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迦牟尼佛传的,你看看后世的子孙不和。实际上如果统统都学,问题就能解决了;不要画个界限,不肯学习,这就错了。如果都肯学习就能融通。南传小乘是比较执着,我是早年,好像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到吉隆坡,遇到一个小乘的法师,在南洋还很有名气,他跑来问我,他是责怪释迦牟尼佛,很不服气。我说:为什么?他说“佛说了,他没有度尽众生他不成佛,我现在还没成佛,他怎么先成佛了?”问我这么一个难题。我说“佛当时在世是度尽了众生,真的度尽了,你也被他度了。”他愣住了,“我怎么?”“你今天口口声声说佛,你阿赖耶识里有佛,你知不知道?佛度众生到这个世间来,不是讲得很清楚吗?度根熟的众生,你没熟。”好像种树一样,种一棵桃树,我提了篮子到树上去摘桃子,我摘什么?当然先熟的,熟的我先摘它,没熟的再过两天。我说“你还没熟,再过二、三世就熟了,你就被摘走,不是不度你,你没熟。为什么没熟?看你心浮气躁不服气,就晓得你没熟,熟了佛就来度你。”这都是真话,佛度众生确实如此,根熟的帮助你成佛,没成熟的帮助你成熟,没有善根的帮助你种善根,分好多层次。一次来了,都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真的一个不漏。现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不相信佛的,排斥佛教的,你说佛有没有度他?统统得度了。为什么?他脑子里有个佛字,他口里能说得出佛,那就是得度,佛的种子种在他阿赖耶里头。毁谤佛、陷害佛,将来统统要得度,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
底下引《法华文句》说,《法华文句》是智者大师作的。“其先代学道”,这是讲迦叶尊者他的先人,他的祖先学道,“灵龟负仙图以应,从德命族,故云龟氏。”这是有这么一桩事情,所以祖宗把他们这一族称为迦叶,迦叶是梵语。“又云饮光,因于毗婆尸佛时”,这个时间早了,过去七佛里面的第一个。世尊在毗婆尸佛那个时候是菩萨,已经有相当成就。我们在佛经上读到的,菩萨在成佛之前,一定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这不是着相,相好是属于福报,成佛是智慧,智慧圆满,福报没有圆满不行,你度众生的时候有障碍。如果福报很圆满,人看人人喜欢你,愿意跟你接触,你就容易度他。如果一看你讨厌你,离你远远的,你就度不了他。所以相好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你看看这种示现,没有别的,示现教我们不能不修福,福慧圆满才叫佛。有慧没福不行,有福没慧也不行,一定要福慧圆满,表这个意思。
迦叶尊者在那个时候,在毗婆尸佛的时候“为冶金师”。这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做首饰的,现在开黄金首饰这一类。我们在香港马路上常常看到“周大福”,那是个卖首饰的,是做这些金银首饰的一个工业。他是做冶金师,“与一贫女,共以黄金庄严佛像”。这是用黄金庄严佛像,属于贴金,以金箔来贴金。“自尔以来,九十一劫,身如黄金,光色晃耀,掩蔽余色,故名饮光”。从那个以来,九十一劫他得的果报。你看你以黄金供养佛,这个供养佛是什么?是装饰佛像,在佛像上面贴金。现在在泰国就很流行,泰国的佛像,寺庙的供在外面,旁边有卖金箔的,有很多人去买,买了自己去贴,这个都有典故的。所以他得的果报身金色,得这个果报,金色的它有光,光色晃耀,这光很强,把其他的色都掩蔽,都盖住,所以叫饮光,饮就像吞,“光吞诸色,即饮光义”。
迦叶在此地最重要的,是代表禅净不二。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里面有一句话说,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修什么?这修的是无上深妙禅,释迦牟尼佛说的念佛是无上深妙禅。禅的终极目标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念佛的终极目标也是这个,只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会下证得究竟圆满。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修行障缘太多,这障碍太多,我们上中下三根都没有办法,化解不了这些障难、障缘。到极乐世界那边没有障碍,那边天天跟着阿弥陀佛在一起,你所接触到的都是诸佛如来、诸上善人。这个上善我们知道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所接触到的全是这些人。怎么知道全是的?自己也是的,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虽然他烦恼没断,没断的时候阿弥陀佛智慧威神加持他,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没有两样,就这个意思。这是难信之法!
