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193章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93章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诖说亍F匠P薷#颐遣灰砀#薷2幌砀#1舻绞裁词焙蛳肽兀苛舻搅僦兆詈笠豢谄氖焙颍歉鍪焙蛳恚歉鍪焙蛳硎裁锤D兀磕歉鍪焙蛳砬迩宄髅靼装祝鞘谴蟾1ò。≌飧鋈司凸说角昂罅恕V灰僦丈裰乔宄飧鋈俗萑徊幌胪膊欢槎竦溃环彩嵌槎竦赖模际敲曰蟮叩棺叩摹A览锿罚约喝パ≡瘢挠幸桓銮宄娜巳パ∪竦滥兀棵挥姓飧龅览怼;嵫≡袢竦溃饩秃锖咳プ采先サ模疾皇乔宄恕K粤僦眨颐侵泄参甯5敝械摹盟馈俏甯V唬椅甯@锿罚凳翟诨埃庖桓J亲钫媸档摹9叵的憷瓷簧幕龈#圆灰迅1ㄔ谡庖簧敝芯拖硗炅耍僦帐保1ㄏ砭×嗽僮撸饪刹坏昧恕U飧瞿罘鸩灰欢芡蛭阌姓习

  “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

  这是说‘富’是有财富,多财叫富。财是命中所有的,命里没有,你不可能发财;如果命里没有财,这个人有方法发了财,释迦牟尼佛也会拜你做老师。为什么呢?他没有办法。他做不到,你能做得到。那么,换句话,你就超越因果了;把因果定律推翻了、打破了。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定律,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自己定的。你这一生多财,是因为你过去修财布施多。你这一生聪明智慧,是你过去生中修积法布施修得多,这是这一生得的果报。佛家常说:‘欲知前世因(我前世做了些什么?),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得的果报就是的,所享受的果报就是的。;)欲知来生果(我来生果报怎么样呢?),今生做者是(我今生做了些什么?就是来生果报之因,现在造因)。’既然知道财富是命中所有,你求它干什么?所以,我常常劝初学同修读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要认真的把它念三百遍,念了有什么好处呢?知道因果报应,然后才能够安份守己;否则的话,命里头是有财,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佛法讲是不净之财,还是你命里有的,这冤枉不冤枉?我用清净心得的,它自己还会来,那何必呢?何必要起那些恶念呢?要造那些恶业呢?起恶念、造恶业,把别人的财骗到自己来,还是自己命里有的,冤枉啊!冤枉造了罪业。了凡先生知道一生的命运,所以他晓得,他一年有多少收入,那一年求功名考取多少名,这都定好了,他心定了,他不求了,到时候自己会来,真正才得到心安理得。理明了之后,心安了。富有的人,实在讲我刚才讲钱财很多,这个机会在你面前溜过,你要把它抓住,抓住什么?再造善因,不要吝惜,不要保有,要施舍,越施越多,要学范蠡,春秋时代,越王句践的太夫范蠡。我们中国古时候是供范蠡为财神,供他做财神很有道理。有大富之人以他为榜样,要学他;他发了大财,发财之后散财。他以他的财富救济一些贫苦的人,统统散掉;散掉之后,再从小生意、小买卖做起。做了几年又发了,这是他命里有财,丢都丢不掉。你真的丢掉,那又来了;而且,来绝对比前面还要多。为什么呢?因为你又种的因,好像利息,再生利息,它决定比上一次来得多。范蠡恨很聪明,来了再散。你看历史上记载三聚三散,这是个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所以,诸位要晓得,有财是福报,是你的果报。用财是智慧,真正有智慧,这个财用得非常恰当,成就无量功德,使你的财富,生生世世都保持,不会享一世就完了,甚至于还有很多享不到一世,这个我们在社会上看到很多。年轻的时候发达了,老年的时候衰了,钱财都散失掉了。所以要知道施予,不要作不肯施。要以清净心,以平等心,修广大的布施。布施刚才讲要高度的智慧,使你的钱财用得非常恰当。换句话说,这个钱财轮到你手上分配,不是你自己的。现在在目前溜过,我现在有权来支配它,来分配它,就看你怎么分配法。分配的恰当,无量的功德。那么在现代的社会,工商业普遍发达,物质缺乏的地方固然有,不太多。已开发的国家,正在开发的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都能过得去。这些地区,我们真正想一做一点好事,修布施,就布施佛法,以这个为主;其他的,他不需要了,用不着我们去布施了。他缺乏的是智慧,他迷惑颠倒。我们要布施,法布施给他们,让他们清醒过来,破迷开悟,这个功德大了。所以,你们想想历史上,孔老夫子一生修的是法布施,孔老夫子没有钱,也没有势。他跟官场上虽然有认识的人,没有什么往来;官场这些人也不太理会他,不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教育,修法布施。你看他这个恩德,一直到今天,提起来,就是外国人都仰慕、都尊敬。中国人头脑稍为清醒一点的,对夫子没有不仰慕的。再看看印度,释迦牟尼佛一生跟孔老夫子一样,也是修法布施。释迦牟尼佛虽然有地位,舍弃了,王位舍弃了,不做了,财富也舍弃了。每天托钵,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两个都是从事于教育工作,修法布施。我们看到这两个人的例子,想到华严经上广修供养,普贤菩萨给我们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这个话就说得很清楚了,我们看到释迦、孔子给我们作了证明。没有开发的地区,落后的地区,那我们要财、法两种布施都要具足。财布施能够帮助他维持一个最低的生活,以免饥寒之苦;法布施能够帮助他觉悟,他能够改善他的生活环境。所以,布施是有智慧的;没有智慧,修的那个布施,好像你种植物一样,你找不到肥沃的土地,你把它种在砂石里面,几天枯死掉了。所以要知道哪儿是真实利益,这个利益是对众生的利益。那个是相似的利益,好像是对众生有利,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要把它看清楚,要认识清楚,要善于选择。只有世间愚人,他财吝啬不肯布施。‘爱保贪重’,爱是爱惜,保是保护,保护他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了。这样结果是‘心劳身苦’,这点刚才讲的心里面牵挂很多,忧虑很多,得失心很重。操心,心劳身苦,想尽方法保持他的财富,唯恐财富失掉了。殊不知,纵然是心劳身苦到了极处,也未必能保得住。

