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为什么说不 作者:彭谦、杨明杰、徐德任 >

第14章

中国为什么说不 作者:彭谦、杨明杰、徐德任-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海峡还是陆地时,由陆上河谷侵蚀形成的。这些都说明台湾与大陆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后来由于地球自转向心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相连接部分沉陷,成为海峡。3万年前的〃左镇人〃就是在海峡部分沉陷之前从大陆东南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台湾的。这是迄今发现的台湾最早的住民。

  台湾出土的旧石器、新石器文化遗址,其特征与同期的大陆文化遗址也十分相似。如台北县八里乡发掘的以绳纹陶为代表的大坌坑文化在大陆东南沿海各地广泛存在。高雄县凤鼻头出土的以印纹细陶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和台北市发掘的圆山文化受到大陆东南沿海地区马家浜——良渚文化的明显影响和福建闽江下游的昙石山文化的浸润,同属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大陆同属一脉,早在史前时期台湾就已经是中华民族祖先的〃生活空间〃,台湾住民和大陆住民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与南北美洲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就已经有印第安人的氏族、文化以至国家存在是截然不同的。

  不仅考古发现台湾的史前文化与大陆一脉相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史籍进一步证明台湾自古与大陆密不可分。二千多年前的战国初期成书的《禹贡》就有〃岛夷卉服〃的记载,据考证这里的〃岛夷〃就是指台湾。《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据三国东吴人氏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称:夷洲在临海郡(即今浙江宁海往南一带)东南两千里,由此可以确知〃夷洲〃即今日台湾。隋代以后,大陆与台湾往来日益频繁。《隋书。流求传》载:公元607年、610年,隋炀帝(杨广)曾两次派人到当时称为〃流求〃的台湾岛。第二次率兵万余人,从广东潮州起航,经一个多月的航行,到达流求时,流求人以为是大型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可见大陆与台湾间早就存在一定的通商关系。唐宋以后,大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多山少田的福建,土地贫瘠,造船业却十分发达,海洋开发活动逐渐繁荣。泉州成为当时著名的海港和对外贸易中心。1975年在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载重200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是大规模东渡,开发台湾的重要物质条件。南宋赵汝适著《诸蕃志》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又据同一时期历史文献记载,1171年,汪大猷出任泉州知州,改变每年春季派兵到澎湖驻守,秋末撤回的办法,决定在澎湖当地造屋200间,派水军常年屯守。这说明,到南宋时澎湖已归泉州管辖,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宋朝不仅有民众在那里生产与生活,宋朝政府也派出军队在那里驻守,中国政府在澎湖驻军似由此始。到元代时,民间的贸易和往来进一步将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澎湖当时已有大陆移民1600余人。每年有几十艘商船来往于澎湖与大陆之间。澎湖已成为福建泉州地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据《元史》记载,澎湖当时有〃泉州外府〃之称。元代著名地理学家,曾亲自到过台湾的汪大渊在1344年前后所著台湾实地考察录《岛夷志略》一书中写道:”澎湖岛分三十有六〃,〃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在那里“泉人结茅为屋居之〃,〃煮海为盐,酿秫为酒〃,〃工商兴贩,以乐器利〃。这是有关元代台湾社会经济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确凿见证。明代虽然从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政府三番五次下令〃禁海〃,但大陆与台湾之间仍然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出访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台湾民间仍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留传下来的。嘉靖(1522—1566年)末年已有大陆商船、渔船到台湾北港、淡水、鸡笼(基隆)一带活动。1582年西班牙船长嘉列(F。Cualle)在台湾遇见一位中国商人,曾9次到达台湾收购野鹿皮、砂金,运回中国大陆。崇祯(1628—1644年)时因〃大旱民饥〃,郑芝龙经福建巡抚熊文灿批准,〃招饥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舶载至台湾,令其芟舍开垦荒土为田。〃这是明朝政府批准有组织地大规模向台湾移民之一例。到荷兰人侵占台湾前,移居台湾岛的汉人已成为台湾早期居民的一个组成部分。荷据时代,台湾大陆移民仍在逐年增加,特别是1646年清军入闽后,福建沿海战乱不断,饥荒连年,大批福建难民东徙台湾。据荷兰档案记载,1646年之前,在台移民人数近万人,二年后即1648年就增至2万人。此后300年间,大陆民众向台湾移居大约形成四次高潮。第一次是明清之交,随郑成功移居台湾的军民;第二次是康熙、乾隆年间迁往台湾的渔民;第三次是太平天国年间,因躲避战乱而移居台湾的福建南部民众;第四次是1945—1949年间随国民党政权迁往台湾的军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夕,在台移民总数约3。7万人。福建各县有陈、林、王、李、黄、蔡等20多姓移民进入台湾。郑成功治理台湾时期,汉族移民增加到10—12万人,除郑氏军队外,新增移民2—3万人。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由于两岸统一,再度出现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台湾人口和生产都有较大发展。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乾隆后起的一个世纪间,台湾人口增加了70—80万。1893年即日本占据台湾前两年,台湾汉族人口达507505户,2545731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接管台湾。随着国民党军队进驻台湾,又陆续有大批大陆外省籍人口移住台湾。1948—1950年迁台湾者达483373人,另外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50余万人,合计当时迁移台湾的人口共约100余万。今天在台湾的各民族中,汉族人数约占全省2100万人的98%。1946年以前他们中的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大约20%祖籍广东,以梅县、潮州人为最多。高山族先于汉族来到台湾,现约32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大陆汉族移民及其后裔构成台湾社会的主体。他们与台湾先住民一道,共同开发台湾,建设台湾,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随着大陆民众不断迁居澎湖、台湾,中国政府最迟从宋元便开始经营和管辖台湾地区。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临到台湾“宣抚〃。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对此,《岛夷志略》记载曰,澎湖〃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职巡逻,专捕获〃,兼办〃盐课〃。自此,中国政府开始在台澎设置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明承元制,继续对台澎行使管辖权。1592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并扬言侵犯台湾鸡笼(今基隆)、淡水,为此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兵〃,”春冬戍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以防倭寇侵扰。1642年荷兰殖民者开始入侵台湾,1642年荷兰殖民者夺占了西班牙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盘踞38年,其实际占领区只有南部沿海的有限地区,以及北部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其统治一直极不稳固。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大军及400余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郑成功在致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的〃谕降书〃中严正指出:“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在围困9个月后,荷兰殖民总督于1662年(康熙元年)农历二月一日被迫投降。郑成功收复古湾后,废除荷人殖民制度,改荷兰殖民者修筑的赤嵌楼为承天府,改热兰遮城堡为安平镇,设安抚司于澎湖,戍以重兵,总称台湾为东都。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郑成功病故,其子郑经、孙郑克爽相继治理台湾凡22年,史称〃明郑时代〃。郑氏祖孙三代在台湾实行屯田政策,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进军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清朝。翌年,清政府在台湾设1府3县,即台湾府、台湾、凤山、诸县(今嘉义),隶属福建省。自此,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1727年(雍正五年)清政府定〃台湾〃为官方统一名称。1885年(光绪十一年),清政府将台湾建制为一个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出任台湾巡抚后,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其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人自己集资修成的。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重划全台湾行政区划,设3府(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1州(台东直隶州)3厅11县。从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到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清政府有效治理台湾200余年。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翌年3月攻占澎湖,1895年4月1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台湾、澎湖等地。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下,广大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建立挣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民主国〃,发表《自主宣言》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起之后,当再请命申朝,作何办理〃。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与台湾抗日民军并肩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血战。到台南失守为止,台湾军民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一半以上。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进一步吞灭整个中国。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严正指出:”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属于当然废止的条约之一,日本由该条约所获得的对于台湾和澎湖列岛的领有权自中国对日宣战之日期失效。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作战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太平洋战争末期,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7月26日再度签署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第8项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这样,台湾、澎湖必须归还中国,由具有国际法效力的联合公告方式,两次正式通知了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正是根据以上规定,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第一条明确写道〃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兹为日本皇帝、日本政府与他们的继任者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完全接受将台湾、澎湖归还中国。以上四项国际文献——《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的签署和发表,从法律地位上确定了台湾、澎湖及其所属岛屿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法律地位得到了国际公认。1945年8月29日,即日本投降后14天,设在重庆的中国国民政府任命当时的陆军大学校长陈仪出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司令。9月4日中国政府宣告:中国政府将根据有关协议,接受治理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市公会堂(后改名中山堂),接受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长官安藤利吉的投降。受降仪式完毕,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发表谈话宣告〃自即日期,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此一极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向中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至此,沦陷50年的台湾终于复归于中国主权的管辖之下,台湾人民恢复了中国国籍。

