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国成语大辞典 >

第21章

中国成语大辞典-第21章

小说: 中国成语大辞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湛膳隆
【兵未血刃】犹兵不血刃。
【兵戎相见】指发生武装冲突。
【兵行诡道】用兵可以实行诡异和诈伪的战法。语本《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见“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兵拏祸结】见“兵连祸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兵连祸接】见“兵连祸结”。
【兵连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
【兵贵先声】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后因以“兵贵先声”谓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威慑服敌人。
【兵贵神速】①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语本《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②比喻处事以特别迅速为贵。
【兵无血刃】同“兵不血刃”。
【兵无常形】见“兵无常势”。
【兵无常势】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谓当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而取胜。
【兵慌马乱】见“兵荒马乱”。
【兵强则灭】谓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兵强马壮】①士兵、军马强壮。指军队强大,有战斗力。②泛指强壮有力。
【兵闻拙速】谓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兵销革偃】销毁兵器,放下甲盾。谓太平无战事。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谓天下太平。
【兵临城下】敌兵已到城墙之下。指大军压境,已遭围困,形势十分危急。
【屏气吞声】犹言忍气吞声。
【屏气凝神】形容注意力集中。
【屏声静气】犹屏声敛息。
【屏声敛息】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秉笔直书】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秉公办理】公道办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本部院凡事~,从不假手旁人。”
【秉公无私】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故特请诸公到此三曹对案,以明天地鬼神,~,但有报应轻生远近之别耳。”
【秉要执本】抓住要害和根本。《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秉烛待旦】手持燃烛待天亮。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好个古撇先生,还是那壁披衣据床,秉烛待旦哩!”
【秉烛夜游】拿着点燃的蜡烛在夜间游玩;指及时行乐。《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良有以也。”
【炳烛夜游】指及时行乐。三国·魏·曹丕《又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炳如观火】见“炳若观火”。
【炳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并日而食】两天用一天的食粮。形容生活艰苦。
【并世无两】见“举世无双”。
【并存不悖】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并行不悖】《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后以“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或同时存在而不相冲突。 
【并威偶势】谓聚集声威势力。
【并容徧覆】广为包容覆庇。喻德化之广。
【并驾齐驱】齐头并进。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相上下。
【并疆兼巷】形容屋宅广大。
【拨雨撩云】同“撩云拨雨”。
【拨草寻蛇】①比喻执意寻找。②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拨草瞻风】喻善于观察事物。
【拨万轮千】同“拨万论千”。
【拨万论千】形容财产众多,花钱以万千计。
【拨云见日】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拨乱反正】治理混乱的局面,使恢复正常。语本《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何休注:“拨,犹治也。” 
【拨乱反治】犹拨乱反正。
【拨乱为治】见“拨乱反治”。
【拨嘴撩牙】谓挑拨是非。
【波波碌碌】奔走忙碌貌。
【波流茅靡】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波骇云属】犹波属云委。
【波罗奢花】即鸡冠花。
【波罗塞戏】即双陆。古代游戏,二人相博,类似下棋。
【波谲云诡】①汉扬雄《甘泉赋》:“於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本喻房屋建筑的千姿百态。后用“波谲云诡”以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②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波澜壮阔】比喻气势雄壮浩大。
【波属云委】如波之相接,云之相叠。比喻连续不断,层见叠出。
【剥极必复】见“剥极将复”。
【剥极则复】见“剥极将复”。
【剥极将复】亦作“剥极则复”。亦作“剥极必复”。剥卦阴盛阳衰,复卦阴极而阳复。后以喻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剥肤及髓】喻盘剥深重。
【剥茧抽丝】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播穅眯目】谓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播糠眯目】见“播穅眯目”。
【伯仲之间】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伯劳飞燕】《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以“伯劳飞燕”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伯歌季舞】谓兄弟友爱和好。伯,兄;季,弟。
【伯乐一顾】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见《战国策·燕策二》。后以“伯乐一顾”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伯乐相马】伯乐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荐举人才。
【踣地呼天】犹言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
【博士买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啵卵柙疲骸┦柯蚵浚槿剑从新孔帧!焙笠浴安┦柯蚵俊北硎疚拇史比撸坏靡斓囊馑肌
【博大精深】谓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多用于抽象事物。
【博文约礼】广求学问,恪守礼法。约,约束。语本《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学识渊博。
【博物君子】博学多识的人。
【博物洽闻】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弈犹贤】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后谓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为“博弈犹贤”。 
【博施济众】广施恩惠,拯救众民。语出《论语·雍也》:“子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博硕肥模А糠首场6嘀噶蠓首场
【博闻强记】同“博闻强识”。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博闻强志】同“博闻强识”。
【博览五车】谓读书多,学识渊博。
