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175章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75章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的相能随众生心转变。

  “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行遍道场’,道场是指一切诸佛刹土,菩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行遍道场。远二乘境’,永远不会堕落在二乘,二乘人是自利而不利他的。菩萨是完全利益一切众生的,能够舍己为人。上面这几句是诸佛赞叹证明,给释迦牟尼佛做个证明。下面是总结:

  “阿难。我今略说。”

  本经前一半阿难尊者是当机,我们在前面看到这个经是阿难代我们启请的。教给阿难也就是教给我们大家,阿难是我们大家的一个代表人,佛说:‘我今略说’,这是简简单单地介绍一点。

  “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

  这一句话非常非常的重要,证明我刚才所说的没错。从下下品往生到上上品悉皆如是。所以这一句话要紧得很啊!所生菩萨是指十方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些人。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纯一菩萨法界,他那里面没有人天,也没有声闻,经上有的时候说人天、有的时候说声闻,那是比喻说,这个经都讲得很清楚、交代得很清楚。不但那个世界是纯一菩萨,而且是纯一普贤菩萨,这个是无比的殊胜。因为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是修普贤行的,所以那是普贤菩萨的法界。

  “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如果要细说,说不尽,这是给我们略说而已。略说了几句就值得我们非常地向往,就下定决心是非去不可。这个真实的利益,对我们讲是真实的利益、真正的好处,这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其他法门里面也找不到的。纵然其他法门里有说,难修!我们一生当中未必能够修得成功,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只怕你不肯学,你肯学决定成就。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这一章,世尊给我们说明,西方世界人的寿量、快乐,都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更非言语能够形容得出来。经文首先显示极乐世界大众的殊胜,佛说这个意思就是劝勉我们要发心、要求生净土,亲近这些诸上善人。后半段讲依报的环境,生活环境的庄严。

  从这一章起是弥勒菩萨当机,所以一开头是佛告弥勒菩萨,这个用意也非常之深,因为弥勒菩萨与我们这个世间缘分很深,我们中国人可以说,从小孩到老人没有不喜欢弥勒菩萨的,许许多多人家不相信佛教的,他家里也供一个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笑咪咪的,一堆小孩围绕他身上,世间人不知道,称他做欢喜佛,很多小朋友欢欢喜喜地叫他做欢喜佛,也可以啦!他这是有表法的,弥勒菩萨在中国从南宋以后,造形都是造的是布袋和尚的相,布袋和尚出现在中国的南宋,跟岳飞同时代,出现在浙江奉化,我听说我们老总统的家谱里头有记载:他们祖先曾经迎请布袋和尚在家住了两个月,供养两个月,所以以后他们家出了两个总统。他老人家圆寂的时候宣布的,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说了之后,他就走了。我们塑造他的相,特征是欢喜,满面笑容,肚皮很大,表示能够包容,肚量很大,表这个意思。塑造小孩;小孩有五个、有六个,五个代表五欲,财、色、名、食、睡。六个是代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天天围绕着他,包围着他,他如如不动,他也能够容纳得下,他也不排斥,取这个意思,取在五欲六尘里面清净不染,笑咪咪迎人。

  我们中国寺院都把他塑造在山门口,山门天王殿的正当中,这个含著有很深教学的意义,什么人有资格入佛门?就是说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学佛?学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肚量要大,要能够包容。第二个,要能够笑脸迎人,无论对冤亲债主都一团和睦,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学佛、才有资格入佛门。他摆在山门代表这个意义,所以这个含义很深。因为跟中国人关系很深,而且弥勒又是当来下生佛,现在还没有出现在世间,根据佛经上说:他现在在兜率内院,在兜率天。兜率天人的寿命,用我们人间计算的方法,人间四百年是兜率天的一天,弥勒菩萨现在住的地方,他们那里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现在讲时差,这个时差很大,也假定一年是三百六十天,他们的寿命是四千岁,所以这样算成我们这个世界大概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他才会从兜率天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所以现在有人造谣言说:弥勒已经成佛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事我们不能够相信的,但是在印度、在中国,有不少人修弥勒净土;修弥勒净土的人说起来很有道理,西方净土太远了,阿弥陀佛国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兜率天就在眼前,你不去,要去那么远,舍近求远,没道理。我们听听,有的时候觉得他说的话没错啊!殊不知道你读这些经文就明了了。弥勒菩萨那个净土虽然很近,好像台湾大学在你家的隔壁,但是它那个分数要求很高,你不一定能进得去啊!阿弥陀佛这个学校,远在高雄,没错!它那里只要你去就行了,不要考试就可以了,那个校门大开容易去,这个难,那个容易,这是真的。弥勒菩萨他是唯识学专家,你的唯识学没有基础,你不能够修唯心识定,你就没有资格到他那里去。所以修弥勒净土的人很多,真正能去得了的人很少,人数确实不多,这是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纵然去跟弥勒菩萨,等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来成佛了,你做他的弟子,到那个时候弥勒菩萨还讲无量寿经,劝你去往生,那时一往生,一看我们现在这些同修,唉呀!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看绕这么大的圈子,你还不是要来了!对吧!不如早一点去好啊!做学长,后去的做学弟啊!

