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中期政治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阶级。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保护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地位,使其统
治合法化。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坚实支柱,它影响着印度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的发展,使人们忠于社会秩序胜过忠于国家,因而国家政治制度往
往也要服从于种姓制度。异常牢固的种姓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束
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遭到印度历代改革者攻击,但时至今日,
仍在印度社会生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后期吠陀时代是雅利安人国家产生的时期。由于史料缺乏,还不太清楚
雅利安人国家产生的具体过程。从军事民主制时期向国家的转化,大概从摩
诃婆罗多大战后就开始了。据印度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这次战争大
约发生在公元前9世纪。这次大战虽系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
之间的战争,但北印度几乎所有的部落都被卷入这场战争。战后,般度族的
首领成了居楼国的国王,以阿桑迪瓦特城为国都。该城成为古代印度最早形
成的城市之一。此后又有一些先进的部落过渡到国家。到公元前7世纪,在
印度河上游和恒河流域已出现了乾陀罗、克迦耶、马德拉、乌希纳拉、玛蹉、
居楼、般阇罗、迦尸、居萨罗、毗提诃等十个国家。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中
心城市或城堡,如乾陀罗的都城■叉始罗,居萨罗的都城阿踰陀等。这些城
市一般都建有坚固的城墙,成为一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新建的国家都是地
域范围不大的小国,一般称为城市国家。
2。列国时代 (公元前6~前4世纪)
公元前6~前4世纪是印度历史上的列国时代。这是古代印度奴隶制国
家普遍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也是各个国家由分立走向统一的时代。世界三大
宗教之一的佛教也兴起于此时,所以也称这一时期为“早期佛教时代”。
据佛教文献,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初,在印度有16个比较重要的大国。
它们是:鸯伽、摩竭(即摩竭陀)、迦尸、居萨罗、跋祗(即弗栗恃)、未
罗、支提、拔沙即梵萨、居楼、乾陀罗、阿湿波、阿般提、婆蹉(即玛蹉)、
苏罗婆、乾陀罗、剑浮沙。此外还有一些小国如释迦等。实际上,当时大大
小小的国家总共约有20多个。这些国家的政体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君主国
与共和国,以君主政体为主。当时16国中,有14个是君主国,只有跋祗和
未罗及一些小国是共和国。当时的共和国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单一的
部落组成,如释迦国;另一类是由部落联盟组成,例如跋祗就由九个部落联
盟组成。共和国没有世袭的王,其首领称“罗阇”,由选举产生,类似于希
腊、罗马的执政官。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是国家的重要机关,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国家内政、外交、军事、司法等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在
君主国内,则强调王权,阶级对立严重,不断爆发人民的反抗斗争。
公元前6世纪时,印度的政治中心已逐渐东移。十六个大国,大都在恒
… Page 92…
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唯一提到的一个南印度国家是阿湿婆,而在印度河流域
也只有乾陀罗和居楼两国。促使印度政治中心东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铁器
的普遍使用,使印度中部和东部广大的丛林地区得以开发,恒河流域肥沃的
平原和良好的气候更适宜稻谷的生长,越来越多的雅利安人向东迁移,使这
一地区成为他们新的政治中心。另一个原因是外族人的入侵。公元前6世纪
末 (前518年)波斯征服了乾陀罗和印度河流域。乾陀罗被列入波斯帝国的
第七个州或总督辖区之内。印度河流域成为人口最多的第二十州。它每年纳
贡黄金360塔兰特。从此,西方对印度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流行于西亚的
阿拉米亚字母也传入印度。波斯的建筑风格也影响了印度。波斯在西北印度
的统治究竟维持了多久,已无从可考。可能在波斯帝国的末期,统治已很微
弱,当地各小国曾又重新兴起。
公元前6世纪以后,恒河中下游诸国逐渐强盛起来。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和向外扩张,成为各国之间争霸的根本原因。起初,迦尸在诸国中势力最强,
它与居萨罗南北相对,双方为争夺恒河流域,经常发生冲突。摩揭陀和鸯伽
