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10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0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你要是遇到谈何容易!许许多多小乘、菩萨遇到了不相信,这叫难信之法。二乘、菩萨不相信,我们这些凡夫相信,这奇怪!这说起来,我们比二乘、菩萨高明多了。这是什么缘故?善根福德不同。这一生当中遇到法门,能信能解,还真肯干,这不是这一生的事情,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你已经种了善根,你阿赖耶有善根。你没有善根,不可能遇到你会相信。如果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够得上这个条件,这一生决定往生。还不够呢?不够就差一点,差一点有办法,你在这一生当中,如果真的相信,真能够理解,勇猛精进,把你不足的善根福德补上,我们这一生能做得到,真想补的时候很快。如果懈怠懒散,那就没有法子,那你这一生没有法子补足,怎么样?还得去搞六道轮回。下一次再碰到,再继续干。像这样的事情,过去生生世世我们都不知道干了多少遍!这是事实。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不知道干了多少遍,这一生又遇到,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又起现行,这一次明白了,决定下定决心我在这一生要成就,要下定这个决心。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真有这个决心,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有这样的决心,那你一定要觉悟,你把这世间世缘要放下,你真正要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真实的意思是什么?不要说是我们人间这一生,六道、十法界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都不值得放在心上,应当放下,毫无留恋,你的障碍就没有了。

  如果有一丝毫放不下,还有牵挂,这在凡夫来讲,最重的是情执,这是迷惑。这个东西能放下,其他的就容易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一定要知道,那些东西叫祸害,情执不是好事情,你要看穿了之后,那叫孽缘。它障碍你,障碍你证果,障碍你开悟,障碍你念佛往生。我们在这个世间,难道父母亲属都不要了,好像这与伦常有违背?是真的,如何能做到两全其美?你能把情缘转变成法缘,把家亲眷属转变成法侣、同参道友,同生极乐国,那多好!在这一生当中,是再深的情缘,死了以后要分手,还能在一起?不能。可是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真的永远在一起。无论你到哪一道去应化,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需要帮忙,你就跟他一道去,去当他的助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成佛,你看那些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是过去世当中同参道友都来了;还有在家的这些国王大臣、护法居士,全是过去的法眷属,所以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才有那么样的顺利,要懂这个道理。我们做一个转变就成功了。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这对于在现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许多不学佛的人,对佛有误会的人,可以用这个跟他解释,佛是什么?佛就是你的真心;魔是什么?魔是你的妄心。小乘八相成道里面有降魔,大乘没有,大乘知道佛魔是一不是二。觉悟了,魔就成佛;迷了,佛就成魔,就这么回事情,统统都是自己。换句话说,迷了就是魔,觉了就是佛。心呢?心没有觉迷,觉迷是妄心,真心没有觉迷。所以觉悟了,你还有个觉悟的念头,你还没有觉悟,你还落在二三里头,二三就是不觉。迷跟觉是对立的,你怎么还搞两头!末后这句话说得好,“不可思议”,这个事情你不能去想,你一想就错了,一想就迷了;你不能说,你说也迷了,说不出来的。说不出来,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虽说了四十九年,佛讲得很好,他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听这些话愈听愈糊涂,他讲的是真话;他讲假话,我们听得很明白,没有问题;他讲真话,愈听愈糊涂。我们要用心体会。所以佛才告诉我们,你要会听。会听,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离言说相”,你听,不要执着他的言说。听,不执着、不分别,那就对了。换句话说,真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什么人听?佛在听。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什么人在听?菩萨在听。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着,那是阿罗汉在听。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具足,那是凡夫在听。你看都是在听,不一样,他所领会的境界不相同。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你看看这部论的名词“起信”,那就是入门,大乘入门就告诉你。你要真正,起心动念,实在讲我们没有办法,它太微细。弥勒菩萨给我们讲,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怎么能发现?我们怎么能把这个念头断掉?这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不是上上乘人,但是我们可以学上乘人。上乘人是菩萨,菩萨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你能够听得如来真实义。有分别执着,你所听的,你说听懂了,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说的。再给你说清楚一点,不是你自性的性德,而是你阿赖耶识里面的见解。为什么?因为你有分别执着,你还是阿赖耶当家,阿赖耶是妄心,妄心里头的知见,不是真心,跟真心隔一层,这就晓得佛法修行修什么?就两个字,“放下”,放下就是!

