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弘明集-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體即真。何故非嘆。令旨答。無勝我者所以得稱讚。我體即真亦是我真。故非讚嘆。又諮。我無過者。所以得稱讚嘆。我是不偽何得非讚。令旨答。不偽真是當體之名。如人體義謂之解義。正足稱其實體。豈成讚嘆。又諮。此法無能出者。焉得即是讚嘆。令旨答。既云無出。非讚如何。
羅平侯蕭正立諮曰。未審俗諦是生法以不。令旨答曰。俗諦之體正是生法。又諮。俗既橫見。何得有生。令旨答。橫見為有。所以有生。又諮。橫見為有。實自無法。實既無法說何為生。令旨答。即此生法名為橫見。亦即此橫見名為生法。又諮。若是橫見不應有生。若必有生名何橫見。令旨答。既云橫見。實自無生。但橫見為有。有此橫生。
衡山侯蕭恭諮曰。未審第一義諦既有義目。何故世諦獨無義名。令旨答曰。世既浮俗無義可辨。又諮。若無義可辨。何以稱諦。令旨答。凡俗審見。故立諦名。又諮。若凡俗見有得受諦名。亦應凡俗見有得安義字。令旨答。凡俗審見。故諦名可立。浮俗無義。何得強字為義。又諮。浮俗雖無實義。不無浮俗之義。既有此浮俗。何得不受義名。令旨答。正以浮俗故無義可辨。若有義可辨何名浮俗。
中興寺僧懷諮曰。令旨解言。真不離俗。俗不離真。未審真是無相。俗是有相。相無相殊。何得同體。令旨答曰。相與無相此處不同。但凡所見有。即是拢姛o。以此為論。可得無別。又諮。既是一法。云何得見為兩。見既有兩豈是一法。令旨答。理乃不兩。隨物所見。故得有兩。又諮。見既有兩。豈不相摺A钪即稹7ㄈ魧崈伞?傻孟噙‘。法常不兩。人見自兩。就此作論。焉得相乖。又諮。人見有兩。可說兩人。理既是一。豈得有兩。令旨答。理雖不兩而約人成兩。
始興王第四男蕭映諮曰。第一義諦其義第一。德亦第一不。令旨答曰。義既第一。德亦第一。又諮。直言第一。已苞德義。何得復加義字以致繁復。令旨答。直言第一在義猶昧。第一見義可得盡美。又諮。若加以義字可得盡美。何不加以德字可得盡美。令旨答。第一是德。豈待復加。但加義字則德義雙美。又諮。直稱第一足見其美。偏加義字似有所局。令旨答。第一表德。復加義字。二美俱陳。豈有所局。
吳平世子蕭勵諮曰。通旨云。第一義諦世諦。褒貶立名。真俗二諦定體立名。尋真諦之理既妙絕言懀АN磳徳坪斡卸w之旨。令旨答曰。談其無相無真不真。寄名相說以真定體。又諮。若真諦無體。今寄言辨體。未審真諦無相。何不寄言辨相。令旨答。寄言辯體猶恐貶德。若復寄言辯相則有累虛玄。又諮。真諦玄虛離於言說。今既稱有真。豈非寄言辯相。令旨答。寄有此名。名自是相。無傷此理無相虛寂。又諮。未審此寄言辯體。為是當理為不當理。令旨答。無名而說名不全當理。又諮。若寄言辯名。名不當理。未審此寄將何所說。令旨答。雖不當理。為接引眾生須名相說。
宋熙寺慧令諮曰。真諦以不生為體。俗諦以生法為體。而言不生即生。生即不生。為當體中相即。為當義中相即。令旨答云。體中相即。義不相即。又諮。義既不即。體云何即。令旨答。凡見其有。拢闷錈o。約見成異。就體恒即。又諮。體既無兩何事須即。令旨答。若體無別兩緣見有兩。見既兩異須明體即。又諮。若如解旨。果是就人明即。令旨答。約人見為二。二諦所以名生。就人見明即此亦大妨。
