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禅师问答录-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念无明
无始无终
不可破
眼耳鼻舌身意
无始无终
用功——以眼耳鼻舌身意之随便一根打破无始无明
禅宗的宗旨,佛性如如不动,遍满虚空,充塞宇宙,叫做常寂光净土,将来
世界坏,佛性常寂光净土都不坏。最要紧的,佛性是离四句、绝百非,四句
者,即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假如见佛性,佛性是如如不动,“有”
是脑筋见闻觉知染缘,或者认无始无明空空洞洞是有,与佛性了不相干,
头上不用再安头,“无”是净缘,或者认无始无明空空洞洞是无,与佛性了
不相干,无又叫做空,佛性是如如不动,不是空的,“亦有亦无”是见闻觉
知脑筋染缘净缘的作用,忽有忽无,佛性是常常如如不动,与忽有忽无了不
相干,“非有非无”是无始无明空无所有的境界,佛性是永久无成坏,不受
薰染,与非有非无了不相干;佛性要离开以上四句,才是佛性的本来面目;
这四句是小乘二乘外道的境界,假如未见佛性的人,就是认此四句的,四句
是从认见问觉知脑筋的“有”是佛性,或认见闻觉知脑筋的“无”是佛性,
或认见闻觉知脑筋的“亦有亦无”是佛性,或认见闻觉知脑筋的“非有非无”
是佛性,经云“佛性离见闻觉知”,若认见闻觉知是佛性,是大错的,
是见闻觉知的脑筋,不是佛性,佛性离见闻觉知。
(离四句绝百非的表列于上。)
问:常言离四句绝百非,且四句者何?
答:但举一对,或举一字,便成四句,且如有无一对,作四句者,有、无、亦有
亦无、非有非无,便是四句也,
问:如何是百非?
答:凡作四句,有本末三世已起未起,积成百句,皆非得真,故云百非也。请示
法之答其真实理,若云有,是增益谤,若云无,是损减谤,若云亦有亦无,
是相违谤,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此是本四句也。复此四句,每句有四:
且有中四句者,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无中四句者,无
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中四句者,亦有亦无有、亦
有亦无无、亦有亦无亦有亦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有非无中四句者,非
有非无有、非有非无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有非无。以上四句,
每一句成四句,则成四四十六句也,三世皆有此十六句,成四十八,此四
十八句,皆有已起未起成九十六句,搭上本四句,则成百句也。余法四句,
皆仿此。
问:悟后的光景如何?
答:悟后无量的生死种子和盘托出,此时根尘识俱变为佛性,见性后在本体上看,
是一律平等的,无所谓佛,无所谓众生,无所谓众生成佛,生死涅槃犹如
做梦,菩提烦恼同是空花,未见性前,一假皆假,妄识所支配故,既见性后,
一真皆真,真心所流露故,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那时郁郁黄花无非
般若,青青翠竹总是真如,大地山河皆为佛性,石头瓦块概属菩提,嬉笑言
谈真心妙用,扬眉瞬目佛法宣流,盖即体起用,即用归体,即体即用,即用
即体,体用不二故,所以左右逢源,无不自得,前时怎样也不得,现在怎样
也得,佛性是定,起念是慧。
问:法师所讲大乘用功,与参话头有何差别?
答:本无差别,如参念佛是谁,就先明白,念佛的念是从见闻觉知起来的,假如
不起念,亦是见闻觉知,非是佛性,识取自己本来面目本来不起念,如如
不动,念佛不念佛与此人了不相干,二六时中,向身内识取本来佛性,识来
识去,因缘时至,囫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
如参本来面目在那里,宜先明白,起念是见闻觉知,不起念亦是见闻觉知,
空无所有是无始无明,本来面目如如不动,向无始无明识取,识来识去,因
缘时至,囫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
如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宜先明白,所谓万念从见闻觉知起,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心指见闻觉知,识指认识;本来面目如如不动,亦不起念;见闻
觉知,将万念归一念,向无始无明识取本来面目,识来识去,时机一到,
囫的一声,豁然贯通。
如参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宜先明白,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一
念不觉入母胎,父母未生以前非佛性,明白中阴身受生死,因未见佛性故,
如何能见佛性?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父母既生以后是见闻觉知的脑筋,
明白本来面目,识取后,永久不入轮回胎胞;此人应被无始无明窠臼遮障,
我们就从无始无明识取,因缘时至,囫的一声,无始无明一破,豁然贯通,
本来面目即出现。
最上乘禅者,佛法在本来自性上说,本是无言无说、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
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证,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
中,未曾说着一字,最上乘法是唯证与证乃能知之,是过来人的话,既证到
后,宇宙山河、世间万物,都在佛性光明之下,说一譬喻,未见性前,上明
下暗,本来佛性譬如太阳,无始无明譬如乌云,太阳本有光明不能发现,因
被乌云遮障,我们用功打破无明窠臼,譬如大风吹散乌云,乌云一散,太阳
光明遍满宇宙,充塞十方,太阳喻如佛性,宇宙万物在佛性中,故古人云:
什么是佛?石头瓦块、露柱灯笼、翠竹黄花、青山绿水,无一不是佛性。故
释迦牟尼佛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微笑,佛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
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最上乘法,如两个同乡人见面时所说乡土风光,唯他二人如甜如蜜,旁人
听之如聋如哑,最上乘法,唯过来人与过来人所讲乃知。
南京魏家骅
问:法师,如何是如来禅?如何是祖师禅?