则为夺取恒河下游而兵戎相见。跋祗也来角逐。后来居萨罗吞并了迦尸,一
度称雄,但不久即被摩揭陀摧毁。
摩揭陀位于现代印度比哈尔邦的南部,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水陆交通
便利,又有丰富的金、铁等矿藏。公元前6世纪中期,为频毗沙罗(即瓶沙
王,约公元前544~前493年)所统治,都于王舍城。他和当时的许多强国
保持着友好关系。他与乾陀罗通好,该国曾派遣使者到摩揭陀。他还选派五
位医生为阿般提国王治病。他与居萨罗等国联姻,其居萨罗籍夫人以一个收
益丰厚的迦尸田庄作陪嫁。同时,他也侍机对外扩张,以武力吞并了近邻鸯
伽国。
摩揭陀在频毗沙罗统治时代国势渐强。据说他管辖着8万个村镇。各村
有在村长领导下的村会议,中央则有由各村长组成的大会议。国王是最高统
治者,下设大批官吏分掌行政、司法和军事。国王对他手下的高级官员实行
严格的控制。在国内,他一方面热衷于佛教,另一方面却实行严刑苛法。其
刑罚包括监禁、鞭笞、烙印、斩首、割舌、肢解等。相传频毗沙罗晚年为其
子所杀。其子阿阇世 (约公元前493~前462年)当上国王后,继续奉行对
外扩张政策。频毗沙罗的居萨罗籍夫人死后,她的兄弟想重新夺回迦尸田
庄,于是阿阇世首先同居萨罗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结果双方暂时讲和,阿阇
世娶了居萨罗公主为妻,保住了迦尸田庄。之后,他又对跋祗进行了长达16
年的战争,最终征服了这个国家。从此摩揭陀开始称霸列国。在阿阇世以后
的四个国王时期(约公元前462~前430年),首都迁到华氏城。该城处于
水陆交通要冲,对摩揭陀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据说阿
阇世之后的四个国王都是杀父自立,并且暴虐无能。最后一个国王可能是被
市民起义赶走,大臣希苏那伽登上了王位(约公元前430年)。他统治时期,
摩揭陀征服了其西部强国阿般提,从此国势更盛。大约在公元前364年,希
… Page 93…
苏那伽的继承者伽腊索伽统治时,出身低贱的摩诃帕德摩·难陀杀死国王,
篡夺了王位,开始了难陀王朝的统治 (约公元前364~前324年)。难陀王
朝时,摩揭陀征服了其最大劲敌居萨罗,基本上统一了恒河渡流域以及恒河
以南中印度各国,为后来孔雀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孔雀帝国 (公元前4~前2世纪)
孔雀帝国是古代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阔、统一的奴隶制君主专制大
帝国。它庞大的官僚机构和较完备的政治制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为
印度历代统治者所效仿。
(1)孔雀帝国的建立
马其顿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后,于公元前327年越过兴都库什山侵入印度
西北部。当时那里正处于小国分立的局面。亚历山大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将其各个击破,并征服了旁遮普。他本想继续向恒河流域入侵,但由于士兵
厌战和摩揭陀难陀王朝的强大,不得已于公元前325年顺印度河而下,分水
陆两路,返回巴比伦。他撤兵后,将被征服地区交由两个印度傀儡统管,另
设总督和马其顿驻军监管。亚历山大对印度西北部的入侵,削弱了当地诸小
国的军事实力,客观上对以后印度的统一有利。
亚历山大的入侵和统治,激起了当地人民的愤怒和不满,到处都有人民
的反抗斗争,北印度社会动荡不安。一个出身微贱、名叫旃陀罗笈多(约公
元前324~前300年)的人,成为驱逐马其顿侵略军的领导者。他领导人民
取得了反侵略的胜利。大约在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在西北印度自立为
王,然后东进攻占了摩揭陀首都华氏城,推翻了难陀王朝。公元前317年,
马其顿驻军全部撤离印度。从此,整个北印度在旃陀罗笈多的统治下归于一
统。旃陀罗笈多(月护王)利用人民的力量登上了王位的宝座。由于他出身
于孔雀氏族,他建立的新王朝便称为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前187年)。
公元前305年,塞琉古王国入侵印度。具体战争情况不详,但最后双方订立
了和约。根据和约,孔雀帝国获得了大体相当于今天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一
带的大片领土,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版图。旃陀罗笈多死后,其子宾头沙罗(约
公元前300~前273年)继位,他继续向南方扩张,并且镇压了■叉始罗的
叛乱。到宾头沙罗之子阿育王(约公元前273~前236年)时,征服了南印
度的羯陵伽。至此,孔雀王朝的疆域,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
东抵阿姆河西界,西达兴都库什山,形成了印度历史上空前辽阔的统一大帝
国。
(2)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
关于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考底利耶(公元前4世纪)的 《政事论》和
塞琉古王国驻孔雀帝国的使节麦加斯特涅斯 (一译美伽斯提尼)所著的《印
度志》,为我们提供了重要资料。
… Page 94…
考底利耶是古代印度著名的政治家和政论家。他是■叉始罗城人,出身
于一个婆罗门家庭,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事务。他
