。生者尤不利人。多食 
致寒 

卷五补剂下
陈皮
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色红日久者佳。 
【主治】主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止呕。破症瘕 癖。除膀胱留热。宣通五脏。统 
治百 
主除寒 
【归经】入肺肝脾胃四经。为宣通疏利之品。(兼泻剂燥剂宣剂脾肺气分之药) 
【前论】丹溪曰。治痰利药过多则脾虚。痰易生而反多。又曰。胃气亦赖痰以养。不可 
攻尽 
陈皮 
因所 
【禁忌】经疏曰。凡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忌与温热 
香燥药 

卷五补剂下
胡桃
内容:味甘。性温平。无毒。禀火土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 
【主治】主令人肥健。润肌黑发。多食利小便。能脱人眉。动气故也。去五痔。外青皮 
染髭 
血痢 
【归经】入肺肝肾三经。为固补之品。(肉润皮涩) 
【前论】韩飞霞曰。胡桃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 
【禁忌】经疏曰。肺家有痰热。命门火炽。阴虚吐衄等症。均忌。 

卷五补剂下
龙眼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稼穑之化而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蛊去虫。(别录)主补血气。养肌肉。益虚气。 
除 
健忘 
【归经】入心脾二经。为滋益之品。(益脾长志养心保血) 
【前论】吴球曰。食品以荔枝为贵。而滋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 
【禁忌】士材曰。甘能作胀。凡中满气膈之症。均忌。 

卷五补剂下
甘蔗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禀地中之冲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别录)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解酒毒。(大 
明)主 
【归经】入肺脾胃三经。为除热生津润燥之品。 
【前论】时珍曰。蔗浆甘寒。能泻大热。素问甘温除大热意也。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 
湿热 
砂糖主 
土生热 
【禁忌】经疏曰。蔗性寒。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均忌。 

卷五补剂下
莲藕
内容:味甘。性温平。无毒。得天地清芬之气。禀上中冲和之味而生。 
【主治】主热渴。散瘀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别录)止泄。消食。解酒。及病后 
干 
渴。 
霍乱后 
能消瘀 
咳血。唾 
毒。下瘀 
【归经】入心肝脾胃四经。为去瘀生新之品。(生用寒熟用温) 
【前论】孟诜曰。产后忌生冷物。惟藕不同生冷。为能破血故也。最能解蟹毒。 

卷五补剂下
莲子
内容:味甘。性平涩。无毒。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良。 
【主治】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本经)主益十二经脉血气。涩精气。浓肠胃。 
治脾 
泥者 
( 
【归经】入心肾脾胃四经。为滋养后天元气之品。 
【前论】东垣曰。莲实能交水火而媾心肾。安靖上下君相火邪。仲淳曰。土为万物之母。 
后 
【禁忌】经疏曰。甘平无毒。于诸疾并无所迕。但生者食之过多。微动冷气胀人。 

卷五补剂下
莲须
内容:味甘涩。无毒。性微温。忌地黄、葱、蒜。 
【主治】主清心通肾。固精气。止吐血。疗滑泄。止血崩。及吐血。(纲目) 
【归经】入肾经兼入心经。为固真涩精之品。(兼涩剂) 
【前论】思邈曰。莲花须温而不热。血家泻家。尊为上品也。 
【炮制】纲目曰。凡使。花开时采取阴干。忌见火。 
以上补剂果部 

卷五补剂下
黄土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天五地十之气而生。 
【主治】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下血。又解诸药毒。中肉毒。野菌及合口 
椒毒 
【归经】入脾胃二经。为助益戊己之品。 
【前论】张司空曰。三尺以上曰粪。三尺以下曰土。凡用。当去上恶物。勿令入客水。 
乃为 
【炮制】纲目曰。凡服法。取入地干土。以水煮三五沸。绞去渣。暖服一二升。 
以上补剂土部 

卷五补剂下

内容:味苦。性温。无毒。 
【主治】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惊。大人 。(本经)合鸡子黄煎之 
化 
为水 
肉消瘀 
立已。 
阴甚捷。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益阴泄热之品。(外科要药) 
【前论】许叔微曰。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瘀血。时珍曰。发 
乃 
以 
其 
【禁忌】经疏曰。发灰气味不佳。胃弱者勿服。 
【炮制】备要曰。以皂荚水浸洗晒干。入罐固济。 存性。胎 尤良。 

卷五补剂下
人乳
内容:味甘咸。性平。无毒。乃阴血所化也。 
【主治】主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疗目赤痛多泪。(别录)和雀屎。去目中 肉。(苏 
恭)益 
【归经】入心脾肝肾四经。为补虚润燥之品。(润五脏滋血液老人便秘最宜) 
【前论】韩飞霞曰。服人乳。大能益心气。补脑髓。止消渴。治风火症。养老尤宜。 
【禁忌】经疏曰。性凉滋润燥渴。枯涸者宜之。若脏气虚寒。滑泄不禁。及胃弱不思食。 
脾 