答:如来禅是我们证道后,见着我们的佛性,是为如来禅;祖师禅是从世尊拈花,
以至祖师喝棒责骂、扬眉瞬目、举首低头、嬉笑言谈、接引后人,皆祖师
禅。古人有一事证明,香严和尚证道后,说一偈送沩山云:“一击忘所知,
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
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此子彻也。”后仰山勘过,
更令说偈,偈曰:“去年贫未是贪,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
今年贫锥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师复有颂
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乃报沩山曰:“且
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故如来禅是体,祖师禅是用,无祖师禅就不能接引
众生。
问:念阿弥陀佛一声,念佛之念是正念是妄念?如我解释是妄念,一念一动皆是
妄念,但妄念分为两种,即正念与不正念,正念也妄,不正念也妄,念佛之
念是妄念的正念,参禅亦妄念之正念;若将一念无明断了,等于死人一样,
根本就不能念佛,就不能参禅,因一念妄念一起,就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如念佛是舌根,参禅是意根,是否?
答:不错。
南京法一和尚
问: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于何种经典?哪些祖师的开示?
答:大乘了义经,涅槃经说:“婆伽婆,婆伽名破,婆名无明。”要破无始无明
必定要用一念无明,若将一念无明断了,用谁去破?一念无明一起,就分为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不能断的,断了又起,起了又断,经云:众生生死轮
转,由六根中来,若免生死,还是要用六根,若用六根中无论那一根来破无
明,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无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
我们一念无明、六根通通要变为佛性,如经云:五阴(色受想行识),六
入(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加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加眼识耳识鼻
识舌识身识意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经又说: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四大
即见闻觉知),六根遍满法界,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光体无二。由此看来,方知一念无明、六根不能断的,要他打破无始无明
(即经中所说幽闲法尘、无分别性,是空空洞洞无知无觉,我们的佛性被
它遮藏,若不打破,始终不能见佛性)。祖师云:如若一念不起,湛然不
动,清清净净的境界,乃无始无明,是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百尺竿
头,是无明窠臼,是黑漆桶底,六祖说是无记忆空,这个境界是无知无觉,
我们的佛性被他遮藏在里面,必定要把他打破,佛性才能发现出来的,要打
破必定要用一念无明的六根随便那一根打破,无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见
闻觉知、一念无明、六根、六尘,即变为佛性,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
修大乘法门必定要用一念无明打破无始无明,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本来
面目在那里、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参话头之念,就是一念无明六根的一根,
囫的一声,豁然贯通,亲见主人翁,就是无始无明一破,看见佛性。大乘
六度修禅那,禅那即静虑,起一清净思想,向清清净净的那点,静虑我们的
佛性,因缘时至,囫的一声,豁然贯通,看见佛性;静虑即一念无明六根中
的一根,清清净净即是无始无明,囫的一声,即是无始无明破也,就是用一
念无明破无始无明的道理。
问:出家人应参禅,参禅有心得随过什么生活都可以,假如不参禅,被环境所转,
恐持戒都难保,是否?
答:是。
问:顿教与渐教,渐教是由修小乘断六根,修中乘断一念无明,但六根与一念是
不能永断的;修大乘用一念六根随一根,破无始无明;由小中大是为渐教,
顿教指小乘中乘皆非,直修大乘,是名顿教,是否?
