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28-时病论 >

第2章

528-时病论-第2章

小说: 528-时病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至惊蛰,乃厥阴风木司权,风邪触之发为风温;初春尚有余寒,寒邪触之发为春温;春分至立夏, 
少阴君火司令,阳气正升之时,伏气自内而出,发为温病、温毒;晚发仍是温病,不过较诸温晚发一节也。 
以上五证,总在乎夏至之先,诚与《内经》先夏至日为病温,皆不枘凿矣。 

卷之一
拟用诸法
属性:x辛温解表法x∶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证。 
防风(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研) 广 
陈皮(一钱) 淡豆豉(三钱) 
加葱白五寸煎。 
是法也,以防风、桔梗,祛其在表之寒邪;杏子、陈皮,开其上中之气分;淡豉、葱白,即葱豉汤, 
乃《肘后》之良方,用代麻黄,通治寒伤于表。表邪得解,即有伏气,亦冀其随解耳。 
x凉解里热法x∶治温热内炽,外无风寒,及暑温冬温之证。 
鲜芦根(五钱) 大豆卷(三钱) 天花粉(二钱) 生石膏(四钱) 生甘草(六分) 
新汲水煎服。 
温热之邪,初入于胃者,宜此法也。盖胃为阳土,得凉则安。故以芦根为君,其味甘,其性凉,其中 
空,不但能去胃中之热,抑且能透肌表之邪,诚凉而不滞之妙品,大胜寻常寒药;佐豆卷之甘平,花粉之甘 
凉,并能清胃除热;更佐石膏,凉而不苦,甘草泻而能和,景岳名为玉泉饮,以其治阳明胃热有功。 
凡寒凉之药,每多败胃,惟此法则不然。 
x清热解毒法x∶治温毒深入阳明,劫伤津液,舌绛齿燥。 
西洋参(三钱) 大麦冬(三钱,去心) 细生地(三钱) 元参(一钱五分) 金银花(二钱) 
连翘(二钱,去心) 
加绿豆三钱,煎服。 
此法治温热成毒,毒即火邪也。温热既化为火,火未有不 
伤津液者,故用银、翘、绿豆,以清其火而解其毒;洋参、麦冬,以保其津;元参、细地,以保其液也。 
x却热息风法x∶治温热不解,劫液动风,手足螈 。 
大麦冬(五钱,去心) 细生地(四钱) 甘菊花(一钱) 羚羊角(二钱) 钩藤钩(五钱) 
先将羚羊角煎一炷香,再入诸药煎。 
凡温热之病,动肝风者,惟此法最宜。首用麦冬、细地,清 
其热以滋津液;菊花、羚角,定其风而宁抽搐;佐钩藤者,取其 
舒筋之用也。 
x祛热宣窍法x∶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 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 
连翘(三钱,去心) 犀角(一钱) 川贝母(三钱,去心) 鲜石菖蒲(一钱) 
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 
是法治邪入心包之证也。连翘苦寒,苦入心,寒胜热,故泻心经之火邪;经曰∶“火淫于内,治以咸 
寒,”故兼犀角咸寒之品,亦能泻心经之火邪;凡邪入心包者,非特一火,且有痰随火升,蒙其清窍,故用贝 
母清心化痰,菖蒲入心开窍∶更用牛黄至宝之大力,以期救急扶危于俄顷耳。 
x辛凉解表法x∶治风温初起,风热新感,冬温袭肺咳嗽。 
薄荷(一钱五分) 蝉蜕(一钱,去足翅) 前胡(一钱五分) 淡豆豉(四钱) 
栝蒌壳(二钱) 牛蒡子(一钱五分) 
煎服。如有口渴,再加花粉。 
此法取乎辛凉,以治风温初起,无论有无伏气,皆可先施。用薄荷、蝉蜕,轻透其表;前胡、淡豉, 
