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2010年01-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理准备,都打算辞职了,批评就批评吧。
不料从周一下午到周二,陆陆续续有十几个顾客来看车,都说是找业务员张鹤,看来派发的宣传单起作用了。张鹤热情地接待了每一个客户,但是谈来谈去,也没有一辆车成交的。这时,张鹤的心态反而平和了,买车嘛,哪有一下子就定下来的?自己就要辞职了,更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别让人说出什么闲话来。
周二傍晚,一个高高瘦瘦、文质彬彬的外国男人来看车,张鹤陪着来人转了一圈又一圈,礼貌地给他介绍各种汽车的性能、性价比和优惠措施,老外却显得非常挑剔和不耐烦,他指出了一大堆问题,张鹤耐心地一一做出了解答。老外临走时天下雨了,张鹤把自己的伞借给了他,而老外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说:“我会还你伞的。”
周三上午八点多,一男一女走进了销售大厅,男的正是那个老外,他手里拿着张鹤的那把伞,女的很漂亮,穿一身粉色连衣裙。老外一进门就说:“我们是路通驾校的,请找一下经理。”
经理一听说是路通驾校的,赶紧把两人迎到贵宾室。新开的路通驾校需要大量教练车的事他早有耳闻了,圈里传言说,路通驾校是老外跟香港老板合办的,因为金融危机,香港那边的资金迟迟没有谈下来,所以至今还没有谁吃到这块肥肉。
经理把两人请到贵宾室,老外指着那个女的介绍说:“这是路通驾校的校长,叶子,也是我的太太,我是路通驾校的董事长,我们今天来,是专门想见一见贵公司一个叫张鹤的业务员。”
叶子从包里拿出一张附有名片的宣传单,说:“就是这个人,我们要购买这批车,完全是因为他。”经理拿过名片来一看,名片上印着:“阳光锐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张鹤销售顾问。”
张鹤一进贵宾室,脸“刷”的红了,他嗫嚅着对叶子说:“大姐您、您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叶子站起来握着张鹤的手,对老外说:“就是他!没有他,别说谈成生意,我的脸都不知该往哪儿搁。”
老外也站起来握着张鹤的另一只手,一连说了好几声“谢谢”,说得张鹤一阵阵发懵,谢我?为啥呀?这是哪儿跟哪儿啊?经理也是一脸迷茫,叶子请张鹤坐下来,说起了事情的原委……
上周,叶子代表驾校去跟港商谈判投资的事,这是一次决定成败的谈判。叶子发现一路上很多人都在看她,她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可能是今天的衣服穿得非常得体,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想到这儿,她走起路来格外自信。她哪里知道,由于出门时走得匆忙,她右侧腋下连衣裙的拉链忘了拉上,大半个腰身直到臀部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里面还露出了内衣,那才是她引人注目的真正原因。
恰好张鹤在分发宣传单时看到了这一幕,当时叶子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跟港商打电话上,对于自己的“走光”,她丝毫没有察觉。张鹤觉得必须有人提醒她才行,谁去呢?他本想找个女孩帮忙去说一下,但是看看周围人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情,指望别人是不行了,张鹤一时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只好紧紧地跟着她,寸步不离,因为这样能暂时挡住她走光的部位。但是,总不能一直跟着她吧?而且这种事,自己又怎么好意思开口去提醒呢?万一被误以为是色狼……张鹤迅速地想着办法,他边走边拿出一支笔来,把一行提醒的字写在了一张宣传单的背面,等叶子发现张鹤并呵斥他时,他就把那张提醒的宣传单递给了她,并且强调说:“大姐,我觉得您很需要这个,请您务必仔细看看!”
