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说不 作者:彭谦、杨明杰、徐德任-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对中国实行新冷战?
1。中国人来了
今天,大部分有识之士在不同程度上都强烈感受到了如下趋势:亚洲太平洋时代正在降临。二十一世纪全球政治经济的焦点已开始聚向亚太地区。同时,当今世界正在被一个事实所震撼:沉睡了一百五十年的东方巨龙——中国——已经苏醒!
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已促使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且又广泛的变化。中国迅速崛起的经济地位、庞大的人口规模、所处的战略地位、潜在的巨大市场,以及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使中国的未来走向对冷战后时期的世界和气与秩序、东西方文化关系、南北经济秩序、美国的经济利益、美中关系和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关系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设计的以农村经济改革为先导的中国经济改革,首先切中了贫穷中国的要害和根本,成功地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支柱——人民公社,建立了以农户家庭为经营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使了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尤其是成功地吸纳了一亿两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贡献了将近一半的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农村经济改革的初步成功激励了中国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促进了社会资源和劳动力的流动,推动了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非国有企业产值几年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国有企业,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同时,城市国有企业部门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试行了租赁制、拍卖制、破产制、股份制,推动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化。股份制改革迅速进展,到1994年为止,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已达两万六千家左右,其中工业企业占百分之四十八,商业企业占百分之三十一;同时,全国城镇股份合作制企业累计达到十三万多家,农村乡镇企业也广泛推行了股份制改革。
中国的经济改革始终与对外开放同步进行。70年代末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促使中国经济初步融入了世界市场,尤其是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引进人才、资金、技术和设备的重要窗口。而且,中国低廉的劳工成本,潜在的巨大市场,以及政策与局势的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国外资本流入中国。自1979年至1995年间,中国累计利用外资总额达2500亿美元,包括1200亿美元外国贷款和1300亿外商直接投资。外资帮助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加。1994年中美贸易总额已达五百亿美元左右,中国玩具、鞋类、服装及电器开始占领美国市场。根据美方计算,美国对中国的存在争议的贸易逆差额在美国对各国贸易逆差额中居第二位。中国市场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开始对世界市场供求产生影响,中美贸易成为影响美国旗业界、消费者利益及民众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改革与开放政策相结合,共同成功地带动了中国的经济从国有经济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非国有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体制。价格体制改革之后市场价格体系基本形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商评价格已经放开;大多数商品的供求已由市场来决定;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等已经出现。在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下,中国政府开始承认经济活动多元化、非垄断化、经济决策分散化的必要以及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很显然,计划控制手段向宏观调控手段的改变、经济的初步自由化、非国有经济的扩张、要素市场的出现,都标志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十八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开放使中国经济出现了跳跃式成长,国民生产总值以百分之九点五左右的年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居同时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之首,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准有了很大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接近五百美元,12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中国可望跨入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世纪。
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首先,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年一代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倾向于实现自我的现实主义。在‘致富光荣〃的口号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运用自己的特长想方设法赚钱。另外,中国官方与民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开辟了中国社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为封闭多年的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80年代以来,二十余万中国学子留学海外,学习西方现代文明和科技,再反馈回国内,深深地影响着当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改革过程中,港台同胞与侨胞的投资、探亲和旅游活动亦成为一股推动中国社会开放进步的巨大动力。过去十几年里,中国旗请的大量外国专家学者不仅带来了技术和知识,而且也扩大了民间交流。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近年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也有相当大的进步。面对外资大量进入,私人经济活动全面铺开,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政府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与公营机构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如人口大规模流动、经济犯罪、企业破产、证券金融业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纠纷等),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律成为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法制建设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今天的中国,经济走向自由化、市场化,社会日益多元化。可以预见,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及人的现代化将一定能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今年初,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又一本〃大趋势〃——《亚洲大趋势》出版。人们立即发现,其中一个重点正是〃亚洲大趋势中的中国〃或者是〃中国大趋势中的亚洲〃。作者预言,世界轴心将由西向东,亚洲必将成为全球经济中心。在这个亚洲重心中,龙头是中国。中国人来了用多久的时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2。美国人说不
正当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构新体制、不断与〃国际惯例〃接轨之际,正当中国人民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更加坚定的信心争取实现几代中国人共同追求的理想——民主富强的中国之时,一种刺耳的声音从美国的舆论界传出:美国要带头〃遏制中国〃。
