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338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338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好比是新加坡,极乐世界好比是乌节路,新加坡有一条最繁华的道路叫乌节路,是最好的一个区。从这个比喻当中大概就能够明了。所以生极乐就是生华藏,生华藏未必生极乐;你住新加坡,未必住乌节路,住乌节路当然在新加坡。所以毗卢遮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阿弥陀佛是毗卢遮那的报身,释迦牟尼佛是毗卢遮那的应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统统都归到一法。多闻归一闻,多法归一法。

  佛门里常说万法归一,《金刚经》上讲世界是一合相,这个意思全程肯定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个认知非常可贵。大经里面讲的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跟毗卢遮那怎么会是二,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学过《还源观》知道,一切法,诸佛菩萨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的,没有一法离开自性。所以经上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说明什么?一体。一体,自性里面的大慈悲心才流露出来,这个大慈悲心是清净平等的爱心,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是什么意思?永恒不变,这是真的。世间人讲爱的时候,你要晓得,虚情假意,不是真的,你要把它当真那你就有苦头受了,知道假的,会变的。只有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慈悲,永恒不变,无论在顺境、在逆境,都是那么样的真诚,现在人讲的热爱。“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涅槃岸是不生不灭,从事上讲,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从理上讲,常寂光净土,回归自性,那是真的登涅槃岸。所以,用“度”称为佛种性。

  “又《会疏》据诸经论,标举佛种性之四义,今但举其三”,《会疏》里讲的四个意思,这个地方只说了三个。第一个“众生所具佛性”,这经上说得很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跟自性是一个性,但是它有差别,差别在哪里?佛是觉的意思,也就是说它专指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只讲了一种,智慧,智慧是佛性。如果讲法性,那就全包了,智慧德能相好统统都包了,讲自性、讲法性就都包了;讲佛性,单单讲这一个智慧,智慧作用是觉,觉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本来不变,能生过恒沙功德,但为无明所蔽,虽有同无。菩萨为兴教化,开发彼本具之如来藏,名为绍隆佛种。”这是第一个意思,是根据经论里面所说的综合的结论。众生心中有真如来性,这个真,诸位要记住,永恒不变,这是真的。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你将来成佛了,你的如来性没有加一点;你造罪业堕到阿鼻地狱,你也没少一点,它永远不变的。你看本来不变,它要遇到缘,它能生(过,过是超过)超过恒河沙的功德。恒沙是比喻无量无边、无穷无尽,能出现这样的功德,遇到缘就能出这个功德。非常可惜,你现在被无明障碍住,虽有,它不起作用,虽有同无。

  无明是什么?我们要记住,起心动念是无明。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这个地方举一个无明,就把这些烦恼都连带在里头。我们有无明、有尘沙、有见思,所以虽有同无。必须这三种烦恼统统都断了,全都放下了,我们本具的如来藏,就是心中真如来性就现前,那就跟惠能大师所说的一样。他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要记住,从来没有染污过,因为它是真的。“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大般涅槃,所以明心见性就叫登涅槃岸,你见性了,你真正证得不生不灭。第三句说“本自具足”,它本来就具足智慧德相。德就是此地讲的恒沙功德,相是无量的相好,我们现在人讲福报,相好的范围比福报还大,一切自性都具足,不要从外头求。末后的两句告诉我们,“本无动摇”,那是自性本定,最后“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性所生所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所变的,迷了以后才会变,觉悟以后不会变,不变的叫一真,会变的是十法界。

  “菩萨为兴教化,开发彼本具之如来藏,名为绍隆佛种。”讲得好!兴是兴起,是建立,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创始佛教,这个兴就是创始。为什么要兴教化?释迦牟尼佛出现在那个时候,为什么要建立佛陀教育来教化众生?目的是开发众生本具的如来藏,这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学的目标。本具的如来藏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话来说,无上正等正觉,是众生本具的。你看经上讲得多清楚、多明白,你放下执着,正觉就现前。执着障碍你的正觉,放下,什么都不执着了,世出世间法我都不执着,正觉现前。放下分别,分别比执着微细,不但不执着,分别心都没有了,你就成正等正觉。最后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都没有了,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圆满的如来藏,成佛了。这三种烦恼统统都具足,一样也没断,那你是六道凡夫,你得去搞六道轮回。所以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创办佛陀教育,目的是帮助这一切众生“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意思在此地。佛种性在哪里?佛种性是在你自己身上,不在别人那里,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它就现前。

