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路。为适应空军部队装备新型战机的需要,空军还制定了新型飞机《技术保障若干规定》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建立了部队、院校、科研单位“三位一体”的工程技术保障新格局。这样形成了部队、院校、科研单位优势互补的维修系统。空军广大工程机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勇于开拓创新,涌现了一批先进机务工作者个人和单位,为保障航空兵部队的作战和训练任务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后勤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新时期的20多年,是空军后勤建设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经历了恢复、改革、发展、提高的过程。首先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破坏,进行全面整顿,使各项业务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尔后以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为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后勤现代化建设。1985年实行战略性转变以后,特别是90年代后空军后勤建设开拓进取,面向现代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空军后勤的现代化建设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空军先后任司令员的有:刘亚楼、吴法宪、马宁、张廷发、王海、曹双明、于振武、刘顺尧、乔清晨;先后任政治委员的有:萧华、吴法宪、余立金、王辉球、傅传作、张廷发、高厚良、朱光、丁文昌、乔清晨、邓昌友。
二、海上长城人民海军
中国有辽阔、富饶、美丽的海疆,属于太平洋沿岸国家。东部和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就有6500余个。属于中国管辖和拥有资源主权的辽阔的海区内,不仅有通航贸易之利,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保障海上贸易,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辽阔的海洋、众多的岛屿,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可是,古代曾经创立海上光辉业绩的强盛的中国,到了近代竟成了任人欺凌的弱国。百余年中,美丽富饶的海洋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通道,从184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外国侵略者从海上入侵中国次数之多是十分惊人的。日、英、美、法、俄、德、奥等国的军舰,入侵中国沿海地区达470余次之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从辽东半岛入侵4次,从渤海湾入侵10次,从山东半岛入侵12次,从江苏沿海入侵10次,浙江沿海入侵9次,从福建沿海入侵8次,从台湾入侵10次,从广东沿海入侵21次。尤其是日本入侵中国沿海地区次数最多,占各国入侵总数的41%。日本对台湾统治长达50年,对旅大统治40余年。至于外国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中国从辽东半岛的大孤山到海南岛的三亚港,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港湾、岛屿都遭到了敌人的蹂躏。香港、台湾和澎湖相继沦丧。胶州湾、旅顺、大连、九龙、威海卫、广州湾等或先或后地以租借之名被列强控制。中国沿海贸易权和内河航行权也纷纷落入外人之手。
历史上血的经验教训告诉中国人民: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开拓海洋、征服海洋和保卫海防的光荣传统,为了保卫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必须在建立强大的陆、空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建立巩固的海防。
1949年4月23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海军诞生了。它走过50多年光辉的历程,建成了一支拥有北海、东海、南海舰队和海军航空兵等部队,辖有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部队等多兵种的合成军队,成为一支初具现代化规模的近海防御力量。50多年来大体经历了这样3个大的发展时期:从1949年到50年代中期,人民海军在战斗中诞生边打边建,各兵种部队相继建立,初具规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海国建设在曲折中前进;80年代以来,海军建设进入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新时期。
(一)第一支人民海军诞生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没有海军力量。解放战争后期,为了迎接全国的解放,创建海军的问题提到了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定争取尽快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1949年1月21日,江苏泰州已经解放。为便于指挥渡海作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于4月4日率领野战军部分人员到达靠近长江的白马庙乡地区,在一座小楼内设立了前线指挥部。鉴于长江下游的国民党海军舰艇在酝酿起义,而且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会接收更多的国民党海军人员和装备设施,渡海作战的任务也即将提到解放战争的日程上,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华东军区负责组建军区海军。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庙乡第三野战军东路渡江作战指挥部驻地宣告成立,由原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也烈,副政治委员赵启民,政治部主任康志强。以原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师部644人为基础组成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个办公厅。这样中国人民组建了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这一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期。
