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337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337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在开悟之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你一接触全都明了。真是开经偈上所谓“愿解如来真实义”,谁能做得到?法身菩萨他能做到,真正解如来真实义;十法界里面的都还做不到,四圣法界愈往上面去是愈接近,总是隔了一层,没见性。见性之后,智慧、德相都是属于性德,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没见性,我们的智慧、德相是修德,是你修得来的,你从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里面修得的。也能修得很像佛菩萨,就是无明烦恼没破,就差这一层。这些道理我们都很清楚,修学的方法我们也懂,就是没有真干。很想真干,总是做得不像,原因在哪里?烦恼习气太重。科学家讲潜意识,他把意识分为两类,一种是明显的,显意识,我们知道,我们起心动念,在那里想什么,这是很明显的意识;潜意识自己不知道,但是它常常起作用。譬如自己没有想想,忽然这个印象现前,印象太深了,不想它也现前。许多人早年生活在战争的时代,这个念头、记忆很深很深,晚上作梦常常在梦作战,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结束。没想它,这是什么?这是属于潜意识,它在起作用,这个很可怕。

  我们怎样训练把潜意识前面那些东西,不善的东西把它换掉,让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佛菩萨,起心动念都是极乐世界,这就决定往生。确实不知不觉,没有有意去想他,佛菩萨常常现前,我们一般人讲现在你脑海之中,你自己很清楚,别人不知道。这个说法并不很深,人人都能够懂得,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记忆里面,记忆是属于潜意识,阿赖耶识,落谢的印象很深刻,没办法把它除掉,它起作用,它来引导你。不善的影响会影响你不知不觉的去做不善的事情,不善的事情不想做,不是你愿意去做的,它也就做了,这是潜意识产生的力量。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训练自己就比什么都重要了。应当时时刻刻加深我们阿赖耶里面这个印象,佛的印象。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忆是想,心里面想佛,口里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在定中见、在梦中见,当来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不会再离开佛了。由此可知,修行人第一桩大事,就是要把阿赖耶里面的记忆换成阿弥陀佛。过去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要用阿弥陀佛、都要用《无量寿经》,把它取而代之。也就是过去这些印象太深,缘太深,现在我们要把佛,把《无量寿经》、把阿弥陀佛的印象加深,天天干这个工作,这叫真念佛,你心里真有佛。佛在你心中,这才是你这一生第一桩大事,这个大事修成功就恭喜你,你脱离六道轮回,你脱离十法界,你必定往生净土。这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就更好,“《甄解》曰:即闻持三世一切如来法藏”,这是讲什么?过去、未来佛不说了,说现在释迦牟尼佛留给我们这些经藏、这些法藏。“多闻归一闻”,这句话非常重要,一闻是什么?“一闻即是闻其名号”,这个意思我们在讲席里面曾经多次讲过。古大德给我们归纳的,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部经能够代表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隋唐时代这些各个宗派的祖师大德们几乎一致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称这部经叫根本法轮;一切经,一切经是根本的枝叶。这是用一棵大树来做比喻,《华严》是什么?《华严》是这个树的根,是树的本,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华严》的枝枝叶叶。那《华严》就是一切如来法藏。《华严》到最后的圆满,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这句话重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华严经》里面最后的一章,总结。如果没有这一章,那《华严》度众生不圆满,只度上上根人,中下没分。有了这一章,那就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一切众生都能入华严境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华严境界。所以古人才说,《华严》、《法华》亦是《无量寿经》的引导,意思说《华严经》、《法华经》引导你入《无量寿经》,入极乐世界。这个意思我们不能不懂,不但要懂,要深深的认知,我们的愿心才不会退转,我们修学的目标、方向才不会改变。无论在什么环境里,我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极乐世界,这个事多重要!

  《华严》归《无量寿》,《无量寿》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本子,夏老居士会集的四十八品,说四十八章也可以,哪一品最重要?找第一,哪一品第一?这个古大德早就说了,第六品第一,第六品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头四十八条,哪一愿又是第一?不断去追,追到最后是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讲什么?十念必生,临终的时候,十念决定生极乐世界,这叫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归一闻。一闻就是闻其名号,就是第十八愿。所以日本有个支派,他就专修第十八愿,其他都不要,叫“本愿念佛”。行不行?不能说不行,也不能说行,这个话怎么说法?如果他真的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万缘都放下,行;他如果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其他万缘还没有放下,那就不行,他的障碍太多了,业障习气他断不掉,他还受这个干扰,那就不行。真看破了,真放下了,一句阿弥陀佛真行,那不是不行,没错。精进念佛堂的成就就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要懂得。现在有许多人成就,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底,加什么东西帮助?加《阿弥陀经》,或者是加《无量寿经》。如果每天读诵《无量寿经》,或者是读诵《阿弥陀经》,烦恼伏不住,业障还会现前,这个时候你念佛功夫不得力,怎么办?一定要修忏悔法门,持戒忏悔,要闇障既除才行,你闇障没除不行。你有信心,信心不坚固,里头有疑惑你自己不知道,你愿力不切。

