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经的,这个真正是了不起,修行证果的人,来主持译经的工作,译经的都称为三藏法师,称法师啊!三藏是指他通达三藏,是一个通达三藏的法师,没有称大师的。禅宗里面称禅师,律宗里面称律师,皇帝的老师称国师,没称大师的,这一定要知道。后人对于古大德尊称他为大师,那个可以,他不在世嘛!那是对他真正恭敬的称呼,还能讲得过去,人活在这个世间称大师是讲不过去,像印光大师在世,都称称印光法师,死了以后,往生之后,佛教界里面尊称他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的祖师,这个净土宗的祖师都称大师,只有这一个例外,为什么呢?大师是佛,一切众生接触到佛都会得度,都会成佛,这个净土宗劝人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跟诸佛教众生没有两样。所以净宗祖师,后人都尊称大师,但是都不是在当时,都是往生以后的尊称,这个我们要记住。所以有很多人对师父很尊敬,写个信写上净空大师,这简直是骂人,但是我知道他是好意,他不懂得这个常识,这个是挖苦人嘛!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这个‘吾’是阿弥陀佛自称,我都晓得你们的心愿。里头又写:
“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
你们来的目的,大概都是这样的,你们来到此地干什么?来到此地希望庄严净土,希望在此地受记成佛,这就是弥陀见到这些菩萨,菩萨还没有开口,佛就先把他们的心愿说出来了。那么当然这个里面含的意思非常之深,也非常之广。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七十五卷(二次宣讲) B2…5…75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五页,第一行。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经文是本师阿弥陀佛,对十方来到西方世界的菩萨们的开示。那么前面这一首偈,我们总得要把它记住,第一首偈里面,说明了佛对于所有菩萨来到极乐世界的愿望,都能够明了。‘志求严净土’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严’—庄严净土。我们今天回向偈也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那么这一句里面所含的意义是深广无边,要细说呢?这一部无量寿经自始至终,就是本师阿弥陀佛庄严西方净土。再要把它扩大来讲呢?诸佛的弘愿是要庄严法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这一句含义太广,既深又广,可是要真正达到庄严净土的目标,一定要成佛才能够做得到,不成佛为什么做不到呢?智慧没有圆满,能力没有圆满,智能不圆满就很难满愿的。所以接着说:‘受记当作佛’,成佛才能够真正讲庄严净土,这一桩事情做得圆圆满满。那么由此可知,这个两句,确确实实是菩萨求生极乐世界,或者是到极乐世界参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这个事情。那么,佛既然说出来了,当然要帮助他们如何圆成佛道,怎样满愿庄严净土?因此,下面这个开示,经文虽然不多,统统是修行的纲领。你看,这十方大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佛给他说这些纲领,我们今天在凡夫地,我们要想成就,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也不能违背这个纲领,违背这个纲领,那就错了。所以应当要把它记住,首先要觉悟,决定不能迷惑,觉什么呢?‘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觉’是觉悟,不迷,‘了’是明了,要觉悟要明了,一切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是包括这个世间法,也包括了出世间法。佛在一切经里面没有跟我们说出世间法例外,这个一切法不包含出世法,佛没有这个讲法,没有这个讲法就包括了佛法,佛法也是梦幻响,梦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幻’呢?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变魔术,这个幻术,魔术我们都晓得不是真的,但是看起来却是很像真的,事实它不是真的,这个是我们能够理解,有幻。‘响’是回音,我们在山谷当中长啸一声就有回音,那叫响,那也不是真的。那么这一句话呢?实在跟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那个一切法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样的意思,这就是甚深般若,般若为佛母,一切诸佛皆从般若生,你没有真智慧,你不能成就,那么觉了这两句是般若智慧,满足这两句是菩萨弘愿,有智有愿。
‘满足诸妙愿’,在通途说呢?这个诸妙愿指的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诸佛如来在因地里面所发一切大愿的总纲,归纳起来总不出这四大类。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把它归纳,也离不开这个四大愿。因此,这四大愿,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这是菩萨弘愿的纲领。第一个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度众生之愿。度众生善巧方便是无量无边,但是一定要有智慧来运用,运用的非常恰当,这个众生就得度了,运用的不恰当就变成业障了。善巧就变成业障,这样的事情我想每一位同修都能够体会。所以得当呢?就是令人开悟,他真正觉悟。运用得不妥当呢?不但他不觉悟,他反而越迷越深,那就是运用得不妥当,迷必定造罪业,惑业苦永远不断。所以,善巧方便一定要依真实的智慧,愿要依智,一开头两句是讲般若智慧。