“我太太的那次谈判成功了。”老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是‘姜河’帮她获得了成功。”
“是张鹤,不是姜河。”叶子纠正他说,“要注意发音。”
“张鹤?”老外无奈地耸耸肩,“这个发音太难,我太笨了。”他使劲握着张鹤的手说:“我们早已考察过全市的汽车公司,前几天,我们的十几个管理人员都到这里看过车,他们觉得你的服务非常好。昨天下午我又亲自对你做了测试,现在,我决定在你们公司购买20辆汽车。”
“20辆?”张鹤一时有点发晕,“你们要在这儿买20辆车?”
“是的,20辆,如果没有你对我太太的那个提醒,我太太的谈判也许就不会成功。”
张鹤的脸一下子红了,他感激地想说什么,叶子微笑着摆摆手,道:“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能急中生智的人,又是一个称职的销售顾问,不过,再优秀的人在事业刚起步的时候,也需要强大的助推力。你帮了我们,我们又何妨帮你一把、做这个助推力呢?一句话,你有资格分享我们的成功。”
张鹤就这样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订单,20辆汽车,300万,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中国新传说 斗鞭
斗鞭 作者:郭选
老田最近去农家乐玩了几天,学会了一种新的晨练方式:甩鞭。这种新鲜的锻炼方式很快在小区里流行开来,老田和几个老伙计自从迷上甩鞭,便把什么散步、打太极抛到了九霄云外。你看,甩鞭子多有气势啊,振臂一挥,长鞭呼啸升空,犹如长龙出涧,然后迅疾一拉,“啪”——不亚于晴天霹雳,响亮干脆,再趁势吼上一嗓子,更是气势磅礴,威风八面。
每天天刚亮,老田他们就来到小区的花坛边,“噼里啪啦”地练上了。时间长了,他们还练出了花样,什么双晌炮、连环雷、爬山顶,直看得路人啧啧称奇,老田他们的自信也一路“噌噌”往上蹿,谁要是偶尔抛来个不屑的眼神,老田都想截住他问一问究竟。
这不,这儿天有个老太太就惹得他们很不高兴,这个老太太一身土气,一看就是刚从农村来的,大概是来帮着带孙子的。她路过这里的时候,往往要停下来看一会,然后不停地摇头叹气,那不屑的眼神让老田他们心里直冒火:如果是个农村老头,说不定早年当过车把式,甩过鞭子,还有资格摇头,她一个老太太,凑什么热闹!
这天,当老太太再一次摇头准备离开时,老田拦住了她:“大妹子,问一声,你也甩过鞭子吧?”
“我一个老太婆,甩过什么鞭子?只是——”老太太语气一转说道,“我家老头子是个车把式,年轻时我乘车的次数多,他赶累了也让我拿拿鞭子。”
老田接着问道:“那你甩鞭子的技术一定很高超了?”
老太太忙摆手:“你这话太抬举我了,能赶着牲口走就行了,没啥技术。”
老田居高临下地追问道:“大妹子说的不是心里话吧?我看你天天摇头,傻子都知道是啥意思,都说乡下人没有花花肠子,有啥就直说了吧。”
老太太挺了挺腰:“其实我也是老菠菜叶直筒子,说句不怕得罪你们的话,要论甩鞭子,在我们村里我上不了台面,可和你们比,那真还不是差一里二里的事,要说从北京差到南京吧,有点远,要说从北京差到郑州,这千八百里的距离还是有的。”
这话还真狂妄,被一个老太太这样羞辱,叫几个大老爷们的脸往哪里搁?老田气得七窍生烟,把手中的鞭子一扬:“说大话谁都会,有真本事拿来练一练,也让老哥几个开开眼!”
老太太推开了他的鞭子,说:“我们用的都是自己拧的鞭子,你们这金贵鞭子我还真使不上手。”
“您别是上嘴唇挨天、下嘴唇挨地——只剩下嘴了吧?”有人恼火了,不论高低地说。
老太太毫不在意地笑笑,不急不恼地说:“你们好歹容我回去编了鞭子,明天咱们在这里见面,都亮一亮自己的招,怎么样?”
