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查经-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他们的心眼,所以他们永远不明白「基督必须受害」是一个定律,是一个弥赛亚观中间神学最重要的一个基本观念。
但是在新约里面,你看见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基督受死,第二十四章基督复活以后就在跟随两个回到以马忤斯去的门徒谈话的中间提出了这句话,耶稣自己对那两个门徒说,「基督必须受害。」这个关键性的词句thekeysentence;thekeywordsisnowappearintheNewTestamentfromJesusChristHimself。耶稣基督自己的口讲出了「基督必须受害」。然后就从摩西的五经,然后历史书、诗篇、先知,论到他受害的事迹的预言都给他讲清楚了。这是全世界历史中间,最reductive,最浓缩的一次的解经,就在一个路程中间,把五经、诗篇、先知的基督论全部讲清楚。耶稣的口才好不好啊?一段路程讲完全本旧约,你说厉害不厉害?我们讲了三年,一本书讲不完。所以耶稣基督就很精要的,把整个旧约中间受苦的基督的神学思想灌输在这两个人的心中。
不但如此,我们看见使徒行传基督升天以前再次提到基督必须受害。所以「基督必须受害」是一个绝对的必须的神学,theabsolutenecessityofthesufferingChristinourtrueandaccuratemessianicconcept;messianictheology。弥赛亚观念,弥赛亚神学中绝对不能少这一件,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对这一句话不明白的就绊倒了,对这句话不明白的就在基督的权柄中间被丢弃了。所以这块石头谁「掉在它上面就绊倒了,这块石头掉在谁的上面,谁就被砸得稀烂」(参:马太福音:21章44节;路加福音:20章18节)你看见这个反合性吗?这个paradoxicalnatureofChristology,基督论的反合性,基督论的这种「似非而是性」是绝对不可轻忽的。所以我们看见基督必须受害就成为圣徒受苦的必须性的一个基础了。我们事奉主,我们为什么受苦?我们跟随主为什么受逼迫。我们有信心为什么没有看得见的得胜?我们相信上帝,为什么给我们没有解脱今生的困难呢?这些必须受害,与基督同受患难,与基督同背十字架,在基督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才能使我们在基督的复活上与他联合。感谢上帝!所以这个必须受难,与主同死,就成为能够复活,必须借着苦难进到复活,借着死进到荣耀,借着舍己,流血,进到主把新生命赐下来的定律的很重要的次序,感谢上帝!
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这些人因着信了着美好的「证据」,不是得了美好的生活,不是得了美好的引导,不是得了看得见的得胜,是得了美好的证据。因为上帝在他内心的深处已经把那真正活的盼望印在他们内心的中间,所以他们看见前面的喜乐就轻看当今的痛苦,看见极重无比的荣耀,就不介意至暂至轻的苦难。不但如此,这些人得了美好的证据却「没有得着所应许的」,表示什么呢?——终局还没有来到,今天不是结束。我们要把这两句话好好的藏在我们心中,「终局还没有来到,今天不是结束」。这是在中国章回小说每一章最后的话语,就是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什么意思呢?现在还没结束,现在不是结束,现在在过程中间。基督徒如果有这种观念的话,那我们的盼望就不会受历史的某一个悲剧所埋藏,我们的盼望不会因为这些还没有结束的,暂时的定局所把我们定死了,感谢上帝!欲知以后怎么样要请下回来分解,所以现欲知后事如何呢?且听下回分解,因为现在不是终结,盼望还在前头,永远是inmaking,inprocess我们在过程中间,我们在程序进展的半途的中间,没有人在半途的中间就下定论了,没有人在音乐没有结束的时候随便鼓掌,除非他以为那是结束,那就是不懂的人所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有时候看见韩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1685…1759)所作的音乐,在不应当结束的时候结束,那就停下来了,而且那个和音还没有绝对,和音乐还在半路,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就是Worthyisthelamb弥赛亚最后第两首歌,因为最后接下去是Amenchorus,那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阿们颂,要差不多三分钟的时间才把阿们「阿」成功。
那么,这个最后的「阿们颂」没有结束以前先有一个什么?有一个「一切的荣耀、颂赞、尊贵、智慧、丰富、能力都归给坐宝座的羔羊」,而最后一段还没有出现以前停四拍,而四拍以前是不结束的结束,这个不结束的结束不是很完,这个不结束的结束的和音不是正统的,完美的,大调的和音,我想今天我不能解释得太清楚,因为这个变成音乐课了。那么等到他们来唱的时候你会听到那一首那一句是怎么样的唱法。等结束完了以后停四拍,那个四拍是听众平常不习惯听的,但是我每次看到韩德尔这种作曲法,我就想,他以前有没有人这样写?有没有?卡瑞斯替尼(GiovanniCarestini;1705…1760)、纳第尼(PietroNardini;1722…1793)、史卡拉底(AlessandroScarlatti;1659…1725)、韦瓦第(AntonioVivaldi;1678…1741),舒兹(HeinrichSchutz;1585…1672),有没有?没有。照我知道的,没有。所以韩德尔到底从哪里领受这种灵感,在大曲快要结束之前先停四拍,然后再好像深深呼吸,才凯旋真正结束。我相信可能圣经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天上寂静片刻(参:启示录:8章1节),有没有啊?你看启示录有这一句话,天上寂静片刻,这个寂静是什么呢?就是要你把整个注意力几中在片刻之后是什么刻。片刻之后还有什么?那真正的高潮来临以前,需要安静,需要等候。
所以神有时候神给我们好像要结束,却不结束,然后叫我们等,忍耐,安静,因为你在安静中间你才听见上帝的声音。所以这个正在过程的程序中间突然间停下来,等最后的凯旋来到以前,这个片刻是非常折磨人的。忍耐是很残忍的,时间对在忍耐,特别是忍受痛苦中间的人每一秒都是漫长,每一时都是苛刻的。时间在那些享受成功鼓掌的声音中间呢,溜得太快,一下就过去。但是对那些不知后来如何,在苦难中间等待的人,每一秒钟都是很苛刻的。我想你们有过这样的经验,你能明白我讲什么。这不是词句可以解释的事情,这是生命里面的一个经历,这是我们时光和生命之间相互关系中间一个刻在内心中的一个记忆,一个经历,一个不能忘记的时刻。我很像中文的时刻,好像时间的过程给它刻一刻,就「时刻」,那么那个刻下的印记就变成历史中间某一个不可溜掉,不可忘记的时程。感谢上帝!