始興王第五男蕭曄諮曰。真諦稱真。是實真不。令旨答曰。得是實真。又諮。菩薩會真之時。為忘俗忘真不。令旨答。忘俗忘真。故說會真。又諮。若忘俗忘真故說會真。忘俗忘真何謂實真。令旨答。若存俗存真何謂實真。正由兩遣故謂實真。又諮。若忘俗忘真而是實真。亦應忘真忘俗而是實俗。令旨答。忘俗忘真所以見真。忘真忘俗彌見非俗。又諮。菩薩會真。既忘俗忘真。今呼實真便成乖理。令旨答。假呼實真。終自忘真。兩忘稱實。何謂乖理。
興皇寺法宣諮曰。義旨云。俗諦是有是無故以生法為體。未審有法有體可得稱生。無是無法。云何得有生義。令旨答曰。俗諦有無相待而立。既是相待故並得稱生。又諮。若有無兩法並稱為生。生義既一。則有無無異。令旨答。俱是凡夫所見故生義得同是有是無。焉得不異。又諮。若有無果別。應有生不生。令旨答。既相待立名。故同一生義。
程鄉侯蕭祇諮曰。未審第一之名。是形待以不。令旨答曰。正是形待。又諮。第一無相有何形待。令旨答。既云第一。豈得非待。又諮。第一是待。既稱第一。世諦待於第一。何不名為第二。若俗諦是待而不稱第二。亦應真諦是待不名第一。令旨答。若稱第一是待。於義已足。無假說俗。第二方成相待。又諮。若世諦之名不稱第二。則第一之稱無所形待。令旨答。第一褒真。既云相待。世名是待。直置可知。
光宅寺法雲諮曰。拢怂场4耸钦嬷B。未審能知之智。為是真諦。為是俗諦。令旨答曰。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來冥境得言即真。又諮。有智之人。為是真諦。為是俗諦。令旨答。若呼有智之人即是俗諦。又諮。未審俗諦之人。何得有真諦之智。令旨答。拢四芡端住K缘糜姓嬷恰S种J。此人既冥無生。亦應不得稱人。令旨答。冥於無生不得言人。寄名相說常自有人。
臁禄哿钪J曰。為於真諦中見有。為俗諦中見有。令旨答曰。於真諦中橫見有俗。又諮。俗諦之有為實為虛。令旨答。是虛妄之有。又諮。為當見妄。為當見有。令旨答。見於妄有。又諮。無名相中何得見有名相。令旨答。於無名相見有名相。所以妄有。又諮。於無名相妄見為有。譬如火熱。惑者言冷。得就熱中有冷相不。若於無相而有名相。亦於火中應有此冷。令旨答。火自常熱妄見有冷。此自惑不嘗異。
湘宮寺慧興諮曰。凡夫之惑。為當但於真有迷。於俗亦迷。令旨答曰。於真見有。此是迷真。既見有俗不成迷俗。又諮。若使解俗便成解真。若不解真豈得解俗。令旨答。真理虛寂惑心不解。雖不解真何妨解俗。又諮。此心不解真。於真可是惑。此心既解俗。於俗應非惑。令旨答。實而為語通自是惑。辨俗森羅於俗中各解。
莊嚴寺僧旻諮曰。三十心中所得空解。為是真解。為是俗解。令旨答。可名相似解。又諮。未審相似為真為俗。令旨答。習觀無生不名俗解。未見無生不名真解。又諮。若能照之智非真非俗。亦應所照之境非真非俗。若是非真非俗則有三諦。令旨答。所照之境既即無生。無生是真豈有三諦。又諮。若境即真境。何不智即真智。令旨答。未見無生故非真智。何妨此智未真。而習觀真境。豈得以智未真而使境非真境。
宣武寺法寵諮曰。真諦不生不滅。俗諦有生有滅。真俗兩義得言有異。談其法體只得是一。未審體從於義。亦得有二不。令旨答曰。體亦不得合從於義。又諮。未審就凡拢齼梢姷醚詢闪x。亦就凡拢齼梢姷醚詢审w。令旨答。理不相異。所以云一。就凡拢齼梢姟5糜卸w之殊。又諮。若使凡者見有拢艘姛o。便應凡夫但見世諦有。拢藨娞摕o。令旨答。太虛亦非拢怂姟L摰妹伸断啻<扔纱鷣K凡所見。又諮。凡夫所見空有得言是一不。令旨答。就凡為語有實異無。約拢髡劅o不異有。
建業寺僧愍諮曰。俗人解俗為當解俗參差而方解俗。為當見俗虛假而言解俗。令旨答曰。只是見俗參差而言解俗。又諮。俗諦不但參差。亦是虛妄。何故解參差而不解虛妄。令旨答。若使凡夫解虛妄。即是解真不解虛妄。所以名為解俗。