那么第二愿呢?就是断段烦恼。第三愿,是学法门。第四愿是成佛道。发度众生的心,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是决定做不到的。所以发愿之后,愿力在推动的。我们这个世间,世间人平常工作也非常辛苦、勤奋,什么力量在推动呢?两个字—名、利啊!没有名利谁愿意去干?大家都不愿意干。没有名,没有利,大家都懈怠,什么事都不愿意干。可见得世间人不能不讲名利,不讲名利这个社会就不可能有进步。大陆共产制度是至高无上的理想,什么人才能谈共产呢?法身大士,他不要名利了。那么我们想想看,这个世间有几个法身大士呢?确确实实佛门里面,佛陀在世是提倡共产制度,‘利和同均’,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得到的,那的确是高品德才能够做得到,真实的智慧,这是高尚的品德,不能够要求普通人,普通一般人不讲名利,这个社会确实不可能有进步,整个社会是名利在那里推动。那么菩萨,尤其是有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来去自由,这不是普通人啊!阿罗汉没这个能力,辟支佛也没这个能力,权教菩萨也不行,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来去自如的统是法身大士。所以他们具足了真实的智慧,这个智慧从前面这两句来看,也就是达到金刚经所讲的标准。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这样的标准决定是离日相、离四见。然后才能够满足菩萨大愿,断烦恼,成就至高无上,究竟圆满的德行,再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成就学问。这个成就还觉得不够,还要成佛道,佛道就是烦恼断尽法门学尽了,统统圆满毕业了这才叫成佛了,没毕业是住在菩萨的地位上,那么菩萨所修学的两门功课,诸位要记住,一个门是断烦恼,一门是学法门,一个是德行,一个是学问,佛法教给我们这两门功课,两门功课毕业了就叫成佛。唯有成佛才能够满足诸妙愿。弥陀要不成佛,他的四十八愿就不能圆满,一定要成佛才能够圆满。誓愿成就了,这依报随着正报转,那极乐世界就现前了,自自然然的现前,不必要去建造,也不必要去设计,自然就现前了。
‘必成如是刹’,‘如是刹’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将来自己居住的国土也像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在此地岂不是给他受记了吗?这一句就是受记啊!‘必成如是刹’,你们将来都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下面的开示非常重要。
“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
我们两句两句来讲,这前面一句是‘智’。后面一句是‘愿’。菩萨确确实实觉了一切法,空无所有,但是菩萨并不执着空,那执着空,什么事不要做了,还来现身,还来教化众生吗?那用不着这些了。不像阿罗汉、辟支佛他执着空入偏真涅槃,入偏真涅槃呢?就与这个世界隔离了,他不度众生,一切众生的事不闻不问,毫不关心,自己享受清净无为之乐,他享受这个。所以世尊在大乘经典里面责备他们,呵斥他们,说这一类人叫焦芽败种,堕涅槃坑,只有自利不能利他,菩萨不然,虽然知道一切法空,他还一心一意的求生净土,这个地方‘恒发弘誓心’,就是誓取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菩萨殊胜之处,我们将菩萨住中道,不落两边,不着空也不着相,知道一切法空,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就是两边都不着。你说空嘛!他天天念佛,发愿求生净土,你说他有嘛!这天天念佛,发愿求生净土,他又了解一切法空,心里面清净无为,一尘不染,这就叫妙契中道,这才是净土宗的根本宗旨。所谓根本宗旨就是基本的修行原理原则,所以这个净宗,古德就曾经说过,他不是空宗,也不是有宗,空有两边都不着的,这叫真正认识净土了。维摩经上也有这样的话:‘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他讲了四句,那意思呢?讲得更清楚、更明白。那么这一些都是像华严经上讲的,华严这是圆教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两句与华严经的宗旨完全相同。那么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要学习的。因为‘知土如影像’,‘影’是在光明底下,看到我们人有个影子。‘像’是什么?像是照镜子,镜子里面显一个像,这都不是真的。我们念佛,经上一再教我们,念佛人求什么?求一心不乱啊!一心不乱就是最极清净心。我们的清净心为什么不能现前呢?就是处处染着,于世间法染着,于出世间法也染着。所以你的心不清净,你得不到一心,再要追究它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一切法空,不知道这个事情。虽然天天念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个个都会念,都记得,可是话才念完了就又都忘掉,还是什么都要执着,一样也没有空掉,这心怎么能清净呢?很难啊!很不容易,真正会修的人是自己修行,不要去看别人,看到别人,心里就生烦恼了,就有意见了,这有意见,心就不平,就不清净了。到什么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就清净了。对于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明了,但是心里头不执着,说得通俗一点,绝对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心里什么都没有。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心是空的。到那个时候,我们清净心就得到了,得到清净心往生才有把握。所以菩萨知土如影像,这个‘土’就是前面讲的一切法,一切法里面一个就是讲西方净土,去西方净土也是如影像啊!可是要发愿求生啊!
