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

第39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第39章

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政委钟池、政治部主任蓝亦农、昌都军分区司令员郄晋武组成,指挥4个团的兵力,向瓦弄地区反击;西藏山南、林芝分区部队,在东段中部地区反击,以配合主要方向作战。西段,新疆军区前指指挥1个团的主力,在班公洛地区反击。
  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战。这个地方靠近不丹王国,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一条“长蛇”,布势特点正如刘伯承元帅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腹松”。据此,西藏边防部队以2个多团从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3个多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2个团实施大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心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参战各部于11月1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触。18日晨,发起总攻。19日,占领邦迪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印军近千人。随即部队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至此,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豪尔·辛格以下官兵5200余人。
  瓦弄地区反击战。瓦弄,位于喜玛拉雅山南麓,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其东、南与缅甸、印度相邻。该地区山高林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易守难攻。入侵印军第十一旅4个营2000余人凭险扼守,并不断出击。中国边防部队以1个团向瓦弄扎公西北之印军左翼实施迂回包围;以1个团又1个营分别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击,居高临下,直插瓦弄;以4个连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11月16日晨,发起反击。16日17时许,中国边防部队进占瓦弄。另一部向东村地区之敌发起攻击,进占敌能。进驻瓦弄后,主力转入搜剿,一部乘胜向南追击。到21日,进至萨木维尔和金占底,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追击部队奉命停止追击,就地转入搜剿。瓦弄之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
  ③里米金、梅楚卡、都登地区反击战。东段中部地区,西藏山南边防部队以约1个营的兵力,于18日向里米金方向反击;林芝边防部队以3个营的兵力于19日向梅楚卡、都登方向反击。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占领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歼敌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班公洛(今斯潘古尔)位于中印边界西段西藏阿里日土县斯潘古尔湖西侧地区,西面与印度实际控制区的拉达克相接,是入侵印军的一重要前进基地。印军在这里建立了6个据点,其中3个据点分布在山脊梁上,可以控制西藏阿里边防分队的哨卡,威胁阿里纵深之安全。18日上午,印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驻守斯潘古尔湖地区的新疆边防部队发起进攻。新疆边防部队做出部署:迂回入侵印军侧后,摧毁其据点,清除侵入班公洛地区之印军。部队一部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顶着大风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冰大坂,按时进抵反击出发阵地。18日上午,以连为单位分别向3个据点发起冲击。攻打第一个据点的部队,一鼓作气战斗30分钟即摧毁了敌工事和地堡21个,攻克了据点;攻打第二个据点的部队,冒着印军猛烈的机枪射击,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激战1小时,攻克了25个地堡,拔除了据点;攻打第三个据点的部队,以果敢迅猛的动作,扫荡印军连部,摧毁了据点。经两个多小时激战,清除了印军廓尔喀第十一联队第一营第三连的大部兵力。与此同时,反击部队以炮火压制破坏了入侵印军另3个据点,其守敌于19日逃窜,我方于20日占领该3个据点。
  至此,班公洛地区作战胜利结束。西段入侵印军据点全部清除。
  为了高举和平谈判的旗帜,促成我国三项建议的实现,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宣布,从22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从12月1日开始,我方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0公里以内。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历时1个月,在西段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东段进到了非法的“麦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作战中,全歼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另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俘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维尔准将,击毙印军第六十二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总计歼灭入侵印军87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300余门,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00辆,各种枪6300余支(挺),及其他许多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在反击作战中,我方共伤亡2400余人。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边防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下,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驱逐了入侵的印军,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打击了当时印度扩张主义者嚣张气焰,大扬了国威军威。