  真的能做到不思议,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人家问,你就回答;不问,什么也不知道;这一问,什么都知道。没有人问你,你的心完全在定中,那叫做根本智,《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没有缘的时候,般若无知,在大定之中,那就是大涅槃的境界,清净寂灭。别人有感,你立刻有应,应的时候是无所不知,那是什么?那是根本智起作用,无所不知。就像经中讲舍利弗的故事,舍利弗智慧第一,没有问题能难倒他,多少人向舍利弗请教,对答如流。有人去问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智慧?他智慧从哪里来的?佛举了鼓,敲的鼓,佛举鼓做比喻,他说你看到这鼓没有?看到。鼓里头有没有东西?没有,空空的,就是两张皮。敲它,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佛说舍利弗心里面的智慧就像鼓一样,你要不叩,什么都没有;你要叩他,他立刻有反应。那是什么?自性般若,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没有。在外面学东西,那太苦了。外面境界是个缘,它感。像我们读经,经本展开,文字面对前,它感,我们要应,自性去应,那就生智慧。我们要用分别去应,要用执着去应,就是现在人讲的研究,怎么去研究,研究来研究去,都是烦恼,都是错误的知见,不是正知正见。佛法讲正知正见,不能研究,研究是思议。不能研究叫什么?佛学有个名词叫参究,不叫研究。参究跟研究差别在什么?研究里面有分别、有执着,参究里头没有分别执着,不一样在这个地方。参究是智慧,直截了当,当中决定没有委曲的现象,这是我们学大乘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引蕅益大师的要解,《弥陀经要解》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这就是说明,简单的说明,这个法门难信难解。为什么难信难解?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蕅益大师把这个秘密给我们揭穿,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话在哪里?话在《弥陀经》里头,我们天天念《弥陀经》,没有发现,念了几十年没有发现。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真的,一点都不假。大乘教里头,佛给我们讲了一个原理原则,“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佛就成佛,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那你决定成佛;你天天想观音菩萨,你就会成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不是一个人,阿弥陀佛也不是一个人,这一定要知道。观音、弥陀有无量无边身,你念他,跟他融为一体,自他不二。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里面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念这个名号是自性的德号,观音菩萨还是自性的德号,一个从果上建立的,一个从因上建立的。佛号是从果上讲的,菩萨号是从因上讲的,体都是自性,没有离开自性。

  这句话很重要,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这是佛在经上自己说出来的。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句话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可以翻,无上正等正觉。阿翻作无,阿弥陀佛的阿要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无上;三翻作正,翻成中国意思是正;藐翻作等,平等的等;后头又一个三,正,菩提翻作觉。所以完全翻成中文意思,无上正等正觉,能翻,不是不能翻。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大乘法里面,你所修学的,最后的指标是什么?就这句话,换句话说,大乘所求的是这个,不是别的。无上正等正觉是自性,不是别的东西,也就是说,回归自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得到那就是回归了。在相上讲,净土宗讲四土,四土里面的常寂光净土,就是这个,他跟常寂光相应。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它存在,它没有生灭。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的五句,就是常寂光,“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怎么会生万法?有个一念不觉,万法就出来。一念不觉叫无始无明,诸位要记住,佛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无始,始是开始,没有开始。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没有理由,不可思议,就没事,如果你要追究“一念不觉,为什么会一念不觉”,你马上就堕落,你看,你有分别了,你有执着了,立刻从最高的就掉到六道轮回。所以佛用的这个名词好,无始,你就不要追究了,你不要追究什么时候开始,不要追究,真的是无始。

  我们一直到读了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才稍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为什么它无始?它太短了,你想想看,我们现在就算一秒钟弹四次,弹指四次,一念是多少时间?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能说它有开始吗?我们说这个开始,那不晓得多少个念头过去了,所以念头存在的时间太短暂了。经上常讲一刹那,就是极短的时间,可是短到什么程度,说得含糊笼统。弥勒菩萨这个讲得清楚,一点不含糊,“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弹指弹得快的,可能有比我更快能弹五次,我大概能弹四次。弹五次的话,一千六百兆,五个三百二十兆,你看那个速度这么快,你怎么能说它有生灭?所以不能讲它有生灭,来不及了。所以佛经上讲生灭同时,同时可以这样讲法,不生不灭,只能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你要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那不叫废话,不是多余的吗?确实有生灭,生灭速度太快,你没有办法去观察它,你眼看不到它,你念头想不到它,所以只说这个生灭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里头有生灭,生灭即是不生灭,不生灭即是生灭,你才能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搞清楚、搞明白,说老实话,还是用分别执着;不用分别执着,咱们还是搞不清楚、搞不明白,为什么?不会用真心,用的是妄心。实在搞不清楚,你就别搞了,你就老实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不就清楚了吗?这是个好法子,何必去惹这些麻烦?大乘经恭恭敬敬念一遍,这是功德。可是你起心动念就想这什么意思,功德全破坏了,功德就没有了,就变成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念?念是修定,用读经的方法来摄心,把所有的妄想执着放下,读经也不起妄想,也不起执着,读经是在修定。八万四千法门,这也是一个法门,问题就是自己会不会。

