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296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96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良心,这人良知没有了,叫无惭。愧是什么?愧是怕别人指责。我们做了恶事,别人批评我们,我们感觉到很恐怖。因为怕社会大众对我们的批评,不敢做坏事,这叫愧心所,就是怕舆论指责。如果我们做坏事,不怕别人笑话,不在乎别人批评,这就“无愧”。你看做的恶事,没有良心责备,也不怕别人的批评,他什么坏事都敢做。把这两桩放在第一、第二,有惭有愧不敢做坏事。如果要懂得因果,我动了恶念,天地鬼神会批评我,他连不善的念头都不敢动。你看看这两个心所产生多大力量。

  第三,“嫉妒”。我们要冷静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嫉妒心?看到别人好,我们有什么感触?要是感触他超过我,我心里不高兴,我也想超过他;或者做得更过分一点,把他那些长处抹黑,把他的好事破坏,这都是出于嫉妒。障碍别人的好事,我们有没有这个念头?纵然我们烦恼轻一点,心里不舒服,没有做出破坏人的事情,还是有嫉妒心。菩萨没有,菩萨看到别人好处心里生欢喜。修什么?修随喜功德,他做好事,我尽心尽力帮助他一把,让他好事做得更好,这是菩萨。绝对不会障碍别人的,障碍别人这是恶业,都是堕三途的。你随喜功德,他有多大功德,随喜人所得的功德跟他一样大;没有能力随喜,欢喜赞叹,到处给他宣扬也是随喜,功德也一样。没有力量帮助你的时候,我就用言语、用文字来宣扬你的功德,这都属于随喜。你看看,是福还是祸都在你一念之间,只有迷惑的人才嫉妒障碍,聪明有智慧的人不干这个傻事。遇到人家做好事,这是我们自己机会来了,我们自己积功累德的机会来了,他牵头,他带头,我们跟着后头帮助他,成就是一样的,不增不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当中有一愿“随喜功德”,第五愿,紧紧接着“忏除业障”,下面就随喜功德,这个要学会。

  第四“悭”。悭跟贪常常连起来的,贪是贪求,悭是什么?自己有,舍不得帮助别人,心量很小,只求自利,不知道利他。这样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富贵?给诸位说,不能,决定保不住,而且让自己的富贵大幅度的损耗。富贵从哪里来?富贵是从大心量来的。中国古谚语说得好,量大福大。量小福不大,不可能有大福报;量大,肯施舍,看到别人有困难,自己全心全力的帮助,这是大福报。帮助别人自己还留一手,这就是悭贪,这折福,这不是修福。一定要像菩萨一样全心全力去做,福报就大了。佛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的?从财布施来的;聪明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从哪里来的?从无畏布施来的。真干,拼命去干,愈干愈殊胜。有人说我这么大年岁还在讲经,这干,讲经,三种布施具足,身体、精神、体力这是内财布施,得财富;修行、教学,法布施,长聪明智慧;听经的人听明白、听清楚了,依教奉行,他离苦得乐,这就是我的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不讲经,不讲经寿命就完了,你不起作用了,愈讲愈有精神、愈讲寿愈长,就这么个道理。你肯舍,寿命就长;不肯舍,寿命就短,就这么回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修学、讲经比什么都快乐,健康长寿,永远不会衰老,都在其中,真正衰老就讲不动了。你要想吝啬一点,我年岁大了少讲一点吧,多让身体休息休息吧,愈休息就愈老,愈休息病就来了,就这么个道理。哪一天不讲,不讲就往生了,到极乐世界去了,也不可能在这一天受老苦,老很苦,不受这个罪,不讲,不讲就到极乐世界去了。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给我们做的榜样。

  第五“恶作”,这里头范围包括非常广泛,包括所有一切不善的行为,就在这条里头。你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违背《弟子规》所说的,违背《感应篇》、《十善业》里面所说的,那就叫恶作,与性德相违背。第六个是“睡眠”,睡眠不能没有,不能贪睡。一般睡眠,睡得很好,大概六个小时就够了,醒过来的时候就得要工作。学佛的人工作,醒过来换洗干净了,诵经、念佛、拜佛,或者是读经。中年以上拜佛很重要,拜佛是运动,做这个运动不浪费时间,跟念佛相应。经行也是好运动,适合于年岁大的人。经行、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睡眠不能太多,太多把自己宝贵的时间都浪费了,一定要把精神提起来。第七“掉举”,掉举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浮气躁,心定不下来,妄念太多。特别是想静下来,我静坐几分钟,这一静坐,妄想太多太多了,这个状况叫掉举,对于修学是很大的妨碍。心不在焉,学什么东西都困难。第八跟掉举是相反的,掉举是心浮气躁,“昏沉”是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你叫他念佛,念上几分钟他睡着了。我们在佛七里面常常看到,打佛七在那念佛,昏沉的人有时候绕佛,绕佛跟着走他打瞌睡、他打呼,他不是在念佛,他在打呼。这八种是烦恼,缠绕着你,让你功夫不得力,让你修学不能成就,这是八缠。三缚是什么?就是三毒烦恼,贪瞋痴。里面有贪瞋痴,外面有这八个现象,这样的人作恶很容易,行善非常困难。那我们就晓得,八缠三缚他将来到哪里去?肯定是三途,来生人天无分,就别想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我们念佛的同学,有真信切愿,要常常想到这八种现象有没有?如果有,要痛改前非,要认真的努力精进,特别我们说的三毒、五毒,要把它化解。