  就这么一桩事情,你看佛用了四十九年时间,有没有成绩?有,确实佛弟子当中,有不少人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有更多的人成正等正觉,成正觉的那是最多的,阿罗汉,证阿罗汉果的人不计其数。佛教传到现在,照中国人的说法,今年三千零三十七年。在中国的成就怎么样?非常可观。宗门里面,诸位可以去看看禅宗的《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这里面记载的,历代真正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也就是禅宗所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应该有两千人的样子,两千多人。证得权教菩萨、证阿罗汉的这种人多,往生净土就更多,太多太多了。在最近这一百年,开悟的人没有听说了,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没听说了。得定的人有,也就是说四果罗汉、权教菩萨有,一代比一代少就是。到现前这个时代,大概全都没有了,不要说是阿罗汉,我看连须陀洹都不可能。那怎么办?只有净土,带业往生。所以,这部《无量寿经》,这一句六字洪名,这是末法往后还有八千年,普度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目标都是一个,开发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净宗是在此地业障太重,环境不好,你没办法成就,帮助你移民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弥陀会上成就无上菩提。所以终极目标是相同,这叫绍隆佛种。绍隆佛种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佛种,也不是阿弥陀佛的佛种,自己的佛种。这一点重要,是自佛,不是他佛,他佛帮不上我的忙,自己成佛就对了。从这个地方你就晓得,佛教不是宗教,宗教里头有神,不能个个人都跟神一样,不可以的。有上帝,不能人人去做上帝,上帝只有一个,真神只有一个。佛教里不是的,佛教里所有众生个个都是佛。现在是不是佛?是佛,只是你自己不承认,你自己迷惑颠倒,不承认你是佛。可是,佛与法身菩萨看你是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有佛性。

  第二,“以菩提心为佛种”。前面第一条是从理上讲的,从性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是佛。第二条从事上讲的,你不发菩提心你成不了佛,所以以菩提心为佛种。“《华手经》曰:譬如无牛,则无醍醐。若无菩萨发心,则无佛种。若有牛则有醍醐。如是若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他从比喻上来说,醍醐是什么?佛经上常讲的奶制品,从乳里头去提炼,提炼到最高的、最好的,印度人称醍醐。奶、酪、酥,提到最上面的是醍醐,三千年前的名称。现在到底是什么?早年道源法师,老法师,我受戒的时候,他老人家是得戒和尚。戒期有一个多月,我们住在一起,老和尚每天都给我们讲讲开示,讲讲故事。他告诉我们,他有一次跟着一个旅行团到印度去朝圣。他是个讲经的法师,他有两桩事情始终讲不清楚,一个是庵摩罗果,这佛经上讲的,庵摩罗果到底是什么?说不清楚,注解上也注不清楚。另外一个就是醍醐。这下有机会到印度了,请印度人,庵摩罗果有没有?有。拿来给我们看看,一看,台湾人叫芭乐,这才晓得台湾有这个东西。醍醐呢?醍醐也端来了,现在的沙拉,这才恍然大悟。确实是在古时候这就是很好吃的东西。

  比喻里面讲,如果没有牛就没有醍醐,你到哪里去提炼?就好比是要是没有菩萨发心,那就没有佛种。有牛那就有醍醐,如是若有菩萨发心,则佛种不断。菩提心是什么?也有很多种的说法。我们要找最简单的,大家容易懂的,很清楚,我们知道怎么去学习。菩提心有体有用,经上讲,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至诚心。至诚心起作用,对自己,古人讲好善好德,喜欢善、喜欢德,好善好德;对别人慈悲,对别人是慈悲,他受用。真诚心的他受用是大慈大悲,自受用好善好德。

  我这么多年来讲经,自从老师把《无量寿经》的会集本给了我,我很喜欢这部经,因为它的经题太好了,经题里头因果具足。佛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经题上半部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是什么?大乘;德是什么?无量寿;相是什么?庄严。你看“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果,就是佛在《华严》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今天迷了,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它不能现前,迷了。经题的后半是讲修因,只要你修“清净平等觉”,大乘无量寿庄严就现前,你看有因有果。清净平等觉就是自受用,菩提心的自受用,古人讲好善好德。你看这个经题上讲得多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德?清净平等觉就是善、就是德。真诚心对自己,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觉心;对别人,慈悲,大慈大悲,真诚的慈悲。这个说法大家一听很容易懂得,都在经题上。你就晓得,受持《大乘无量寿经》就是菩萨发心,就是佛种不断。这是第二种说法。