大陆上的解放战争到1950年春基本结束,绝大部分省、市转入了经济恢复时期;而东南沿海不少地区和海域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仍然处于封锁反封锁、袭扰反袭扰的战争状态。海上战场是陆上战场的延伸,人民海军参加的反封锁、反袭扰以及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是完成解放战争大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此也形成了人民海军创建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战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东南沿海面临的严重敌情首先是海上封锁。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于1949年6月刚刚拼凑起以阎锡山为首的行政院,就做出了封锁大陆海区、摧毁大陆经济的决定。随着大陆东南沿海省、市的相继解放,国民党政府实施海上封锁的区域也逐步扩大,实际上包括了他们力所能及的所有沿海港口、近海航道以及他们所能控制的全部岛屿。一是在长江口布放水雷。二是出动舰艇20余艘,巡弋封锁,对任何突破封锁线航行的船只实施袭击或扣留。三是搜罗拥有小型艇船的海匪,令其分散进行海上抢劫破坏活动。四是连续出动飞机对沿海经济、军事重地进行狂轰滥炸。轰炸尤以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为主要目标,他们扬言:“不等他们出海就统统消灭掉!”1949年4月26日至9月24日,刚从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起义的9艘军舰就有“惠安”、“吉安”、“太原”、“安东”、“永绥”、“楚同”6艘被国民党飞机炸毁。此外,还有一艘“民权”舰遭重创。
在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海军,在与敌人反复较量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到1954年上半年,逐渐壮大的人民海军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和其他战斗部队,配合陆军、空军向沿海敌人展开了全面进攻,进行了数十次战斗。至1955年1月,终于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以外的全部东南沿海岛屿。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们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毅然迈开了第一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二)海军建设全面展开(1949年~1955年)
1、海军建设总方针和指导思想的提出与确立
海军建设的总方针和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中提出“争取组成……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1949年3月24日,毛泽东和朱德在给国民党海军“重庆”号起义官兵的复电中已把海军看作是建设“强大的国防”一个组成部分。8月,毛泽东为华东军区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郑重宣告:“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海军创建之初,解放战争尚未结束,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势力虽已土崩瓦解,但仍妄图卷土重来,东南沿海封锁反封锁、袭扰反袭扰的斗争依然十分激烈。面对这样的形势,1950年8月海军召开建军会议,专门研究海军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会议根据华东军区海军一年来创建海军的实践,参照苏联海军建设的经验,结合中国海军具体情况,解决了两个问题:
一是确立了海军建设的指导思想,吸收大量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建设人民的海军。这一建军指导思想,强调了海军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同时也重视技术业务建设,较好地处理了当时海军中由陆军调来的人同与原海军人员的关系,增强了相互团结,为海军的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制定了海军建设的具体方针:“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根据这一方针,会议制定了海军近期建设规划。其主要内容是:(1)尽快组建水面舰艇部队、潜艇、海军航空兵、岸防兵、海军陆战队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初期以空(海军航空兵部队)、潜(潜艇部队)、快(鱼雷艇部队)为主。(2)为提高机动能力和战术进攻威力,舰艇吨位可以小一点,但航速要大,舰上火炮、鱼雷和深水炸弹等武器装备要强。(3)主要着眼于近海作战,不仅能配合陆军进行登陆与抗登陆作战,而且能单独执行海上反封锁、保障海上运输安全、保护渔业生产、打击敌人海上骚扰等任务,必要时还能破坏或封锁敌之港口,阻截敌海上交通线,进行扫雷、布雷、维护海防设施等。
