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309太平经 >

第2章

309太平经-第2章

小说: 309太平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勿失。始正赤,終正白,久久正青。洞明絕遠眩h,還以治一,內無不明也。百病除去,
守之無懈,可謂萬歲之術也。
    守一明之法,明有日出之光,日中之明,此第一善得天之壽也。安居閑處,萬世無失。
守一時之法,行道優劣。夫道何等也?萬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極之中,無道不能變化。
元氣行道,以生萬物,天地大小,無不由道而生者也。故元氣無形,以制有形,以舒元氣,
不緣道而生。自然者,乃萬物之自然也。不行道,不能包裹天地,各得其所,能使高者不知
危。天行道,晝夜不懈,疾于風雨,尚恐失道意,況王者乎?三光行道不懈,故著於天而照
八極,失道光滅矣。王者百官萬物相應,眾生同居,五星察其過失。王者眩拢滦峭刂
行武,武星往守之。行柔,柔星往守之。行強,強星往守之。行信,信星往守之。相去遠,
應之近。天人一體,可不慎哉?
    行道有優劣法
    春王當溫,夏王當暑,秋王當涼,冬王當寒,是王德也。夫王氣與帝王氣相通,相氣與
宰輔相應,微氣與小吏相應,休氣與後宮相同,發氣與民相應,刑死囚氣與獄罪人相應,以
類遙相感動。其道也王氣不來,王恩不得施也。古者拢跻允撬嫉溃实檬е螅椴炱湟狻
王者行道,天地喜悅;失道,天地為災異。夫王者靜思道德,行道安身,求長生自養。和合
夫婦之道,陰陽俱得其所,天地為安。天與帝王相去萬萬餘裏,反與道相應,豈不神哉?
    名為神訣書
    元氣自然,共為天地之性也。六合八方悅喜,則善應矣;不悅喜,則惡應矣。狀類景象
其形、響和其聲也。太陰、太陽、中和三氣共為理,更相感動,人為樞機,故當深知之。皆
知重其命,養其埽粗鹌渖希瑦燮湎拢瑯飞鷲核溃龤庖詯傁玻矠樘停藨獊K出也。
但聚眾賢,唯思長壽之道,乃安其上,為國寶器。能養其性,即能養其民。夫天無私佑,佑
之有信。
    夫神無私親,善人為效。一身之中,能為賢,能為神,能為不肖,其何故也,铡玻
臁兑病9适匾恢溃B其性,在學之也。眾中多瑞應者,信人也。無瑞應者,行铡艘病
占而是非即可知矣。夫斤兩所察,人情也。天之照人,與鏡無異。審詳此意,與天同願,與
真神為其安得不吉哉?成事□□,不失銖分,欲得天地中和意。故天地眨麆t萬物安,縣官平
則萬民治。
    故純行陽,則地不肯盡成;純行陰,則天不肯盡生。當合三統,陰陽相得,乃和在中也。
古者拢酥沃绿剑郧筇斓刂泻椭模粴獠煌ǎ偈鹿藻e。
    和三氣興帝王法
    通天地中和譚,順大業,和三氣游,王者使無事,賢人悉出,輔興帝王,天大喜。真人
問神人曰:“吾欲使帝王立致太平,豈可聞邪?”
    神人言:“但大順天地,不失銖分,立致太平,瑞應並興。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
中和。形體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極為中也。地有三名,為山、
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欲太平也,此三者常當腹心,
不失銖分,使同一憂,合成一家,立致太平,延年不疑矣。故男者象天,故心念在女也,是
天使人之明效也。臣者為地通譚,地者常欲上行,與天合心。故萬物生出地,即上向而不止,
雲氣靡天而成雨。故忠臣憂常在上,汲汲不忘其君,此地使之明效也。民者主為中和譚,中
和者,主眨腿f物者也。中和為赤子,子者乃因父母而生,其命屬父,其統在上,托生於母,
故冤則想君父也。此三乃夫婦父子之象也。宜當相通辭語,並力共憂,則三氣合併為太和也。
太和即出太平之氣。斷絕此三氣,一氣絕不達,太和不至,太平不出。
    “陰陽者,要在中和。中和氣得,萬物滋生,人民和眨踔翁健H司煲玻涠
施不下,至物無由生,人不得延年。人君之心不暢達,天心不得通于下,妻子不得君父之敕,
為逆家也。臣氣不得達,地氣不得成,忠臣何從得助明王為治哉?傷地之心,寡婦在室,常
苦悲傷,良臣無從得前也。民氣不上達,和氣何從得興?中和乃當和帝王治,眨f物者各當
得治。今三氣不善相通,太平安得成哉?”