老田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等老太太走后,老田他们又在一起商量了好几套应对的方法,就不信明天赢不了她。
第二天,老田他们早早就来到了花坛旁,可是左等右等,老太太就是不出现。想去找她,又不知道她住哪栋楼。
老田开玩笑道:“莫不是她大话吹过头,怕丢丑,连夜回老家去了?”
就在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老太太一颠一颠地跑过来,抱歉地说,孙子没睡好,一个劲地哭闹,好不容易才把他哄睡了。
大家一看她手里的鞭子,不由笑出了声,那是什么鞭子呀?就是一根二尺长的小木棍,一头绑了一根尼龙绳,和老田他们质地精良、装饰考究、几百元一根的鞭子比起来,简直就是弹弓对导弹。
老田他们早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就要开始,老太太却不慌不忙地说,好歹这也是比赛,输赢总得有个说道。
“那你先说,你输了打算怎么办?”有人问。
“我要是输了,给你们赔礼道歉,还要天天来给你们喝彩捧场。”老太太看来早已想好了。
“我们要是输了,把鞭子全扔到垃圾堆里,再也不在这里甩了!”老田接口道。是啊,如果真输给这老太婆,还有什么脸面在这里露丑!
老太太顿时来了精神:“好,各位邻居作证,都不许反悔!”
今天是星期天,来看热闹的人还真不少,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大家纷纷点头答应。
老田大喝一声:“哥几个振作精神,先来个惊天动地!”
几个老头排成整齐的一行,一起用力挥舞长鞭,只听“啪”的一声巨响,那响声真是惊天动地,前排观看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捂住了耳朵。
“雷公出巡!”老田又是一声大喊,大家挨个甩起鞭子,噼啪声接连响起,绵延不绝,好似滚雷阵阵,声传天际。
“好——”有人叫好,掌声四起。
老田兴致勃发,指挥大家,把拿手好戏都亮了出来,“满天星”刚甩完,“虎啸狮吼”就登场,新招迭出,花样翻新。好大一会,他们才停下来,老田擦擦头上的汗,得意地说道:“大妹子,该你出手了。”
老太太学着他们的样子,把手中的鞭子挥向天空,可是竟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有几次鞭子还缠到了自己身上,惹得大伙一阵笑。老田故意扯开嗓子道:“大妹子,说过的话可不能不算数啊,还是回去好好收拾一下,准备当我们的拉拉队吧!”
老太太嘟囔道:“这鞭没有鞭梢,甩不出声,是个哑巴!这不争气的东西,我还是罚它给大伙捡垃圾吧。”
老太太话音刚落,也没有看到她用多大劲,那根尼龙绳鞭子突然迅速飞了出去,缠住了花丛上的一个废弃塑料袋,老太太手一带,鞭子卷着塑料袋,准确地飞到花坛边的垃圾筒里。紧接着,老太太“嗖嗖”几下,地上的几张纸片也被老太太送进了垃圾筒。
这一手一露,惹得四周看热闹的掌声雷动。
老田不服气:“这招我也会!”他看到花坛里一棵小树上挂着个方便面袋,就挥鞭抡过去。不料鞭子没有打中袋子,却打在树枝上,“嗡”的一声,腾起一团黄烟。
“马蜂!”有人惊叫一声,还没等大家明白过来,马蜂已经发疯似的向大家冲来。看热闹的人中,老人孩子居多,跑又跑不快,这要是大批马蜂追过来,那还得了!
就在大家蒙头捂眼、准备转身逃跑的当口,忽然,大家觉得嗡嗡声没有了,再看地上,已经落了一层死马蜂,个别没死的还在蠕动。
大家目瞪口呆,只见老太太神情自若,抚摩着鞭子说:“这可比山里的马蜂好打多了!”