下面还没介绍完,“尊者,头陀行第一”,这个意思很重要。“头陀者,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抖擞”,或者叫做“淘汰”,抖擞是什么?我们身上有灰尘的时候,抖一抖灰尘就抖掉,所以也是有淘汰的意思。“以十二行淘汰尘劳烦恼”,他这个十二行是苦行,实在讲大迦叶尊者出生是富贵人家,在社会上很高的地位,是豪富人家子弟他来修苦行,来代表苦行。也就是佛在灭度的时候,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迦叶尊者是好榜样。十二行者,这个地方说他这十二行,第一个“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寂静处”,这个阿翻作无,兰若是个清净的地方,就是没有吵闹的地方,不会有外面环境干扰这个叫兰若。在古时候大概噪音最大的,因为佛所活动地方都是在城外,他不在都市,都是在山林河边,这些地方都是佛常常游化之处。所以在农村里面,农业社会养牲口,牛叫的声音最大,他以这个为标准。他们所住的地方,农村里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这就很安静,以这个为标准,这住兰若。第二“常行乞食”,这是他们生活的方式,每天到外面乞食。第三“次第乞”,这平等的乞法,这一家布施供养你的这些饭,不一定它是一钵,有人只供养一点点,像一调羹供养这点,那你决定不够,到第二家去乞,第二家还不够,到第三家,佛允许你托七家。七家不够,不可以到第八家,到第八家你就有贪心。如果说一家、两家你够了,你就不能到第三家。这是乞食的规矩,要守这个规矩,次第乞是平等。
第四“日中一食”,每天到外面乞食只有一次,托钵。第五“节量食”,所以佛法真正是平等法,佛法乞食,这托了一钵饭,是不是托来就吃?一面走一面吃那就很不雅观,那人家就确实是轻视你。托,托完之后回到僧团,譬如在树林下面就统统集合在一起,把饭混合在一块,然后自己需要多少拿多少,节量食。所以真的,中国古人讲“一钵千家饭”,那不是假的。你看看僧团里头常住,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释迦牟尼佛一千二百五十六人,统统出去托钵,真的是千家饭,回来的时候会合在一起,利和同均。你托的这钵饭不错,这个托得差一点,你看会合在一块,做到利和同均,六和敬的僧团。第六“过中不饮浆”,这个不能用午时,他这个午时不适当。过中是日中,要是午时,在我们中国十一点到一点都是午时。而且每天日中的时间都不一样,要差几分钟,差三分钟还是四分钟,每天都有差距。在从前用日晷来量太阳的影子,看什么时候日中。现在呢?现在天文台有发行的日历,天文日历,每天都记载得很清楚,今天日中是几点几分几秒。过中不饮浆,可以饮水,不饮浆,浆是什么?有沉淀的,像牛奶,我们中国人讲豆浆,这一类东西有沉淀的。糖水可以,糖水不沉淀,蜂蜜跟水调起来它不沉淀,这个可以。过中一切会沉淀东西都不吃。
第七“着粪扫衣”,粪扫衣是什么?人家衣服穿破了不要了,丢弃掉,你把它捡起来,捡起来它一定还有可以用的,把它拆开,破的、不能用的剪掉不要它,可以用的把它留起来,将来留的有那么大的分量,再把它一块块缝起来,这就现在的袈裟。小块的,你看缝二十五条衣,大块的缝七条衣、五条衣。所以衣缝起来之后要去染色,不染色就很难看,它质料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染一染就相同就行了,染成咖啡色的叫染色衣。第八“但三衣”,印度那个地方是热带,它没有四季,它只有一季,所以三衣就够了。晚上在树下打坐,这个三衣可以做被子盖保暖,白天出去托钵的时候,托钵这是重要的一门功课,所以要穿礼服,三衣都要穿在身上。平常在团体里面,听经搭七条衣就可以了,工作的时候五条衣就够了,一件五条衣就够了,所以五条衣叫工作衣、工作服。第九“冢间坐”,冢是坟墓,到什么地方去坐禅?到坟墓旁边,让你常常想到死,可以帮助你放下万缘,放下贪瞋痴慢,他选择这些地方坐。第十“树下宿”,晚上休息的时候在树下。第十一“露地坐”,在地面上坐。第十二“但坐不卧”,这是佛门里面所讲的不倒单,休息的时候是坐,打坐,没有躺下来睡觉的。
“以斯苦行,扫除尘累,澄净身心。迦叶年老,不舍头陀。佛悯其衰,劝命休息。迦叶头陀如故”。到年老的时候,佛劝他不必修这样的苦行,可是迦叶依然不改,一生修苦行给同学们做好榜样,大家看到他都会提起精神,认真努力去修行。“佛乃深赞云:有头陀行,我法久存。故云头陀第一”。所以佛的遗教,教导后世的弟子,佛只说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戒放在第一,为什么?没有戒,佛法就灭掉。诸位要知道,佛法灭掉不是说寺庙没有、佛经没有了,不是的。寺庙会更富丽堂皇,观光旅游,那个在;经典也在,经典被世间学校里当作学术去研究去了,美其名曰佛学,你看看变成佛学了,这个东西在。什么没有?持戒的人没有了,苦行的人没有了,佛法就灭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什么叫正法久住?人人持戒,人人不怕苦,愿意修苦行,就是生活上愿意苦一点,好,为什么?让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如果说是这个生活过得很富裕,过得很好,你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阿弥陀佛招手请你到极乐世界去,你跟他说我这里还不错,恐怕不亚于极乐世界,你会这样想,你不想去了。所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大迦叶尊者这都是古佛再来的,给我们做榜样。为什么我们的烦恼这么难断?很多同修跟我谈起来很感慨,很想断为什么断不了?你不能吃苦断不了,你不能持戒你就断不了,就这么简单。