卷五补剂下
秋石
内容:味咸。性温。无毒。亦精气之余。降也。阴也。 
【主治】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漏精白浊。(大明)除鼓胀。明目清心。(甄权)滋肾 
水。养 
【归经】入肺肾二经。为滋阴降火之品。 
【前论】士材曰。秋石之咸。本专入肾。而肺即其母。故兼入之。时珍曰。古人惟取人 
中白 
【禁忌】 庵曰。若煎炼失道。多服误服。反生燥渴之疾。 

卷五补剂下
紫河车
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 
【主治】主血气羸瘦。妇人劳损。面 皮黑。腹内诸病。渐瘦悴者。(藏器)治男女一 
切虚损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血添精助气之品。 
【前论】丹溪曰。河车治虚劳。当以骨蒸药佐之。气虚加补气药。血虚加补血药。 
【禁忌】经疏曰。凡精虚阴涸。水不胜火。发为咳嗽。吐血骨蒸盗汗等症。此属阳盛阴 
虚。 
以上补剂人部 

卷五补剂下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感金水之气而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补虚。除客热。止咳嗽。和脏腑。及水道。小儿惊痫。(别录)解丹毒。止 
热 
痢。 
【归经】入肺肾二经。为益阴之品。(二经血分药并宜用白鸭) 
【前论】葛可久曰。白毛乌骨者。为虚劳圣药。取金肃水寒之象也。青头雄鸭。则治水 
利小 
补最 
气。 

卷五补剂下
乌骨鸡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补虚劳羸弱。治消渴。益产妇。治女人崩带。一切虚损诸病。大人小儿噤口 
痢。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阴补虚之品。(二经血分药功能退热) 
【前论】时珍曰。乌骨鸡毛色不一。但观鸡舌黑者。则骨肉俱黑。入药更良。鸡属巽木。 
骨 

卷五补剂下
鸡肫皮
内容:一名鸡内金。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泄痢。小便频遗。除烦。止热。(别录)止泄精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血。 
(日 
【归经】入肝脾大肠膀胱四经。为除热止烦之品。 
【前论】吴球曰。一切口疮。用鸡内金烧灰敷之。立效。亦治谷道疮久不愈。烧灰研掺 
如神 
鳌按、肫即鸡之脾。乃消化水谷之物。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故以之治水而水从小便 
出也 
脾积 

卷五补剂下
鸡屎白
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雄鸡屎乃有白。腊月预收之。白鸡乌骨者更良。素问作鸡矢。 
【主治】主消渴。伤寒寒热。(本经)破石淋。及转筋。利小便。止遗溺。灭瘢痕。(别 
录)治 
器)下气 
【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治水消胀气除积之品。 
【前论】仲淳曰。王太仆云。本草鸡矢。并不治蛊胀。但能利小便。盖蛊胀皆生于湿热。 
胀 
治 
鳌按、蛊胀由湿热而生。固已。然亦有因积滞而成者。屎白不但通利下泄。使湿热尽从 
小便 
也。 

卷五补剂下
鹿茸
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而成。升也。阴中阳也。马勃为之使 
。畏大黄。 
【主治】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本经)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 
肢 
酸疼 
近丈 
血。赤 
虚痢。 
【归经】入肾经。兼入心肝心包三经。为峻补下元真阳之品。(纯阳之物 生精补髓 养 
血 
益 

卷五补剂下
鹿角
内容:俗名毛鹿角。味咸。性温。无毒。杜仲为使。畏大黄。 
【主治】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 
气。 
伤。烧 
酒服一 
【归经】入肾经。兼入心肝心包三经。为补阳之品。 

卷五补剂下
鹿角胶
内容:一名白胶。味甘。性平。无毒。杜仲为使。畏大黄。 
【主治】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本经)疗 
吐 
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作痛。多汗淋露。折跌伤 
血。妇人服之令有子。治漏下赤白。(甄权) 
【归经】入肾经。兼入心肝心包三经。为温补下元之品。 
【前论】沈存中曰。凡含血之物。肉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必二十岁骨髓方坚。 
麋 
岂与凡血比哉。抱朴子曰。猎人得鹿。絷之取茸。然后毙鹿。以血未散故也。寇氏曰。鹿茸 
最难不破。又不出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故也。苏颂曰。鹿角要黄色紧重尖好者。以鹿角镑 
屑。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或用蜜浸酒浸炙黄。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若炼霜 
熬膏 
补阳 

卷五补剂下
麋茸
内容:味甘。性咸。无毒。鹿属阳。麋属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