  第三种讲法,“以称名为佛种”,就是念佛。能不能讲得通?能,不但讲得通,讲得非常好。因为佛在大乘经教里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面想佛,心里头念佛,那当然佛种不就现前了吗?这很有道理的,这是从心态上讲的,以称名为佛种,有根据。《宝云经》里面说,“譬如种树,有其种子,离于腐败,具足生芽因缘”。生芽,它就是种子。好像树,种树,桃树,桃核是种子,有其种子,种子没有腐败,你把它种下去,它就会生芽,它慢慢就长成小树。三年之后它就会结桃,长成大树。“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必得受记作佛,故云持名为佛种。”持名,持名为佛种,这是完全照净土宗的讲法。黄老居士解释这一句经,采取古来祖师大德引用经论里面的话,慢慢的统统都把它归到净土,而且归到持名念佛。从这里能够体会到老居士的智慧、老居士的慈悲、老居士的善巧方便,我们应当学习,不辜负他一片对我们的爱心。

  闻佛名号,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种子得到了。如果听了之后怀疑,不想到极乐世界,就好像这个种子腐败了,虽有种子,他不能成就。如果你有缘接触到这个经典、这个法门,听闻名号,有善友给你介绍、给你解释、给你说明,帮助你断疑生信。你真的接受,真相信了,发愿求生净土,真的从这一天开始,你就念阿弥陀佛,你能把万缘放下。我们现在劝导人,都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弥陀,你这一生决定能成就,一生永远不改变。无论工作怎么繁忙,念佛不间断。需要用思考的,把念佛放下,去工作,工作做完了,佛号就现前,这样也是相继不断,净念相继。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殊胜,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都没有妨碍,都能帮助你成就。在一切法门里面无比的方便,这个就是具足因缘。好像你这个种子,得到土壤、肥料、水分、阳光,还得到有人好好照顾它,它一定会长得非常好。

  据《会疏》的意思,“以菩提心与称佛名号为佛种性,足证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正是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也”。这正讲到本经,在“三辈往生”这一品里,我们看到无论是上辈、中辈、下辈,都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都是这一句为宗。宗是什么意思?主要的指导纲领,重要的修学原则,不能不发菩提心。我讲的菩提心是从这部经经题上来的,一定要发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真诚是体,对任何人要用真心待人,他骗我是他的事情,我对他要用真心。能感化他很好,不能感化他,也用真心。要知道他这一生不能感化,来生会受感化,我决定不因他虚情假意,我也虚情假意对他,那就错了,那你就不是学净宗法门的人。学净宗法门的人绝对不说假话,以真诚心待人。怎么对待自己?对待自己要清净,决定不能有染污。什么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五欲六尘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至少要把这些染污离开,我心清净了。平等心没有高下,对待任何人一律平等,我对待佛跟对待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一种心,平等心。我对佛恭敬,我对人不恭敬,那对佛的恭敬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对佛恭敬,对蚊虫蚂蚁不恭敬,对佛的恭敬还不是真的,还是假的。乃至于对花草树木,对山河大地,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平等的。觉不需要求,真正做到清净平等,就自然会觉悟。要知道清净从戒里头得来的,平等从定里头得来的,觉是开智慧,禅定功夫深了,必然有一天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所以,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学戒定慧,也是三藏,清净是律藏,平等是经藏,正觉是慧藏,戒定慧,三藏经律论。它也跟三宝相应,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正觉是佛宝,佛法僧,当然他就是佛种性。所以我们知道经里面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生当中决定没有动摇。要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接触很多法门,非常感谢,让我了解明白,那是慧,后得智,无所不知。可是你心是定的,你没有受到它干扰,我还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法门再殊胜,我想学,到极乐世界再学,现在不学。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就对了。

  “常使不绝者,《嘉祥疏》:欲使如来法种不断故也。”这就是佛门里常讲的正法久住,是我们每个佛弟子的责任。怎样才能叫正法久住?一定要从自己本身把它做到,不能求别人。正法久住不是说经典在世间,经典在世间,没有人去修行,正法就灭了。劝别人修行,人家愿不愿意,能不能接受?靠不住。所以劝自己依教修行,劝自己证阿罗汉、证菩萨、成佛,这叫正法久住。真干!自己干,不是叫别人干。自己真干会影响别人,影响哪些人?根熟众生,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众生看到你,他很羡慕,他会跟你学,那你就带得一个人了。你会度很多众生,根熟众生少,就是他看到你跟你一样真干的,这个少。但是种善根的人多了,看到你对你尊敬、对你赞叹,统统都种了善根。

  “《净影疏》曰:护使离障,起善无间,名常不绝。”护要护自己,护自己的什么?护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换句话说,你一定要远离染污。我刚才讲的,要远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