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月溪禅师问答录 >

第5章

月溪禅师问答录-第5章

小说: 月溪禅师问答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中盖房养道,题名曰死关,意指年岁已老,只待有漏之身老死而已;后人
  于房内关锁数年,名曰闭关,以讹传讹,假若如高峰悟后养道的事,在未悟
  以前要参访学道,亲善知识,若于一房内关锁,无有是处。
    福建荣增和尚
问:参禅透三关,是破本参、破重关、破末后关,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无阶级无层次,为什么还有本参、重关、末后关三个阶级?
答:禅宗本无阶级,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本参重关末后关是伪造,后人说的,
  古无此说。三关之说分两种,出在祖师公案,黄龙三关、高峰三关,黄龙
  三关: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的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
  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骡脚?名曰黄
  龙三关;高峰三关:语验学者,大彻的人本脱生死,因什命根不断?佛祖公
  案只是一个道理,因什有明有不明?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什不守毗尼?名
  曰高峰三关;三关之语是祖师接引学人用的机锋转语。
    天津靳云鹏
问:心法双忘尚余尘,一念不生受后有,是什么境界?
答:心法双忘只有一个黑黑暗暗、无知无觉的无始无明深坑,尘者,指此无始无
  明深坑;一念不起是见问觉知的净缘,与染缘相对,受后有者即指此净缘。
  要将无始无明打破方始见佛性。
    天津夏溥齐
问:有人言“佛性有染,有染即众生,离染即佛”,在我的见解,佛性是如如不
  动的,染是知觉作用,染与不染与佛性无干,假如见性后,染即变为佛性。
答:不错。
    芜湖广通大师
问:参禅与念佛的分别?
答:华严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迷昧不能证得。”
  故我佛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令
  众生明白本有之自性,我佛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世,一大事者,就是指令众
  生明白本有之自性,经云:“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参禅者,亲近善
  知识,明白路径,假如无善知识,看祖师悟道的书籍,照着去修,就可以明
  白本有的自性。念佛者,在这个世界不求明白自性,到净土再去修,然后明
  白自性。
    苏州王治中
问:五祖戒禅师身后为苏东坡,草堂清禅师身后为曾鲁公,看五祖、草堂语录,
  并无其说,草堂、五祖皆大澈大悟之人,有语录可查,既悟道之后,决定不
  受后有,我想彼二人或后人附会的话,因苏东坡、曾鲁公二人,是风流名士,
  如曾鲁公降生时,梦中看见一个和尚来,醒中亦梦,况梦中之话?何足为
  信,看见不看见,要其本人方知,如梦见五祖禅师来,醒了却见是苏东坡,
  此话亦是梦人说梦话,古人云:处世如大梦,况梦中之梦?岂足以信耶?错
  不错?
答:不错。
    峨嵋山圆悟和尚
问:如诸佛诸祖见性后,肉体坏了,去什么地方?阅祖师的语录,参禅人假如未
  悟,死了堕落不堕落?
答:自见性后,自性遍满虚空,无所不在,还有什么去来?还有什么地方?肉体
  坏了与自性两不相干。参禅未悟,依华严经古祖师语录,参禅未悟,发愿来
  生,早闻佛法,明心见性,普度众生。
    五台山通明法师
问:中峰禅师是否修净土?
答:中峰禅师是参高峰禅师悟道,并未修净土;能参禅者教参禅,愿修净土者教
  修净土,其本人并未修净土,语在中峰广录中。
    杭州智生和尚
问:我心中不起念,不断念,不执着念,亦不执着无念,不被万缘所转,一切无
  碍,这个境界如何?
答:起念是见闻觉知的染缘,不起念是见闻觉知的净缘;执着、不执着、无碍、
  能转,是知觉的作用,与自性两不相干。
问:既然与自性不相干,上面所问的一切断了,空空如也的没有佛性了,如楞严
  经中,“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
  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
  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否?佛告阿难:汝言觉
  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
  着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有不着者,不可名无;无
  相即无,非无即相,相有则在,云何无着?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
  无有是处。”是否与前问一样?