光宅寺敬脫諮曰。未審拢艘娬妗楫敐u見。為當頓見。令旨答曰。漸見。又諮。無相虛懷。一見此現萬相並寂。未審何故見真得有由漸。令旨答曰。自凡之拢=庥袦深真自虛寂。不妨見有由漸。又諮。未審一得無相並忘萬有。為不悉忘。令旨答。一得無相萬有悉忘。又諮。一得無相忘萬有者。亦可一得虛懷窮彼真境。不應漸見。令旨答。如來會寂自是窮真。溞新}人恒自漸見。又諮。若見真有漸不可頓會。亦應漸忘萬有不可頓忘。令旨答。解有優劣故有漸見。忘懷無偏故萬有並寂。
令旨解法身義(并問答)。
法身虛寂。遠離有無之境。獨脫因果之外。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豈是稱謂所能論辯。將欲顯理不容默然。故隨從言說。致有法身之稱。天竺云達摩舍利。此土謂之法身。若以當體則是自性之目。若以言說則是相待立名。法者軌則為旨。身者有體之義。軌則之體故曰法身。略就言說粗陳其體。是常住身。是金剛身。重加研覈其則不爾。若定是金剛即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所謂常住。本是寄名稱曰金剛。本是譬說。及談實體。則性同無生。故云佛身無為不墮法。故涅槃經說。如來之身非身。是身無量無邊無有足跡。無知無形畢竟清淨。無知清淨而不可為無垢。稱曰妙有而復非有。離無離有所謂法身。
招提寺慧琰諮曰。未審法身無相不應有體。何得用體以釋身義。令旨答。無名無相乃無體可論。寄以名相不無妙體。又諮。若寄以名相不無妙體。則寄以名相不成無相。令旨答。既云寄以名相。足明理實無相。又諮。若寄以名相而理實無相。理既無相云何有體。令旨答。寄言軌物何得無體。又諮。亦應寄言軌物。非復無相。令旨答。軌物義邊理非無相。所言無相本談妙體。又諮。真實本來無相。正應以此軌物。何得耄拐鎸崱娚韵唷A钪即稹U鎸崯o相非近學所窺。是故接諸膚湣1仨毤囊匝韵唷!
光宅寺法雲諮曰。未審法身常住。是萬行得不。令旨答曰。名相道中萬行所得。又諮。既為萬行所得。豈言無相。若必無相豈為萬行所得。令旨答。無名無相。何曾有得寄以名相假言有得。又諮。實有萬行實得佛果。安可以無相全無所得。令旨答。問者住心謂實有萬行。今謂萬行自空。豈有實果可得。又諮。現有眾生修習萬行。未審何故全謂為無。令旨答。凡俗所見謂之為有。理而檢之實無萬行。又諮。經說常住以為妙有。如其假說何謂妙有。令旨答。寄以名相故說妙有。理絕名相何妙何有。
莊嚴寺僧旻諮曰。未審法身絕相。智不能知。絕相絕知。何得猶有身稱。令旨答曰。無名無相曾有何身。假名相說故曰法身。又諮。亦應假名相說是智所照。何得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令旨答。亦得寄名慧眼所見。又諮。若慧眼能見。則可以智知。若智不能知。則慧眼無見。令旨答。慧眼無見。亦無法可見。又諮。若云無見有何法身。令旨答。理絕聞見實無法身。又諮。若無法身則無正覺。正覺既有。法身豈無。令旨答。恒是寄言故有正覺。正覺既在寄言。法身何得定有。
宣武寺法寵諮曰。未審法身之稱為正在妙本。金姿丈六亦是法身。令旨答曰。通而為論本跡皆是。別而為語止在常住。又諮。若止在常住不應有身。若通取丈六。丈六何謂法身。令旨答。常住既有妙體。何得無身。丈六亦能軌物。故可通稱法身。又諮。若常住無累方稱法身。丈六有累何謂法身。令旨答。眾生注仰妄見丈六。丈六非有有何實累。又諮。若丈六非有指何為身。令旨答。隨物見有謂有應身。又諮。既曰應身何謂法身。令旨答。通相為辨故兼本跡。覈求實義不在金姿。
