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

第23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第23章

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卫南沙、建设南沙做出更大的贡献。海军司令员张连忠、政治委员李耀文8月18日签署通令,号召海军向参加南沙建站的全体人员学习。
  南海赤瓜礁自卫反击战。在建站过程中,越南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严正声明,不仅不肯从已强占的十多个岛礁撤走,而且多次派出舰船频繁活动,企图继续扩大其侵略范围。1988年1月31日,越南海军661号运输船、712号武装渔船装载着建筑材料和40多人由西礁起航直奔永暑礁而来,被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赶走。2月18日中国勘察人员刚登上永暑礁东南的华阳礁,越南海军851号扫雷舰和614号、605号运输船和505号登陆舰突然窜到赤瓜礁海域进行挑衅活动。他们派出43名武装人员强行登上赤瓜礁。礁上中国考察人员立即向其喊话,声明这是中国领土,劝其立即离开。越南武装人员不仅不撤离赤瓜礁,反而首先向中国人员开枪,打伤中方考察人员杨志亮。与此同时,越南海军604号运输船上多挺轻机枪也一起向礁上和舰船上的中国人员射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海军舰船被迫进行了自卫还击,击沉了越604号运输船,重创其605号运输船和505号登陆舰,俘敌9人,沉重地打击了越南海军的嚣张气焰。此次战斗,受到了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的通令嘉奖。这次南沙建站的斗争再次表明,中国人民海军捍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神圣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又圆满完成了国家和军委赋予的多项重要任务,显示了海军良好的军政素质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海军先后任司令员的有:萧劲光、叶飞、刘华清、张连忠、石云生、张定发,先后任政治委员的有:苏振华、王宏坤、李作鹏、杜义德、叶飞、李耀文、魏金山、周坤仁、杨怀庆、胡彦林。

三、军中骄子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的兵种。其担负核反击战略作战任务,在战略上配合其他军种作战,是实现积极防御战略的主要核打击力量。战略导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一支年轻的高技术部队。30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代官兵艰苦创业,使这支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在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炮兵是一支全新的部队,它是随着中国的核弹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做出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决策之后,中央军委即着手于1957年12月,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地地导弹部队,属军委炮兵建制。1963年10月,战略导弹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导弹。到1966年,这支新建部队已具有一定规模,原来的领导体制已不适应需要。为了适应现代条件下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建立独立的战略核反击力量,1966年6月,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批准炮兵司令员吴克华建立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的建议,并决定以原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领导机关及炮兵管理战略导弹部队的机构为基础,组建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筹建工作,他亲自将导弹部队领导机构定名为第二炮兵。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领导机关在北京正式成立。翌年7月4日,中央军委任命向守志任司令员,李天焕任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中又增添了一个实施战略核反击的新兵种。第二炮兵领导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1975年12月,为了加强武器装备的管理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增设了科技部(后改称技术装备部)。第二炮兵领导机关成立后,领导第二炮兵部队进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68年至1975年,先后组成一批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和工程建筑部队,并陆续组建相应的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部(分)队,以及院校、科研单位。到1976年,第二炮兵初具规模。1978年5月17日,邓小平对进一步加强二炮部队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这支新型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武装力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国国防实力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战略导弹部队是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后勤保障部(分)队,以及担负阵地修建任务和工程建筑部队等组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二炮兵广大官兵认真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军队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进入了以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发展时期。