答:是一样。
    北京李广权
问:金刚经云:“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
  皆令入无余涅槃。”很多人讲,有色有想无想是指天上,什么天什么天,在
  我的见解,须菩提问佛:怎么用功才能见实相?须菩提并未问天上的话。如
  我解释,若有色,心中起形色之念,若无色,心中无色念,若有想,心中有
  想念,若无想,心中无想念,若非有想,心中将无想也不想,若非无想,心
  中将不想的想亦断了,这个用功,是脑筋的作用,不能见佛性,是有余涅槃;
  佛的意思,是要令他们入无余涅槃无诤三昧,很多人解释无诤三昧,是正
  受正定正住持,三昧名字很多,如华严三昧、楞严三昧、有相三昧、无相
  三昧,无诤三昧者,无诤为无言说无名字,因我们的实相自性是无名的,
  如六祖大师所说的一行三昧一样,只要见自性,自性即三昧,三昧即自性,
  以上二问是否?
答:以上二问不错。
    南京圣清法师
问:有一僧人问我:出家的人只能修净土,其余的法门皆不能修,净土容易,其
  余法门难,净土仗佛力,其余仗自力,我解释云:释迦牟尼是大慈大悲的人,
  佛在时,何不如教诸大弟子一概修净土?其余的法门就不用说,又何必费
  四十九年的功夫?说小乘中乘大乘,又何必苦口婆心地诃骂众弟子?骂小乘
  人如断六根如堕地狱一样,石压生草,石去草还生,骂二乘人不肯回小向大,
  说大乘戒,不发心修行,不为众生说法,就是犯戒,如净土三经,弥陀经,
  舍利弗并未修净土,无量寿经,佛告阿难,阿难并未修净土,阿难悟道为
  禅宗二祖,舍利弗智慧第一,十六观经,韦提希夫人修净土,韦提希夫人是
  在家人,佛之千二百五十弟子,未有一人修净土,如我见解,佛的法门很多,
  不能说:净土法门好、其余法门不好、修净土仗佛力、修他法亦仗佛力。修
  净土如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指示我们,还是要我们自修自度,释迦佛经典
  指示我们,亦是要我们自修自度,亦可说是仗佛力,不能执着此宗毁谤他宗,
  如喜修净土则修净土,如喜修他宗修他宗亦好;出家方面,辞别父母,士
  农工商不作,照古人说,要发心参访修道,寻善知识,明心见性,说法度生,
  则不辜负父母师长之恩;在家方面,应付士农工商,时间不多,修净土为
  便利,假如出家人喜修净土,不愿修他宗亦可,不能执着此宗毁谤他宗,古
  人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断学般若,罪过无边。
答:不错。
    上海周运法
问:每听人言,有很多和尚和在家人,坐着十天八天不吃饭,名为入定,是何道
  理?
答:我今将智隍禅师故事相告:智隍禅师庵居长坐,玄策禅师造庵问云:汝在此
  作什么?隍曰:入定。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
  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入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
  得定。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
  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策
  云:我师曹溪六祖。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
  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
  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语见坛经。假如见性之后,自
  性是如如不动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切应酬都是定中。
    北京李广权
问:先天道守玄关一窍,先失道说,我们在先天是无极,无六根六尘,只因一念
  妄动乃有六根六尘,堕落后天,我们将六根六尘断了,但有一念,又怕这一
  念散乱,将这一念守在眉心印堂之间,名为玄关一窍,将来死了,反归天上
  无极,天上有个无极老母,是我们的祖师,无极老母是生天地生万物;如我
  解释,先天不起念与后天起念是相对的,将一念守在眉心处,是思想的作用,
  并无什么意思,如起念是后天,不起念是先天,起念不起念不是有轮回么?
  天上有一无极老母能生万物之说,这个无极老母不是来专制我们么?无极
  老母又是谁生?世间法都要平等,况出世法呢?佛经中、道家、儒家书中,
  并无无极老母之说,此说乃康熙年中,四川外道产生出来的;先天道又说五
  祖传六祖,六祖永不传,六祖乃将法传入在家人,怎么叫传法呢?叫你用思
  想守印堂眉心之间,就叫玄关一窍,就叫传法,将来死了,生在天上,见无
  极老母,实在可笑。佛骂迦旃延,以生灭心传实相法,罪同五逆。五逆者,
  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五祖传六祖,六祖永不传者,
  因四祖传下来有一袈裟,是古宝物,个个皆争,五祖乃告六祖以后袈裟不
  传,但只传法,传法者,以心印心;我今说一比喻,华山为天下奇秀,有一
  人去过华山,又有一人亦去过华山,华山境界彼二人乃知,先去者与后去者
  以心印心,先去者为先代,后去者为后代,又有一人未去过华山,彼二人见
  过华山说华山之事,此第三人不知,便不得法,假如有多数的人去过华山,
  多数的人皆可得法,华山喻如佛性,去过华山者喻见性的人,未去过华山者
  喻未见性之人,多数人去过华山者喻如多数人见性;既见性后,无所谓得与
  不得,无非是印证而已,先见性者为前代,后见性者为后代,自性以外觅法,
  了不可得,还有什么传法不传法呢?但印证就是了,古佛说:我于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守玄关者,守是起一念,不守者不起守之一念,
  此一念与一切思想一样,有何干系呢?用一念守印堂一窍,秘密传授,殊非
  知事无不可对人言,君子之道,至于其教人迁善改恶之旨,亦有益于世界社
  会的,以上见解有错否?