  在这一部经第四十六章,勤修坚持第四十六;‘佛告弥勒。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密等菩萨之法。非易可遇。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坚故深信。时亦难遭。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佛讲的这些话都是指的这一部无量寿经。后面说:‘付嘱汝等。作大守护’,可见得弥勒菩萨也是接受世尊付托,护持这一部经典,也是极力提倡弘扬这一部经典。这个是经文上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所以有一些人他对于经典读得少,成见很深,看到我们念佛求生弥陀净土,大不以为然,我们很清楚,他有成见,他没有搞清楚,我们搞得很清楚,我们不能被他动摇,要好好地劝导他们。由此可知,弥勒菩萨将来一定是大大的弘扬这一个法门,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一切诸佛如来之所护念。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这一句是总说,也是总赞,也就是说总结前面三十品的经文,就是正宗分三十品的经文。

  这个时候特别叫着弥勒菩萨,告诉弥勒菩萨以及当时与会的这些诸天人等,与会的这些大众们。

  下面是佛说的话,佛讲无量寿国就是极乐世界,‘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这是讲的正报之庄严,阿弥陀佛这些弟子们,前面说过是纯一,统统是菩萨。此地又出来了一个声闻菩萨,这就是我们讲的菩萨当中,大菩萨、小菩萨,声闻小菩萨,还没有见性的就叫他做声闻。见了性的就叫他做菩萨,是大菩萨。所以此地的声闻不是真正的声闻,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有三辈九品,其中有事一心不乱的、有理一心不乱的,事一心不乱相当于声闻,理一心不乱那是法身大士,讲声闻是事一心不乱的菩萨,是这个意思,不是真正有声闻。他们的功德智慧,不可称说,这是正报庄严,也就是说人事环境好。

  我们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感叹,做事难、做人更难,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处人的确不容易,人事环境最好、最单纯,无过于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心地都是清净平等,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非常地难得。下面一句是讲物质环境。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微妙是讲物质,精微奇妙啊!我们这个世间找不到啊!安乐清净,一尘不染啊!人家那个世界如此,我们这个世界污染,现在知道非常严重,科学家已经提出警告了,污染如果没有方法防止,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于人类生存。污染严重到这种地步,人家那个环境清净,清净才有安乐啊!心安身安,他自然就快乐了。‘若此’是到这样的一个程度,这是赞叹到了极处了,十方世界简直不能跟它为比。下面是劝勉我们了: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这是佛非常感叹的一句话,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为善呢?求生净土啊!求生净土不难,是很自然的一桩事情,不需要一丝毫勉强,这真正不容易啊!此地讲的‘道’就是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不但是西方教主的德号,也是我们自己自性的德号。我们的自性跟西方教主无二无别啊!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念这一句佛号就是念自性,无量的功德,这要晓得。西方弥陀从那里来的呢?还是我们自性功德变现出来的,所以是自性弥陀。自性功德那有不与自性佛感应道交的道理呢?很可惜的我们今天颠倒了,我们今天,天天念贪,嗔、痴、慢啊!贪、嗔、痴、慢是什么呢?也是自性里面的一分功德啊!自性具足十法界,念贪、嗔、痴、慢就变什么呢?变地狱、变饿鬼、变畜生、变这个境界现前啊!念自性阿弥陀佛就变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

  所以这里讲是念道之自然,为什么不努力为善呢?善中之善,至善,无过这一句六字洪名。儒家讲止于至善,那个至善,它没有指出来到底是什么?佛给我们指出来啦!‘至善’就是六字洪名,我们的心止在这个地方、我们的口也止在这个地方、我们的身也止在这个地方,身语意三业都能止于阿弥陀佛六字弘名,那是真正至善啊!你所得的果报也是至善,这是一得一切都得到了。不同于十法界,你得一法界,其他九法界得不到。西方世界,一法界得到,尽虚空,遍法界统统都得到了。所以他能够在十法界随类现身,能够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能力几乎完全恢复。再看下面几句: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