  ‘如是至竟。无一随者。’这个至竟就是你一直心劳身苦到老死,还是一样带不去,真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生造了许许多多的罪业,这个罪业你带去了,除罪业之外,一样也带不走。‘善恶祸福。追命所生。’你所得的结果,就是这样。你修的善,善业你带去;你造的恶,恶业带去。恶,将来就是祸害,修的善,将来就是福德。那么由此可知,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祸福在哪里?不是从天上来的,也不是别人加给你的,自作自受。‘或在乐处’,乐处是讲人天善道。‘或入苦毒’,苦毒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都是给我们叙述人间世的真相。我们读了之后,深深反省我们自己是不是像佛在此地所说的,这才重要。如果自己是佛所讲的这一类人,那就从今天起痛改前非,把自己这些毛病习气,要努力把它断除。佛给我们讲要放下,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我们对于事实真相没有看破,不了解我们现在生活状况,真相不知道。不知道将来,来生的这个六道轮回的实况。眼前明了,将来也明了,那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应该怎么做法,你自然就明白了,心里面就有分寸。这一段讲盗恶,底下这个文才真正讲盗。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九十三卷(二次宣讲) 档名:B2…5…93

  “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

  前面说出了许许多多的因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复杂的心理,不正常的心思,于是乎这才影响到身口的造业。那么,这个也就是显著的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当然盗恶范围是无量无边,要是细说,说之不尽。这儿举一个例子,见善憎谤。善包括善人,善事,见到别人,无论是德行上比自己好的,或者学术上比自己好的,地位比自己高的,财富比自己多的,他都放不下,都起憎恨之心,这有毁谤的行为。憎谤,一个是讲心,一个是讲毁谤,这就造业。不思慕及,他不知道对别人的善好生起仰慕之心,效法之心,这就对了。别人有好处,我们应当要学他;如果他的善行、善心,能利益社会,那我们更应当尽心尽力帮助他,成人之美,造福一方。他那个善行有多大,我们也跟着沾光,也一样大,这是正确的。可是这些人这种念头,善念他生不起来。他嫉妒、憎恨,常怀盗心。这就是以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把别人的利益据为己有,这就是盗心,这就是盗行。手段、方式说不尽,这个盗不一定是说去偷盗,那是盗,那是许许多多盗的方法之一种而已。以威势用其他的方式逼迫着你,你不能不向他效忠,不能不向他贡献,这全都是盗取。虽然人家恭恭敬敬的,他不是心甘情愿,是逼不得已的。像我们现在一般社会所讲的贿赂,那个送礼的人是甘心情愿的吗?不是,被逼不得已,不能不这样做,要求他帮助,这盗行。这在佛法里就犯盗戒,不要说是我没有要他的,是他自己送来的。那是盗心,不是本意。凡是在世间,以不正当手段,占人家一点点小便宜都是盗。占国家一点小便宜,也是盗,那个犯罪结罪就更麻烦、更大了。你盗一个人的,你将来还债,只还一个人。这个诸位要知道,你要是真正了解三世因果的真相,欠命的一定要还命,欠钱的一定要还钱。所以三世因果明了了,才晓得这个世界没有占人便宜的事情,也没有吃亏的事情。冤冤相报啊!生生世世互相酬偿,报来报去,六道里头真相就是这回事情。你说这是多么凄惨,多么悲痛的一桩事情,这是果报。那么明了了,我们这一生纵然吃亏上当,作还债想,我都还清了。别人欠我的,我布施舍掉,我也不要了,我们的心就清净了。清净心就开智慧,这样修行必定能证果。凡是修行还不能开悟,不能证果,这都有障碍。这个障碍总名叫业障,何谓业障呢?你过去、现前所造的业,这个业障碍了你清净心,障碍你智慧。障碍智慧,你不能开悟,障碍清净心,你不能证果。因此,我们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宁肯自己吃亏,不要占人小便宜,万万不可啊!这个地方是写的世间现象,这个现象确实存在。看到这段经文,那就是世间哪一种人呢?贪而无厌。这种人把别人的利益,自己占为据为己有,自己来享受,享受完了,再取,再用方法来取别人的。那么我们要问,他是不是真的把别人的利益拿来自己用呢?如果真的是事实,释迦牟尼佛也要拜他作老师了。佛没办法,佛做不到。常言说得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能够把别人的据为己有的话,这因果律不推翻了吗?你要晓得,你强夺别人的,还是你命里所有的,你说冤枉不冤枉。不夺别人的,自己也有那么多,那个别人被人家损害,他命里没有的,他要不被这个人拿去,也被消耗,被别人拿去,他没有,这才符合因果的定律,真的是如此。所以,古人常讲:君子乐得作个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就是作小偷,你今天偷来的,还是你命里所有的,你命里没有,偷也偷不到。你说这不叫冤枉吗?不知道用正当的方法去取得,用一种巧诈的方法还是命里有的,冤枉在造业啊!所以,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我们才知道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处事,在自求多福。不了解事实真相,胡作妄为,造下了深重的罪业。下面这句讲果报。