老田清醒过来,把自己的鞭子往老太太跟前一扔:“鞭子你收起来吧,我……再也不在这儿丢人了。”接着,其他几个老头也垂头丧气地扔下了鞭子。
老太太没去拾鞭子,她松了一口气,道:“这下我那孙子早上总算能睡个好觉了。”
老太太这么一说,人群中也有人附和道:“是啊,我儿子天天加夜班,早上又被你们的鞭子声吵醒,睡不好觉,都快成神经衰弱了。”
老田他们越发惭愧,他们每天起得早,鞭子甩得跟炸雷似的,确实有人给他们提过意见,但都被老田他们给顶了回去:几个老人锻炼身体,谁管得着!
老太太凑到老田身边,小声说:“老哥,趁今天我也壮胆说你们几句,咱老了,大家都尊重咱,咱也不能凡事只顾自己不是?也要为年轻人想一想,锻炼身体是好事,打搅别人休息就不对了。”
老田涨红了脸,嘴唇动了几下,没说出话来,只是连连点头。
老太太把鞭子拾起来,一一递到他们手中:“鞭子该甩还得甩,我啊,给你们想了个好地方!”
老田问道:“哪里?”
“我老家呀,离这里也不远,我那老头子,赶了一辈子车,不是我夸他,他甩鞭子的技术,那可是数一数二的。现在我也出来了,他自个在家,闲得看蚂蚁上树。要是有几个人跟他去抡鞭子,他还不高兴得蹦起来啊!我们那里地多人少,山清水秀,在山坡上尽管抡开膀子,再吼上几嗓子,可比这里痛快到天上去了。”老太太越说越兴奋,“我这就去给他打电话,叫他接你们——你们一定要去啊!”
老田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明天就去!”
中国新传说 工地上来了“90后”
工地上来了“90后” 作者:大刀红
经理是毛家河水电站工程团的总经理,这天他正在喝茶,工程团的屈主任找到他,说:“王经理,我有件事要给你说,是关于汪浩的。”
一听说是汪浩的事,王经理忙说:“什么事?你说。”
屈主任把头伸向王经理的耳朵,轻声说:“我听当地老百姓说,汪浩和本地一个女人关系暖味。”
王经理大吃一惊,差点被茶水呛住,忙问:“真的?”
屈主任说的这个汪浩,是王经理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水电专业的大学生,过了年刚满二十,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个典型的“90后”。老朋友说这孩子自理能力差,想趁暑假让他到下面工地去锻炼锻炼,就把汪浩托付给了王经理。那天,老朋友夫妻两个亲自把汪浩送到工地上,走的时候,汪浩的母亲搂着儿子,母子俩哭得死去活来,好像生离死别一样。后来王经理听说,汪浩从小到大,一直待在省城,从没有离开过他妈,所以才会哭得那么伤心。
王经理想到这里,不由对屈主任的话将信将疑,汪浩就像个没长大的小孩,怎么会干出这种事?记得汪浩刚来的时候,曾和同事去县城办事,给他母亲打电话,还奶声奶气地说:“妈咪,我们工地不通电话,我是专门跑到县城给你打的电话,妈咪,我想你。”惹得在场的同事大笑不止。
虽然王经理觉得这事不可能,但没有调查,也不能轻易下结论。工程团建设的毛家河水电站是个小型水电站,山高峡窄,窄窄的峡谷里,只有一个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和外界只靠一条村级道路相连,连手机信号也不通,精神生活相当匮乏。汪浩刚来的时候,还有几分新鲜感,连呼“好酷”,举着手机到处拍照,但时间长了,新鲜感一消退,年轻人在长期枯燥的生活中,就容易做出出格的举动。工程团里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结果引起了村民和工人的械斗,所以工程团很重视这方面的事。
王经理想了想,问屈主任:“你知道那个女的是谁吗?”
屈主任说:“女的我不知道,但汪浩不是有收藏碟片的爱好吗?每到天黑,不少工人和村民都去汪浩那里看碟片,听人说,汪浩每到影碟放完后,就会去那女的家里过夜。”
王经理沉思了一下,对屈主任说:“你先不要声张,等抓到证据后,我再处理这件事。”
晚上,像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