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83-伤寒论类方 >

第8章

483-伤寒论类方-第8章

小说: 483-伤寒论类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寒热不调,则大肠为腐,故成脓血,与下利清谷绝不同。桃花汤主之。 
《本草》∶赤石脂∶疗下利赤白。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半夏散及汤(十二)
属性: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治上之药,当小其剂。 
少阴病,咽中痛,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半夏散及汤主之。《本草》∶半夏治喉咽肿痛。桂枝 
治喉痹,此乃咽喉之主药,后人以二味为禁药,何也?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猪肤汤(十三)
属性: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当是米粉。熬香和令相 
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此亦中焦气虚,阴火上炎之症。猪肤汤主之。以甘咸纳之。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甘草汤(十四)
属性: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温服七合,日二服。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桔梗汤(十五)
属性: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温再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大甘为土之正味,能制肾水越上之火。 
不瘥,与桔梗汤。佐以辛苦开散之品,《别录》云∶疗咽喉痛。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苦酒汤(十六)
属性: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 
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此等煮法,必有深意,疑即古所云禁方也。去渣,少少含咽之,不瘥, 
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疑即阴火喉癣之类。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咽中生疮,此必 
迁延病久,咽喉为火所蒸腐,此非汤剂之所能疗,用此药敛火降气,内治而兼外治法也。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乌梅丸(十七)
属性: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当归(四两) 黄连(一斤) 附子(六枚,炮去皮) 蜀椒(四 
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 
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 
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阳气不卫。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此症不治。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 
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此治久利之圣方也。其能治蛔,诸药之性, 
当于《神农本草》中细细审辨,诸方尽然,不复一一俱载。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白头翁汤(十八)
属性:治痢,口渴下重者如神。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 
更服一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凡下重皆属瘀热。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牡蛎泽泻散(十九)
属性: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栝蒌根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以上各等分。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水流向下。牡蛎泽泻散主之。此治水病之主方。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蜜煎导方(二十)
属性: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俟可丸,并手捻作挺,令 
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猪胆汁方(二十一)
属性:大猪胆(一枚) 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乃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须待也, 
言必得其自欲大便,而后用此法。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烧KT散(二十二)
属性:右取妇人中KT 近阴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如人病,取男子KT 裆烧灰。引其邪火从阴处出也。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病方愈而交接,则感其余热而生疾。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 
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KT 散主之。 