  天亲菩萨兄弟三个人,大哥是无着菩萨,老二是师子觉,天亲菩萨是老三,三个人都修弥勒净土。老二先往生,兄弟三个人约定好的,他们生弥勒净土,亲近弥勒菩萨,说你去了之后,生到那边,赶快回来给我们报信。老二是师子觉,这一往生之后就没消息,等了多少年都没消息。无着往生了,三年才回来告诉天亲菩萨。天亲说:你去了三年才回来,你是去了马上就回来?他说:我是的。原来兜率天跟我们这里时差不一样,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他说我是见了弥勒菩萨马上就回来告诉你,人间已经三年了。确实在兜率天那只是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人间已经三年。他就问,老二呢?老二经过兜率天的外院,看到外院太好,很留恋,就没进内院去,到那边享福去了。那边环境非常好,他一看到起了贪心。这个故事很能警惕人,所以为什么佛教给我们“以苦为师”,我们就恍然大悟了。在这个世间生活苦一点好,苦一点,没有留恋的念头。如果在这个世间生活太优裕、太奢侈,舍不得离开。人间福报尚甚且如此,要是你从天上经过,看看天人,你这一念,动这么一个念头,马上就下去了,极乐世界就没分,你看多可怕!

  所以福不能享,中国古人常讲福中有祸,祸跟福在中国写这个字,样子很像,这就说明祸福很不好分,到底是福还是祸,谁知道!福很容易变成祸,祸可不容易变成福,那就是说福的力量没有祸的力量强大。我们老祖宗有智慧,老祖宗警觉心很高,造的文字,让我们看到这个字的形象,就能提高自己的警觉。这个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里头没有的,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祖宗对于后世人的深恩厚泽,这怎么报答?现在人愈来愈不认识祖宗,愈来对祖宗愈不尊敬,灾祸就来了,不知道报恩,不知道恩德。这个不能怪我们,《无量寿经》上讲得好,“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个话讲得好。我们生在战乱,一生生在战乱,天天过着流浪的生活,父母没教给我们,老师也没教给我们,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一生,小时候得力于父母教我尊师重道,这一生的际遇与这个教诲关系非常非常大。在二十多岁遇到三个老师,老师热心教我看什么?我没有长处,大概就看在尊师重道这个态度上。老师真教我,我也真肯学习,这样回过头来,学习了一些传统文化。

  知道儒释道这三个根是很重要的,这要得力于章嘉大师三年提醒我一句话,“戒律很重要”。原本我也疏忽了,他老人家走了,我警觉心提起来,老师不在了,老师在,有依靠,老师不在了,靠谁?亲近老师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认真做深层的反省。这一反省,头一个念头就现前,戒律很重要,因为这句话他给我讲了几十遍,印象非常深刻。为什么这句话,他也没有给我细讲,就是轻描淡写这么提一下,提十几遍、几十遍。我也用了一、二十年的时间,常常回味,再看到现前社会的状况,恍然大悟。我们今天错在哪里?错在没有根,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努力,没有根,就是没有从根本修,都是在枝叶上修。所以不管怎么修,修一辈子都不能成就。原因找到了,才真正体会到,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这早年都是学过的,我还讲过,佛家的《十善业道》,出家人一定要修《沙弥律仪》。这些不是念的,不是讲的,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是自己的言语造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基本的戒条相不相应?相应是善的,不相应是恶的,断恶修善标准在此地。这个标准是三教圣人定的,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不是哪个人的发明,不是哪个人的创造,不是的,是自性性德的流露;换句话说,一个人本性本善。为什么说本善?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你现在思想、言行变了,跟它不一样,那是什么?那是你学坏了,那是习性。“性相近,习相远”,那是习性,你学坏了,没有人好好的教你,是这么个原因。有这个根,至少是有三个根,加上《沙弥律仪》四个根,你一句佛号,什么都不要了,一句阿弥陀佛决定得生净土,而且往生的品位,全在你的功夫,你持名的功夫。持名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乱,得念佛三昧,你生方便有余土;你念到理一心不乱,你生实报庄严土,就这一句名号。所以,一闻即是闻其名号。

