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211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11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曜叩摹5笔蔽蚁耄鲜θ绻倌芄欢嗷钗迥辏Ч头浅O灾湍芙猩缁岽笾谥匦吕此伎迹鸱ǘㄎ唬鸱ㄈ肥挡皇亲诮獭�

  下面这再详细给我们解释“如是”,如是是“信成就”。“居六种成就中之首位”,头一个要相信。你接受教育,你对老师没有信心,对于你所学的功课没有信心,你就学不成。所以头一个对老师要相信,第二个对课程要相信,你才真能学到东西。如果你对老师没有十分的恭敬心,你得不到十分利益。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了很多次,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对谁诚敬?对老师诚敬,对你所学的课程有信心、有诚信,你才真的学会。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为什么学生学的效果不相同?没有别的,信心不一样,道理在此地。老师看学生,哪个学生可以教?哪个学生没法子教?他怎么知道?他没有神通,他就看学生对老师有没有尊敬心。老师并不是要求你要对我怎么尊敬,不是的,老师是看到你能够接受多少东西。

  所以我从小父亲教导我的,尊师重道。那个时候大概在民国二十几年,我记得我好像是,应该是五、六岁的时候,六、七岁,六、七岁的时候。上私塾,那个就是现在讲是家庭子弟学校,是我一个亲戚,姑母家里的,那个时候他们是大家族。所以大家庭我还接触到,有印象。这一个村庄范围很大,家里大概总有两百多人,就是一个家族,不分家的,他们兄弟十个,不分家。所以这一家人口上上下下大概有两百人的样子,很大的一个家族。他们有一个祠堂,祠堂除了春秋祭祀之外,都没有用。所以私塾就在祠堂里,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这个家族的小孩都到里面念书。同学我记得好像不是很多,应该三十人到五十人的样子,不是很多。年岁大的,大概有十七、八岁,年岁小的,像我们进去很小,六、七岁。一个教室上课,一个老师。这个是私塾教学。进学的那一天,就是上学的那一天,我父亲带着我去,带来礼物,送给老师的束脩,所以带着礼物供养老师的。进到学堂,那个大殿,就是祭祖的大殿改成礼堂。当中放了一个牌位,那些字我都认识,我在那个时候,父亲在家里教我识字,大概能认五百多字的样子。所以那上面几个字我都认识,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那牌位我知道,很大的一个牌位,老师坐在旁边,两边学生,同学站在两边。我父亲带着我,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向孔老夫子行最敬礼,三跪九叩首。拜完之后,我父亲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子牌位的下面,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我们知道尊师重道就从那里学来的。你看我父亲对待老师,三跪九叩首,我们还敢不听话吗?老师跟家长表演给你看,教你怎么样尊师重道。我从那里学来的,所以一生对老师都很尊敬。

  以后你看我学佛在台湾,这三个老师,就占这一点便宜。我跟老师没有丝毫关系,可是亲近老师之后,老师对我特别关怀、特别照顾。我亲近方老师,只求着他同意我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那这个缘就非常稀有了。没想到,他让我每个星期到他家里,给我上两个小时课,学生就我一个。我那个时候也受宠若惊,感激得五体投地。我那个时候生活很清苦,对老师一分钱供养都没有,他是义务教我的。什么原因?十几年之后我们才想到,对老师那一分恭敬心。我跟他不认识,我写一封信给他,我的信是毛笔字,工楷,规规矩矩写的一封信;寄一篇文章给他看,文章也是小楷写的,恭恭敬敬。大概在学校里对老师这样恭敬心的人可能很少。所以第一次见面,召见我面谈,了解我的生活状况,了解我的志趣。对哲学爱好,但是没有学过,没有亲近过哲学的老师,也没有念过这些哲学重要的书籍,一张白纸。这是什么?这是他最喜欢的,没有被污染过。所以不让我到学校去听经,怕污染。到学校听经,一定会认识很多老师、很多同学,会被污染,防止污染。这就是中国古时候的师承,听一家之言。一个老师指导你,你是一条路,你能有成就;两个老师是两种思想、两个方向,有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完了!所以现在学校麻烦,你看一天几堂课,好几个老师来教你,就把你教糊涂了。这是剑桥麦大维教授找我,我为什么不去,原因在此地。所以中国传统那个教学的方法真的是好,世世代代都有圣贤出来。现在没有了,把小孩都教乱了,头脑都教迷糊了。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古圣先贤教导的,教学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教之道,贵以专”。所以我这三个老师对我都是专,丝毫不能够学杂了、学乱了,决定不可以的。跟李老师十年,课程就那么一点点,那是什么?扎根教育。戒律虽然没有讲,他是在家居士,他叫我读《五种遗规》,用《五种遗规》代替戒律。学讲经的,他有个经学班,二十多个同学,《五种遗规》是经学班学生必读的一门功课。现在难了,非常非常困难,再想找到这种机缘,老师找学生,学生找老师,都不容易,古人所说的“可遇不可求”。