宣解其风;叶香岩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佐蒌壳、牛蒡开其肺气,气分舒畅,则新邪伏气,均透达矣。 
x清凉透邪法x∶治温病无汗,温疟渴饮,冬温之邪内陷。 
鲜芦根(五钱) 石膏(六钱,煨) 连翘(三钱,去心) 竹叶(一钱五分) 
淡豆豉(三钱) 绿豆衣(三钱) 
水煎服。 
此治温病无汗之主方,其伏气虽不因风寒所触而发,然亦有有汗无汗之分。无汗者宜透邪,有汗者宜 
保津,一定之理也。凡清凉之剂,凉而不透者居多,惟此法清凉且透。芦根中 
空透药也,石膏气轻透药也,连翘之性升浮,竹叶生于枝上,淡 
豆豉之宣解,绿豆衣之轻清,皆透热也。伏邪得透,汗出微微。温热自然达解耳。 
x清热保津法x∶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 
连翘(三钱,去心) 天花粉(二钱) 鲜石斛(三钱) 鲜生地(四钱) 麦冬(四钱,去心) 
参叶(八分) 
水煎服。 
此治温热有汗之主方。汗多者,因于里热熏蒸,恐其伤津损液,故用连翘、花粉,清其上中之热;鲜斛、 
鲜地,保其中下之阴;麦冬退热除烦;参叶生津降火。 
x清凉荡热法x∶治三焦温热,脉洪大而数,热渴谵妄。 
连翘(四钱,去心) 西洋参(二钱) 石膏(五钱,煨) 生甘草(八分) 知 
母(二钱,盐水炒) 细生地(五钱) 
加粳米一撮,煎服。 
是法也,以仲圣白虎汤为主,治其三焦之温热也。连翘、洋参,清上焦之热以保津;膏、甘、粳米,清 
中焦之热以养胃;知母、细地,泻下焦之热以养阴。 
x润下救津法x∶治热在胃腑,脉沉实有力,壮热口渴,舌苔黄燥。 
熟大黄(四钱) 元明粉(二钱) 粉甘草(八分) 元参(三钱) 麦冬(四钱,去心) 细生地(五钱) 
流水煎服。 
阳明实热之证,当用大小承气,急下以存津液,但受温热之病,弱体居多,虽有是证,不能遽用是药,故 
以仲圣调胃承气为稳,且芒硝改为元明粉,取其性稍缓耳,合用鞠通增液汤方, 
更在存阴养液之意。 
x清凉透斑法x∶治阳明温毒发斑。 
石膏(五钱,煨用) 生甘草(五分) 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去心) 鲜 
芦根(四钱) 豆卷(三钱,井水发) 
加新荷钱一枚,煎服,如无,用干荷叶三钱亦可。 
凡温热发斑者,治宜清胃解毒为主。膏、甘治之以清胃,银、翘治之以解毒。更以芦根、豆卷,透 
发阳明之热;荷钱者即初发之小荷叶也,亦取其轻升透发之意。热势一透,则斑自得化矣。 

卷之一
备用成方
属性:x葳蕤汤x∶治风温初起,六脉浮盛,表实壮热,汗少者,先以此方发表。 
葳蕤 白薇 羌活 葛根 麻黄 川芎 木香 杏仁 石膏 甘草 
共十味,水煎,日三服。 
丰按∶风温之病,因风触发,发热有汗,不可汗之。今谓汗少者,风必兼寒可知,故兼用羌、葛、 
麻黄,倘汗多者,不宜浪用。如春温之病,因寒触发,热重无汗,体素盛者,此方权可用 
之,弱者尚嫌太猛耳。 
x银翘散x∶治风温温病冬温等证。 
金银花 连翘 苦桔梗 薄荷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 竹叶 生甘草 
鲜芦根汤煎服。 
x小定风珠方x∶治温病厥而且呃,脉细而劲者。 
生龟版 真阿胶 淡菜 鸡子黄 
加童便一杯冲服。 
x大定风珠方x∶治温热烁阴,或误表妄攻,神倦螈 ,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大生地 生白芍 真阿胶 麦冬 生龟版 生鳖甲 生牡蛎 鸡子黄 火麻仁 五味子 炙甘草 
水煎服。 
丰按∶以上三方,皆鞠通先生所制。银翘散,方极轻灵, 
风温冬温初起者,用之每多应手。至于大小定风珠,似乎腻滞,非脉证审确,不可轻用。 
x消毒犀角饮x∶治风热之毒,喉肿而疼,发斑发疹。 