  对于中华民族开拓经营台湾二千年的艰辛的创业史,对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长期形成的血肉联系以及两岸人民反对殖民统治,追求国家统一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美国政府应当说十分清楚。不管美国政府心里是怎么想的,不管它出于何种考虑,也不管美国政府内部有多少种声音,至少在1950年以前美国政府的公开立场是明确的。美国政府积极参与并促或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的签署与发表,明确承认并支持了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战后立即归还中国。从1943年开罗会议到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整个过程中,对于中国恢复行使台湾的主权与治权,美国从未提出过异议。直到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还重申美国在有关国际协议中的承诺,并称台湾已归还中国。杜鲁门在声明中说美国〃要求国际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这一原则在目前的局势下对于台湾特别适用。……〃美国是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的签字国。《波茨坦公告》称:“《开罗宣言》条款应即执行。日本投降时亦曾接受此宣言的规定。按照以上各宣言台湾已经交给蒋介石委员长。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旗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同一天,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也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声明说:”当台湾成为中国的一个省的时候,没有人对此提出过律师的疑问。这是被认为符合过去的承诺的〃。2月9日,美国务院官员在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作证时指出,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在战后收回台湾从未质疑,“包括美国在内的各盟国在过去四年中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这一立场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也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如果美国信守这一正确立场,也许战后中美关系史会是另一种写法,而不会像今天这样充满曲折与迷雾。

  2。〃X岛〃计划在美国

  遗憾的是,美国政治反复无常,不守信誉。

  《波茨坦公告》墨迹未干,杜鲁门总统1950年1月5日声明言犹在耳,不到半年工夫美国政府就来了个180°大转弯,公开推翻了它一再重申的〃台湾已归还中国〃的立场。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一反过去的态度,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