第二炮兵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号召,提出了“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干而有效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第二炮兵对编制体制作了多次调整。1982年,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第二炮兵领导机关提出了《精简整编实施方案》。方案对导弹部队的编制体制突破了以往沿用的陆军编制体制,改为适合自身特点的编制体制。新的编制体制,减少了建制层次,编配人数相对灵活,便于保留技术骨干,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1985年,第二炮兵再次对编制体制进行调整,压缩了工程部队,扩充了导弹部队,完善了战斗保障部(分)队。与此同时,对部队、机关的编制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加强了科研机构,撤并了重叠部门,减少了不必要的层次,使第二炮兵的体制建设更趋科学、合理,向着精兵、合成、配套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到1990年,第二炮兵已建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作战体系,拥有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装备,有了相应的作战阵地和指挥控制、通信、情报手段。
  90年代开始,第二炮兵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江泽民多次到二炮部队视察,并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肩负着神圣使命的战略导弹部队,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加强部队建设。始终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深化以合成配套为中心的训练改革,提高部队现代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各部队深入开展战法研究和训法改革,探索出不同作战样式、不同型号导弹的基本战法和训法,建立了新一代作战训练法规体系,各种型号的训练教材已规范配套。训练层次不断提高,已完成整旅整团的合成训练。在训练方法上,大力推广正规化训练、基地化训练和新老兵分编分训,提高了整体训练质量;在训练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的全武器系统模拟仿真,基本实现了不动实装、不进阵地就能完成综合操作训练。伴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发展,战略导弹部队干部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旅团以上领导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80%以上,基层干部绝大多数经过院校培训,科技干部已占干部队伍总数的一半以上。
  经过30多年建设,平战结合的后勤保障机制已基本形成,使后勤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二炮部队还建立了一支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保障队伍,先进的科学技术已渗透到武器装备管理和使用的各个环节。战略导弹部队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实战能力,成为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春天,在东南沿海联合军事演习中,圆满完成导弹发射训练,标志着战略导弹部队具有良好的军政素质,有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能力和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经过30多年的建设,这支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继建成了一批不同型号和不同发射方式的作战阵地,初步形成了多种型号导弹武器装备系列,战略战役理论研究和部队军事训练取得新的突破,所有发射分队全部跨入等级达标行列,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能力进一步提高,多次圆满完成导弹发射训练任务和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战役的演习。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一支初具规模具有一定威慑和反击能力的战略核心力量。第二炮兵基本形成了新中远程齐全、核常兼备的武器系列,能够独立或协同其他军种对敌实施自卫核反击和常规打击。第二炮兵部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强人民解放军的威慑能力,提高中国的国防地位,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炮兵先后任司令员的有:向守志、杨俊生、张翼翔、李水清、贺进恒、李旭阁、杨国梁、靖志远,先后任政治委员的有:李天焕、吴烈、陈发洪、陈鹤桥、刘立封、刘安元、隋永举、隋明太。

四、战争之神人民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是以火炮和战役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的兵种,包括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和战役战术导弹部队。
  人民解放军炮兵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炮兵部队随着战争和军队的发展而发展,到新中国成立时,炮兵已发展到4个师、77个团、13所学校以及大量炮兵营、连,各种火炮2万余门。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对炮兵的统一领导,发展特种兵的建设,于1950年8月1日,以第四野战军炮兵领导机关部分人员为基础,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直属中央军委领导。陈锡联任司令员,万毅、苏进任副司令员,彭嘉庆、邱创成任副政治委员。从此,炮兵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炮兵领导机关建立了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干部管理部、军械部和马政局等机构。