  和平谈判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惟一途径,这是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中印边界这场战争,中国方面完全是被迫的。中印两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边界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1979年2月邓小平接见印度外长时指出:“中印两国应该求同存异,边界问题可以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一揽子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只要双方以诚相见,按照上述原则,是能够圆满解决的。希望中印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

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20世纪60年代,中苏由两党意识形态分歧发展到国家关系破裂,由“舌战”发展到“枪战”。苏联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在边界挑起武装冲突,制造流血事件,终于在1969年3月爆发了珍宝岛之战。
  1。中苏边界争端聚焦珍宝岛
  1964年2月至8月,中苏双方在北京举行边界谈判。在谈判中,中方要求苏联肯定俄国沙皇政府与中国清政府签订的边界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而苏方拒不承认那些条约的不平等性质。双方立场对立,谈判破裂。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但大量增兵中苏边界,而且派兵进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仍然希望维持边界现状,以便集中力量对付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干涉。1965年2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华时,周恩来提出改善和发展中苏关系的六点建议:(一)面临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5周年,最好双方把彼此的贺电、讲话都在报纸上发表,表示我们双方采取一致的态度。(二)发展两国贸易,并且可以在某些项目上长期合作。(三)过去有些建设项目没有完成,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把它完成。换句话说,就是把过去的那些建设项目作个结束。(四)文化合作协定的年度计划,过去几年执行得不好,我们希望今年能够执行得好一点。(五)我们要派一些留学生去,希望得到你们的回答。当然,如果你们也提出要派留学生来,我们应该相应地满足你们的要求。(六)双方的旅行协定,我们也希望能够执行。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处理中苏关系的基本思想。中国希望在中苏意识形态的争论中不要严重损害两国关系,以共同反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干涉,在处理边界纠纷问题中,中国持谨慎和有节制的态度。
  然而,苏联为了称霸,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在中苏边界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使中苏边境局势进一步恶化。据统计,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期间,两国间的边界事件达到4189起,比1960年到1964年期间增加了3倍。在中苏边界东段界河乌苏里江上,苏联边防军挑起的边界冲突愈演愈烈,性质越来越严重。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
  珍宝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位于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县东乌苏里江上,面积仅0。74平方公里。它原不是一个岛,而是乌苏里江中国一侧江岸的一部分,后因江水冲刷成为岛屿,枯水期和中国江岸相联。因为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中国古代的元宝,故称珍宝岛。按照中俄有关边界条约的规定,两国以乌苏里江为界。乌苏里江为通航河流,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凡通航界河均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并依此划分岛屿归属。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无可争议地属于中国,并一直处于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县管辖之下。但苏联却硬说这个岛是属于它的,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苏军拦阻中国边民进入珍宝岛,制造边界纠纷。从1967年1月23日至1969年3月2日的封冻季节里,苏军先后侵入珍宝岛共达16次。从1967年11月底至1968年1月5日,苏军侵入珍宝岛以北的七里沁岛达18次。在入侵事件中,苏军肆无忌惮地进行挑衅,动用拳头、棍棒殴打,以至开枪射击中国边民,还开动装甲车挤轧中国边防巡逻人员,多次打伤正常巡逻的中国边防军人,还抢走枪支弹药。据统计,仅1967年11月22日至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军打伤中国边防人员和边民共122人(其中重伤21人),打死轧死中国边民5人。中国边防人员在还击中打伤苏联边防军人10余人。由于中国边防部队对苏军的挑衅活动一再克制忍让,因而避免了事态的扩大。