  “是以闻佛名号,为受持甚深法藏也,弥合净宗”,跟净宗的宗旨完全相应。我们从这个教义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特别在现在这个社会,地球灾难频繁的时代,我们万缘放下,我们把佛门里所有一切经论、法门统统放下,我们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不是受持如来甚深法藏?给诸位说,是的,一点都没错。这一句经文写在菩萨利他德上,菩萨能这样的教人,就是教人受持如来甚深法藏。可是这些人不听,为什么不听?他不识货。三藏十二分教浩如烟海,你说这个东西就是第一,谁相信?我跟李老师十年,他老人家劝我十年,我都没接受,你说这个信多难?所以古德讲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我是深有体会。老师怎么样的劝,我是什么态度?不反对这个法门,我也很尊重这个法门,但是年轻人偏爱广学多闻,你教我学这一样,我不甘心不情愿。所以各个宗派的典籍我都学,现在知道学杂了、学乱了,每个宗派都懂一点皮毛,都不能深入。虽然我也晓得,经论、祖师都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也会讲,也会讲给人听,我自己就没做到。这是什么?难信之法。

  到什么时候才归净土,才相信?差不多三十年。我学佛到今年五十九年,前面一半的时间讲《华严经》,真的是三十年。我第一次讲《华严经》是在台湾,我记得那年是民国六十年,今年是民国九十九年,民国六十多年。《华严经》讲到一半,突然有一天想起来,文殊、普贤是修什么法门的,善财童子是学什么法门的?我的经还没讲到后头,才讲一半,往后面去翻,翻到最后,发现了,文殊、普贤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再细心去观察善财童子的修学,明白了。你看《四十华严》讲一半没发现,刻意去查、去寻求,发现了。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得意门生,当然跟老师是一个法门,老师修念佛法门,学生还能例外吗?细细一看果然没错。老师叫他出去参学,给他介绍一个善知识,叫他去看他。这个善知识是吉祥云比丘,修什么的?修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中国人讲先入为主,印度人也是这个说法,就知道善财修什么,才明白了。再看最后一个,最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叫什么?善财童子彻头彻尾就是念阿弥陀佛。我这才懂得,清凉大师科判里面的甚深的密义,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到最后善财童子“恋德礼辞”,这是清凉大师的科判。这四个字的意思很深,恋德是感恩,感谢你的指导;礼辞是什么?不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我知道,明白了,我还是念佛。从吉祥云那个地方学习到念佛法门,就一直就不改变,最后普贤菩萨导归极乐。所以我是谁接引我到净宗法门来?《华严经》上的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接引的,这才死心塌地皈依净土,对于净宗经论才认真学习。不容易,非常非常不容易,从教下回头,皈依净土。所以,这一句佛号,这一部《无量寿经》,确实是受持如来甚深法藏。

  我们再看下面,下面这一句,“护佛种性常使不绝”,这句话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学佛的人要想成就,先要学自爱,这一句就是自爱。爱什么?爱自己的佛种性。世尊在大乘教里常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种性。我们看下面的注解。“护者,维护。佛种性者有多说”,有很多种说法,这里都举出来了。“《探玄记十一》曰:菩萨所行,名为佛种。”菩萨所行的是什么?六波罗蜜、十波罗蜜。六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十波罗蜜是后面再加上方便、愿、力、智,《华严经》上所说的。我们净宗修学的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菩萨十愿,这是净宗学会所提倡的,这是佛种。通常我们为初学同学做最简单的介绍,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佛种性。念兹在兹,念念不忘,心行相应,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能成就。

  “《净影疏》曰:法界诸度,是佛种性。”这两个说法是相同的,“均以菩萨所行之六度万行,为佛种性”。这个诸度就是六度、十度,大乘教里面讲六度,《华严经》上讲十度。“所谓度者,即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故以度为佛种性也。”你能不能脱离两种生死,前面我们学过,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你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分段生死了了,没有了。六道之外,声闻、缘觉、菩萨有变易生死,也了了,也脱离了,这脱离十法界。所以度二种生死,就是脱离十法界。脱离十法界,一般到哪里去?到华藏世界,念佛的人到极乐世界。大乘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极乐跟华藏是一不是二。早年我在新加坡讲经,在那边住了几年,有不少同学问我,华藏跟极乐有什么异同?有没有差别?祖师有说,华藏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那为什么说两个世界?我在新加坡住,就用新加坡做比喻。我说华藏好比是新加坡,极乐世界好比是乌节路,新加坡有一条最繁华的道路叫乌节路,是最好的一个区。从这个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