辅佐旃陀罗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是孔雀王朝的开国功臣。他所著的《政事
论》,包括15卷,共180篇,内容涉及内政、外交、民政、军事、商业、
财产和司法等方面,并着重论述了关于国家组织的问题。这部书问世后,曾
引起许多政治家的关注。有人认为,这部著作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观点,可能
有后人的修订和增删,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出自考底利耶的手笔,经后人修
改,大约在公元2世纪成为定稿。麦加斯特涅斯的《印度志》,原书已亡佚,
但在斯特拉波和阿里安等古代作家的著作中,保存了许多片断,使我们对孔
雀王朝的官僚机构和政治制度有所了解。
孔雀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君主专制帝国。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他亲自
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统帅军队,握有司法权力,任免高级官员,颁布诏令。
国王之下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中央政府有首席大臣、军事长官、财务大臣
和税务大臣,他们可以充当国王顾问,辅佐国王管理国家。另外还有供国王
咨询的大臣会议,名为“帕利沙德”。地方分划若干省,设总督统治。省下
设县,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是村社,由村长管理。据麦加斯特涅斯所述,国
家官员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地方长官,负责管理水利灌溉,丈量土地,管
理猎人,征税并监督那些与土地有关的人员,如伐木工、木匠、铁匠、矿工
等。另一类是城市长官。他们每5人一组,共分6组,分别监管工艺、外侨、
生死登记、征税、零售商和度量衡、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征收商品什一税。
此外,公益事业、物价调节、港口及寺庙的管理,也由城市长官负责。第三
类是军事长官,由30名高级官员组成,分成6部,每部5人。各部分别管
理海军、给养和运输、步兵、骑兵、战车及战象。孔雀帝国拥有一支实力雄
厚的常备军,旃陀罗笈多的军队有60多万人,是为专制统治的强大支柱。
考底利耶在《政事论》中也了提到了分别职掌32个部门的高级官员,例如
国库、矿务、造币厂、税收、航运、战车、监狱、驿政等。在很大程度上,
国王的诏令就是法律,国家最高法院为国王的法庭,城镇和县也设有特别法
庭。孔雀帝国还建立了严密的侦探制度。侦探分为两类,固定侦探和流动侦
探。他们作为国王的耳目,对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及庶民百姓的行动进
行侦察和监督。
(3)阿育王的统治
孔雀帝国在阿育王 (无忧王)统治时期,达到极盛。
阿育王是孔雀帝国的第三代君主。他18岁时,被父亲宾头沙罗王派往
阿般提省任总督。后来,■叉始罗城发生叛乱,据说是国王所派的大臣为治
无道所至。宾头沙罗又派阿育王为该地总督,前去镇压。当阿育王率军兵临
城下时,■叉始罗人民并未抵抗,反而出城迎奉,从此阿育王崭露头角。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病逝,阿育王即位,4年后举行正式登极典礼
(灌顶仪式)。这时,帝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达到了顶峰。阿育王是全国最
… Page 95…
高统治者。他在敕令中自称为“诸神的宠爱者”,神圣不可侵犯。国王之下
有皇太子和他的首席大臣辅佐朝政。大臣会议在政治上仍起着重要作用。阿
育王时,全国至少已有5个省区,设总督统治。边远省份的总督通常由王子
充任,首都及其附近的省份直辖国王。
阿育王称王后,即开始向外扩张。在他举行登极典礼后的第8年(约公
元前262年),征服了其南方临海强国羯陵伽。这是他在位时,最大规模的、
最有影响的一次征服战争。据他的第13号铭文敕令所记,在这次战争中,
有15万人被虏走,10万人被杀,还有若干倍于此的死亡者。但这以后,阿
育王本人及其内外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对残酷的羯陵伽战争所造成
的灾难深感忏悔。战后不久,阿育王皈依佛教,从此偃旗息鼓,转而大力宣
扬非暴力的佛教和“法”(达磨)。阿育王的“法”,是以印度古老的道德
准则为基础的。强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仁慈友善,虔诚信奉,在他看来,
臣民的行动要比他们的信仰仪式重要得多。所以,在独尊佛法,宣扬佛教的
同时,阿育王对其他教派采取了宽容政策。大约在公元前253年,在阿育王
的赞助下,佛教僧侣在华氏城召开了佛教的第三次结集大会,编纂整理经、
律、论三藏。此后,阿育王不仅派人到国内边远地区宣扬达磨,而且还将传
教士派往锡兰、缅甸、尼泊尔、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地。相传,阿育王的
一对儿女皈依佛门后,被派往锡兰传教,并获得成功。佛教在阿育王时代,
开始越出国界,逐渐变成世界性的宗教。
阿育王在转向佛教后,他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于印度半岛
极南端的边境诸国,他不再实行武力征服,而是与他们友好相处。他还继承
先王的政策,与叙利亚、埃及、希腊等国保持友好往来,从而使孔雀帝国的
国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