  “神明克识。”

  这个‘识’要念破音字,不能念是,念志。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记住。人家记录下去了。神明是鬼神,你造作的罪业,天上人间跟幽冥界都有鬼神,鬼神把把你的行持已经登记下去了。克是必定的意思,必定把你记载下去,把你列入档案了,这个事情麻烦了。这是一个讲法,另外一个讲法,神明就是神识,阿赖耶识里面,种子落下去了,这个讲法是非常非常真实的。这个世间有没有这些神呢?有。有天神、有鬼神。天神、鬼神不是人的主宰,他主宰不了我们。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你犯了法了,你被审判过了,这个审判的案子列入档案。你不犯过的时候,不犯罪,他不敢侵犯你,他没有权侵犯你,鬼神也是如此。你犯了过,他就跟警察,跟司法机关一样,他把你登记起来。你不犯过的时候,他对你不敢轻举妄动。鬼神之能事也只如此而已。

  “终入恶道。”

  你后来到哪里去呢?后来一定堕三恶道。

  “自有三途。无量苦恼。”

  这个‘自’是自自然然的有。三途从哪里来的呢?是你自性变现出来的,你自性里头有恶业,恶业变现三恶道,你到里面去受罪。那么我们修善业,念念是善,心行是善,那就‘自有三善道’,这个三善道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就是六祖所说的‘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六道是自性变现的,生就是变现的意思。不但六道是自性变现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也是自性变现的。换句话说,你存的是什么心?你处事、待人、接物是什么样的行持,这是造作,在造因。后面就变现什么样的境界,这境界随心所变。唯识经论里面讲‘唯识所变’,楞严上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是果报,应现出来的。事实的真相如此,那么我们何必要去造恶业?为什么叫自性现三途苦报呢?一入其中,必定是越迷越深,深在什么呢?他不服气。那一个去受恶报的人,甘心情愿,‘唉呀!我造的罪业,我自作自受,我没有话说。’那一个受罪业是这种想法呢?如果这么一想,他那个罪很快就完了,他就有出头的日子了。他不服气,总认为我是个好人,我做这么多好事,我真被冤枉。这个越冤枉,罪越重,冤枉越深,这个事就麻烦了。

  “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这一段是讲盗恶,第三段是讲淫恶,这是讲邪淫。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这一小段的意思也非常的清楚,要细说的就是前面这两句,前面这两句觉悟的人很少。这是佛给我们讲,人间世的真相。世间人民,这在六道里专讲人道。佛在我们人间讲经说法,对象就是度人,而不是度其他众生,这要弄清楚。相因寄生,这句话怎么讲呢?用现代的话来说,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生存,不能离开人群,独立的生活,这相因是彼此互相依靠。所以,在这个社会上是各行各业,少一行都不行;少一行,我们的生活就不方便,就困难了。农夫种稻,我们才有米吃;纺织业织布,我们才有衣穿。大家统统种种田,没人去作纺织,我们吃是有得吃,穿就没得穿了。你才晓得这个社会上每一个行业,都是便利我们的生活之美满,互相依靠,互相依赖,不能独立啊!我们回向偈里面讲‘上报四重恩’,这个四重恩第四个就是众生恩,一切众生于我都有恩;无论他是学什么的,无论他从事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