‘恒发’,这个愿念念不中断,念念都是求生净土,有这一个愿心,决定得生。蕅益大师说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就看信愿具不具足?有真信真愿,这个人决定得生。生到西方净土的品位,那要看他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念佛号多少,多少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功夫的浅深。什么叫功夫?这一句佛号能够代替妄想就是功夫,如果这一句佛号不能把妄想打住,这个佛号没有功夫。有人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这个没有功夫,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的时候决定没有妄想,这就功夫。功夫浅的,刚才讲成片,功夫深的就到一心不乱,更深的就到理一心不乱,浅的生凡圣同居土,深的生方便有余土,更深的生实报庄严土,这就是品位高下啦!不一样,这个是念佛功夫,要想功夫得力,有一个秘诀,你们愿不愿意知道呢?什么闲事都不要管,这就是秘诀,你要喜欢管闲事,要到处去包打听,那你就完了,你这一生的佛都白念了,如果不管闲事,给诸位说,这个世界是天下太平。为什么这个世界搞得这么乱呢?管闲事的人太多了。那些人呢?包括自己本人都喜欢管闲事,你天天看报纸,天天看电视,干什么?管闲事嘛!这个世间许许多多事情可以不必知道的,你都要晓得,还得到处去打听,管闲事管得太多啦!越管心就越杂,心就越乱,我们古人所讲:‘知事少时烦恼少’啊?那么你知道事情多了就烦恼都嘛!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嘛!所以真正念佛人,自己关在房间里念,不跟任何人接触,为什么呢?免是非啊!什么也不愿意知道,也不要去打听,少烦恼,少烦恼没有是非,他这个功夫怎么不得力?现在这个社会,妖魔鬼怪充满了每个角落,你知道什么叫妖魔鬼怪?报纸是妖魔鬼怪,杂志是妖魔鬼怪,电视是妖魔鬼怪,广播是妖魔鬼怪,你看是不是充满世界?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唯恐你心清净,它的目的就是不叫你心清净。‘魔’就是折磨,让我们身心得不到安稳啊!这就是魔,你们再想想,谁不喜欢魔呢?我们自己每一个人都很喜欢魔,佛是什么?佛叫我们身心清净,嘴巴里想着我喜欢佛,事实上离佛距离很远,才不喜欢佛,魔很好啊!这个就是我们学佛,不只是这一生,生生世世学佛为什么都学不成,原因就在此地。我们把这个原因找到,如果能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这一生就成就了,那这两句话就很重要了,‘知土如影像’,知一切法确是梦幻泡影,都不是真的,既不是真的,你去执着它干什么?你去想它干什么?不值得!‘恒发弘誓心’,我们求生净土这个大愿,念念不间断。再看底下经文。
“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修胜菩提行。受记当作佛。”
那么前面这个三句,是说修行要修最殊胜的行门,尤其是要修到究竟,这个究竟是讲圆满,菩萨道是指什么呢?依照佛经上来讲,菩萨道无量无边,四弘誓愿里面当中两愿都是属于菩萨道,断烦恼是菩萨道,学法门是菩萨道。烦恼无尽,法门无量,但是真正讲修行,一定要抓纲领,要把这些行门归纳成纲领,把握了纲领就容易成就了。我们在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将修行的纲领选择了五科,这五科确确实实就够用,到一直到往生净土都没有问题了,这个五科是有次第的,从那里学起呢?从三福学起,三福第一句是孝养父母,从孝亲做起,唯有孝亲才会尊敬老师,为什么呢?不敬老师就不孝亲,父母是希望你去接受老师的教导,要听老师的话,你不听老师的话,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父母就忧虑了!给父母添烦恼啊!那就是大不孝了。所以整个佛法,给诸位说,都从孝心里面生出来的,一个真正孝顺的人,绝对不会让父母失望,不会让父母生烦恼,不会让父母忧虑,这个才叫真正孝啊!所以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然后再把孝敬扩大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给诸位说,还是孝道,还是师道,都从这一个孝道里生出来的,孝道是根,在佛门里面,这个四大菩萨代表修学的过程。第一个就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教我们什么?教我们孝亲尊师。‘地’是讲心地,‘藏’是讲宝藏,心地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才艺,无量的德能,这属于心地宝藏,这宝藏人人都有,而且是平等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自性的宝藏,宝藏要不开发出来那你得不到受用,就好像你家有个金矿,但是你没有把它开采出来,没有把它冶炼出来,那你还是穷光蛋一个,你必须要开采。什么方法开采呢?孝敬,就是这个方法。孝敬就能开发心地宝藏,自性宝藏。今天在本省,修地藏法门的人很多,应当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