为什么从前那些人,他都能做到,我们现在为什么做不到?现在人学科学讲求营养,饮食讲求色香味。这是什么?天天在增长烦恼,你怎么能断烦恼?你是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你冷静去思惟就知道,我们今天修行的障碍在哪里?自己制造的,没有别人障碍自己。真正佛法要兴旺,不遵守佛陀的教诫,没法子成就。所以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还提倡乞食,我过去讲《金刚经》参考他的《讲义》。现在乞食能不能托到?能,但是次第乞可能托不到。你在香港走七家恐怕没有人供养你,如果你走一条街也许会碰到一个,香港学佛的人不少。真学佛,会有龙天善神、佛菩萨保佑,你会碰到善心人来供养你。总得要形成一种风气才行,那省事多了。可是我们居住的地区是温带地区,不是热带,三衣就不够。所以佛法传到中国,中国这个三衣就完全做为礼服了。中国人还是穿自己的衣服,我们穿这个长袖子这种海青,这是汉朝的,佛教是汉朝时候传过来的,依旧保持汉朝的服装,这个很好,这个宽袍大袖子是我们的礼服。平常我们穿的长褂是明朝服装,工作比较方便,汉朝这个海青就做为礼服。在佛事也就是在学习,在礼节方面我们披这个衣,这个衣是二十五条衣,是大礼服;七条衣是常礼服,平常的。这是大礼服,讲经上课的时候这是大礼,这穿大礼服,拜佛的时候这是大礼。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吃饭,七条衣就可以,接待宾客一般的七条衣就可以,这是礼服它有分等级的。五条衣是工作服,在中国已经不适用了,只是留着做纪念,不适用了。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它并不呆板。像迦叶尊者为我们示现的这十二种头陀行,有些我们可以做到,有些就不必,是活的,都不是死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用意之所在,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法?真的扫除尘累,澄净身心,这个方法很有效果。
下面这一段,“尤应深省者”,尤其应该我们深深去反省。“大迦叶尊者,即传佛心印之禅宗初祖”,这个公案、典故出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第三卷,拈华微笑就出在这个经上。“梵王至灵山”,大梵天王,灵山就是耆阇崛山,就是王舍城耆阇崛山。“以金色钵罗华献佛”,这是用花供佛,供养佛。“舍身为座”,大梵天王也是来表法的,若不是古佛再来,至少是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来表演。舍身为座,你看国王对佛多恭敬,他请佛坐在他身上。“请佛为众生说法”,大梵天王不是普通人。“世尊登座,拈华示众”,世尊也满他的愿就坐一下,不能坐太久,坐太久就不近人情,大梵天王。所以这些都有人情东西在里面,所以他的时间愈短愈好。请说法,他拈花,这个花什么?就是大梵天王供养的那朵花,拈华示众,比一比给大家看看。“人天百万”,人不多,天神多,跟着大梵天王来的。“悉皆罔措”,大家都不知道佛拿这个花的意思,都不知道。“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只有迦叶尊者微微的笑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就把这个花给迦叶,这是禅宗里头第一个公案,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明白了,他开悟了,在世尊这一个动作当中,他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后来传释迦牟尼佛的衣钵,最初释迦牟尼佛传迦叶不是衣钵,是大梵天王供养的这一朵花,这就是拈花微笑的公案。
底下说了,“此即世传之拈花公案。世尊传心于迦叶,为禅宗初祖,迦叶再传于阿难”,阿难是二祖。“今上首中,标举大迦叶,正表禅净不二之深意”。你看他表法的意思,佛教传到中国,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年,佛有预言,说一千年之后这个法会传到东方震旦国,震旦就是中国。在佛的法运,佛说过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法,戒律成就,能持戒的人他就能证果;像法,持戒就不行了,人的根器没有从前那么好,得修禅定,所以像法时期这一千年禅定成就;末法一万年,净土成就。这个话佛在《大集经》里面讲的。佛法传到中国刚刚好是佛灭度后一千年,就是像法开始,像法禅成就,所以禅宗在中国兴旺了,真的一千年。中国的禅宗超过印度太多了,因此修禅的人多,仰慕禅的人多,禅风很盛。也有在禅宗里面一知半解的人,那更多了,这些人贡高我慢,不但瞧不起净土,连教下也不在眼目当中,这都是产生误会,可是在社会上造成负面的影响。要怎样把这样殊胜的法门提起来真正利益众生?所以祖师大德善巧方便,你看多少像永明延寿都是这样,他先参禅,在禅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回过头来修净土。这个示现用意何在?知道学禅有很多人不能成就,你再回来修净土能往生,肯定成就。所以才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个话是劝学禅的人的,不是修净土的,修净土再要去搞禅,那你就是错了。看到修禅的不能成就,劝他他不能接受,不肯听,所以说你有禅再加上净土就更好,这样子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