    安樂王者法
    君者當以道德化萬物,令各得其所也。不能變化萬物,不能稱君也。比若一夫一婦,共
生一子,則稱為人父母。亦一家之象,無可生子,何名為父母乎?故不能化生萬物者,不得
稱為人父母也。故火能化四行自與五,故得稱君象也。本性和而專,得火而散成灰。金性堅
剛,得火而柔。土性大柔,得火而堅成瓦。水性寒,得火而溫。火自與五行同,又能變化無
常,其性動而上行。陰順于陽,臣順於君,又得照察明徹,分別是非,故得稱君,其餘不能
也。土者不即化,久久即化,故稱後土。三者佐職,臣象也。道無所不能化,故元氣守道,
乃行其氣,乃生天地,無柱而立,萬物無動類而生,遂及其後世相傳,言有類也。比若地上
生草木,豈有類也。是元氣守道而生如此矣。自然守道而行,萬物皆得其所矣。
    天守道而行,即稱神而無方。上象人君父,無所不能制化,實得道意。地守道而行,五
方合中央,萬物歸焉。三光守道而行,即無所不照察。雷電守道而行,故能感動天下,乘氣
而往來。四時五行守道而行,故能變化萬物,使其有常也。陰陽雌雄守道而行,故能世相傳。
凡事無大無小,皆守道而行,故無凶。今日失道,即致大亂。
    故陽安即萬物自生,陰安即萬物自成。陰陽治道,教及其臣,化流其民,受命於天,受
體於地,受教于師,乃聞天下要道,守根者王,守莖者相,守浮華者善則亂而無常。帝王,
天之子也。皇后,地之子也,是天地第一神氣也。天地常欲使樂,不得愁苦,憐之如此,天
地之心意氣第一者也。故王者愁苦,四時五行氣乖錯,殺生無常也。
    懸象還神法
    夫神生於內,春,青童子十。夏,赤童子十。秋,白童子十。冬,黑童子十。四季,黃
童子十二。此男子藏神也,女神亦如此數。男思男,女思女,皆以一尺為法。畫使好,令人
愛之。不能樂禁,即魂神速還。
    解承負訣
    天地開闢已來,兇氣不絕,絕者而後眩穑我玻糠驂勖熘貙氁病K运接械拢
不可偽致。欲知其寶,乃天地六合八遠萬物,都得無所冤結,悉大喜,乃得增壽也。一事不
悅,輒有傷死亡者。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惡,或有力行惡,反得善,因自言為賢
者非也。力行善反得惡者,是承負先人之過,流災前後積來害此人也。其行惡反得善者,是
先人深有積畜大功,來流及此人也。能行大功萬萬倍之,先人雖有餘殃,不能及此人也。因
眩^去,流其後世,成承五祖。一小周十世,而一反初。或有小行善不能厭,囹圄其先人流
惡承負之災,中世滅絕無後,赵┰铡3胸撜撸煊腥浚弁跞f歲相流,臣承負三千歲,
民三百歲。皆承負相及,一伏一起,隨人政衰盛不絕。今能法此,以天上皇治而斷絕,深思
之而勿忘。
    凡人有三壽,應三氣,太陽、太陰、中和之命也。上壽一百二十,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百二十者應天,大曆一歲竟終天地界也。八十者應陰陽,分別八偶等應地,分別應地,分別
萬物,死者去,生者留。六十者應中和氣,得六月遁卦。遁者,逃亡也,故主死生之會也。
如行善不止,過此壽謂之度世。行惡不止,不及三壽,皆夭也。胞胎及未成人而死者,謂之
無辜承負先人之過。多頭疾者,天氣不悅也。多足疾者,地氣不悅也。多五內疾者,是五行
氣戰也。多病四肢者,四時氣不和也。多病聾盲者,三光失度也。多病寒熱者,陰陽氣忿爭
也。多病懀鼇y者,萬物失所也。多病鬼物者,天地神臁病6嗖囟勒撸枤鈿⒁病
多病寒死者,太陰氣害也。多病卒死者,刑氣太急也。多病氣脹或少氣者,八節乖錯也。
    今天地陰陽,內獨盡失其所,故病害萬物。帝王其治不和,水旱無常,盜贁灯穑锤
急其刑罰,或增之重益紛紛,連結不解,民皆上呼天,縣官治乖亂,失節無常,萬物失傷,
上感動蒼天,三光勃亂多變,列星亂行;故與至道可以救之者也。吾知天意不欺子也。天威
一發,不可禁也。獲罪於天,令人夭死。初天地開闢,自太拢烁魍ㄟ_于一面,照嬷
不復有疑也。故能各作一大業,令後世修之,無有過铡病9事}人尚各長於一大業,不能必
知天道,故各異其德。比若天,而況及人乎?