所以在希腊文里面把Chronos跟Kairos两个字用完全不同意义分开来。Chronos是机械式,进展式的时间。而Kairos是某一种定时,永远不能失去意义,与永恒发生关系的,有意义的时刻那叫作Kairos,这个分辨我们看见在我们的过程,在我们的生命中间也是如此。他们那个时候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有了见证,有了神给他们的印记,所以在过程的程序中间,这些印证就变成他们永远不我磨灭,不可忘记的时刻。
四十节是很特别的一句话,「因为上帝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这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在全本圣经里面,几乎没有第二次这样的讲法的。但是这一句告诉我们,要完全吗?要等,等什么呢?他们与我们共同在一起,总合才叫作「完全」。所以他们所达到的还没有完全,我们现在要和他们并在一起,所以他与我们一同得着,所以最后我们就完全。什么意思呢?这个「完全」是什么完全?这个「完全」是必须受苦,在程序中间达到神心满意足的完全,是这个完全。这个不是个人的完全,这个不是时代的完全,这个不是我们自己经历中间得胜的完全,这是神旨意中间所有整个历史中间,受苦难,受磨练的圣徒完完整整得胜的总完全。所以圣经好像别的地方没有这样的词句,「因为上帝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情,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所以他们要完全吗?要等我们也走完这条路,然后他们与我们走完了整个神要我们在基督里同受苦难的路以后,我们一同领受完全,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注意你就看见圣徒所受的苦是神特别记念的。人在苦难中间是神特别同行的,在苦难中间蒙神同行的人是特别开通耳朵的。这些都是圣经注意,很清楚讲出来名言的词句。我再讲一次,人在苦难的中间神特别同在,在苦难中间与我们同行的时候特别开通我们的耳朵。而当这些人真正觉悟到神在苦难中间特别的恩典,特别的赐福的时候,他们就会像诗人说「我受苦以前走迷了路,受苦是对我有益」(参:诗篇:119篇71节)「我受苦之后磨练使我变成精金」(参:乔布记:23章10节)。这些就把我们带进苦难跟神的计划,以及永恒的完美连在一起的整套的思想。我今天所受的苦不是偶然的,乃是神的安排。我今天的苦难不是没有意义的,是在神的计划中间,而神计划中间借着苦难要我们进到完全的地步,这是「好得无比的」(腓立比书:1章23节)这种观念就使我们轻看苦难。这种观念使我们得胜苦难,我们不是得胜那些苦难中间的某一些细节,乃是对整个苦困难的能力,苦难的威力,完全超越的意思。所以前面的几节的圣经说什么呢?他们灭了烈火的猛势,他们堵住了狮子什么?——狮子的口。什么意思呢?他们没有丢掉狮子,没有赶走狮子,没有杀死狮子,狮子还在四周,但是狮子的口是被堵住的。他们没有消灭火焰,他们没有除去这些火的力量,但是他们把烈火的猛势他们吞灭掉了,他们已经把这些超越过了。
许多时候患难还在那里,痛苦还在那里,逼迫还在那里,但是逼迫所能产生的效力不在这里。烈火还在那里,烈火的猛势不能伤害我们,这种的得胜才是真正的得胜。所以我们不是求上帝救我们脱离这个世界,如果是救我们脱离这个世界的话,那上帝为什么把我们放在这个世界呢?上帝不救我们脱离这个世界,乃是拯救我们使我们胜过这个世界,阿们?