  底下说,“《智度论》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佛法确实,这个大海,海是性海。佛法的教学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你就得大圆满。这个大圆满是没法子形容的,简单的讲就是佛在《华严经》说的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这圆满不是你学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要见性就统统证得。所以见性的人就称之为佛,佛佛道同,佛佛智慧相同、德能相同、相好相同,没有一样不同。绝对没有说这个佛比那个佛知道多一点,没有,圆满的,一切佛所证得的,不增不减。其实我们一切众生跟佛没有两样,只是迷失了自性而已。哪一天真把我们这些迷惑颠倒放下,你就成佛了,你跟诸佛如来就没有差别,世间法全通,出世间法也通。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所生所现,连阿赖耶所变,全都明白了。怎么样能求得?“贵以专”,专就能求得,杂就没有办法。必须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这大乘经上常讲,你看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就成正觉;再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成正等正觉;再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明心见性,真是惠能大师讲的,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与学不学没有关系,与放下有关系。你学得再多,你放不下,你是世间的学者,你跟佛教里须陀洹都不能比,须陀洹得受用,你得不到受用;须陀洹有智慧,你有知识没有智慧,这一定得搞清楚、搞明白。

  “又《华严经》说,信为手。如人有手,至珍宝处随意采取;若人无手,空无所获。可见,信者乃入法之初门,舍此莫由”。这信多重要!所以大经大论,大经是《华严》,大论是《大智度论》,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道的根源是信,一切功德都是从信心里头生的。不信,你没有功德,你可以修福德,你没有办法修功德,功德一定要从信心,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学佛,在佛法上有没有成就?实在讲,你细心去观察,你对佛信不信?你对法信不信?你对善知识信不信?如果对这三个信心不足,你在佛门只能修到福报、福德,功德就没分。但是福德不能解决问题,福德可以解决眼前生活,有福报,名闻利养可以得到,与了生死、脱轮回、往生成佛毫不相关,这个要知道。可是这些事情对于现在一些追求知识的人来说,他也很正常,他说什么?那些是迷信,那些不合乎科学,他的亏就吃大了。好在现在这个量子力学出现,这是新兴的科学,我相信应该在五年之内就会很普遍。量子力学里头发现,佛所讲的一些原理原则统统证明了。首先给我们证明一桩事情,宇宙是刹那之间出现的,是无中生有的。这个讲法跟佛法就非常接近。实际上它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一念不觉,自性变现出一个阿赖耶出来。阿赖耶是造物主,从阿赖耶里面出现了宇宙万物、生命,包括我们自己。这个已经很接近、很接近。所以这个东西有好处。可见,信者乃入法之初门,舍此莫由。

  “又为摄法之上首,故云:才入信门,便登祖位”。这是讲你真信。惠能大师为什么听五祖几句话就开悟?没有别的,他那个诚信达到饱和点,所以一点他就通。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我们这个信里面参杂着有怀疑,不是完全诚信,信的力度不够。这里面学问大!圆满的信心带给你圆满的成就。信心也不是那么容易生起的,特别是现在的科学,科学讲究怀疑,这个跟学佛的入道之门是完全相违背的。佛法里丝毫怀疑都不能有,你有一分怀疑就有一分障碍,有十分怀疑就有十分障碍。我们把信心分成一百分,圆满一百分的这个信心,他立刻就能成佛,就是此地讲“才入信门,便登祖位”,惠能大师就是这个例子。一百分的信心,能够有十分信心就不错,就很难得。我跟这几位老师,老师看到我的时候,我想我的信心也不过就是十分而已,一百分只有十分。如果我是百分之百的,那我就像惠能大师一样,那就成佛了,真的一点都不错。我们自己要怎样提升、要如何加深我们的信心?这个信心与读诵大乘有关系。你现在一部经,一部经你就听去,这一部经真的你能够听上三千遍,你的信心至少可以达到百分之二、三十,那就有相当领悟的能力,你的戒定慧逐渐逐渐就形成。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八十三集)  2010/7/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8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九十二面第三行:

  “又如是者,指所闻之法体,即实相之理体。实相妙理,古今不变,故曰如。如理而说,故曰是。”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是刚刚经本一打开,“如是我闻”。“如是”这两个字是信成就,前面我们读过了,信成就。“如是”两个字的含义,是指我们所闻的法体,也就是说,佛讲经教学他所说的这些道理,根据什么?这个一定要知道。他根据什么,他说的是些什么,这两个字里头完全包括了。法体,佛所说的法,我们所听到的法。理体是什么?是实相之理体。实相,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真相;换句话说,佛所讲的,我们从佛那里所听到的,是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位想想,这问题多么重要,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宇宙?为什么会有这些万物?再说得贴切一点,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我?这些事实真相就是佛所说的,也就是我们从佛那个地方学得来的。

  我初学佛的时候,不知道佛法里面究竟是什么,听到社会人云亦云。人怎么说?人说佛教是宗教,人说佛教是迷信,我们也就真正相信它是宗教、它是迷信,所以很长的时间我们没有意愿去接触它。游山玩水免不了见到有寺庙,到里面去参观参观,也没有人跟我们介绍。看到里面供的神像很多,所以引起我们一个错误的观念,佛教是宗教,佛教是多神教,佛教是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在宗教学里面讲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这是造成一般人对佛法的不了解,产生严重的错误。我这一生如果不是碰到方东美教授,就不可能进入佛门。我跟方老师学哲学,老师告诉我,他给我讲的一部《哲学概要》,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学了五十九年,发现佛经哲学不但是哲学,而且是科学,也是世界科学的最高峰;学佛不但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人生最高的福报,有福的人才能接触到,接触不到是没福!不是宗教。这才搞清楚、搞明白,接受佛陀的教育那是人生第一大福报。他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诸法实相。

  “实相妙理,古今不变,故曰如。”这是哲学、科学里面所研究的一个主要的项目,一直到现在,可以说现代的科学跟佛经已经很接近了,量子科学,这是研究微观世界。科学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宏观世界,宇宙,《华严经》里面讲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那是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里面,佛讲阿赖耶,讲三细相,讲宇宙的起源。这个是现在量子力学,很了不起,也讲到阿赖耶,让我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讲到宇宙的真相、物质的起源,也就是宇宙的起源,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从哪里来的?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物质是无中生有。无中为什么会生有?这他说不出来了,他只发现这个东西无中生有,而且出现的速度非常快,极短暂的时间,它几乎一出现立刻就消灭,第二个现象又出来了。所以物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是意念(在量子力学叫信息,也叫意念)累积的一种连续的现象,严格的说,没有物质存在。大乘教里佛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相就是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没有?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真有。为什么?这个现象在面前,“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真相!这个现象很难懂,没有想到现在量子发现了。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除这三样东西,实在什么都没有。他发现这三样东西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他说宇宙之间有能量、有物质、有信息,信息就是精神现象。这是新兴科学,我相信再有三年,顶多五年,这个学说在全世界大家都能够认知、都能够肯定,这是发现没多久。

  他讲的能量,实际上就是佛法阿赖耶的业相。这个业相是极其微细的波动现象,这种波动现象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到,非常微细。在佛经上,什么人能够发现?能够看到这个现象?经上告诉我们,八地菩萨,你想那个定功多深。如果我们算,从《华严经》上来讲,这个定功的次第,十信位的菩萨,初信位刚刚修成小定。佛法这个等级是定功浅深程度而说的,不是说其他的,你没有定不行。要想得定,你一定要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是什么?你在定中见到了。十信位这就是第一个十个等级,这个定功从一到二、到十。佛在经上常讲的四禅八定,那是八个阶级,这八个阶级是世间禅定,没有出六道,叫世间禅定。到第九定才叫出世间,第九、第十,这个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十信位,第十没有出十法界。到第十一个等次,这才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之后,还有四十一个等级。你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里面的第八地,八地菩萨才见到,见到阿赖耶,你想想看这个定功多深。阿罗汉、普通菩萨都还见不到,八地以上,换句话说,能够见到宇宙的源起,那个头,源头,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妙觉,最高的五个位次。这个定功从初级一直到最高的、到佛,是五十二个等级,最上面五个等级能看到,下面都看不到。这样微细的甚深的定功,所以极其微细的波动他能感受到。

  所以,佛讲的实相妙理是亲自见到的。科学家是用数学,数学为科学之母,在数学里面找到理论依据,然后再用科学的方法证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