    天地各長於一,故天長於高而清明,地長於下而重濁,中和長養萬物也。猶不能兼,而
況凡人乎?亥為天地西北極也,巳為天地枺蠘O也,亥寒不以時收椋В瑏砟晁确磦W幽颂
地之北極也,午為天地之南極也,子今冬不善順藏,午反承負而亡也。醜乃天地枺睒O也,
未乃天地西南極也,醜不以時且生,六月反被其刑。天地性撸匀绱艘印
    今帝王居百里之內,其用道德,仁善萬里,百姓蒙其恩。父為慈,子為孝,家足人給,
不為邪惡。帝王居內,失其道德,萬里之外,民臣失其職,是皆相去遠萬萬里,其由一也。
習善言,不若習行於身也。
    闕睿
    真人問神人:“吾生不知可謂何等而常喜乎?”
    神人言:“子猶觀昔者博大真人邪?所以先生而後老者,以其廢邪?人而獨好真道,真道
常保而邪者消。凡人盡困窮,而我獨長存,即是常喜也。”
    “昭昭獨樂,何忿之哉?卒為不能長生,當奈何?”
    神人言:“積習近成,思善近生。夫道者,乃無極之經也。前古神人治之,以真人為臣,
以治其民,故民不知上之有天子也,而以道自然無為自治。其次真人為治,以仙人為臣,不
見其民時將知有天子也,聞其教敕而尊其主也。其次仙人為治,以道人為臣,其治學微有刑
被法令彰也,而民心動而有畏懼,巧詐將生也。其次霸治,不詳擇其臣,民多冤而亂生焉,
去治漸遠,去亂漸近,不可眩u也。
    “是故思神致神,思真致真,思仙致仙,思道致道,思智至智。拢酥假t人,致賢
人之神來佑之;思邪,致愚人之鬼來惑之。人可思念,皆有可致,在可思者優劣而已。故上
士為君,乃思神真;中士為君,乃心通而多智;下士為君,無可能思,隨命可為。”
    闕睿
    真人問:“何以知帝王思善、思惡邪?”
    神人言:“易言邪?帝王思仁善者,瑞應獨為其出,圖書獨為其生。帝王仁明生於木火,
武智生於金火,柔和生土。天之垂象,無铡咭病!
    真人問:“古者特生之圖奇方,誰當得者乎?”
    “其吏民得之獻王者。帝王者時氣即為和良,政治益明,道術賢哲出為輔弼之,帝王之
道,日強盛矣。夷狄滅息,垂拱而治,刑罰自絕,民無兵革,帝王思善之證,可不知哉?不
睹其人,已知之矣。”
    真人問:“神人何以能知此乎?”