  “《净影疏》曰:亦可一切诸烦恼结,通名缠缚。菩萨教人断离,名解”,就是化解缠缚。《净影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这里面说得也很好,它这个范围大了,解诸缠缚,缠缚的范围非常广。“一切诸烦恼结”,结也是烦恼的代名词。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八万四千烦恼,归纳起来百八烦恼,这是佛在经上常常说的,烦恼一百零八种。实在讲,每一种里头无量无边,不止八万四千,四弘誓愿里头说“烦恼无尽誓愿断”。佛教大众,一百零八还是太多,教学的时候还是不便,把一百零八再归纳,归纳为二十六,这好讲。一般初学佛的人统统是讲这二十六,二十六,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随烦恼当中又有中随、大随、小随,无惭无愧这两条是中随,大随八个,小随十个,这好讲话。根本烦恼六个,贪瞋痴慢疑五个,后面有个恶见,恶见就是五种见惑,把它归纳在一起说恶见。换句话说,这六个根本烦恼就是一般所说的见思烦恼,见烦恼就是恶见,思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思是思想,你想错了,见是你看错了,你把宇宙之间一切法看错了、想错了,所以才出麻烦。

  佛把这些错误的所在给我们说出来,让我们觉悟、明白了,把这错误的放下,正知正见就现前,正知正见就是佛之知见。我们是凡夫,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我们才能学到东西,要谦虚,不能有丝毫的狂妄,要老实、要听话。在现前环境当中,我们想一生成就,首先要把三个根扎好,一定要知道。过去,一个世纪以前的人,无论是在家学佛或是出家学佛,每个人这三个根都扎得好,所以他们有成就。现在修行人为什么没成就?诸位你只要冷静去观察,你心里就明白了。我们说修净土的人,在家出家,临命终时,我们去送往生,有几个人头脑很清楚、精神很好?临走的时候告诉大家,“我看到佛来接引我,我跟佛走了”,那是真往生,那一点不假。如果走的时候昏迷,那就不一定了。但是送往生的助念的多,可以帮助他不堕恶道,这一点是我们能够相信的、能肯定的,他是不是真生极乐世界?靠不住。如果要得了老人痴呆症,那就没办法了,助念都没效。得老人痴呆症,迷糊颠倒走的,业障深重,临命终时业障现前,不能往生。这样的人走了依旧搞六道轮回,你说这个事情麻不麻烦?我们真修真干的人要防止这一着。

  如何叫我们临终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什么方法?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在我们中国古人讲,“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要做到,这五个字没有做到,你临走的时候有障碍。人没有仁爱,没有慈悲、没有仁爱,病在肝,得肝病;人要没有义,没有道义,病在肺;人要没有礼,病在心;人要没有智,病在肾脏;没有信用,病在脾胃,它有对应的。能够把仁义礼智信都做到,仁义礼智信跟佛法里的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行、智不饮酒、信不妄语,跟五戒完全相应,你都能够做到,决定不违背,你的一生里头不会生病。“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我们自己才能保证自己临终时候不糊涂,那就肯定往生。往生是在最后一念,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不是别的。所以平常要放得下,临终你才没有杂念,才不会想这个想那个,特别是把名色财食睡都舍掉,临终时候干净,没有污染。这一切烦恼知道了,要远离,尽量的远离,愈远愈好,为什么?这是缠缚,这是把我们捆在此地,不让我们离开六道轮回的,你说多麻烦。菩萨教我们断掉、教我们离开,这叫解,把缠缚解开。