防风 荆芥 牛蒡子 甘草 犀角 
水煎服。如热盛,加连翘、薄荷、黄芩、黄连。 
x连翘败毒散x∶治时毒发颐。 
连翘 天花粉 牛蒡子 柴胡 荆芥 防风 升麻 桔 
梗羌活 独活 红花 苏木 川芎 归尾 粉甘草 
水煎服。如两颐连面皆肿,加白芷、漏芦;坚肿不消,加皂刺、穿山甲;大便燥结,加酒炒大黄。 
x犀角地黄汤x∶治胃火热盛,阳毒发斑,吐血衄血。 
大生地 生白芍 牡丹皮 犀角 
水煎服。热甚如狂者,再加黄芩。 
x三黄石膏汤x∶治伤寒温毒,表里俱盛,或已经汗下,或过 
经不解,三焦大热,六脉洪盛,及阳毒发斑。 
黄连 黄芩 黄柏 石膏 栀子 麻黄 淡豆豉 
加姜、枣、细茶入煎,热服。 
x凉膈散x∶治温热时行,表里实热,及心火亢盛,目赤便闭,胃热发斑。 
连翘 栀子 黄芩 薄荷 大黄 芒硝 甘草 
加竹叶,煎服。一方加白蜜一匙。 
丰按∶以上五方,皆治时风温热之毒,而成发斑、发疹、发颐、喉肿等证,在体实者,皆可施之,虚者 
俱宜酌用。 
x九味羌活汤x∶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伤寒伤风,温病热病。 
羌活 防风 细辛 苍术 川芎 白芷 黄芩 生地 甘草 
加生姜、葱白煎。 
丰按∶张元素制是方者,必欲人增减用之。如伤寒伤风初起者,黄芩、生地断断难施。温病热病初 
发者,羌、细、苍、防,又难辄用。可见医方不能胶守,此所谓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 

卷之一
临证治案
属性:x春温过汗变症x 
城东章某,得春温时病,前医不识,遂谓伤寒,辄用荆、防、羌独等药,一剂得汗,身热退清,次剂 
罔灵,复热如火,大渴饮冷,其势如狂。更医治之,谓为火证,竟以三黄解毒为君,不但 
热势不平,更变神昏螈 。急来商治于丰,诊其脉,弦滑有力,视其舌,黄燥无津。丰曰∶此春温病也。初 
起本宜发汗,解其在表之寒,所以热从汗解,惜乎继服原方,过汗遂化为燥,又如苦寒遏其邪热,以致诸 
变丛生,当从邪入心包、肝风内动治之。急以祛热宣窍法,加羚羊、钩藤。服一剂,螈 稍定,神识亦 
清,惟津液未回,唇舌尚燥,守旧法,除去至宝、菖蒲,加入沙参、鲜地,连尝三剂,诸恙咸安。 
x春温甫解几乎误补x 
三湘刘某之子,忽患春温,热渴不解,计有二十朝来,始延丰诊,脉象洪大鼓指,舌苔灰燥而干, 
既以凉解里热法治之。次日黎明,复来邀诊,诣其处,见几上先有药方二纸,一补正回 
阳,一保元敛汗。刘曰∶昨宵变证,故延二医酌治,未识那方 
中肯?即请示之。丰曰∶先诊其脉再议。刘某伴至寝所,见病者覆被而卧,神气尚清,汗出淋漓,身凉如水, 
六脉安静,呼吸调匀。丰曰∶公弗惧,非脱汗也,乃解汗也。曰∶何以知之?曰∶脉静身凉,故知之也。倘今 
见汗防脱,投以温补,必阻其既解之邪,变证再加,遂难治矣。乔梓仍信丰言,遂请疏方。思邪方解之秋,最 
难用药,补散温凉,概不可施,姑以蒌皮畅其气分,俾其余邪达表; 豆衣以皮行皮,使其尽透肌肤;盖 
汗为心之液,过多必损乎心,再以柏子、茯神养其心也;加沙参以保其津,细地以滋其液,米仁甘草,调养 
中州;更以浮小麦养心敛汗。连服二剂,肢体回温,汗亦收住。调治半月,起居如昔矣。 
或问曰∶先生尝谓凡学时病,必先读仲景之书。曾见《伤寒论》中,漏汗不止,而用附子。今见大汗 
身凉,而用沙参细地,能不令人骇然?请详其理。答曰,用附子者,其原必寒,其阳必虚。今用沙、地者, 
其原乃温,其阴乃伤。一寒一温,当明辨之。又问∶春温之病,因寒触动,岂无寒乎?曰∶子何迂 
也!须知温在内,寒在外。今大汗淋漓,即有在外之寒,亦当透解,故不用附子以固其阳,而截其既解温邪 
之路,用沙、地以滋津液,而保其既伤肺肾之阴。若执固阳之法,必使既散之邪复聚,子知是理乎? 