  这个以下是说明会众们的功德,也就是说他们的修持、他们日常生活状况。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如此。出入供养是修福,出是供养诸佛,回来是供养本师,供养是不是太频繁了呢?天天供养,这么多人,每一个人都供养,不会频繁,而且供养是非常非常之奇妙。

  供养之中财法具足,财供养的是香花宝盖幢幡,遍满虚空,壮丽之极,那是属于财供养,法供养—依教奉行,依教修行供养,这个是每天都修福,修福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人家那里福报大啊!我们这里修福机会没有,想修福修不到,有的时候还修错了!还搞错了!

  ‘观经行道’是修慧,前面是修福,福慧双修。‘观经’不是叫你念经、不是叫你读经,也不是叫你听经,这个经怎么个观法呢?观是观照,这真正是功夫得力了,能够提得起观照的功夫,也就是说佛的教训时时记在心里,临事的时候都能够想得起来,佛教我们怎么做法?这叫观照。

  如果经念得很熟是念给佛听的,事情来了都忘得干干净净的,那叫造业啊!那经就白念了,一点用处都没有啊!佛不是叫你念给他听的,念的要记住,我们平时对人、对事、对物,佛是怎么教我们的?观照是活的,不是死的,什么状况之下?什么事情灵活运用?会做的恰到好处,正是佛教给们的意思,没有错会,没有错用,而不是死在句下,死在句下那错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佛的意思你懂了,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活用了,你会用得很自在,用得很自然,用得很恰当,完全不违背佛的教训,这是观照。观照功夫久了,就得定了,就照住了,如果观照功夫用得很久,还不能得定,恐怕你没有观、也没有照,不可以把妄想当做观照,那就错了。简单的说,完全是智慧做主,就是观照。感情用事照就失掉了,智慧做主之后,你慢慢就会得定,定是什么呢?感情不起作用就得定了,这个定并不是每天叫你盘腿面壁坐几个钟点,不是的。是什么呢?行、住、坐、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得定,定是这么得来的。外面境界清不清楚呢?清清楚楚,样样清楚、样样明白,那是慧,定慧等运。

  清楚明了是慧,不起心、不动念是定,这是观照,这叫观经;就是把佛的这些教训要这样去运用,用在日常生活上,这叫做行道。‘行’是把它做出来,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早晨从起来,洗脸、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统统是观经行道。佛法在那里呢?佛法在生活当中,佛法没有离开生活啊!离开生活那里有佛法呢?

  ‘喜乐久习’,喜是法喜,乐是快乐,喜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法喜,是从定慧当中得来的,法喜充满。乐是什么呢?乐是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很好啊!你亲近这么多善知识,教化许多众生,改恶向善,回头是岸,乐事啊!那是乐。‘久习’,久就有功啊!日久天长这样地薰习,所以他们日常生活,是修福修慧。回想我们今天日常生活,造业啊!天天在造作罪业,人家日常生活修福、修慧,我们要会学,就在这里学。现在把我们造作罪业的事情逐渐减少,福慧这两方面要加强。

  ‘观经’怎么作法呢?妄念尽量减少,常念佛,与‘观经行道’就接近了,常念佛—‘才智勇猛’,这就像前面赞叹阿弥陀佛在因地,‘高才勇哲’意思是一样的。‘才’是才华,也是性德,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一样的、平等的,这个东西跑那里去了呢?都是被无明烦恼盖覆住了,所以透不出来,心清净了,智慧增长了,你的才华自然逐渐逐渐就向外透露了,勇猛精进,是勉励我们要努力。

  ‘心不中回’,回是回转的意思,不中回就是不回转、就是不退转的意思。要换一句话说:信心坚定不退,一定要有信心,我们才能够达到目标,如果信心不足,常常有后悔,就很难了,非常非常地难成就。

  ‘意无懈时’就是指一味精进,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努力精进不懈,外面样子好像是迟缓,很缓慢,很稳重、厚重,其实他真精进,他的精进不会让你在外表看出来,外表然家从从容容的,里面是真精进。佛要不给我们讲,我们看不出来,我们要看到西方世界的菩萨,一个个缓缓慢慢消遥自在的,那里晓得他在那里用功精进?不知道人家真精进,他没有精进的样子,没有精进的形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八十四卷 (二次宣讲) 档名:B2…5…84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二面,从最后一行看起,第三个字。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