  军委炮兵司令部机构成立前后,各军区亦陆续成立了炮兵领导机构:1950年1月,华北军区成立炮兵司令部,高存信任司令员,甘思和任政治委员,李健任参谋长。同年4月,西南军区成立炮兵司令部,孔从周任司令员,赵章成任副司令员,张力雄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巫金峰任参谋长。同年5月,第四野战军将特种兵司令部改为炮兵司令部,万毅任司令员,邱创成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华东军区成立炮兵司令部,陈锐霆任司令员,刘春任副政治委员,叶超任参谋长。1951年4月,东北军区成立炮兵司令部,万毅兼任司令员,刘何任政治委员,宋承志任副司令员兼任参谋长。同年8月,西北军区成立炮兵司令部,巫金峰任第一副司令员,胡兴任第二副司令员,王德润任参谋长,杨春芳任副参谋长;翌年9月,颜金生任炮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开基任副司令员,李书全任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中南军区成立炮兵司令部,孔庆德代理司令员,陈夕彪任副司令员,张志毅任参谋长。
  此后,军区炮兵的领导机构进行了多次整编调整变动,炮兵领导机制不断健全完善。1953年5月起,将炮兵司令部的军事训练处、学校管理处、高射炮兵处升格为直属炮兵首长领导的部。至此,炮兵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高射炮兵部、军事训练部、军事学校管理部、政委办公室、干部部、财务处。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改变组织体制的决议(草案)》,根据《决议(草案)》精神,炮兵领导机关主要负责炮兵部队的建设规划和专业训练计划的制定与监督实施、干部培养、装备计划的拟制以及科研工作等。随后,恢复了政治部、后勤部,并将干部部并入政治部。1960年炮兵领导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科学研究部、技术部。1962年6月,中央军委对炮兵和军区炮兵的领导关系作了明确规定,解放军炮兵主要负责对军区炮兵的建设、科研、训练和技术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同年11月,炮兵机关进行整编,将科学研究部编为司令部学术处。1965年6月,炮兵科研体制进行了调整,将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移交国防工业部门,另在解放军炮兵机关成立科研部,负责部分科研和技术革新工作。1966年1月,撤销炮兵技术部。1967年10日,将炮兵分管的战略导弹部队的机构和人员,全部拨归新成立的第二炮兵。此时的炮兵领导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科研部。1970年2月,将炮兵领导机关的科研部缩编为司令部科研处,这时炮兵机关由4大部变为3大部,人员也作了较大的精简。1982年9月,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诸军兵种合同作战指挥的需要,加强对兵种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军委决定将炮兵领导机关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作为总参谋部管理全军炮兵军事工作的业务部门。
  炮兵部队的组建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央军委确定了“大量发展新的炮兵,同时加强提高老的炮兵”的炮兵建设方针。炮兵领导机构根据这一方针,制定了建设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的规划,并采取优先发展预备炮兵,逐步充实步兵师以下队属炮兵的步骤,使炮兵部队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为了适应防空作战之需要,在预备炮兵建设中,首先集中建设高射炮兵。新中国成立时,全军高射炮兵仅有16个团。针对国民党军队经常派飞机袭扰大陆沿海城镇的情况,1950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10个高炮团。其间,为加强统一指挥和管理,从1950年3月至10月,又组建了4个高炮师,即:第一、第二、第三和首都高炮师。至1950年底,高射炮兵已达到29个团。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为迅速改变武器装备敌强我弱过于悬殊的情况,为增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炮兵火力,适应作战需要,从1950年11月起,先后抽调8个步兵师及若干机关和分队,共9万余人改建为炮兵部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组建了包括加榴炮师、火箭炮师和反坦克炮师在内的15个地面炮兵师共55个炮兵团;另组建、扩建了6个高射炮兵师、74个独立高炮营。到1953年底,全军炮兵共组建了18所学校,全军预备炮兵已达23个师(含火箭炮2个师、高炮6个师)88个团和22个独立营;共组建队属炮兵,军、师属炮兵团109个,战防炮营、高炮营各数十个。
  1955年炮兵部队根据抗美援朝作战的经验和新引进装备情况,进行了编制调整,撤销火箭炮兵师,改建了榴弹炮兵师11个、坦克炮兵师3个,组建了加农炮兵师3个、炮兵仪器侦察营和炮兵校射飞机大队,保留了6个高炮师。1956年开始大量组建军属炮兵,并继续加强师以下炮兵。1957年以后,逐步建立了战略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成立了炮兵学校、炮兵工程学院。1960年成立了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1965年以后,随着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新建了一批炮兵师。1967年,将战略导弹部队、院校和研究所,调归第二炮兵建制。1965年以后,为适应援越抗美作战需要,陆续新建了一批炮兵师。到1970年,预备炮兵发展到数十个师,队属炮兵的火力也进一步得到加强。1976年预备炮兵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将加农炮兵师和榴弹炮兵师统一整编为榴弹炮兵师,高炮师属的高炮团实行两种不同口径的高炮混合编组,增加了火力层次,实现了平战结合。队属炮兵的陆军军、师两级实现了压制、反坦克、防空3种火力配套,增强了炮兵的火力突击能力。“文化大革命”中,炮兵院校仅剩1所,1979年,炮兵院校增至7所(含训练基地)。
  1985年7月,为加强陆军部队的合成,除留部分炮兵部队作为预备炮兵外,其余大部分炮兵部队与队属炮兵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