    神人言:“以無聲致之。君欲仁好生,象天道也;臣欲柔而順好養,法地道也,即善應
出矣。故天地不語而長存,其治獨神,神臁徽Z而長仙,皆以內明而外暗,故為萬道之端。
夫神臁鋈耄瑹o有穴窠,清靜而無聲,安枕而臥,神光自生;安得不吉樂之哉?夫用口多者
竭其精,用力多者苦其形,用武多者倨渖恚苏咝椎溗病W由魑嶂裕豢赏肌K
之善或有德,思之惡還自伲参Vg,相錯若髮髻,子戒之無雜思也。夫人失道命即絕,
審知道意命可活,勉養子精,無自煎也。學者明師事之,禍亂不得發也。”真人不敢失神人
之辭也。
    神人言:“夫學者各為其身,不為他人也。故當各自愛而自親,學道積久,成神真也,
與眾絕殊,是其言也。”
    真人問:“何以知道效乎?”
    神人曰:“決之于明師,行之於身;身變形易,與神道同門,與真為鄰,與神人同戶。
求之子身,何不睹患,其失道意,反求之四野,索之不得,便至窮老矣。遂離其根,言天下
無道也,常獨愁苦,離其根,是為大災。大人失之不能平其治,中土失之亂其君,仁人失之
無從為賢,小人失之滅其身。古之賢拢校c今同耳。古之小人所窮,亦與今同耳,明證
若此。”
    真人問:“何以知人將興、將衰乎?”
    神人言:“大人將興,奇文出,賢者助之為治;家人將興,求者得生,其子善可知矣。”
    真人問:“何以致是賢者?”
    神人言:“皆以思也,精思不止,其事皆來。”
    “神哉,道之為治,可不力行哉?”
    神人言:“三綱六紀所以能長吉者,以其守道也,不失其治故常吉。天之壽命,不奪人
之願。木性仁,思仁故致枺剑瑬|方主仁。五方皆如斯也。天下之事,各從其類。故帝王思
靖,其治亦靜,以類召也。古之學者,效之於身;今之學者,反效之於人。古之學者以安身,
今之學者浮華文。不積精於身,反積精于文,是為不知其根矣。”

              佚文
    《三洞珠囊》卷一《救導品》引《太平經》第三十三雲,真人問曰:“凡人何故數有病
乎?”
    神人答曰:“故肝神去,出撸Р粫r還,目無明也;心神去不在,其唇青白也;肺神去不
在,其鼻不通也;賢神去不在,其耳聾也;脾神去不在,令人口不知甘也;頭神去不在,令
人¤冥也;腹神去不在,令人腹中央甚不眨瑹o所能化也;四肢神去,令人不能自移也。夫
神精,其性常居空閒之處,不居污濁之處也;欲思還神,皆當齋戒,懸象香室中,百病消亡;
不齋不戒,精神不肯還反人也。皆上天共訴人也。所以人病積多,死者不絕。”
    《太平經》曰,真人雲:“人之精神,常居空閒之處,不居污濁之間也;欲思還精,皆
當齋戒香室中,百病自除;不齋戒,則精神不肯返人也;皆上天共訴人,所以人病積多,死
者不絕。”(《太平御樱А肪砹倭撸
    〖JZ〗太平經卷三十五(丙部之一)
    分別貧富法第四十一
    “真人前,子連時來學道,實已畢足未邪?”
    “今天師不復為其說也,以為已足,眩娞鞄熝裕酥溆胁蛔阋病=褚鈽O訖,不知所
當眩龁枴Nㄌ鞄煾_示其所不及也。”
    “行,真人來。天下何者稱富足,何者稱貧也?”
    “然,多所有者為富,少所有者為貧。”
    “然,子言是也,又實非也。”“何謂也?”
    “今若多邪偽佞盜伲M可以為富邪?今若凡人多也,君王少,豈可稱貧邪?”
    “愚暗生見天師有教,不敢不言,不及有過。”
    “子尚自言不及,俗人安知貧富之處哉?”
    “今唯天師令弟子之無知,比若嬰兒之無知也,須父母教授之乃後有知也。”
    “善哉,子之言也。太謙,亦不失之也。諾。真人自精,為子具言之。富之為言者,乃
畢備足也。天以凡物悉生出為富足,故上皇氣出,萬二千物具生出,名為富足。中皇物小滅,
不能備足萬二千物,故為小貧。下皇物眩伲吨谢剩瑸榇筘殹o瑞應,善物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