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

第52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第52章

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是人民解放军的真正优势,是军队建设一系列基本原则得以贯彻实行的重要保证。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实现党的纲领、路线,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
  在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敌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部队中开展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人民军队创建之初,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即开创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奠定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础。1934年2月,在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断。1954年4月,毛泽东在审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时,亲笔加上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军队政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规定,使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措施、方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和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人民解放军来自人民,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解放军区别于任何剥削阶级军队的根本标志。开展政治工作,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才能使全军官兵为了共同的阶级利益和远大的目标,团结在一起,形成无坚不摧的战斗集体,才使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保持着鱼水般的密切联系,得到广大的人民群众衷心爱戴和支持。这是人民军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实行官兵一致、军队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坚持对高中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发挥政治工作者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等,一系列政治工作的原则、制度和措施。50多年来建军的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政治工作,才能保证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重要论述,武装全军,凝聚军心;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坚持用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军队的贯彻执行,保证军队内部和外部的团结,保证指战员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保证作战建军等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
  跨入21世纪后,人民解放军正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推动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紧密联系干部战士的思想实际,开展“四个教育”,深入学习“三个代表”思想,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道德上的纯洁性,为人民解放军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发挥政治优势,经受住和平环境下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保证。
  第五,必须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加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军情决定的。人民军队创建之初,力量非常弱小,在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强大的国防军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化战争不相适应的矛盾。无论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是同面临的主要对手相比,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其主要任务是解决现代化问题。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前期,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确立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总任务。在此方针指导下,50年代在陆军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等军兵种领导机关及其所属部队,逐步完成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的历史性转变。60年代中期第二炮兵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新的兵种,是军队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与此同时,国家逐步建成了国防工业体系,部队的武器装备迅速发展。通过进口、仿制和自行研制,全军装备实现了制式化、国产化。60年代中期试验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中程运载火箭,打破了国际上的核垄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加强了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的整体能力,全军在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上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常规武器和战略武器的发展,都取得重大进展。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人民解放军的整体实力,为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不仅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科学的编制体制,而且要有高素质的人。武器装备,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武器技术落后就意味着被动挨打。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必须跟踪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实行跨越式的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有选择地引进关键装备技术;重点发展装备,集中力量发展“杀手锏”。编制体制,是实现人和武器结合的组织形式,是有效发挥军队战斗力的组织基础。实现部队编制体制现代化,减少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高军队的合成程度。建立精干、高效的指挥体制,优化军兵种结构。使人民解放军建设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灵便的方向发展。军事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决定因素,培养造就大批现代化的军事人才,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根据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造就人才。把教育训练切实提到战略地位,培养驾驭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军事人才。军队建设现代化,包括军事理论现代化。先进的军事理论,历来是军队建设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根据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特点,积极探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探寻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战法等等。用开拓精神进行军事理论创新,发展中国的军事科学,为国防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服务。
  第六,坚持依法治军,提高军队的正规化水平
  军队正规化建设,是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通观50多年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的发展轨迹,表明正规化是军队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现代化程度越高,武器装备越先进,规范化的要求也就越高,越需要加强正规化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军队的正规化,就没有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的主要内容,就是把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成果和经验,用法规制度和条令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军队各项建设都有明确的规范,做到以法治军。