答:不错。
    杭州智生和尚
问:一切断尽不对,如何方能见佛性?
答:一念起,是见闻觉知的作用;一念断,空洞黑暗,是无始无明,我们的佛性
  被它遮藏在内,这个地步,就是禅宗所谓无明窠臼、黑漆桶底、百尺竿头,
  到这个地步,不用断念,起一念从这个地步去参究,将无始无明打破,我们
  的佛性,自然就会出来,古人才说:百尺竿头更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假
  如没有明眼师印证,可以传灯录、指月录等印证。
    北京李广权
问:生天与生西方的分别,如我解说,生西方有阿弥陀佛,是善知识,教导我们
  明心见性;生天上没有善知识教我们明心见性,不如生人间,因有释迦佛的
  经典、祖师的开示,可教我们明心见性,但天道在六道轮回之内。如此见解
  是否?
答:不错。
问:是法平等,是法者,指本来自性说,释迦佛的、一切众生的、悟道祖师的及
  我们的是一样平等,他们的比我们的不高,我们的比他们的不低,假如有一
  人的比我们的高,则是来专制骗哄我们,依佛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
  此见解是否?
答:是的。
问:正法眼藏,不着神通,如我见解,自性是如如不动,如一切外道,有几十天
  不吃饭者,有能腾空飞者,有能用种种神通者,与如如不动的自性了不相干,
  故说正法眼藏不着神通;鬼怪现象,自性亦不怕,佛在面前,自性亦不喜,
  用地来比,金在地上地亦不喜,粪土在地上地亦不厌,因自性如如不动故,
  佛法是说明心见性的人话,不是说神通的神话。如此见解是否?
答:不错。
    五台山正定和尚
问:古人云: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便打,坐便捶,分咐心王仔
  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师曰:古人与么道,神鼎则不然,
  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住,坐即随,分咐心王拟何为?
  无量劫来元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如我的见解,假如不见性,两种都难解
  释,假如见性后,两种都可以,错不错?
答:不错。
    广州霍洁尘
问:我向来欢喜看经,一部经注解有五种,一种的注解的见解与那一种的不同,
  如我解释,我今说一譬喻,如杭州西湖为有名的名胜,有某甲去过,解释西
  湖的路途境界,丝毫不错,某乙未去过,解释西湖的路途境界,说南朝北,
  拉东补西,颠倒是非,古人云:依文解义,与佛作冤。西湖者,比如佛性,
  到过西湖者比见性的人,未到西湖者比未见性的人,见性的人解释经典,路
  途便不错,不见性的人解释经典,路途便不大明白矣,如涅槃经中说:依义
  不依语(报恩经作依义不依字)、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经、依法
  不依人。所谓依义不依字者,释大乘经典,依经中之义理解释,不依字样;
  依智不依识者,指依自性中所流露者解释,识者,指知觉之认识;依了义经
  者,了义是大乘经,不了义是小乘经;依法不依人者,乃只依佛法,不依一
  切人等。见法师藏经柜上贴着一张纸条云:“王阳明云:虽孔子之言,亦当
  审其言之是非,而后信从。”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想见古人读
  书之慎重也。佛亦云依法不依人;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
  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上的见解有错
  否?
答:不错。
    苏州章炳麟
问:理学与禅宗的辨别?
答:理学者,即经学也;离开经学讲理学,堕入二乘禅学、堕入老庄之学。禅学
  分为四种,就是以前我讲与你听的,小乘禅是断六根,二乘禅是断一念无明,
  大乘禅是破无始无明,最上乘禅是拈花示众、喝棒痛骂;断六根是见闻觉
  知的净缘,断一念无明是无始无明,破无始无明见佛性。佛家所讲的见佛性,
  佛性是真如真觉,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的。经学家说的喜怒未发、无善无
  恶、虚无为基本、清静为门户,而获得这个境界,就是佛家的见闻觉知性一
  念未起的境界,知觉虽有,尚无辨别。老子之说无极,是无知无觉,一念静
  是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