答:是。
南京法一和尚
问:有一人来问我念佛的净土法门,是修顿教、是修惭教?是修大乘、是修中乘、
是修小乘?我答云:念佛的净土法门,不是修顿教,不是修渐教,不是修
大乘,不是修中乘,不是修小乘,念佛净土法门是教我们修到净土的一股路,
到了净土,如念阿弥陀佛到了西方净土,见佛后,闻说修的法门,然后再
修明心见性的法门,如顿教、渐教、大乘、中乘、小乘,随修一法,或由小
到大,或由渐入顿,如念药师佛到了东方净土,见佛后,闻法修行,如同西
方净土,往东西方净土明心见性后,即证法身常寂光净土,遍满十方,无所
不在,是否?
答:如是。
福建圆瑛法师
问:佛之与法,是佛在先?抑法在先?若法在先,法是何佛所说?若佛在先,佛
承何教而成道?
答:从前慧海和尚说,佛亦在法先,亦在法后。
问:因何佛法先后?
答:据寂灭法,是法先佛后,若据文字法,是佛先法后。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因
寂灭法而得成佛,即是法先佛后,经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得成道已,
然始广说十二部经,引化众生,众生承佛法教,修行得成佛”,即是法先佛
后也。但在我的本意则以为佛与法是并行的,又佛法本是无始的、绝对的,
故无先后之次第,经云:“于法毫无所得,况有先后?”
南京法一和尚
问:佛法只一乘,缘何要说三乘?
答:其实只有一乘,中小二乘是假设的,惟有大乘才是真实,因为众生根基薄劣,
乐着小法,不能担当大法,若果只说大乘,他们畏难,就会不肯修的。犹
如从上海坐船到广州,路程是很远的,他们听了就会生退缩的心,因此不肯
发脚,所以要引导,首先就用到汕头的路程,等到抵达,才对他说,
这不是广州;这一譬喻如小乘人断六根,六根是暂时可断,而不能永久断
的,暂时断亦很容易,但是断了又起,是无始无终的,所以佛说此乘不是,
因汝怕难喜易,所以用此乘来权导,但既断了又起,且六根断后还余一念,
何不再将此一念断破?故知断六根非究竟;若欲到广州,还须再搭船,又用
到香港的路程引他到了香港,到香港后,再对他说此不是广州,仍要再进;
譬如二乘断一念无明,一念断了,乃是空空洞洞的无始无明,非佛性,一念
断了又起,起了又断,即非究竟,故一念仍是无始无终的;此时再将到广州
的真路告他,使他得到广州便是;譬如今人宜修大乘法,佛告言:小乘断六
根及二乘断一念,皆非究竟,因六根一念皆不能断的,要修大乘法门,应破
无始无明,无始无明乃无始而有终的,若欲破无始无明,定要用一念无明与
六根中之随一根,来向无始无明打破,方能见佛性,见佛性后,一念无明及
六根乃皆变为佛性;喻如行人一时到了广州;故小乘二乘乃是佛用权便的法
门,来诱掖根机劣钝的人,使他们慢慢的回小向大,到大乘的法则为宗旨;
汕头喻如小乘,香港喻如中乘,广州喻如大乘,我们坐船本可以由上海直达
广州;我们学佛可以发心直学大乘。众生如无知的小儿,佛如慈父,
六道如不安的火宅,火烧起来,小儿还在宅内耍乐,慈父想免儿子的灾难,
要用方法来诱他们出去,就对他们说,门外有小羊车和小鹿车,很好玩的,
他们听了就争先恐后的快快跑出去,殊不知外面羊车鹿车都没有,刚刚只有
一驾大牛车,是预备来载他们离开火患的,若果只对他们说要坐牛车来避火
难,他们就不肯出去的,羊车好比小乘,鹿车好比中乘,牛车好比大乘,所
以要修大乘,才能究竟成佛的。
问:大乘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智慧,中之禅那禅,是否指破
无始无明?智慧禅是否指教外别传、拈花棒喝一派?
答:上问二则是的。
上海屈映光
问:真如究竟受薰染有变易?抑不受薰染无变易?
答:真如在未见性时,不受薰染、无变易。未见性时,乃见闻觉知作主,而受薰
染、有变易;见性后是佛性作主,佛性之本体真如乃不受薰染、无变易,为
支配见闻觉知者,不被物所转而能转物,即是转识成智也;故如指此转法,
亦可谓之受薰染、有变易,但本体固不受染变也。兹将从前三藏法师问慧海
和尚之话相告:
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否?师曰:有变易。三藏曰:禅师错也。师却问三
藏:有真如否?曰:有。师曰:如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岂不闻善知识者,
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
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三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