1953年2月21日毛泽东还为海军舰艇部队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1953年12月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海军的发展作了精辟论述,提出:“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些为海军建设指明了方向。
2、组建海军领导机构
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为统一管理指挥各地人民海军,中央军委于1949年12月发出电令,调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组建海军领导机构。1950年1月12日,毛泽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任命萧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1月30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机关及第四野战军后勤2分部部分机构和人员调来北京,于4月14日正式建立海军领导机构。1952年又增调第二野战军第10军军部和直属部队加以充实。海军领导机关的成立,标志着人民海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海军第一任领导人为:司令员萧劲光,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参谋长罗舜初。
海军领导机构初建时,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卫生部。1950年11月,又增设了秘书处、干部管理部和军法处。1952年后,又成立了海军航空部、海岸炮兵部、军械部、舰船修造部、工程部、学校管理部、防空部、财务部、直属政治部和防险求生处。秘书处并入司令部。
人民海军组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人民解放军陆军中选调。到1955年止,先后拨归海军的有第四野战军的一个兵团部(第12兵团),第二、三、四野战军的5个军部和直属队(第10军军部、第11军军部和直属队、第30军军部和直属队、第35军军部和直属队、第44军军部),以及各野战军的11个师级单位(第173师、补2师、第三野战军教导师、第129师、第30师、第138师、第131师、炮6师等)和28个团级单位。为了加强海军各级领导力量,中央军委还从各野战军选调了一批文化程度较高、年轻精干的中高级军政干部。
成立军区海军领导机构。1950年12月3日,调陆军第173师直属队、第四野战军补训2师的部分人员,成立了中南军区海军领导机构。1952年10月又增调陆军第44军部分机构和人员充实机关、部队。中南军区海军第一任领导人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方强,副司令兼参谋长周仁杰,政治部主任吴罡。
1950年4月,以第四野战军后勤2分部部分人员和第12兵团部分机构和人员为基础组成海军青岛基地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一萍,副主任委员许培仁。同年9月9日与第二野战军第11军军部和直属队合并,正式成立海军青岛基地。青岛基地第一任领导人为:司令员易耀彩,政治委员段德彰,副司令员赵一萍、郑国仲,参谋长杨国宇,政治部主任胥治中。
1955年5月,以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为基础正式组建海军旅顺基地。旅顺基地第一任领导人为:司令员罗华生,政治委员彭林,副司令员刘昌毅、邵震,副政治委员宁景华,参谋长谢正浩,政治部主任邓可运。
成立舰队领导机构。人民解放军海军下辖3个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1955年10月24日,在原华东海军区海军的基础上,东海舰队,陶勇任司令员,袁也烈任政治委员;在原中南军海军的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海舰队,赵启民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60年8月,在原海军青岛基地的基础上,扩编成立了北海舰队,刘昌毅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各舰队初建时,其领导机构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岸防兵部(处)、舰船修理部、防空兵部、工程部等部门。以后,随着海军总部机构的变动而变动。
3、争取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
从1949年2月至12月不到一年时间内,国民党海军先后有“黄安”号等军舰,海防第二舰队等编队,“灵甫”号、“永明”号等舰舰员,共起义16起,起义舰艇73艘。中共中央领导对国民党海军爱国官兵的起义行动予以高度的评价。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1949年3月24日给“重庆”号军舰起义官兵的复电中,对他们的英勇起义表示“热烈祝贺”,指出他们“所走的道路乃是爱国的国民党军事人员所应当走的惟一道路”,并勉励起义官兵做“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同年5月18日,毛泽东和朱德在给海防第二舰队起义官兵的复电中,称赞他们的起义是“南京江面上的壮举”,“是值得全国人民热烈欢迎的行动”,勉励他们“团结一致,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和工作制度,并继续学习海军技术,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光明前途而奋斗”。
1949年初,国民党陆军在长江以北的主力和所有精锐部队已消灭殆尽,解放全中国已指日可待。国民党政府已面临军事、政治、经济的总崩溃。在这种形势下,何去何从,已成为国民党海军官兵必须做出的抉择。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和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卓有成效的争取工作,是促使国民党海军官兵相继站到人民方面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周恩来副主席曾签发和修改过有关争取“重庆”号军舰起义的电报,并派人做海防第二舰队领导人工作。山东解放区曾广泛开展“唤夫索子”运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