臁禄哿钪J曰。未審為以極智名曰法身。為以絕相故曰法身。令旨答曰。無名無相是集藏法身。圓極智慧是實智法身。又諮。無名無相則無身不身。既有法身何謂無相。令旨答。正以無相故曰法身。又諮。若以無相故曰法身。則智慧名相非復法身。令旨答。既是無相智慧豈非法身。又諮。如其有身何名無相。若是無相何得有身。令旨答。於無名相假說法身。又諮。若假說法身正在名相。云何直指無相而謂法身。令旨答。既於無相假立名相。豈得異此無相而說法身臁端蚂o安諮曰。未審法身垂應以不。令旨答曰。法身無應。又諮。本以應化故稱法身。若無應化何謂法身。令旨答。本以軌則之體名為法身。應化之談非今所執。又諮。若無應化云何可軌。既為物軌豈無應化。令旨答。眾生注仰蒙益。故云能為軌。化緣已畢何所應化。又諮。若能益眾生便成應化。若無應化何以益物。令旨答。能生注仰軌則自成。何勞至人俯應塵俗。又諮。既生注仰豈無應化。若無應化注仰何益。令旨答。正由世尊至極神妙特深。但令注仰自然蒙祐。若應而後益。何謂至神。不應而益。故成窮美。若必令實應與菩薩豈殊。
謝敕賚看講啟。梁昭明皇太子。
臣統啟。主書管萬安。奉宣敕旨。以臣今講竟曲垂勞問。伏以正言深奧總一群經。均斗杓以命四時。等太陽而照萬國。臣不涯庸溳p敢奉宣莫惻天文徒觀玉府。慚悚交并寢興無寘。仰降中使俯賚光臨。榮荷殊慈靡知啟處。不任下情。謹附啟事謝聞。謹啟。
謝敕參解講啟。
臣統啟。主書周昂。奉宣敕旨。垂參臣今解講。伏以至理希夷微言淵奧。非所能鑽仰。遂以無庸叨茲宣釋。將應讓齒。反降教冑之恩。允宜尚學。翻荷說經之詔。浮話栋送摺t神物莫干。服九丹之華。則仙徒可役。臣仰承皇威訓茲學侶。奉揚拢级磭^群儒。鼓冶異師陶鈞久滯。方使惠施恧其短長。公孫罷其堅白。王生挫辨既盡神氣。法開受屈永耄|峰。中使曲臨彌光函席。仰戴殊慈不知啟處。不任下情。謹奉啟事謝聞。謹啟。
謝敕賚制旨大涅槃經講疏啟。
臣統啟。後閤應敕木佛子。奉宣敕旨。垂賚制旨大般涅槃經講疏一部十帙合目百一卷。寒鄉睹日未足稱奇。採藥逢仙曾何譬喜。臣伏以。六爻所明。至邃窮於幾象。四書所總。施命止於域中。豈有牢灰蚬1嫠箤毘侵獭>W羅真俗。開茲月滿之文。方當洽大千化均百儯k厪涀R種雨遍身田。豈復論唐帝龜書周王策府。何待刊寢槃盂屏黜丘素。甘露妙無降殊恩。揣己循愚不勝慶荷。不任頂戴之至。謹奉啟謝聞。
謝敕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
臣統啟。宣詔王慧寶。奉宣敕旨。垂賚制旨大集經講疏二帙十六卷。甘露入頂。慧水灌心。似闇遇明。如铮@飽。伏以非色非欲二界同坊。匪文匪理三乘雲集。四辨言而未極。八聲闡而莫窮。俯應天機垂茲拢鳌M嫒缍鵁o盡。與日月而俱懸。但觀寶舂山獲珠大海。臣實何能恒蒙誘被。張書谷筆豈足陳心。抗袖長言未申歌舞。不任喜荷之至。謹奉啟謝聞。謹啟。
答廣信侯書。晉安王。
王白。仰承比往開善聽講涅槃。縱賞山中撸娜送狻G嗨砂嘴F處處可悅。奇峰怪石極目忘歸。加以法水晨流天華夜落。往而忘反。有會昔言。王牽物從務無由獨往。仰此高蹤寸心如結。謹白。
與廣信侯書。晉安王。
王白。闊絕音旨每用延結。風嚴寒勁願比怡和。伏承淨名法席親承金口。辭珍鹿苑理愜鷲山。微密祕藏於斯既隆。莊嚴道場自茲彌闡。豈止心燈夜炳。亦乃意蕊晨飛。況思弘明本長內教。今陪十善之車。開八政之路。流波若之水。洗意識之塵。以此春翹方為秋實。王每憶華林勝集亦叨末位。終朝竟夜沐浴妙言。至於席罷日餘退休增省。攜手登臨兼展談笑。仰望九層俯窺百尺。金池動月玉樹含風。當於此時足稱法樂。今卷惟之部乘傳一隅。聞慧雨滂流喜躍充遍。徒挹懸河無由承稟