  对苏联在七里沁岛制造的流血事件和在珍宝岛等地的领土要求及挑衅行动,中国政府从维护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原则立场出发,多次向苏方提出停止武力冲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边界争议问题的意见,但均遭到苏方的拒绝。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针对苏联方面变本加厉的挑衅,中国陆续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御力量,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196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指示沈阳、北京等有关军区:加强中苏边界东段边防警戒的部署,做好军事上配合政治外交斗争的必要准备。要求边防部队在反挑衅斗争中严格遵守: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处理边界事件的政策和措施。如遭到苏方殴打,可还手自卫,但不要开枪;苏方使用装甲车等冲撞时,可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向苏方提出强烈抗议;若苏方继续用装甲车冲撞,并轧死轧伤我方人员时,可相应还击,如炸毁其车辆,棒击其人员,但不准开枪射击;苏方若开枪,应当场向苏方提出最强烈抗议,并鸣枪警告;当两次警告无效,继续打死打伤我方人员时,边防部队可开枪实行自卫还击,等等。并要求:采取上述任何一种自卫措施,都要掌握“先礼后兵”的精神,把还击行动控制在中国境内;边防部队多设想几种可能,事先做好准备,有重点、有计划地打击苏军的挑衅,力争做到“不斗则已,斗则必胜”。指示强调边防上每一行动,都要考虑全局,按政策办事,严格请示报告,以配合政治、外交斗争。上述这些指示充分体现了中国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防卫立场,体现了中国以忍让和克制态度谋求中苏两国事态妥善解决的真诚愿望。1968年冬,苏联对珍宝岛地区的武装挑衅活动更加频繁和猖獗,致使中苏边境冲突处于随时可能一触即发的状态。乌苏里江封冻后,苏联边防军多次出动装甲车、卡车,拦阻并以棍棒殴打上岛的中国边防巡逻队。1968年12月27日,苏联边防军出动装甲车和汽车7辆,运送75名军人,越过乌苏里江冰面侵入珍宝岛,拦截并殴打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17名中国边防军人,当场打伤8人,抢走冲锋枪2支。1969年1月4日,苏联边防军出动30多名士兵侵入珍宝岛,对中国边防巡逻人员又推又打,并迫令中国边防分队离岛返回。1月6日,苏联边防军在珍宝岛上抓走两名凿冰捕鱼的中国边民。1月23日,苏联边防军76人在直升机掩护下,分乘4辆军车,携带军犬,对在珍宝岛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分队进行突然袭击。他们粗暴地把中国边防战士抛掷到冰面上,并放出军犬扑咬。这次事件中,中国边防分队28人受伤,被抢走冲锋枪6支、半自动步枪3支和数百发子弹。1969年2月,苏联远东边防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从此,只要中国人员一上珍宝岛,苏军就迅速出动人员干涉,追击、殴打。2月7日,苏军动用冲锋枪向中国巡逻队开枪射击。
  2。举世瞩目的一战
  面对苏军在珍宝岛上一再使用武力进行挑衅的严峻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克制忍让的同时,制定了自卫反击的方案和战备措施。1969年1月25日,黑龙江省军区提出了珍宝岛地区反干涉斗争方案。2月19日,中央军委同意了黑龙江省军区的方案。总参谋部在给沈阳军区、黑龙江省军区的复电中重申,严格遵守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既不主动惹事,又不示弱;选择重点,预有准备地坚决予以自卫还击;速战速决,不予纠缠。周恩来强调,对苏边防斗争既要掌握好政治斗争的边防政策,又要作好自卫反击的军事准备。鉴于珍宝岛已成为对苏斗争和进行自卫还击的重点地区,总参谋部对该地区的军事斗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驻珍宝岛地区的边防部队以不少于一个加强排的兵力组成2~3个巡逻组,按既定的巡逻路线,不固定的时间进行巡逻;自卫还击的地点,必须严格控制在航道我侧;反击行动力求突然、迅速,不要纠缠,不要恋战;胜利后立即撤至有利地域;注意获取可靠的证据,如缴获其武器、器材,拍摄有关重要照片等。为了及时掌握该地区的斗争情况和加强前线对苏军挑衅活动斗争的组织指挥,沈阳军区决定,由军区副司令员萧全夫率领工作组,前往虎(林)饶(河)地区组成虎饶前指,指挥战备工作。
  第一次战斗。1969年3月2日上午8时40分,中国边防站派出两个巡逻组执行珍宝岛巡逻任务。当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的第一巡逻组上岛后,遭到来自下米海洛夫卡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苏联边防站70余名苏联边防军的阻拦。苏军一反常态,荷枪实弹,步步紧逼。为避免事态扩大,中国边防巡逻组主动向岛内后撤,苏联边防军则摆开战斗队形,从两面向中国边防巡逻组进逼,另以一部向中国边防巡逻组翼侧穿插,企图造成合围态势。这时,中国边防部队的第二巡逻组突然出现,拦住了苏联边防军上尉小队长伊万率领的迂回分队。9时17分,苏联边防军突然开枪,当即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立即进行自卫还击,迅将伊万等7人消灭。苏联边防军利用装甲车的火力压制中国巡逻分队,其中一辆侵入岛北端的中国江叉,企图从侧后攻击岛上的中国分队。中国边防部队岸上掩护分队当即以猛烈火力击退了苏军装甲车,并登岛反击。经过一小时激战,中国边防部队给入侵之敌以歼灭性打击,共打死打伤苏联边防军60余人(其中击毙31人),击毁装甲车、指挥车、卡车各一辆,击伤装甲车一辆。中国边防部队牺牲17人、重伤11人、轻伤24人,另有一名通信员失踪。
  3月2日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照会苏联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