【渤澥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跛鳖千里】跛脚的鳖不停地走,也能走千里地。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擘肌分理】①喻分析精密。理,肌肉的纹理。②谓苛细。 
【擘两分星】谓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
【餔糟啜漓】见“餔糟歠醨”。
【餔糟啜醨】见“餔糟歠醨”。
【餔糟歠漓】见“餔糟歠醨”。
【餔糟歠醨】亦作“餔糟啜醨”。亦作“餔糟歠漓”。①吃酒糟,喝薄酒。谓追求一醉。语本《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文选》酾作“醨”。吕向云:“餔糟歠醨,微同其事也。餔,食也。歠,饮也。糟、醨,皆酒滓。”洪兴祖补注:“醨,薄酒也。”②比喻屈志从俗;随波逐流。③比喻文字优美,令人陶醉。 
【哺糟啜醨】见“哺糟歠醨”。
【哺糟歠醨】亦作“哺糟啜醨”。语本《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后以“哺糟歠醨”比喻效法时俗,随波逐流。
【捕风捉影】《汉书·郊祀志下》有“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语。后多作“捕风捉影”。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捕影系风】见“捕风捉影”。
【不一而足】亦作“不壹而足”。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后用以表示所言事物不能尽举。 
【不二法门】佛家语。谓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南朝梁沈约《佛记序》:“廓不二之法门,广一乘之长陌。”唐裴漼《少林寺碑》:“空心、元粹、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宋沈作喆《寓简》卷七:“三十一菩萨各说不二法门,至文殊独曰:‘无言说’。”后用以指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不入时宜】见“不合时宜”。
【不了了之】把未了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不了不当】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不了而了】犹不了了之。
【不三不四】①不伦不类。②指行为不端,不正派。
【不上不下】①亦作“不上不落”。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②不好不坏。
【不上不落】见“不上不下”。
【不分玉石】谓无有区别,同归于尽。
【不分皁白】《诗·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皁白言之於王也。”后以“不分皁白”谓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不分青白】见“不分皁白”。
【不分轩轾】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谓不分高低上下。
【不亢不卑】亦作“不抗不卑”。不高傲,也不自卑。形容对人的态度或言语得体。
【不以为奇】不感到奇怪。
【不以为耻】不以此作为耻辱。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多用于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不刊之说】见“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亦作“不刊之说”。不可改易之论,确论。
【不打自招】①不用拷问,自己就招认了罪行。②比喻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图。
【不可一世】①谓自视甚高,对天下人极少赞许推重。可,称是。②骄横自大。 
【不可向迩】见“不可乡迩”。
【不可乡迩】亦作“不可向迩”。不可接近。
【不可名状】无法用言辞形容。
【不可多得】稀少,难得。
【不可收拾】①谓无法整顿。②形容事情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不可告人】无法或不能告诉别人。多指难言之隐。有时含贬义。
【不可言状】同“不可名状”。
【不可言喻】无法用言辞表达。
【不可枚举】无法一个个列举。形容数量之多。
【不可奈何】犹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不可思议】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不可捉摸】亦作“不可摸捉”。形容难以猜测或估量。
【不可理喻】无法跟他讲道理。形容态度蛮横。
【不可救疗】见“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没有药可以医治,比喻事态已严重到无法挽救。
【不可终日】一天也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语出《礼记·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不可胜言】犹不可胜道。形容数量多。
【不可胜计】见“不可胜数”。
【不可胜纪】亦作“不可胜记”。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不可胜记】见“不可胜纪”。
【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不可胜算】见“不可胜数”。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极言其多。
【不可胜举】无法一一枚举,极言其多。
【不可开交】形容无法解脱。
【不可摸捉】见“不可捉摸”。
【不可磨灭】无法使之消失。
【不可乡迩】亦作“不可向迩”。不可接近。
【不平则鸣】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语出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由分说】不容分辩。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作主,谓无法控制自己。
【不失黍絫】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不白之冤】得不到辩白、昭雪的冤屈。
【不主故常】不拘守旧套常规。
【不立文字】佛教禅宗主顿悟,以心传心,不涉文字语言,谓之不立文字。 
【不共戴天】谓不共存于人世间。喻仇恨极深。语出《礼记·曲礼上》:“父之雠,弗与共戴天。”
【不在话下】①小说戏曲中套语,表示此处不用详细叙说。②指事物轻微,不值得提,或不成问题。
【不存不济】支持不住,受不住。
【不死不活】形容事物无生气的状态。
【不成体统】形容办事没有一定的体制、规矩,不成样子。
【不劣方头】倔强不驯。不劣,不驯顺;方头,指为人不圆通。
【不吐不茹】《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以“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不同凡响】不正常,杰出。凡响,平凡的音乐。
【不同戴天】同“不共戴天”。
【不因人热】《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后因称不仰仗别人为“不因人热”。
【不因不由】犹言无意之中。
【不伏烧埋】①不服罪;不认错。②不听劝解。
【不自满假】不自满,不自大。
【不合时宜】不符合时势和趋尚。
【不名一文】见“不名一钱”。
【不名一格】同“不拘一格”。
【不名一钱】没有一文钱,形容极其贫困。名,占有。 
【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谓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后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度,兼有淋漓尽致之意。
【不忙不暴】犹不忙不急。
【不安於室】《诗·邶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笺:“不安其室,欲去嫁也。”后因以“不安於室”为已婚妇女思涉外遇或寡妇意欲再嫁的婉辞。
【不好意思】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行溃败。多指情节或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不折不扣】①不打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照标价减去若干成数出售,叫做打折扣。②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不抗不卑】见“不亢不卑”。
【不求甚解】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