  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正规化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经指出:“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就是要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使之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这为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把正规化纳入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并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实现正规化的根本方针,使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步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江泽民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后,进一步加大了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力度,军队建设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正规化建设的核心是法制建设,其实质是条令条例,其可靠保证是军事制度建设。人民解放军已颁布了军事法律几十部、军事法规100多件、军事规章1000多件,随着军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伴随着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集中统一、体制编制、法规制度、军事训练和作风纪律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子,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只有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才能全方位地推进军队的正规化建设,使军队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管理。治军要严,严格按各项法规制度办事,才能保证部队有纪律,有秩序,有团结,有战斗力。加强科学管理,向管理要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要做到军纪严明,军容严整,军令畅通。
  坚持依法治军,加强正规化建设,是人民解放军的一项全局性、长远性的建设,对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
  第七,必须坚持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
  古人云:“兵不在多而在精。”精兵,是古今中外军队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军队建设的一条普遍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强军与精兵的辩证关系,是当代军队建设的方向。坚持质量建军的方针,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人民解放军半个多世纪建设实践的基本经验。提高军队的质量,走精兵之路,建设一支精干的常备军,是相对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基本目标。
  几十年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特别注重军队建设走精兵之路。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兵贵精,不贵多。”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战争与和平形势和国家战略为依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坚持精兵政策,合理确定军队规模。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十分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科学地预测战争与和平形势,做出了精兵的决策。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争还在继续的情况下,即决定对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1952年一年即减少兵员200万。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又连续进行两次精简,到1958年使军队总员额在1951年627万人的基础上减到240万左右,减少了一半多。这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而且大大提高了人民解放军的质量。然而,到了60年代和70年代,军队数量大大增加,编制膨胀,军队总员额达到建国后的最高峰,相当于当时苏美两国常备军的总和。这么庞大数量的部队,严重地拖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后腿,使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水平同发达国家军队间的差距又拉大了。邓小平主持军委工作以后,把“消肿”做为提高军队质量的突破口,他指出:要“消肿”,把军队搞精干;实行精兵政策,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全军从1979年开始,连续进行几次大的精简整编,特别是1985年,裁减军队员额100万。到1986年,军队员额从70年代631万人减到了300万人。人民解放军在精兵、合成和提高效能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使军队的质量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人民解放军精兵之路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90年代后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世界军事革命的发展和战略格局的变化,决定再次裁减军队员额50万。全军从1997年至1999年,顺利完成了50万人的精简整编任务,使军队人数减到250万人左右。此次精简,使人民解放军质量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把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的阶段。
  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和军队质量建设的经验教训证明,坚持精兵政策,合理确定军队规模,走精兵、合成、高效之路,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才能提高,质量才能加强,战斗力才能增加。这是一条利军利国的正确道路,也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但是精兵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数量规模适度,注重质量建设。依据国内外形势,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缩小军队规模,提高军队的科学技术含量,实行科技强军战略,这对人民解放军的质量建设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八,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军队,这是中国军队的政治优势,必须发扬。同时,人民解放军又是一支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军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改革是军队发展的动力。江泽民强调:既要发扬传统,又要促进改革,使军队在有中国特色的精兵路上不断前进。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江泽民系统阐明了如何继承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把它概括为十个方面,即坚持党的领导,团结统一,严格执行纪律,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开展政治工作,加强军事训练,注重选拔人才,领导干部带头等。他指出: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人民军队形成的许多优良传统,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曾经激励我们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特色和优势,是保持人民解放军性质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丢掉了这些优良传统,军队就会变质。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要把传家宝好好地坚持住,传下去。
  但是时代在前进,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与时俱进,不改革创新,就没有出路。人民军队的一些传统,包括一些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传统,如果同新的形势不相适应,也要改革或淘汰。江泽民指出,军队改革势在必行,该兴则兴,该革则革。改革是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有力杠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军队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军队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要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以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军队、国防建设思想为指针,用科学发展观,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军队的改革。在改革中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统一筹划,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稳步推进。要通过不断改革,努力使人民解放军形成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制度,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战斗能力,在新世纪中保证“打得赢”、“不变质”。军队改革创新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有战略眼光,面向现代化,既积极又稳妥,既大胆又谨慎,使各项改革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保持部队高度的稳定和集中统一。
  同时,在改革创新中,还要正确处理保持中国军队特色和学习外军经验的关系问题。江泽民指出: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要讲两句话,一句是要坚持积极学习,拒绝学习是错误的;一句是在学习中要鉴别,有选择,择其善者而学习。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在这方面“文革”十年有过深刻的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