为这个缘故当苦难来到的时候,你不是求主挪去苦难,挪去苦杯。你只能说「主啊,不是照我的意思,是照你的意思。」而上帝的意思之所以没有把苦杯挪去,祂是加添你力量使你不受苦杯的威胁,你把它喝完了,你没有死,你还可以继续走上帝的道路。所以这种得胜在过程中间的磨练,就变成进到完全的一个必须的步骤,感谢上帝!
那么圣徒受苦,圣徒受苦,圣徒受苦,一代一代的圣徒受苦到底是不是神一直不拯救祂的子民?不是。神正在装备更多受苦的子民。每一代所受的苦,不能因为上一代受了我就免了。每一代要自己懂得怎样受苦,每一代要自己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从头争战,从头奋斗,从头超越,从头得胜,然后把这些得胜总归纳起来的时候,变成完美的圣徒的得胜,所以这是不可避免,不可减少的事情。
在英国的文学里面有一句话,tobeburnoffireisamatterofeverygeneration。你没有看见孩子手指靠近火,「不要!不要!,危险!危险!走掉!走掉!」多数的妈妈是这样。我们应当说「试试看。「啊!」他叫了。「好,再来。」他就不要了。因为被火烧到这是每一代一定要经过的事情。不是请一代把他保守得平平安安的不经过就等于得胜,因为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事,他永远不知道真正的得胜是什么,你明白吗?所以神给我们每一代都有一些受苦,一些受苦。
我前二十年在印度尼西亚的时候想一个问题,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以信仰上帝作为民族建国五原则的第一条。而这一句话当苏卡诺(Sukarno)在美国的国会大厦演讲提出来,全场鼓掌热烈得不得了,Thefirstprincipleofourcountry…sfoundationistobelieveinGod。美国国会鼓掌像雷声一样的。那么,印度尼西亚是Pancasila,建国五原则,以尊上帝为大,人民一定要有宗教,一定要敬拜独一的上帝作为建国的国民的第一个基础。那从这里才发挥到社会公义,繁荣,富强。怎样把律法制定出来,对民主的建立都是从对上帝的信仰做开始的。所以苏卡诺,开国之父,有先见之明,以对上帝的信仰做为人的自律以及社会的共见,理想的目标最基本的基础。那这一句话讲出来大家都非常恭敬,非常尊重,以后印度尼西亚有几个最著名的教会的领袖,在美国念博士学位的时候,他就以印度尼西亚建国五原则做为政治性的神学讨论开始,他们的博士论文在世界的一些重要的机构中间都被看重,有许多的国家也学习。那我想,如果这个国家是以信仰上帝作基础的,那么大家一定要尊重那些敬拜上帝的人,怪不得共产党在印度尼西亚就没有什么地位,而有宗教的人就有一些地位。我想,这样,基督教就很难受逼迫了。如果基督教很难受逼迫因为大家要尊重有宗教的人,基督教会不会少去一些福份?就是必须受苦的这个严肃性没有了。那么基督徒在印度尼西亚一定被尊重,既然被尊重就没有困难,没有困难以后就少了「必须受苦」的这个定律。那怎么办呢?感谢上帝!最后这五年里有许多的基督徒受苦,许多的基督徒受灾难。从一九九一到二000,这九年半的时间里面,八百多间的礼拜堂被烧掉。当这些东西在印度尼西亚又再出现的时候,我想到那一句话,tobeburnoffireisamatterofeverygeneration。神再使教会有受苦的机会,给圣徒有磨练的机会,这是神的恩典。我不是因为这样我盼望多多有逼迫来到。正像保罗说的,「我盼望你们都可以进到上帝的国里面,但是我不愿意你们像我这样有锁炼在我身上」(参:使徒行传26章29节)。我盼望大家可以享受上帝更多的恩典,我不是盼望大家一定要受苦,但是神的定律既然这样的定的,有苦难来到的时候我们还要感谢上帝。
那,这里说到,「上帝已经为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这节圣经你再注意到启示录里面一段受难,殉道者在向神申诉的话语的时候,你就看得更清楚了。当祭坛下面有殉道者的声音说,「主啊,主啊,你伸冤吧!主啊,你还不伸冤要到什么时候呢?」(参:启示录:6章9…10节)。上帝有没有说「对不起,我忘记很久了。我替你们伸冤的日子耽延了好几百年,好几百年。好!现在我听你的话,好好伸冤。」是不是呢?神不这样回答。神回答什么?「安静,安静片刻,再忍耐,再等候」(参:启示录:6章11节)。等到什么时候?等到为我受死的数目满足,我再伸冤。」什么意思呢?还在程序中,还没有结束。此刻不是终极,我们还要再等候。我们一方面等候主再来,荣耀的大日临到我们,最后的得胜赐给我们。在等候这个时刻来临之前,你不要忘记,你也是照样等候还有一些忠心于信仰的基督徒受苦,受难,受害,受逼迫,受杀,流血殉道。两样的等候,同时进行。一方面等候主再来,一方面等殉难的人的数目满足。
在圣经里面只有两种数目,两种的数目满足。第一种数目就是得救的数目满足。第二种的数目就是殉道的数目满足。那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