卷四
六经脉证
属性:欲读《伤寒论》,必先识六经之本证,然后论中所称太阳、阳明等病,其源流变态,形色脉象,当一 
一备记,了然于心,然后其症之分并、疑似及用药加减异同之故,可以晓然,不致眩惑贻误,故备录于下。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恶寒、未离太阳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阳明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脉大。以上皆阳明之经病。 
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 
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 
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此乃正阳阳明。 
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内热已极。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外热轻则内热重。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少阴自利而渴,寒在下焦也。此自利不 
渴,寒在中焦也。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卷四六经脉证
别症变症(附∶刺法)
属性:伤寒本症之外,有别症,有变症。别症者,其病与伤寒相类而实非伤寒是也。变症者,伤寒本不当有 
此症,或因迁延时日;或因杂药误投,其病变态百出是也。其症不备,则必惊疑淆惑,而无所措手,故备 
录之,庶不致临症 徨。 
脏结、冷结、除中、伏气、晚发、痉、湿、风湿、湿温、温毒、 、阴毒、阳毒、温病、热病、两感、 
风温、温疫、香港脚、多眠、狐惑、百合、脏厥见乌梅丸条。尸厥见刺法。 
x脏结x 
脏结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脏结,无阳证,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脏结与结胸,皆下后邪气乘虚 
入里所致,热多与阳明相结,为结胸。寒多与阴相结,为脏结。故所现脉症,皆为阴象。舌上苔滑,则 
上焦亦寒,全无阳象,故曰“难治”。曰“不可攻”,然犹有治法。至素有痞结,则中气已伤,连及脐旁少 
腹,并入阴经,则上下俱病,阴极阳竭,不死何待。 
x冷结x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x除中x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 
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微则为咳,咳则吐涎。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 
两胁拘急,喘急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 
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此病无治法。 
x伏气x 
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 
似伤寒,非喉痹也。病患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活人书》云∶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 
人,伏于少阴经。始不竟病,旬月乃发,脉便微弱,法先咽痛,似伤寒非咽痹之病,次必下利。始用半夏 
桂枝甘草汤主之,次四逆散主之。此病只二日便瘥,古方谓之“肾伤寒”也。 
甘草、半夏、桂心等分,每服四钱匕,入生姜四片煎,放冷,少少含咽之。 
x晚发x 
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人安, 
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活人书》 
云∶伤寒病,三月至夏为晚发。 
x痉x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 。《金匮》治刚 ,用葛根汤、大承气汤。汤俱见前。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 。柔 用栝蒌桂枝汤。即桂枝汤加栝蒌根二两。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 。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 。此言 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病也。此 
言象。 
x湿x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湿家下之,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 
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 
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x风湿x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 
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 
风湿俱去也。此言治法。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风湿脉浮,肢体痛重,不可转侧,额上微汗,不欲去被,或身微肿。 
x湿温x 
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不可发汗,治在太阴。见《活人书》。 
x温毒x 
冬时触冒疹毒,至春始发,肌肉发斑,瘾疹如锦纹,或咳嗽心闷,但呕青汁。见《活人书》。 
x x 
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太阳中 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太阳中 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 
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x阴毒x 
手足厥冷,背强,脐腹筑痛,咽痛,短气,呕吐、下利,身如被杖。或冷汗烦渴;或甲指面色青黑,烦 
燥而渴,脉沉细欲绝,而一息七至。宜灸气海、丹田三、二百壮;或葱熨脐中。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丹 
田在脐下二寸。 
x阳毒x 
发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若锦纹。或下利赤黄,脉洪实滑促;或舌卷焦黑,鼻中如烟煤, 
宜用布渍冷水,搭于胸上,蒸热数换。《活人书》法。 
x温病x 
冬时受寒,藏于肌肤,至春而发。 
x热病x 
寒气至夏而发,俱与伤寒相似。 
x两感x 
太阳与少阴,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 
x风温x 
其人素伤于风,因复伤热,其脉尺寸俱浮。头疼身热,常自汗出,体重而喘,四肢不收,嘿嘿但欲眠, 
发汗则谵语烦躁、状若惊痫。 
x温疫x 
一岁之中,男女老少之疾相似,其状不一。 
x香港脚x 
头疼身热,肢体痛,大便秘,呕逆,脚屈弱。 
x多眠x 
有风温症,有少阴症,有小柴胡症,有狐惑症。 
x狐惑x 
此症治法详《金匮》。 
状如伤寒,或伤寒后变症,默默欲眠,目不能闭,不欲饮食,面目乍白、乍赤、乍黑,虫蚀其喉为 
惑,其声嘎,蚀其肛为狐,其咽干。烂见五脏则死,当视其唇,上唇有疮,虫食其脏;下唇有疮,虫食其 
肛。多因下利而得,湿 之病,亦相似。 
x百合x 
此症详《金匮》,治法亦备。 
此亦伤寒变症,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百脉一宗,乃肺病也。故《金匮》用百合治之。其状欲食复不能 
食,默默欲卧,复不能卧;欲行复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恶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小便 
赤,药入口即吐,如有神灵者。 
x刺法x 
古圣人治病之法,针灸为先,《灵》、《素》所论,皆为针灸而设。即治伤寒,亦皆用针刺。《热病篇》 
所载是也。至仲景专以汤剂治伤寒,尤为变化神妙,然亦有汤剂所必不能愈,而必用刺者,仲景亦不能舍 
此而为治。后人岂可不知!故另考明诸穴,以附于后。 
x尸厥x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 
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见《平脉法》。 
期门二穴,在第二肋端,不容穴旁,各一寸五分,上直两乳。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举臂取之,刺 
入四分,灸五壮,肝募也。 
巨阙一穴,在鸩尾下一寸,任脉气所发。刺入六分,留七呼,灸五壮。心募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