  “上二句,表会中诸菩萨以通诸法性、达众生相,具根本智及差别智”,通诸法性是根本智,达众生相是差别智,就是无所不知。所以他“能为众生破魔见网,令离邪业”,业是事业、是造作,不善的事业决定不做,在这个世界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事业对别人都是有利益的、都是有好处的,你去干不吃亏,这不能不知道。人生在世间很短促,一百年,年轻人提到好像很长很长,在我这个年龄,看一百年一弹指,很快就到了,有什么意思?到晚年才真正体会到人命苦短!不怕苦,因为什么?苦的时间短,不长,这一点点的时间我要咬紧牙根度过,决定不造恶业,值得!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间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乃至西方极乐世界边地往生都恭喜你,你得无量寿,你离一切苦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苦,所以叫极乐,你在那个地方成佛,很快就证得究竟的佛果。成佛以后,你跟大菩萨一样,“能为有情,解诸缠缚,令离烦恼”。帮助众生化解缠缚,那就是教学,你把宇宙万法性相、理事、因果讲透彻讲明白,众生听了之后觉悟,一觉悟他就回头,他就远离缠缚,也就永离烦恼。烦恼离开,智慧就现前,烦恼轻、智慧长,智慧引导他,他不会作恶,他不会走向歧途,保证自己在成佛之道勇猛精进,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现在时间到了,这堂课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一七集)  2010/8/15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1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三十七面第五行。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见《唐译》)。此二句重叹会中大士之实德,所觉殊胜,远超声闻与辟支佛之地”。这几句话好懂,在“超情离见”这段经文,这是第五段,也就是第五桩事情,远超二乘,声闻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下面这一句是契入三昧,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这也叫大三空三昧。这两句也是赞叹与会的这些法身菩萨他们的真实德能。所觉殊胜,所觉也就是他所证得的,殊胜在哪里?殊胜就是超越二乘,殊胜是说这个意思。下面为我们解释什么叫声闻,“声闻者,佛小乘法中之弟子,闻佛之教,悟四谛法之理,断见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于涅槃者。”这要略略的说一说,为什么叫声闻?听佛讲经教学而开悟的,悟入四谛法之理。四谛讲的是“苦集灭道”,苦是世间果,集是世间的因。佛说法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想法相同,都是先说果再说因。果是什么?你已经尝到了,给你说的时候,你感触非常敏锐,然后再给你说这个果是什么因发生的,不是先说因再说果。在那个时候讲东西方,东方是中国,西方是印度,古人这个看法相通。这是两重因果,灭跟道是出世间的因果,灭是果,道是因,这叫四谛法。谛是真实的事情,现在人所讲的真理。

  佛告诉人,这世间只有苦没有乐,所谓的乐是什么?这苦暂时停一下,暂停,不是永远停止,你就觉得很乐了。譬如饮食,你吃饱了,吃得很好,你很快乐;你要是一餐没得吃,你就感觉到苦,饿了;两餐不吃就更苦,饿上七天就饿死了,怎么不苦!苦不会变成乐,所以苦是真的,乐是假的。譬如吃东西很乐,吃你喜欢吃的,吃一碗很快乐,吃两碗还不错,连续叫你吃上二十碗,你苦了。这说什么?乐会变成苦,所以乐不是真的,苦不会变成乐。佛在经上对这些事情讲得很多、很清楚,告诉我们,人在这个世间有八苦,八苦之外还有坏苦、还有行苦。欲界众生这三大类的苦都要受,人人没有法子避免的,前面苦苦里头的四种,生、老、病、死。神识,佛家叫神识,世间人叫灵魂,灵魂来投胎,来投胎决定跟父母有缘,没有缘他不来,有人想儿女想一辈子他没有,他没有缘,有缘的没有碰到。什么缘?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缘很多很复杂,不外乎四大类,四大类叫四缘生法。这四大类,第一个是报恩的,这个小孩到你家来非常乖巧,聪明可爱,他来报恩的,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所以人要布施恩德,为什么?你将来的儿孙报恩的来得多;如果要跟人结冤仇,这个事就麻烦,将来这个小孩到你家来是报仇的,你不就麻烦了吗?

  我在早年,四十多年前,在台北讲《楞严经》,我们有个听众,现在已不在了,他往生了,一个老居士,年岁比我大很多,大概大我二十岁的样子。老居士每天来听经,我们讲到经典里面这些事情,他就告诉我,他说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在抗战之前,抗战没有爆发之前,住在上海,那时候他已经做生意,亲眼看到的。不是他自己,是他一个朋友,年龄都差不多,非常要好,也是同乡,他们是浙江人。这个朋友帮一个德国人做生意,德国人在那里经营一个小型的轮船公司,好像只有一艘船。他这个朋友非常老实,做事情认真负责,所以很得老板的信任。抗战爆发之后,这个老板是德国人,回国去了,就把这个公司委托给他,叫他好好的经营。这一回去之后,连消息都没有,也不知道人在不在。他经营这个公司经营得很顺利,赚钱以后又买了好几艘船,变成一个轮船公司。这个时候在抗战当中,日本人占据上海,他生意做得不错,也结了婚,生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确实也很可爱,也乖巧,是个男孩。抗战胜利之后,这个朋友年岁也很大了,好像是过五十岁的生日,小孩十岁。这个小孩非常喜欢用钱,上小学身上都会带十几块钱。那个时候十几块钱很大了,在抗战期间,十块钱如果说是四口之家,几乎可以做一个月的生活费用,钱很值钱。有一天这个小孩在路上,钱丢了,被一个老人捡起来,这个老人跟他爸爸也是朋友,都认识,就叫这小孩名字,钱放在手上,“你叫我一声伯伯,我这个钱还给你。”这个小孩怎么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十块钱给你。”那小孩顽皮到这种程度。过生日的那一天,他豁然看到他的小孩变了,就是他以前那个老板,才恍然大悟,他的老板死了,投胎到这里来了,这个财产是他的。所以他很聪明,当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