  下面这几句话对净宗说的,这就重要!“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浊,五浊恶世。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六十年前,看到经上讲五浊恶世,我们总感觉到释迦牟尼佛说话有点过分,这世界虽然浊恶,没有浊恶到这种程度。可是今天来看这个字,他讲对了,一点都不过分。所以今天这个世界上有灾难,灾难怎么来的?与浊恶有关系。浊是混浊,恶是十恶,你看这个世间众生起心动念与十恶相应,十善没有了。与十恶相应,那真的大灾难就来了。我们今天想想,灾难是不是真的?有很多人问我,我说应该是真的,为什么?我们从因果上看,善因感善果,恶因感受恶果。首先看自己的相好,相随心转,心地善良,相貌就善良;心地善良,身体就健康。彭鑫大夫说得很好,不善,你会得病。他那报告里面是这么说法的,不仁,仁是爱人,不仁之人容易得肝病;不义,容易得肺病,它跟肺有感应;无礼,容易得心脏病;无智,就是糊涂,没有智慧,容易得肾病,肾脏;不信,没有信用,常常怀着欺骗别人,脾胃上容易得病。要怎样让身体健康?把五常做到,仁义礼智信你都做到。五常在佛法讲就是五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仁义礼智信。你能把五戒做好,你这个内脏不会生病。哪个地方有病,你一定缺德,五常就是五种德,你才会得这个毛病。得这个毛病,如果你懂这个道理,我好好的修德,让我这个五脏六腑恢复正常,病就没有了。中医用药物给你治病,效果只有三成,改变心态要占七成。如果懂得改变心态,再用一点医药来做辅助,对病非常有效。

  所以佛证得圆满的果觉,这就是圆满的回归自性,把这个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这是“诸佛所行境界”。这句话就是明白在此地告诉我们,一切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没有例外,你相信吗?我读《华严经》,五十三参第一参,吉祥云比丘跟善财童子讲二十一种念佛法门,我是讲出来了,但是想想不够透彻,为什么?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个境界,可是我说出来,二十一种念佛法门,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说的法门,一展开,门门都是念佛法门。古大德说的,没错,每个法门都是念佛法门。但是念阿弥陀佛这个法门直截了当,稳当、快速、容易、成功高,究竟圆满的果觉,“唯佛与佛能究尽”,究尽是彻底明了,性相理事因果,到成佛你才明了;菩萨不行,菩萨对这个事情,他所能够了解的,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叫“隔罗望月”。罗是什么?罗网,很细的绫罗绸缎,很细的,透明的,像纱一样,透明,比纱还要细,你可以能够隔着看到外面,隔这个看月亮,这是菩萨对这个法他能够理解的。所以说“非九界自力”,九法界,特别用个自力,如果得佛加持,你能信能解;没有佛力的加持,凭自力,你决定没办法。这里头也透个信息给我们,我们今天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还要真干,你就想到你得佛力加持。你要不得佛力加持,做不到!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就是与佛有缘,这就有感。我们想学,佛就有应,佛就加持我们,帮助我们信心,帮助我们能理解,帮助我们修行证果。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那就是证。信解行证在一生当中完成。

  “又曰”,这还是《弥陀要解》里面说的,“举此体”,体是什么?体是法界体,就是自性。《还源观》里面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这个。贤首国师这句话,跟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一句话,是一个意思。自性、清净、圆明,说了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法身,般若,解脱。明是智慧,清净是德行,圆满是相好,自性清净圆明体,法身、般若、解脱,性德全包在这里头。“作弥陀身土”,弥陀的身称法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