1990年前后,苏联和东欧的政权体系相继解体,二战后形成的整个冷战的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霸权,同时又感觉到自己也在衰落。宿敌的瓦解促使美国着手寻找其冷战后时代的新的国际战略,包括重新考虑其对日关系,对欧关系,对俄关系,对东亚的关系和对第三世界的关系。纵观美国政府近几年的对华政策和美国舆论,人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正是因为中国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美国才企图围堵中国。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曲折跌宕,大体可以概括为三大时期。1949年至1970年是全面对抗时期,美国在麦卡锡主义影响下把新中国和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不仅拒绝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断绝了一切经贸往来,对中国实行严厉的经济封锁,而且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边境。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中美关系由解冻到建交到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发展基本是顺利的。自1989年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不稳定、不确定的时期。两国关系时好时坏,摩擦多于合作。对美国战略界来说,前苏联的阴影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烟消云散,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使他们深感不安。1990年前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就开始对中国的国力作出重新评判,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成长为世界的第二位或者第三位,从那时就有舆论开始谈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90年代以来,美国的战略界对中国的考虑日益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实际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力的强大以及中国的国际影响的日益突出。西方,尤其是美国对这个现实非常敏感。在他们看来中国也是一个天然的世界大国,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文化意义上的大国,她更真实的表现为一个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大国,越来越像是一个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综合性大国。所以在西方战略家看来,中国越来越真实,已不是原来他们所想象中的贫穷落后的中国。西方的决策层在考虑中国问题的时候,现在越来越着眼于中国实际的地缘政治影响。在他们看来,这种影响不仅仅改变中国的特性、刺激中国扩张的冲动,同时也在改变亚太地区原有的有利于西方的均势格局。美国现在有一种基本的判断,即世界经济和世界发展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亚太地区被认为是一个对21世纪来说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区。所以从美国的全球战略角度来讲,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参与和渗透能力,发挥它一定的影响,进而掌握和控制这一地区的走向,作为角逐21世纪的战略砝码无疑是头等重要的。所以它必然会注意到在这一地区总体背景上中国的角色。
第二个方面,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问题仍然是左右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美国的很多学者和战略家认定中国是在专制的意识形态之下,一个专制的、共产主义的、且不断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国的中国,在亚太世纪的总体背景下的复兴,让他们感到恐惧和不踏实。
美国对华政策渐带〃遏制〃色彩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美国90年代以来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倒退性的转折。中国已被越来越多的美国外交关系顾问们认为是美国的潜在敌人。因此,遏制中国以及极力破坏污毁中国的国际形象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征。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正是在此问题上,美国政府极不尊重12亿中国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紧锣密鼓地制造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以达到其牵制中国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1982年中美发表了八一起公报,美国承诺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并逐步减少对台军售,经过一段时间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在1992年之前,美国基本上遵守了它的承诺,台湾海峡也维持了10年的稳定。然而就在这一年,先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批准向台湾出租军舰,接着美国政府又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E—16战斗机。这是冷战后美国调整对台政策的开始,自此台湾海峡的和气稳定便日益成了问题。
1992年12月美国贸易代表希尔斯访台,打破了14年来不准内阁官员访台的禁令;1994年9月美国政府允许台湾在美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升格为〃台北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1995年5月22日美国政府悍然宣布允许李登辉到美国进行所谓〃私人访问〃。美国的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鼓励了台湾当局对内允许分裂活动合法化,对外采取双重承认的政策,为台独创造条件。随着台独势力的扩大,台湾海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增大了。
同时美国在外交上支持台湾的〃扩大国际空间〃政策,帮助台湾加入国际组织,至少在客观上鼓励了台湾当局的〃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活动。1994年美国宣布〃支持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并寻求在一些国际组织中能够听到台湾声音的机会。〃为帮助台湾重返国际舞台,美国还支持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美国的这种外交支持鼓励了台湾当局的所谓的〃务实外交〃、实际上的〃银弹外交〃活动。
除此之外,美国1992年以来不断扩大对台军售,包括舰用火炮系统、反潜装备、巡航导弹防御装备、反导弹防御系统、战斗机、战斗机电子设备、预警飞机、攻击直升机、坦克等武器,总价值75亿美元。美国对台湾当局的军事支持助长了台独的野心,使他们低估台湾一旦独立导致海峡军事危机的可能性。台湾当局也狐假虎威,近几年来多次宣布:〃台湾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保卫台湾安全〃。
美国支持并鼓励台独连美国的新闻记者也直言不讳。美国《时代》周刊上曾有一篇报道这样写到:〃无论是出于蓄意与否,美国已经鼓励了这样的(指台独)想法,比如去年允许李登辉踏上美国国土,今年初向台湾海峡派遣一支海军,以及允许对台湾的支持成为一个国内政治问题等等〃。美国防部部长佩里(William Perry)在决定派遣两艘航空母舰群驶往台湾海峡时威胁说:〃(中国人)应当知道,虽然他们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在西太平洋地区第一位的军事力量是美国。〃美国依仗着它的〃世界上最好的海军〃(佩里语)扬言要全世界〃都要记住这一点〃。美国的狂妄和傲慢嘴脸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美国要调整对台政策,挑起台海危机?其关键在于台湾海峡适度危机符合美国冷战后的国家利益。这一地区出现紧张局势可以拖延中国统一进程,减缓中国崛起速度,有助于美国保持并加强它在东亚和西太平洋上的军事存在,并企图达到以台湾来牵制中国的目的。
美国之所以在台湾问题上频频向中国发难其根本原因是它害怕中国的崛起意味着美国这个冷战时代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必然衰落。这对美国的反华势力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防止世界上出现对美国霸权地位可能形成重大威胁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是美国在冷战后时代的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尽管越来越力不从心,美国政府仍然不肯从〃世界警察〃的交椅上下来。近年来克林顿政府在其许多重要文件特别是每年都要发表的国情咨文、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报告中都反复强调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美国不愿见到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免直接威胁到它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出于对中国的极大误解和偏见,美国尤迫害怕经济上发达起来以后的中国会走上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依靠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军事和政治上的扩张。但是对中国来说,她要解决近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吃穿住行以及其它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其经济腾飞已刻不容缓,其现代化进程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毫无疑问,中国正在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人类最伟大的一项试验,也是一项浩大而持久的工程。中国要崛起,亿万中国人的福祉系之;美国要遏制,事关维护它已经习惯的霸权地位。这将是一场以多种形式展开的、由美国发起的而中国被迫接受的国际较量。
在这场国际较量中,台湾是无法置身事外的。它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它必然是一颗棋子,但又是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基本上,台湾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归中国,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参与抵御西方的遏制和气压;要么依靠西方,尤其是美国,作为反华阵营的尖兵。应当指出,台独和国际背景的联系不仅仅是间接的。台独思潮从出笼到泛滥一直都是得到了西方和日本反华势力的直接鼓励和支持的。二百年前的拿破仑曾告诫西方列强让中国这头狮子沉睡吧。现在这头狮子醒来了。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西方世界忧心忡忡,于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