x风温入肺胃误作阴虚腻补增剧x 
云岫孙某,平素清 ,吸烟弱质,患咳嗽热渴,计半月矣。前医皆以为阴虚肺损,所服之药,非地、味、 
阿胶,即沙参、款、麦,愈治愈剧,始来求治于丰,按其脉,搏大有力,重取滑数,舌绛苔黄,热渴咳嗽, 
此明是风温之邪,盘踞肺胃。前方尽是滋腻,益使气机闭塞,致邪不能达解,当畅其肺,清其胃,用辛凉 
解表法,加芦根、花粉治之。服二剂,胸次略宽,咳亦畅快,气 
分似获稍开,复诊其脉稍缓,但沉分依然,舌苔化燥而灰,身热如火,口渴不寐,此温邪之势未衰,津液被 
其所劫也。姑守旧法,减去薄荷,加入石膏、知母。服至第三剂,则肌肤微微汗 
润,体热退清,舌上津回,脉转缓怠,继以调补,日渐而安。 
x风温误补致死x 
里人范某,患风温时病,药石杂投,久延未愈。请丰诊视,视其形容憔悴,舌苔尖白根黄,脉来左弱右 
强,发热缠绵不已,咳嗽勤甚,痰中偶有鲜血,此乃赋禀素亏,风温时气未罄,久化 
为火,刑金劫络,理当先治其标,缓治其本,遂以银翘散,去荆芥、桔、豉,加川贝、兜、蝉,此虽治标, 
实不碍本,倘见血治血,难免不入虚途。病者信补不服,复请原医,仍用滋阴凉血补肺 
之方,另服人参、燕窝。不知温邪得补,益不能解,日累日深,竟成不起。呜呼!医不明标本缓急, 
误人性命,固所不免矣。 
x风温夹湿x 
南乡梅某,望七之年,素来康健,微热咳嗽,患有数朝,时逢农事方兴,犹是勤耕绿野,加冒春雨, 
则发热忽炽,咳嗽频频,口渴不甚引饮,身痛便泻。有谓春温时感,有言漏底伤寒, 
所进之方,佥未应手。延丰延医,按其脉,濡数之形,舌苔黄而且腻,前恙未除,尤加胸闷溺赤,此系 
风温夹湿之证,上宜清畅其肺,中宜温化其脾,以辛凉解表法,去蒌壳,加葛根、苍术、神 
曲、陈皮治之。服二剂,身痛已除,便泻亦止,惟发热咳嗽,口渴喜凉,似乎客湿已解,温热未清,当步原 
章,除去苍术、神曲,加入绍贝、蒌根、芦根、甘草。迭进三剂,则咳嗽渐疏,身热退 
净。复诊数次,诸恙若失矣。 
x胃虚温病x 
海昌张某,于暮春之初,突然壮热而渴,曾延医治,胥未中机。邀丰诊之,脉驶而躁,舌黑而焦,述 
服柴葛解肌及银翘散, 
毫无应验。推其脉证,温病显然,刻今热势炎炎,津液被劫,神识模糊,似有逆传之局,急用石膏、知母,以 
祛其热;麦冬、鲜斛,以保其津;连翘、竹叶,以清其心;甘草、粳米,以调其中。服 
之虽有微汗,然其体热未衰,神识略清,舌苔稍润,无如又加呃逆,脉转来盛去衰,斯温邪未清,胃气又虚竭 
矣。照前方增入东洋参、刀豆壳,服下似不龃龉,遍体微微有汗,热势渐轻,呃 
逆亦疏,脉形稍缓。继以原法,服一煎诸恙遂退,后用金匮麦门冬汤为主,调理匝月而安。 
x胃实温病x 
山阴沈某,发热经旬,口渴喜冷,脉来洪大之象,舌苔黄燥而焦。丰曰∶此温病也。由伏气自内而出, 
宜用清凉透邪法,去淡豉、竹叶、绿豆衣,加杏仁、蒌壳、花粉、甘草治之。服一剂,未中肯綮,更加谵语 
神昏,脉转实大有力,此温邪炽盛,胃有燥屎昭然,改用润下救津法,加杏霜、枳壳治之。午前服下, 
至薄暮腹内微疼,先得矢气数下,交子夜始得更衣,有坚燥黑屎十数枚,继下溏粪,色如败酱,臭不可近, 
少顷遂熟寐矣,鼾声如昔,肤热渐平,至次日辰牌方醒,醒来腹内觉饥,啜薄粥一碗。复脉转为小软,舌苔 
已化,津液亦生。丰曰∶病全愈矣,当进清养胃阴之药。服数剂,精神日复耳。 
程曦曰∶斯二症皆是温病,见证似乎相仿,一得人参之力,一得承气之勋,可见学医宜参脉证。一加 
呃逆,脉转洪形,便知其为胃气之虚;一加谵语,脉转实大,便知其为胃气之实。 
论其常证,相去不远,见其变证,虚实攸分,临证之秋,苟不审其孰虚孰实,焉能迎刃而解耶! 
x有孕发斑x 
建德孙某之妻,怀胎五月,忽发温毒之病,延丰诊之,已发斑矣。前医 
有用辛温发散,有用补养安胎,不知温毒得辛温愈 
炽,得补养弥盛,是以毒势益张,壅滞肌肉而发为斑,其色紫者,胃热盛也,脉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